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雞汁兒豆腐腦,賣了100年,那是啥味道?

2021-02-23 好食記

美食如美人兒。一秒鐘讓人驚豔傾倒的太多,數月後還讓人念念不忘的太少。

長垣的雞汁豆腐腦,這碗在長垣綿延了100多年的小吃兒,算得上二者兼備的一個。

說起雞汁豆腐腦,得先從豆腐說起。

這種據說源於漢代淮南王劉安煉丹偶然成就的美食,到了宋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且有了千變萬化。

豆腐腦是豆腐的近親。黃豆磨成稠漿,過濾燒開,然後用熟石膏點化,輕重長短不同,就有了豆腐腦、嫩豆腐和老豆腐等不同變種。

從南到北,從東往西。不管是吃甜還是吃鹹,不管是叫豆花還是豆腦兒,這種潤白滑溜的半凝固豆製品,是美食中的大眾情人。

但這大眾情人之中,也還有不一樣的眉眼兒存在。

比如這長垣小縣的雞汁豆腐腦。

北方人吃豆腐腦以鹹居多,澆頭多以素為主。一碗豆腐腦盛到碗裡,澆上大醬湯汁,撒上榨菜末即大功告成。講究些的,也不過再放些五香黃豆、醃芹菜丁之類。

長垣雞汁豆腐腦的澆頭,卻是要有滷湯、雞丁,要撒上焦粉皮三四片,最後淋上用豬油、雞油、香油和花椒炸成的三合油,才端到你的跟前。

這樣的豆腐腦,在朋友圈聽長垣籍的餐飲老闆們說起多次。

也知道清道光年間,這豆腐腦就曾為御膳貢品,明朝有了「長垣三大寶,油條、狗肉、豆腐腦」的民謠。

但真正見識到,還是在兩年前的2月。

那是剛過罷春節,因為《豫菜百年》後期圖片的拍攝,第三次到了長垣。

頭天晚上在百年老字號筱梁春吃罷著名的三鞭燜罐兒,長垣縣餐飲協會的秘書長崔國慶說:「明天早上咱們去喝雞汁豆腐腦兒吧。」

崔秘書長是個老吃家兒。按照他的說法,長垣的雞汁豆腐腦,最有名的有兩家,一家是紡織廠的王記,一家是興順街的李記。

「興順街的,聽說賣了有100多年了。」

早上7點多,幾個人到了興順街。窄窄的南北胡同,兩旁老舊的房子,房頂上層層疊疊褪了顏色的青鱗瓦,瓦縫裡長出了細細的衰草。

雖然是老城區的一條小街,煙火氣卻旺得很。賣菜的、賣肉的、賣香油的各色店鋪一家挨一家。賣早點小吃的,就在店旁門口逼仄的空間裡搭起了棚子。

老李家的豆腐腦棚子離胡同口不遠。

滿臉褶子的李老漢,右手邊兩口碩大的腦兒缸烏黑油亮,外面還裹著保溫層。左手邊兩個瓦罐,其中一個瓦罐上面,是油汪汪的褐色雞丁。

棚子底下的幾幅長條桌凳,這時候已經坐滿了人。

推著孩子的媳婦兒,裹著棉襖的老頭兒,戴著金表的老闆兒,滿滿當當,什麼人都有。性急的,甚至端了豆腦在旁邊站著就呼呼嚕嚕喝起來。

一碗三塊五。交錢,排隊。只見李老漢用片勺從腦缸中盛出豆腦三四片,然後盛滷湯、撒雞丁,接著用手掰五六片烤焦粉皮兒,再淋上幾滴三合油,行雲流水之間,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雞汁豆腦兒已經好了。

找個凳子坐下來,迫不及待攪勻,入口。

先是雞丁的鮮嫩,然後是豆腐腦的潤滑,再然後是杏葉片的焦脆,加上三合油裡花椒獨特的掛齒醇香,一層接一層在嘴裡融化。

崔秘書長遞過來幾個手工大白饃,說雞汁豆腐腦和這個最搭。

熱白暄軟的麥子饃掰成塊兒埋到碗裡,葷素軟硬之間,吸飽了雞汁之後那種妙不可言,果然。

喝完一碗,跟正在忙著的李老先生聊天。李老先生說自己叫李順田,父親叫李青山,從自己爺爺那一輩兒開始,「已經賣了快一百年了。」

每天早上兩罐,賣完不到八點,回家歇到天黑,又開始泡豆做腦兒,如此周而復始,波瀾不驚,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幾十年。

