圖片來源:pixabay
伴隨著肥胖問題日益嚴重,消費者健康化、無糖化的意識持續提升。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無糖化是飲料行業發展的趨勢:1)日本:軟飲料市場無糖比例從1988年的8%提高至49%(均包括瓶裝水);2)澳洲:1997-2018年20年間,在重要的飲料品類中,無糖化銷量佔比均大幅提升;3)英國:2011-2019年間,包含碳酸飲料的主要品類無糖化佔比均有所提升。此外由於英國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內對軟飲料糖分徵稅,軟飲料含糖量在2016年3月-2020年3月期間迅速下降28.1%。
無糖化風口已至
當前,中國軟飲料無糖化整體處於剛興起階段,無糖化比率仍較低(不考慮瓶裝水),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根據產品屬性同時借鑑澳洲軟飲料各品類無糖化發展經驗,我們認為,碳酸與茶是飲料無糖化發展的兩大主品類。相比其他品類,碳酸與茶的無糖化更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表: 各國飲料無糖佔比演變
資料來源:伊藤園,MDPI,英國軟飲料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1)澳洲和英國為銷售量佔比,日本為產量佔比;
2)英國無糖佔比包括低糖比例,英國稀釋飲料為「dilutables」,包含南瓜和糖水(Squashes &;Syrups)等飲料
國內無糖化風潮興起,各企業紛紛布局無糖賽道。考慮國際的無糖化趨勢,各大飲料公司均提早布局這一賽道,但早期產品由於推出時間過早及口感苦澀等原因,並未受到市場追捧。直到近年,隨著企業對消費者的持續教育以及消費者健康、減肥意識提高,國內飲料無糖化風潮逐漸興起,各飲料企業紛紛陸續加碼布局無糖茶與無糖碳酸賽道,其中不僅包括傳統的飲料企業,如農夫山泉、統一、康師傅等,也包括新進入者,如元氣森林、喜茶、伊利、青島啤酒等。
圖表: 主要無糖產品推出時間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百度圖片,中金公司研究部
風口已至,無糖飲料近年來明顯提速。雖零度可樂/百事可樂零度系列早在2008 /2009年分別進入中國,但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2009-2017年銷量佔比較為平穩,直到2018年才開始大幅提升。無糖茶方面,在農夫山泉在無糖茶領域持續教育消費者的努力下,其無糖茶產品東方樹葉銷售額自2015年開始較高速增長,近5年來保持雙位數增長。
圖表: 中國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銷售量(額)佔比(2005–2019)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東方樹葉零售額及同比(2011–2019)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酸飲料無糖化的發展機遇
我國無糖碳酸飲料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對比其他國家/地區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銷售量佔比(美國/日本/西歐/英國均值46.8%),2019年我國該比例仍較低,僅3.4%。此外,過去15年間,其他國家/地區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銷售量佔比仍持續提升,無糖化發展趨勢明顯。對比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的無糖化趨勢,我們預計無糖化將帶來我國碳酸飲料的進一步發展機遇。
圖表: 2019年各國/地區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銷售量佔比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各國/地區無糖可樂型碳酸飲料歷史銷售量佔比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無糖化成為碳酸飲料企業主要增長動力。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零售額為例,其過去幾年均實現了正增長。百事可樂在報表端收入增速體現更加明顯,在2018/2019年均實現雙位數增長,1H20疫情影響下仍實現高單位數增長(8%),我們認為無糖產品是主要增長動力之一。而根據中國食品,其無糖產品過去幾年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在1H20疫情影響下實現逆勢加速增長,同比增速達40-50%。考慮到我國碳酸飲料人均消費量仍遠小於其他發達國家,我們認為受益於產品無糖化進展順利,碳酸飲料有望迎來新的增長點。
圖表: 可口可樂零售額及同比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百事可樂零售額及同比
資料來源:歐睿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無糖茶的發展機遇
無糖茶飲料蓬勃發展。在消費者對無糖產品偏好持續上升推動下,2017年以來無糖茶飲料銷售出現強勁增長。2019年無糖茶飲料佔到整體茶飲料市場的5.2%,而2014年佔比僅為1.5%。2014–2019年無糖茶飲料零售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2.6%,顯著高於含糖茶飲料增速(3%)。
圖表: 中國茶飲料市場消費升級趨勢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金公司研究部
無糖茶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MDPI論文,2018年澳洲無糖茶銷量佔比為44.4%;根據日本軟飲料協會及我們測算,我們認為日本無糖茶佔比更是高達83%。而中國2019年無糖茶銷售佔比為5.2%,考慮無糖茶ASP更高,預計銷量佔比更低。相比日本和澳洲,我們認為中國無糖茶未來增長空間廣闊,但可否提升至日本或澳洲水平取決於健康意識的發展及人均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圖表: 中國與其他國家無糖茶佔比(2019年)
資料來源:MDPI,日本軟飲料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1)澳洲和日本為銷售量/產量佔比,澳洲為2018年數據;
2)日本數據為我們根據2012年無糖茶佔軟飲料25%及2018年茶飲料佔軟飲料30%,測算所得
來源:中金公司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圖片均用於內部交流使用,並在顯要位置註明文章出處和來源,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願意在本平臺刊載,請版權人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飲料行業網
微信號:cn-beverage
官網 | http://www.cnbeverage.com
一 個 行 業 的 持 續 關 注 與 思 考
掃 描 二 維 碼 遊 覽 手 機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