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錨定與調整

2020-12-13 騰訊網

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為依據的,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事先的「錨」可以影響個體對自己完成任務的估計——進而影響他們在這些任務中的堅持性。

錨定效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現象,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錨和「錨前估計」之間差異的大小,直到兩者達到相近的水平。錨前估計是指在呈現一個錨之前,個體的平均判斷。

例如,錨定刺激對受眾對核戰爭概率的估計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差異並不受陳述方式、受眾對核戰爭的熟悉程度和關心程度的影響。當支持者舉出最好或者最壞的例子來表面他們的立場的時候,他們可能無法避免將個體的觀點錨定在相反的方向上。

類似的例子還有,前一年的預算支出會影響下一年預算的制定,談判中的起始位置可能會影響下一輪談判。而陪審團向法官陳述證據的順序可能會導致更嚴厲的判決,如果法官將罪行錨定在了更嚴重的證據上的話。

錨定效應就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比如錨定效應就能夠影響個體對房地產價格的判斷。就算是專家也不能避免錨定效應,並且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估受到了他人錨定信息的影響。

當人們錨定在一個很高的錨定值時,人們很難將這樣的值進行下調。就像人們通常會低估一個非連續事件的概率一樣,偶然事件是普通的,但是特定的偶然事件則不然。

結論

錨定效應是普遍存在、不可動搖的。人們從一個錨定值進行的調整都是不充分的,無論是關於核戰爭爆發可能性的判斷,還是房地產價格的判斷,抑或是對其他數值的判斷。

人們很難抵禦錨定效應的影響,部分原因在於對正確性的激勵很少能夠產生作用,部分原因在於錨定值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理想世界中,決策者可能會低估或者忽略這樣的錨定信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原有的極端錨定值,確定一個反方向的相等的錨定值。這是一種發展多框架技術。

由於極端的錨定值可能產生最大的錨定效應,而錨定效應通常又是不容易察覺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對最佳或者最差案例的討論可能會引起不易察覺的錨定效應。

