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盅兩件:嶺南人的早茶文化

2021-02-26 尋味順德


初次去廣東的人,一定會被推薦去嘆早茶」。喝茶無疑是中國特色,可為什麼要用「嘆」呢?又為什麼要說「早」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茶就是單純地喝茶,很少搭配有分量的食物。但對於廣東人來說就大不一樣了,喝茶一定要搭配豐富的茶點,最低的標準也是「一盅兩件」(即一壺茶、兩件點心),這裡的茶,儼然成了配角。

有了茶點送茶,喝茶變得更加生動,茶點也不再甜膩,甚至平添了幾分清爽。也正因為這樣協調的搭配,才更要好好享受,慢慢「嘆」。

說到「早」,就更加有趣了。特定的氣候與環境造就了嶺南人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就形成了「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俗。

所以廣東人「飲早茶」不同於西方的 brunch(早午餐),早茶早得出奇,特別是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婆,凌晨 4 點多就起床去茶館霸位,那架勢,仿佛嘆早茶就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儀式。

一盅兩件的茶文化是廣東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嘆茶不僅僅是喝茶、吃茶點那麼簡單,更是一種自古演變而來的習慣,它不分年齡、不論層次、不計大小。

一壺茶,幾籠點心,或扶老攜幼話家常,或三五知己品人生,都是茶樓裡的常見情景,嘆的更是一種對待生活的從容。

既然叫作「早茶」,那茶自然不可缺少。

常見的茶有安化黑茶、普洱茶、鐵觀音、大紅袍等,不僅暖胃,還可去膩、輔助消化,與口味豐富的茶點搭配最合適不過了。

在早茶中處於重要地位的茶點,門道更是不少,這其中既蘊含著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與文化,也融入了現代人的創新與改造。

茶點通常分為乾濕兩種,幹點包括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溼點則有粥類、湯類、肉類、甜品等。

幹點往往精於形,造型別致;溼點往往精於料,選材考究。

01

蝦餃


蝦餃素以表現「蝦之鮮」而聞名,幾乎是每家茶樓必備的招牌茶點,也是每桌客人必點的例牌,少了蝦餃的早茶,總覺得少了些味道。

據說,蝦餃起源於廣州水鄉,有一家小茶樓的老闆每天收購漁民販賣的活蝦,再配以豬肉、筍尖做餡,製作出別具風味的蝦餃,從此廣為流傳。

每家茶樓做出的蝦餃都有些許不同,或形狀,或味道,但主要材料和做法相差不大。

一隻合格的蝦餃,通常要有晶瑩剔透的水晶餃皮,並且要爽口不粘牙。內餡則一定要有貨真價實的鮮嫩蝦仁,絕不可以使用冰鮮蝦,這樣吃起來才會有脆甜緊實的口感。豬肉的用量也要拿捏合度,太少不足以裹起蝦仁,太多則會掩蓋蝦肉的鮮美。

每逢蝦餃上桌,吃之前就可以隱約看到晶瑩中透出的一點微紅,柔韌的水晶餃皮與脆甜的蝦仁相得益彰,鮮香無比。

02

叉燒包

廣式包點也是嘆早茶時不可缺少的美味,與北方的麵食不同,它的口感更加暄軟,味道偏甜。

常見的廣式包點有叉燒包、奶黃包、豆沙包、流沙包、酥皮包、核桃包等,但其中最傳統、最受歡迎的還要數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頗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因包入肥瘦適中的叉燒肉做餡料而得名。

傳統叉燒包的標準是:「高身雀籠型,大肚收篤(頂端),爆口而僅微微露餡。」

所以在一些老牌茶樓中吃到的叉燒包,多數仍是雀籠形,直徑約五釐米左右,一籠通常放三或四個。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露出叉燒內餡,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03

幹蒸燒賣


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號稱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

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幹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幾十年來,更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的必點單品。

