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名廚來掌勺 人民大學網紅「青團」別有味道

2020-12-17 新華教育

  清明時節,如能享用一枚青團,一品那來自江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體味最新鮮的薺菜帶給舌尖的爽口,那是何等的愜意。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就有這樣的口福。這種最應季的美食禮盒最近出現在學校食堂裡,禮盒由三種口味組成,分別起了優雅的名字,連起來是:「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這一美食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代言」。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

  美味青團一天賣出2000多個

  3月27日中午12點,人大北區食堂「江南風味小吃」的兩個窗口前已經排起了近10米的長隊。雖然這裡也售賣小籠包、燒麥等小吃,但很多學生是衝著最新鮮的青團而來。記者注意到,青團的價格並不貴,如肉鬆蛋黃餡兒的5元一個,松仁豆沙餡兒4元一個,「肉鬆蛋黃青團是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松仁豆沙青團用的也是上好的松子仁兒和豆沙。」人大北區食堂主任王祚榮介紹。在記者停留的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兩個窗口就賣出了30多個青團,幾乎人手一個。

  採訪中,兩位女生火急火燎地衝進食堂,「我們都是一下課就從教學樓衝過來的,北區食堂離得遠,就怕青團賣完了!」一位女生說,她是江蘇人,剛上大學時父母還擔心她不適應北方的飲食,「我拍了照片給媽看,告訴她這裡連青團都有,挺好!」王祚榮告訴記者,今年的青團非常受寵,最高峰時食堂一天就能賣出2000多個。

  其實,像青團這樣的「網紅」小吃在人大食堂還有許多,西區食堂一個月前試推「老北京風味」小吃,就吸引了大量師生,其中玫瑰餅僅一小時就基本賣光;此外東區食堂推出了16.8元一份的「精品烤鴨套餐」,學生不必花大價錢也能嘗到北京烤鴨的酥脆細嫩,許多周邊上班的白領都慕名趕來體驗。

  把國宴大師請進學校食堂

  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中糧集團總廚師長、人民大會堂餐廳處國宴大師……這些頂級名廚掌勺的大餐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機會一品,但人民大學的師生從去年開始就可以享受名廚的手藝,這得益於後勤集團推出的「客廚RUC」活動,該活動通過邀請校外廚師團隊,推進風味菜品研發和交流,創新校園美食文化,使之更加「平易、親切」,切實讓人大師生「吃好」。

  從去年9月20日起,人大在秋季學期就舉辦了10期活動,邀請到北京民族飯店高級烹飪技師滿銅德、江陰永豐源大酒店大世界基尼斯湯包製作團隊、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蔡香順、中糧集團總廚師長王中偉、人民大會堂餐廳處國宴大師王聖奎等一批名廚進校,為全校師生烹飪美食。「雖然名廚掌勺,但菜品還是基本夥食價格,比如國宴大師王聖奎熬了一夜湯做出的獅子頭,我們還是賣五塊錢一個,排隊的師生幾乎繞著餐廳甩了一圈兒,場面非常火爆。」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對記者說。

  校外大廚的加入不僅給師生帶來美味,也通過「傳幫帶」提升了校內廚師的手藝。不僅如此,人大食堂還專門請了學生來給菜品「挑刺兒」,他們組成了「食堂鐵粉團」。記者了解到,學生「鐵粉」可以深度參與食堂菜品推介和菜餚品鑑環節,後勤集團還會不定期面向「鐵粉」舉辦烹飪工藝講座並進行菜餚製作現場演示,「我們會很耐心地聽取他們的建議,改進我們的菜品口感,讓學生們吃得滿意。」王祚榮說。

  大數據助力月開發30多種新菜

  3月27日,人大後勤集團首次推出了「青團禮盒套裝」,一套涵蓋薺菜、肉鬆蛋黃、松仁豆沙三種餡兒共12枚青團,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記者注意到,每一盒青團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薺菜的叫「千裡薺」,肉鬆蛋黃的叫「此心牽絆」,松仁豆沙的叫「相思」,連起來讀便是文藝氣息十足的一句: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每個名字都有含義,如薺菜來自千裡外的南方,豆沙用的是有相思寓意的紅豆,此心牽絆則用來形容『蛋黃被細密的肉鬆包裹』。」宋大我對記者解釋道。

  面向具有「文藝、個性」標籤的90後、95後的大學生,打造「網紅」美食,不僅要有真材實料,還要有精美的設計和包裝,這樣才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眼球和胃口。於是藝術學院的學生加入了對美食的包裝設計,新聞學院的學生擔綱了美食的新媒體宣傳,就有了「曉楓未赤棗先紅」的月餅;有了「金榜題名」的年貨套裝,還有如今的「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用宋大我的話來說,這是「加載了文化表達,引發情感的共鳴」。

  此外,食堂還會對菜譜進行問卷調查,由統計學院的師生進行大數據處理,篩選出最有用的信息,充分掌握學生到底愛吃什麼、討厭什麼,用來不斷完善菜品,僅最近一個月各食堂就創新了30多種菜品。東臺魚湯麵、手抓羊肉飯等等,都是近來陸續推出的爆款,「來自大江南北的師生,都能在我們的食堂找到最喜歡的那一口。」餐飲管理部部長張雅鶴說。