李順田說多少大老闆都要開著車來吃,原因無他,「就是咱做豆腐腦,不怕麻煩。」

按照李老漢的做法,上好的黃豆,先用井水泡了。

「泡的時間要根據季節時令,冬天時間最長,要用6個小時。不冷不熱的春秋天5個小時,像現在這樣的大熱天,三四個小時就行。」

看著豆子外皮舒展了,這時候老李頭才把水潷掉,用水磨把豆子磨成稠漿。

然後倒在大盆中用手不停地搓,直到漿汁發響了,才用大細籮和白細布濾兩遍,倒在大鍋裡,旺火燒開,文火燒煮,豆漿表皮開始凝結皺皮時停火。

研成細粉的熟石膏兌水攪勻,倒入用不上釉的尖底瓦缸製成的腦缸裡,然後把煮好的豆漿靠著缸邊慢慢倒入。

「加蓋密封,不能漏氣,差不多半個小時就成了白花花嫩乎乎的豆腐腦。」

這只是雞汁豆腐腦的第一步。

接下來老李頭把水鍋放火上,投大料布包,熬煮片刻放入鹽和大醬,勾入小米糊,沸鍋,成滷湯備用。

油鍋放火上,將豬油、雞油和香油一起下鍋,燒熱投入幾粒花椒,炸出香味,撈出花椒,即成備用的三合油。

然後是第四步,粉皮撕成小塊兒,入油鍋中炸焦至發白氣泡,此為杏葉片,亦備用。

最後一步,是把洗淨的雞肉切成細丁,投入豬油煸炒,然後加雞湯、鹽、醬油,煮至雞丁爛熟。

以上備用的滷湯、雞丁、三合油及杏葉片分別盛好,放到車上,十多分鐘後,李老漢的雞汁豆腐腦就出現在了這長垣縣城古老的小街上。

他支起棚子,擺好桌凳調料、鍋碗盆罐,也掛起那個油漆剝落幾乎看不清字樣的「李記」招牌。

沒有一聲吆喝,屬於他的這個熱騰騰的早晨,就這樣開始了。

豆腐腦,到底是甜的還是鹹的好喝?

在留言區,等你告訴我


文 | 素素  編 | 阿南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596期匠心內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號haoshiji001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soimeme進群。

