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爹又當媽的雌雄同體魚,它們可真是魚界中的「勞模」啊
大自然真的是個很神奇的存在,只要認真探索就會發現無數的奇特現象。其中,魚類為了適應生存和更好地繁衍後代,變性在它們體內是可以自然發生的,這就是生殖生理學上所稱的性逆轉現象!今天就來說說哪些魚類是雌雄共同體?
小丑魚:環境生育雙重壓迫
大家都知道小丑魚和海葵是生命共同體,二者密切地生活在一起。通常情況下,海葵的大小只能容納兩條小丑魚生活,這種空間上的限制,便迫使小丑魚只能實行一雄一雌的配偶制。
此外,一對小丑魚在生殖上的成功主要決定於雌魚的產卵量,而不決定於雄魚的精子生產量。因此,只有當最大的個體是雌魚時,才對兩性最為有利。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對策便是小丑魚在個體較小時表現為雄性,待長大後再轉變為雌性。
據研究,小丑魚的這種性別轉變也是受社會環境控制的:如果把雌魚拿走,失去配偶的雄魚使會與一個比它更小的雄魚相結合,而自己則改變性別,轉變為雌性並開始產卵。就這樣,通過性別轉變,一個新的家庭就建立起來了。
結論: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小丑魚,由於居住空間以及生育的壓力,變性也是難免。
藍條石斑魚:隨時隨地想變就變
生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和巴西沿海的藍條石斑魚,一天中可變性好幾次。每當黃昏之際,雄性和雌性的藍條石斑魚便發生性變,甚至反覆發生數次。
若兩條魚交配產卵,則其中一條先當雌魚,另一條則充當雄魚,一旦交配完後,它們又互換雌雄,再進行繁殖。這種現象既叫變性,又叫「雌雄同體」和「異體受精」。
科學家們分析,或許是因為魚的卵子比精子大許多,假如只讓雌性產卵,負擔太重,代價太高。而假如雙方都承擔既排精又排卵的任務,繁殖後代的機會會更多一些。
結論:藍條石斑魚是一種很「隨變」的魚。
藍頭錦魚:性別由個頭決定
在大西洋中西部的珊瑚礁上生活的藍頭錦魚,其雄性個體色彩鮮豔奪目,雌性則體色單調。但是這種單調的雌魚,卻只喜歡選擇最大、色彩最絢麗的雄魚與其婚配。
因此,個體最大的雄魚在生殖季節高峰期佔有最大優勢,一天便可與雌魚婚配40 多次。所以,當藍頭錦魚還小的時候,總是表現為雌性,並進入生殖期開始產卵。一旦個頭長到足夠大時,便由雌魚轉變為雄魚,開始執行雄性功能。
藍頭錦魚的性別轉變不僅受體格上的限制,還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把珊瑚礁上最大的一條雄魚移走,個大的一條雌魚就會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改變性別,轉變為色彩鮮豔的雄魚,頂替之前雄魚的位置,說起來和小丑魚有些類似!
結論:藍頭錦魚個頭長到足夠大時,便由雌魚轉變為雄魚。
紅鯛魚:為了家族無奈變性
紅鯛魚是海洋中以家庭為單位聚集的種群,在這個家庭中只有一條雄性紅鯛魚,而其他二十多條紅鯛魚都是雌性。這唯一一條雄性紅鯛魚統帥著整個大家庭,負責這個家庭的安全和後代的繁衍生息。如果這唯一的雄性紅鯛魚死去了,雌魚們就會顯得六神無主,慌亂不堪。
但沒過多久,這個家庭群體中的個體稍大一點的雌魚就會變成雄性紅鯛魚,帶領這個大家庭開始新的生活。有人做過實驗,如果用玻璃將雄性紅鯛魚和雌性紅鯛魚隔開,它們可以互相看到對方,那麼它們的性狀不會發生變化。
但如果將玻璃換成木板,雌性紅鯛魚就會像失去雄性紅鯛魚一樣,不久便改變了自己的性別。
紅鯛魚之所以會由雌變雄,是因為雄紅鯛魚身上有著鮮豔的色彩,這種色彩在水下發出特殊的信號。
雌魚對這種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魚的光色消失,身體最強壯的雌魚神經系統首先受到影響,隨即它的體內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長成,鰭也跟著變大了,一條雄魚就這樣「誕生」了。
結論:紅鯛魚的變性完全出於無奈,一個家族不能沒有首領。
除上以外,善變的還有它們:
亞洲羊頭瀨魚
英國BBC的《藍色星球2》紀錄片裡記錄下了兩條正在爭奪地盤的亞洲羊頭瀨魚。觀察者們在拍攝過程中發現公羊頭瀨魚在打鬥過程中身體顏色在幾秒內就發生了變化,身體顏色變為藍色,快速完成了變性過程,讓觀察人員們感到目瞪口呆。據研究,這種魚的性別切換是通過血流改變體內激素和外表顏色,從而完成變性的過程。
霓虹刺鰭魚
在這種魚身上,大男子主義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條雄魚擁有"三房四妾",這些雌魚都不準離開雄魚的活動水域,它們也不會團結起來反對 這位蠻不講理的"丈夫"。有時,一條雄魚後跟著二至五條雌魚,它們排成一長串,其先後次序是嚴格按等級排列的。雄魚死了,地位最高的那條雌魚就成為這群魚的首領,不出幾天,它身上會自動長出雄性生殖器而變成一條真正的雄魚,而剩下的雌魚則成了它的妻妾。
本文來源於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不妥敬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