幹蒸燒賣通常使用蛋液、水與麵粉製作燒賣皮,以半肥的豬肉、蝦肉、冬菇作餡,捏成石榴形蒸製而成。

燒賣大多皮色淡黃,肉質爽口彈牙,表面往往還會點綴些許蟹籽或海參圈,別具風味。

04

酥皮蛋撻


似乎將蛋撻歸結為西點更為適合,但在許多茶樓的茶單上確實可以看到它的名字。

最好吃的一定是剛出爐的蛋撻,金黃酥脆的外皮與嫩黃微顫的內餡組合,一口咬下,滿口酥香甜蜜,讓人慾罷不能。

05

艇仔粥


各色粥點也是粵式茶點中的一大特色,比如狀元及第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豬紅粥、豬肝粥等。

其中艇仔粥的誕生,與歷史緊密相關。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曾用「臨江喧萬井,立地湧千艘」來形容廣州港的繁忙景象和雄渾氣勢,在這樣的背景下,艇仔粥這種特色粥品便在廣州西關的荔枝灣問世。

彼時,廣州西郊一帶河湧縱橫,荔紅荷綠,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荔漁唱」。

許多文人雅士喜歡泛舟遊覽,會做生意的艇家們,便在小艇上煮粥向遊人兜售,粥的用料極為豐富,包括新鮮魚片、蛋絲、花生仁、油條等。

粥底綿爛,粥味鮮甜,加上景美舟輕,風清水冷,極富詩情畫意。由於粥售於艇仔(小船)之上,甚至要鑽進艇仔去吃,所以得名「艇仔粥」。

06

腸粉


腸粉起源於廣州的西關地區,是一種米製品,其中以西關布拉腸最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腸粉就已風靡廣州街頭。

早期的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主要以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為餡,甜腸粉則主要用糖浸的蔬果製成餡料,吃的時候再拌上些炒香的芝麻。

如今的腸粉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街坊美食,美味價廉,老少皆宜,大到高級酒店,小到街邊食肆,都可以吃到。不過甜腸粉比較少見,鹹腸粉倒是嘆茶必備。

將米漿倒在特製的多層蒸籠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為佳,再根據客人的需求鋪上相應餡料,卷至長條狀蒸熟後,剪斷上碟,吃時淋上甜豉油,鮮美無比。

金沙紅米腸是腸粉中比較創新的做法,算是老字號的絕活。

以紅米漿製作腸粉皮,色相紅豔有光澤,且成分天然,不含任何色素。餡料通常是鮮蝦仁和韭黃,用網皮包裹後炸至金黃,撈出瀝油後再捲入紅米腸粉中,切段蘸料來吃,「腸衣滑、網皮脆、餡料鮮」,口感層次非常豐富。

07

蒸鳳爪


曾有數據顯示,蒸鳳爪一直是酒樓茶市中日銷量最大的點心之一,這足以證明大家對它的喜愛。

經過先炸後蒸的鳳爪,通常會變得飽滿鬆軟,一吮即可脫骨,再加上醬料的浸染,吃起來齒頰留香,無論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歡。

08

牛肉球


粵式茶點中的牛肉球,與大家熟知的潮州手打牛肉丸不同,口感不是彈牙多汁,而是軟滑香嫩,個頭非常大,很容易令人產生飽足感。

牛肉球中通常加入馬蹄碎來豐富口感,吃起來爽脆、不油膩。

有些茶樓的牛肉球中還會加入陳皮,為牛肉增添清新的果香。

蒸製時,常會在底下墊一張腐皮,既可避免牛肉球粘在盤子上,也可解油膩。上桌之前淋上喼汁,增色增味,十分誘人。


09

菠蘿包


菠蘿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種甜麵包,遍布於每家餅店和茶室,因為烘烤後表面的金黃凹凸脆皮形似菠蘿而得名。