相關焦點

  • 賣了一百年的雞汁豆腐腦
    長垣的雞汁豆腐腦,這碗在長垣綿延了100多年的小吃,算得上二者兼備的一個。說起雞汁豆腐腦,得先從豆腐說起。這種據說源於漢代淮南王劉安煉丹偶然成就的美食,到了宋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且有了千變萬化。豆腐腦是豆腐的近親。黃豆磨成稠漿,過濾燒開,然後用熟石膏點化,輕重長短不同,就有了豆腐腦、嫩豆腐和老豆腐等不同變種。
  • 豆腐腦你愛喝甜的還是鹹的?
    時光荏苒,我粗略掐指一算,他們家開超市都已經20年左右,賣豆腐腦的年代就要追溯的更久了。 現在回家鄉次數雖不多,早飯一定要去喝豆腐腦。味道做的比小時候稍鹹一點,也是因為花樣多了,可以和胡辣湯,摻在一起做兩摻。 旁邊水煎包、炸糕、油條油餅等幾家早餐店鋪挨擠在一起,分不清你我。老闆們之間也很和諧,互相幫襯,互相抬舉,因為誰也離不開誰。
  • 自製豆腐腦,早餐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太舒服了
    可能大部分的小夥伴都會做一些簡單的菜,但是很少有人去挑戰做豆腐腦了,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做起來非常的麻煩,大家認為在外面買一碗來吃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做的豆腐腦味道好而且也更健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鄢陵大豆腐腦兒,就是要的這種家鄉味,鄢陵遊子心中的鄉愁
    鄢陵有很多名吃,很多都是在周邊縣享譽很久,很多鄢陵人從小吃著這些美食長大,習慣了這些美食的味道,一旦離開家鄉,每時每刻都在想念著這種味道,每次一回到家,首先先把這些念想中的家鄉美味品嘗一個遍,然後抹一下自己的嘴巴,說一句:真爽,還是家鄉味道好。
  • 吃香的喝辣的,不如真兄弟一碗豆腐腦
    一個人打,另兩個人在旁邊指揮:「跳!」「擋!擋!」「輕拳!」「啊呀快發波,快發波!!」贏了這廝之後,我們出門去慶祝。遊戲廳對門,有一家小食店。餛飩、湯包、豆漿、油條。夏天賣綠豆湯和涼麵,夏天賣大排面和年糕。我們慶祝時,吃豆腐腦,在我故鄉,也叫豆腐花。小攤也有賣,但小學生,坐在店裡吃,覺得有儀式感。你要
  • 豆腐腦製作方法
    當然豆漿也有濃淡,所以要多做幾次就會掌握的很好;葡萄糖內脂在食品添加劑商店有賣的。  [你只需買來豆漿]  (自己用豆漿機做的更好)  加熱至七八十度熱,用滷水(賣豆漿或豆腐的都有,可以要上一些)邊滴邊攪拌,直至豆漿象小米粥一般稠就可以停止加滷水了,再靜置一會兒就成豆腐腦兒了。
  • 吃了20年豆腐腦,才知道做法這麼簡單,鮮香滑嫩,一碗不到5毛錢
    吃了20多年豆腐腦,原來做法這麼簡單,鮮香滑嫩,一碗不到5毛錢早餐是一天的開始,營養和味道都不能落下。
  • 我的豆腐腦情結
    小時候,一到盤克趕集就忍不住纏著母親要吃豆腐腦。可是那時,我家家境不好,父母親能夠讓我們兄妹幾個吃飽肚子已經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了,哪有閒錢為我們買好吃的。每每這個時候,母親都會說:「下次吧,下次一定給你們買。」但我知道,那只是母親哄我們的話罷了。她是捨不得那5分錢。當時,一碗豆腐腦5分錢。
  • 豆漿機別只做豆漿了,只要多此一步,就能做出嫩滑可口的豆腐腦兒
    來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兒吧!自從家裡買了豆漿機後,我家餐桌就增添了不少亮麗的色彩,都說一臺稱心如意的豆漿機,就是一座「家庭豆腐作坊」,你的豆漿機還只在做簡單的豆漿嗎,這樣對於豆漿機可真是大材小用呢!很多人都愛喝豆漿,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用豆漿機做豆漿,殊不知豆漿機還可以做豆腐腦兒,今天小魚就給大家分享用豆漿機做豆腐腦的做法,只需要多此一個步驟,豆漿立馬變成嫩滑可口的豆腐腦兒,入口即化,超好吃哦!
  • 有多少人還記得新鄉這個最少30年的豆腐腦老攤?
    最近胖胖君愛上了豆腐腦,一來爽口好吃,二來所探訪的商家都特別有年代感,每一家都至少有著20年的歷史,這不,今天胖胖君就找到一家藏匿在街道深處的老攤豆腐腦。只有早上出攤,支應這家攤兒的是幾位平均年齡至少60歲的老人,一大早忙的不亦樂乎,負責收錢的,負責打豆腐腦的,負責在裡面炸東西的,食客們絡繹不絕,要上一碗豆腐腦配上自己喜歡的油條菜角之類的,樂得自在,自己端自己找地兒。
  • 鹹的豆腐腦好吃還是甜的豆腐腦好吃?
    有同事問:有些人稀飯吃甜的豆腐腦,有些人稀飯吃鹹的豆腐腦,二者有甚麼差別呢?哪一個更好吃?鹹的豆腐腦與甜的豆腐腦類好吃?這要看片面的口味以及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氣。「南甜北鹹」,朔方人多吃鹹豆腐腦,而南邊人喜甜,多吃甜豆腐腦。豆腐腦在咱們這稱為水豆腐,我從小吃的是加白糖的,甜豆腐腦,因此我是認定甜豆腐腦好吃。小時分看過他人吃鹹的豆腐腦,本來當一碗菜搭著吃,相似湯之類的。甜的預計即是只做零食了。