在做出最後的決策之前,考慮多個錨定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歸因理論
    正如期望效用理論那樣,歸因理論被認為是決策中的規範性理論(關於個體如何行為的理想化理論);但與之不同的是,歸因理論同樣針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提出了一個描述性模型。 所以大可不必因為一件事就全盤否定一個人,但是如果多次、不同時間、不同場景下一個人的行為都產生了負性的結果,那麼我們就要調整對他的心理預期了。 根據凱利的理論,因果歸因的基礎是對共變關係的判斷,其效應可以歸因為預期共同變化的一個因素上。
  • 判斷與決策~如何避免偏差
    面臨一個複雜的決策問題時,我們往往根據直覺或常識來決策,但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這種決策方式會產生極大的偏差,因為決策都是基於周圍的環境,基於我們以前的生活工作經驗,基於我們的記憶,基於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由此產生了我們感知事物的預期,我們往往會選擇性的去感知我們期望和願意看到的事物。
  • 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錨定效應思維模型
    今天大叔為大家介紹一個很多商家都在用的「秘訣」: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指的是大家在做決定或下判斷前,非常容易遭受以前的信息危害,該信息宛如一個厚重的錨,給你的邏輯思維以該信息為標準,在它的一定範疇內做判斷,而那樣的判斷通常會導致管理決策的偏誤。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人類在認知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偏差現象,我們稱之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人類在進行決策時,傾向於利用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通過對它們的運用 ,人對生活中遇見的種種問題,做出判斷與決策,但同時也製造出認知陷阱。系統1、快思考,觀察畫面上的小孩,我們迅速地判斷出,這個孩子還只有幾個月大,他此時的感受是不高興,或許是因為水濺到了他的臉上。推測被觀察對象的過程是無意識且快速的,毫不費力,大腦處於自主控制狀態。
  • 你以為你撿便宜了,其實你被割韭菜了 | 淺談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
    是什麼導致我們快速決策?其實現象背後隱藏了一個心理學原理:錨定效應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叫沉錨效應、錨定陷阱(The Anchoring Trap)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所謂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心理學家借用錨定陷阱一詞指人腦活動中的一種有害的思維現象。人在決策時,總是先入為主,偏重於受第一次信息左右。
  • 決策非理性之錨定效應,損失厭惡和風險偏好——《陸蓉行為金融學講義》讀書筆記
    即使準確認識了投資對象,決策也可能會出錯。1.錨定效應理性人進行投資決策時,只會選擇財富最大化的選項。但人不是機器,人會因為不同的比較,產生不同的情緒,在進行決策時,也會受到參考點的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在日常生活中,這是一種常見的定價和營銷方式。
  • 反射債券:實現無須錨定的穩定性
    在過去幾年,「穩定幣」一詞意味著「錨定代幣」。從長遠看,它的價值與特定資產或一籃子資產緊密掛鈎。最近的市場動態表明,錨定代幣的敘事對抵押資產的穩定幣項目提出了問題。也就是說,它限制了系統可以用來影響穩定幣市場價格的經濟激勵,其中之一是對所有持幣人實施負利率。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在心理學上,當我們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所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種心理現象就稱作「錨定效應」。本質上來講,為了去評估某個東西,我們的大腦並不喜歡從頭開始去建立某種認知。因此,我們會直接調用某個現成的參照物,並以此來做出判斷和決策。這是一種有缺陷的思維方式,但幾乎又不可能避免。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在心理學上,當我們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所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種心理現象就稱作「錨定效應」。本質上來講,為了去評估某個東西,我們的大腦並不喜歡從頭開始去建立某種認知。因此,我們會直接調用某個現成的參照物,並以此來做出判斷和決策。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岸邊貨櫃起重機錨定裝置的分析
    錨定坑圖2 一處岸橋泊位2 個錨定坑( 單軌道單錨定坑)在一個岸橋泊位處配置3 個錨定坑,這樣的碼頭也是存在的,即海側錨定裝置設置1 個錨定坑,陸側錨定裝置設置2 個錨定坑,或海、陸側錨定坑數量反之。2.2 碼頭現場的實際使用情況由於碼頭建造以及岸橋製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誤差,往往竣工後的碼頭預埋件位置以及岸橋上的錨定裝置都會與圖紙尺寸存在著一定的偏差。根據實際經驗,一批岸橋發運至碼頭後,總會有錨定板(銷)無法順利插進碼頭預埋件。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01、「名利場」下的社交模式,深深陷入「錨定效應」產生的負面行為之中「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1974年提出: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 洞察認知偏差 回歸理性投資
    在投資決策中,投資者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人的本能和心理。因此投資者很難永遠保持理性。即便想這樣做,也做不到。大多數投資者都要糾纏於反射系統所造成的非理性影響,被人類的局限性所界定。這個系統會誘使人們出現各種各樣的系統性心理偏差,這就是心理學意義上的認知偏差。這些偏差讓投資者陷入誤區,它們都具有個體性,並且以隨機方式發生在投資者當中。
  • 營銷心理學原則(1):錨定效應
    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們被難以察覺的心理武器擺布了。了解用戶思考和行動的方式,營銷人員才更容易成功。    從本期開始,將分期介紹營銷心理學的一些重要原則,以供大家思考並提高績效。他還把黑珍珠戴在了紐約當紅歌劇女星的脖子上,在曼哈頓招搖過市。就這樣,原來不知價值幾何的東西,一下子成了稀世珍寶。這位精明的商人就是一開始把黑珍珠與世界上最貴重的寶石「錨定」在一起,此後它的價格就一直緊跟寶石。
  • 如何用錨定錨定你想錨定的記憶錨點
    註:此文章轉載自K.O.辯論的辯論教學系列,完整系列教學文章將陸續刊載於公眾號「KO辯論」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在錨定效應的影響下,人類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都會根據之前接收過的資訊進行判斷上的輔助,而這些具有記憶點的資訊或畫面,就是所謂的「記憶錨點」。而在比賽中,這些記憶錨點也將在評審以及觀眾不自覺的狀況下,影響他們對論點感受,進而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既然記憶錨點如此重要,接下來,小K將和大家分享兩個塑造記憶錨點的小技巧。
  • 批判性思考之難:阻礙我們思考的8種認知偏差
    3後見之明偏差後見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是指我們傾向於將已經發生的事情看作是顯而易見的,卻意識不到自己的判斷受到了已知結果的影響。這一偏差也被稱為「我早就知道了」效應。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經常會讓人產生後見之明偏差,讓我們誤認為心理學講述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
  • 從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詳解價格錨定的多種應用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瑞幸咖啡最厲害的的營銷「騙局」——價格錨定。什麼是價格錨點定?價格錨定是由奧斯基1992年提出的: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是否適合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避免極端原則和權衡對比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