早期的菠蘿包中並沒有菠蘿的成分,但今日出現在茶單上的菠蘿包已經進行了創新和改良,很多都含有真正的菠蘿餡料。

脆皮是菠蘿包的靈魂,不僅為平凡的麵包增加口感,也使其賣相變得更加誘人。剛出爐的菠蘿包最好吃,皮脆身軟,香酥無比。

10

雲吞麵


廣東人所說的「雲吞」,其實就是餛飩。雲吞麵中的雲吞大多以鮮蝦為餡料,味道鮮美。

雖然麵食在廣東並沒有佔據飲食結構中的主要位置,但大部分廣東人對雲吞麵卻情有獨鍾。

據考證,雲吞麵最早出現於明末清初的廣州西關一帶,相傳是同治年間從湖南傳入,初期多由小販肩挑著四處販賣,直到後來傳入市肆,廣為流傳。

11

雞球大包


雞球大包是廣東傳統特色小吃,以帶骨雞肉、豬肉、鮮筍(或沙葛)等作為主要餡料,以叉燒、雞蛋、冬菇、菜碎等作為輔料,內容相當豐富。

雞球大包的體積約為一般中式包子的 3 倍左右,吃一個幾乎可以抵一頓飯。不過因為雞球大包的製作成本較高、工序繁多,在如今的茶樓中已難得一見,偶爾可以在一些老字號品嘗到。


12

炒牛河


炒牛河是一種頗為平民化的廣東小吃。河粉又稱沙河粉,源自廣州沙河鎮,加入芽菜和牛肉一起翻炒,就是所謂的炒牛河。

炒牛河通常分為加入茨汁的溼炒和不加茨汁的幹炒。幹炒牛河歷來被認為是考驗廣東廚師廚藝的一道菜品,手藝好壞一試便知。

炒牛河的由來說來話長,清末民初時,廣州的食肆大概分為三種經營方式,一種是酒樓,一種是茶樓,還有一種是俗稱「二釐館」的粉面檔。

「河粉」就是「二釐館」裡的大眾食品。1938 年,廣州受到日寇侵華影響,百業凋零,一位叫許彬的商人只好結束了酒樓的生意,在楊巷路經營「粥粉面」排檔度日。

當時的炒粉都是用「溼炒」打芡的方法處理,恰好有一天,生粉用完了,卻趕上一名漢奸鬧著要吃,許彬無奈之下只好進廚房燒紅鐵鑊,加入芽菜和牛肉將河粉炒好應付。誰知深得漢奸喜歡,每晚都來光顧。

於是許彬在烹飪工藝上下功夫,一味「幹炒牛河」便應運而生,「粥粉面」排檔一時門庭若市。抗日戰爭結束後,洞天酒家率先將這種方法引入筵席單尾,使廉價的街頭小吃登上大雅之堂。

你最愛哪些早茶點心?