  • 一碗養活一家人的特色豆腐腦的製作方法
    4、配方:100g黃豆&1000ml水+2.5g內脂(JMS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增減水或者內脂)。豆腐腦的做法二  如果你有豆漿機,真的就是不難了。豆漿的濃度為:黃豆:水=1:15(不能比這更稀)豆漿煮開後,晾把內酯用一點水溶化後,倒入豆漿,趕快攪拌均勻。我的比例是700ml豆漿,加1茶匙內酯。
  • 長垣雞汁豆腐腦
    每天薄暮之中,一聲聲「豆腐腦——豆腐腦——」的吆喝就響起來,這聲音極有穿透力,穿過重重屋舍、高牆、窗欞,就穿進人的耳鼓。聽著這聲音,就覺得一種溫暖,一種安和的人間煙火氣息。這是一個和善的女聲。這聲音已經飄了十多年了。這個婦人頭髮大半白了,瘦瘦的,騎了三輪,後面帶了一個大桶。桶裡有長勺,桶上有蓋。長勺柄處有鐵鉤,就掛在桶沿上。「來一碗腦。」
  • 【南通人物】|縱然迎風流淚,也要無下限的賣豆腐腦.--- 御久香の泡泡醬
    我們先去喝碗豆腐腦,壓壓驚,沉住氣。 我呆逼呆逼的站在偌大的飯堂外面,苦苦找尋賣豆腐腦的小姑娘。「我來了。」一臉恍惚,飄到眼前。「剛睡醒吧?」「還沒來得及睡 = = 」怪我嘍。我這老人家是理解不了放著令人羨慕的工作不做,偏偏要回家賣豆腐腦這麼冷門,腦子裡難道全是菌麼。 老爹黑著臉跟房東說:「我就是給她開著玩玩,不用多久就會跑回來哭的。」赤裸裸的打擊,讓泡泡醬顏面何存,擦乾淨鼻涕裝人間隱身。
  • 豆腐腦也有鹹的和甜的,你們那裡流行吃鹹味兒還是甜味兒的豆腐腦呢?
    粽子、月餅有鹹甜之爭,豆腐腦也有鹹的和甜的,你們那裡流行吃鹹味兒還是甜味兒的豆腐腦呢? 第一次吃鹹味兒的豆腐腦,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以往吃豆腐腦,我都是買甜的,大概是從小就這麼吃,感覺豆腐腦就應該是甜甜的,上面簡單的灑層白糖即可。
  • 夾江人最愛吃的豆腐腦居然有三種不同風格?80%的夾江人都表示不曉得
    說起豆腐腦,小編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這絕對是我們大夾江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但是也許80%的夾江人都不知道,豆腐腦居然分三大派系,更別說對於外地人來說,更難分清楚不同地方的「豆腐腦」有啥子區別。如今小編給大家漲漲姿勢,以後有外地人問到,也能說個一二三。  大家可不能小看這一碗小小的 「豆腐腦」,聽老一輩人講,豆腐腦可是有「派別」劃分的,在做法和味道上可謂各有千秋。
  • 是瀋陽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哥不管是來大帥府還是啥的每迴路過都得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炸雞很入味兒而且還有一絲絲調料香基本上都是現炸的特別酥脆就是一搶空每次來都得排隊叢記包子人均:6元特色菜品:豆腐腦、肉餡包子地址:東中街(地鐵1號線東中街站D口步行1.3km)
  • 甜鹹黨都輸了,豆腐腦怎樣都好吃
    原創 老藝術家 九行年關將至,無心搬磚的老藝術家已經開始腦補回家的各種溫馨。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睡到自然醒,去樓下附近吃了小半輩子的早餐攤,嗦上一碗濃香鮮甜、饞了快一年的殺豬粉了。
  • 豆腐腦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
    我自己家做了十幾年的早餐生意,也賣了十幾年的豆腐腦,南來的,北往的顧客也都接待過,這豆腐腦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這就要說地方飲食習慣了,南方人大都覺得甜豆腐腦好吃,北方人大都覺得鹹豆腐腦好吃,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覺得鹹豆腐腦好吃,也嘗試的喝過甜豆腐腦,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甜豆腐腦為什麼在南方那麼受歡迎啊
  • 第17期 幸福的豆腐腦 【一文一菜 】可收聽的美食公眾號
    一碗再簡單不過的豆腐腦,泡黃豆,榨汁,燒開後點漿,靜置一會兒,配上榨菜,辣椒油,香菜,醬油這些澆頭即可。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裡,一碗熱騰騰地豆腐腦承載著父母將艱困化為甜美的愛。 我們家算是「生意世家」。因為他們吃的是爸媽的那份實在,靠的是爸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老不哄,少不欺」。在我的記憶裡,父母就沒睡過懶覺,從做生意起 ,不管風吹日曬,不管嚴寒酷暑,哪怕在他們生病時也堅持為我們三個孩子付出辛苦,亦如媽媽的那句話,住在街頭,不做點生意,靠每人四分地怎麼養得起一家五口人。求學工作在外多少年,遠離家鄉和父母的朝牌豆腐腦就有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