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註定要流出來
那麼,請溫柔些,拜託了
... ...
一直以為班尼迪克蛋是英式早餐,但其實不然,其實源於美國的一種簡易早餐,關於班尼迪克蛋的起源有不同版本,其中廣為流傳的是出現在1967年紐約時代雜誌的版本,據說在1880年,在紐約,一家名叫Delmonico的西餐廳,主廚Charles Ranhofer根據Benedict太太的建議,以英式鬆餅、火腿、水波蛋及荷蘭醬,為他們夫婦兩人製作了這款特別的早餐,並以他們的姓氏命名。
雖然看著簡單,但要想做出讓人吃下一口幸福感爆棚的班尼迪克蛋,需要的是一絲不苟的嚴謹和一氣呵成的魄力。第一個關鍵是荷蘭醬,荷蘭醬可以在進口超市買到,是西餐的傳統醬汁,決定了班尼迪克蛋的是否好吃,它類似於蛋黃醬,將蛋黃用攪拌器攪拌,加入檸檬汁、胡椒粉、鹽,最後再倒入加熱後的牛油,保持加熱狀態,大約四分鐘的攪拌後就完成了。
水波溏心蛋是班尼迪克蛋的靈魂。首先雞蛋就要足夠新鮮,這樣才能做出糖心又飽滿的蛋黃。手法需要討巧的技術和耐心,將水煮開,隨後轉小火用長柄勺子順著一個方向把水攪出一個漩渦,迅速把蛋磕進漩渦裡,但是不要攪拌,否則就會變成蛋花湯了。如果要求盡善盡美,可以把鍋內的水控制在小開的狀態下,這樣煮出來的水波蛋最鮮嫩。
最經典的eggs benedict是在鬆餅上放上火腿或豬背肉製作的煙肉,這符合米國人肉食主義的特點,然後輕輕放上水波蛋,淋上荷蘭醬汁。除了這個傳統的組合,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做成其他風格的班尼迪克蛋,比如用煙燻三文魚代替煙肉的Eggs Royal、用菠菜代替煙肉的Eggs Florentine、或是把煙肉烤制後配上番茄的Eggs Blackstone。
班尼迪克蛋圓潤討巧,靜靜地等著你用刀子劃破蛋清它,裡面流質狀的蛋黃順著刀鋒流出,濃香的蛋液與鬆餅的麥香一起吃越嚼越香,因為加了蔬菜和肉類味道更厚實,吃到最後也不忍心浪費一點兒蛋液,用吐司蘸滿,滿足得吃完,心裡頓時美滋滋的。
-推薦餐廳-
bluefrog藍蛙: 三裡屯北路19號三裡屯太古裡南區3層S2-30
1949-Taverna 塔瓦娜: 工體北路4號院1949內
Tiger Pancake House: 雙花園南裡三區24號樓105號
NOLA:建國門外秀水南街甲11號
The Rug :工體北路4號機電研究院內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中秋禮物
聽說現在雞蛋挺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