相關焦點

  • 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
    原創圖文五言律詩《廣東早茶》茶樓遍粵地,飲食嶺南風。兩件一盅嘆,千籠繁樣蓬。(平水上平聲一東韻)文/小巖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廣東地區的茶樓星羅棋布。尤其在節假日期間,各大茶樓爆滿。人們得排隊等候被叫號後方能入席享受美食。
  • 東莞人,一盅兩件回來了!你有多久沒喝過早茶了?
    在東莞喝早茶是很多人的習慣無論是周末還是過年一家人去喝早茶是必備節目之一平時的茶樓總是很熱鬧東莞人對於「飲茶」是不分季節,不分早午晚的一盅兩件,一壺熱騰騰的茶三五好友坐著一個上午就過去了很多人還是一頓早茶把早餐、午餐都解決了
  • 霸位、報紙、一盅兩件……飲早茶到底有多大排場?如今早茶界的「四大天王」是什麼?
    後來飲早茶文化逐漸流行,路邊攤也就慢慢變成了茶館、茶樓,進而演變到今天的各大酒家。當然,茶樓除了宴請飲食的功能之外,還是許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這也同時體現了廣東「重商」價值取向。「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最能體現廣式早茶文化精髓。
  • 什麼是一盅兩件?倒茶時為什麼叩動手指?告訴你廣式早茶的36字訣
    廣東人向來從容不迫,他們習慣於低調、平民化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追求奢華,喜歡慢生活,他們掛在嘴邊有句口頭禪「辛苦掙來自在嘆」。飲早茶是這種生活方式的最好代表。一見面,大家的問候語是:「今日飲咗茶未?」互相話別時也往往說一句:「得閒一齊飲茶。」
  • 在番禺嘆早茶,點過這些「一盅兩件」的,一定是本地人
    飲茶,茶其實是配角,好生享受一個早晨,才是早茶的含義。叫上一壺陳香的普洱茶,上百款精緻可口的點心任君挑選,或讀上幾頁報紙,或與三五老友談天說笑.忙碌的一天始於這閒適。忙碌結束時,路上偶遇友人,亦會來一句,「得閒飲茶!」 嶺南的清晨,天色微亮,茶樓門口就排起了長隊,滿是等待嘆早茶的番禺人。
  • 飲早茶——廣東人特有的早茶文化
    在廣東的閒暇的早上,人們都會選擇去茶樓「飲早茶」來享受悠閒時光。老廣稱吃早茶為「嘆早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廣式早茶俗稱「一盅兩件」,也就是一盅茶,兩件點心。「兩件」種類豐富,其中的「四大天王」是指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早茶起源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據傳同治時期華人買辦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時,礙於禮節不方便獨享中國大餐,但又吃不慣西方人的牛奶加麵包。突然間靈感爆發,想到用紅茶與糕點、點心代替。首先糕點、點心比較常見,其次又適合大眾口味。這很快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早茶逐漸變得多樣化、大眾化。
  • 為何廣東人都愛「嘆茶」?廣東早茶文化: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
    現如今,飲茶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社交文化,也體現了獨特的嶺南文化風貌,除了早茶,還是下午茶、夜茶、音樂茶座等等,不過早茶更出名。在很多海外華人聚集的大城市,都很容易找到廣東茶樓,喝廣式早茶的習慣經由廣東華人傳到了世界各地。早茶的對象不論身份、階層、年齡,男女老少皆宜,享受香茗美食的同時,也體會著生活的樂趣、人生的樂趣。
  • 廣州早茶點心有哪些?推薦幾款廣式早茶裡不可或缺的美味小食
    在廣東,廣式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的飲食風俗。無論是家人或朋友聚議,總愛去茶樓。全家老小圍坐一桌,點上一壺茶,再要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如此品茶,潤喉充飢,風味橫生。「請早茶」也是廣東人一種通常的社交方式。
  • 廣州味道 | 飲早茶到底有多大排場?沒點過早茶界的「四大天王...
    後來飲早茶文化逐漸流行,路邊攤也就慢慢變成了茶館、茶樓,進而演變到今天的各大酒家。當然,茶樓除了宴請飲食的功能之外,還是許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這也同時體現了廣東「重商」價值取向。「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最能體現廣式早茶文化精髓。飲「早」茶的時間一般是從酒家開門營業直至中午,有些酒家的「早」茶會持續到下午兩點。
  • 小喜年:廣東早茶文化,看完你餓了嗎?
    來到廣東你就會發現,早上廣東本地人見面的第一句通常都是「飲咗茶未」(喝茶了沒有),如果沒有的話,他們可能就結伴一起去飲早茶了。廣東的「早茶」文化,是每個廣東人對生活的一種儀式感。特別是珠三角、說粵語較多的地方,飲早茶的氛圍更濃。早在清朝光緒、同治年間,廣東就已經興起飲早茶之風。
  • 【獨家試吃】「一盅兩件」暖心暖意,「暖男」的美食美夢
    說起廣東的茶點,那真是數不勝數,粗算起來竟有200例之多,包括精緻餃類、特色粉粿、五彩包子、香口卷酥、百色糕餅、香濃肉葷、美味粥品、獨道粉面、沁人甜品等十一大類,品種繁多。作為嶺南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悅點心專門店別出心裁將嶺南甜點融合港式茶點特色,製作出頗具新意的粵式風味特色點心,在短時間裡贏來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 人均50享受超正宗廣式早茶,體驗粵式飲食文化
    人均50享受超正宗廣式早茶,體驗粵式飲食文化廣州早茶歷史悠久,發源於清朝鹹豐年間。後來伴隨廣州開放,南來北往、車馬腳船增多,早茶文化進一步培育發展。現在廣州早茶已成為廣州市的一張飲食名片。廣州茶樓數量之多,讓外地人眼花繚亂。
  • 吃不完的「一盅兩件」還打5折!做一個幸福的廣東吃貨!
    而提到早餐,就不得不說廣東人的早茶文化。首先我必須嘚瑟一下,作為廣東人的我,實在是太幸福了!那么喝早茶必點哪幾樣?┃粵式風格┃這裡的牛肉丸除了有陳皮之外,裡面加入了香菜和馬蹄的混合,多重口味同時充斥著口腔,口感Q彈,是"一盅兩件"的專屬標誌。
  • 有一種早茶叫:東菀人的早茶
    東莞早茶的地道習慣東莞人一向都有飲早茶的習慣,然而說起習慣除了習慣用熱水燙碗筷之外當然也是少不了「一盅兩件」所謂一盅兩件,「一盅」是指盅,又稱「蓋碗」,意為用蓋碗泡茶;「兩件」是指點心,如傳統的蝦餃、「油炸鬼」等。東莞的早茶當然少不了茶常見的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菊普茶...
  • 喝廣東早茶,你必點的是什麼?
    喝早茶在廣東不僅僅是喝茶,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文化。對於吃貨的我來說,早茶也是我的最愛。01早茶起源廣東的早茶文化發展可以追根溯源至清朝,當時「一口通商政策」實施之後,政府直接關閉了閩、浙、江三大海關,只對外開放廣州通商。
  • ANTA KT4-早茶 限量發售
    在東莞,唯有」早茶「與」籃球「不可辜負此次,我們為東莞的ANTA粉絲帶來了一雙以中國特色美食為設計靈感的 ANTA KT4早茶配色籃球鞋
  • 廣式早茶:一壺茶,一兩籠小點心,快來品味廣式早茶中熱賣的點心
    嶺南春早,廣東人有早起的習慣,而早茶則是重頭戲。一壺茶、一兩籠小點心,或會友,或雅坐,看茶樓將漸漸人滿茶濃,這就是一種享受,廣東人把上茶樓作為談心雅聚的一種賞心樂事。生活方式在改變,現在早茶的茶客是老人居多。
  • 茶知識|廣東飲茶(早茶)模擬考試,沒50分不要說自己是廣東人!
    【正確答案:A】雖然現在很多餐館無論幾點都有茶飲,但是在早茶嘛,還是講究早,可以說,叫醒廣東人的不是鬧鐘,而是早茶!特定的氣候與環境造就了嶺南人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就形成了「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俗。
  • 711便利店賣早茶啦!6元兩件,八款任選!
    3月18日-4月14日期間,在廣東的711門店,都能買到早茶啦!711早茶檔每天早上7點-10點營業,點心每天都是新鮮出爐的,6蚊兩件,8款任揀!如「果然夠正」潮式粉粿、「好盞鬼」廣式黑米盞、「去馬」馬蹄糕、「球其」牛肉球、「整多兩籠唔怕滯」小籠包、「你話是蘿」蘿蔔糕、「餃餃震」煎餃、「煎餅俠」蔥油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