  美食成了另一種青春的印記

  在人民大學待了七年的文學院研究生小梁自嘲已經是人大的「老人」,她說一想到今年夏天就要離開學校,就特別捨不得。捨不得人大的美景,更捨不得人大的美食。

  七年來,小梁感受到了食堂美食的不斷發展,「新花樣」層出不窮。「大一大二那會兒,學校的創意小吃比較少,我們一般就只去普通餐廳打菜。」小梁說,不少人厭倦了食堂的菜,就會選擇外賣,雖然不一定健康,但至少品種豐富。這幾年,學校食堂的美食明顯多了,甚至還形成了競爭的氛圍,「比如說在北區食堂推出南方口味的青團後,西區就推出了地道老北京小吃。」小梁說,中區食堂二層的「網紅」小吃拉麵甚至改變了她的飲食習慣,「我是廣東人,來北京之前從來沒吃過拉麵。但是吃過學校食堂的拉麵後,我就有點『欲罷不能』了,每周至少要吃三四次才行。」她笑道,現在宿舍裡已經很少有同學點外賣了。

  「我想等我畢業工作後,一想起母校,肯定會首先想到學校食堂的美食。」小梁說,一些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還會給她轉發一些學校的美食連結,這些美食已經成為一條他們連接母校的紐帶。採訪中,一位文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對記者感慨,他們管在學校食堂吃的飯叫做「青春飯」,意思是等到畢業了,告別青春,就很難吃到這些美食了,「很懷念這些美食,因為裡面包含著青春的記憶,包含著年少時的味道。」

  「網紅」美食背後的總策劃

  讓「青春飯」回味無窮,離不開人大的兩位「網紅」——宋大我和王祚榮。作為學校食堂「網紅」美食的總策劃,宋大我說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老師和同學們當成我們的家人,給家人掌勺,肯定是每天都想方設法變著花樣做的。」他說。

  宋大我也是學校新媒體上的紅人,在微博、微信上他都不遺餘力地推薦學校食堂的美食,還開闢了「跟著宋老師吃食堂」的主題專欄,每一道「網紅」菜他都會親自把關,「雖然我的身軀已經很『龐大』了,但合不合師生的胃口,我還是要親口試試。」他對記者笑道。

  王祚榮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微博主任」,因為他經常在微博上和學生互動。民以食為天,在他眼裡,學生的飯菜就是他們的天。從人大中區食堂主任到如今的北區食堂主任,每天到了飯點,他一定會出現在食堂裡學生最多的幾個檔口,站在學生身後,隨時聽意見。在微博上,他和學生頻頻互動。就在記者發稿前,他還在微博上為學生預告:「春天的味道除了青團,還有香椿。即日起,北區食堂一層基本大夥窗口開始供應香椿炒雞蛋。」(記者 張航 實習生 何溪)

相關焦點

  • [北京晚報]國宴名廚來掌勺 爆款美食成「網紅」 :人民大學的「青團...
    青團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把國宴大師請進學校食堂 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中糧集團總廚師長、人民大會堂餐廳處國宴大師……這些頂級名廚掌勺的大餐或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一品,但人民大學的師生從去年開始就可以享受名廚的手藝,這得益於後勤集團推出的「客廚RUC」活動,該活動通過邀請校外廚師團隊,推進風味菜品研發和交流,創新校園美食文化,使之更加「平易、親切」,切實讓人大師生
  • 中國人民大學網紅「青團」哪個食堂有賣 人大美食推薦
    清明時節,如能享用一枚青團,一品那來自江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體味最新鮮的薺菜帶給舌尖的爽口,那是何等的愜意。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就有這樣的口福。這種最應季的美食禮盒最近出現在學校食堂裡,禮盒由三種口味組成,分別起了優雅的名字,連起來是:「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這一美食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
  • 清明時節怎少得了這款美味 國宴大師進人大,排隊者繞食堂一圈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帶鹽」。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
  • 人民大學「網紅菜」青團走俏 一天賣出2000個
    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圖片來源:人民大學新聞中心學生排長隊購買青團。圖片來源:人民大學新聞中心新京報快訊(記者王俊 李玉坤)曾經創造「比臉還大的大饅頭」「重陽糕」等「網紅菜」的人民大學食堂最近再次發力,推出江南地區傳統特色小吃青團,其銷量一路走高,每天可以賣2000個。記者3月27日中午在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看到,剛下課,來購買青團的同學就已排成了長隊。
  • 溫州名廚潘曉林:難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當國宴主廚的時光
    「關注國宴,不僅因為我的職業,還和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工作過的經歷有關。」國慶節剛過,溫州名廚、國家級烹飪大師潘曉林正忙著收集今年國慶盛典國宴的菜單。此前,他已經收集了歷次國宴的相關資料,潘曉林大師工作室裡還展出了他所收集的國宴餐具器皿等物品,「現在正被我們努力推向世界的甌菜,裡面就隱藏著國宴的影子。」
  • 清明期間上海「網紅」青團人氣旺
    >   中新社上海4月1日電 (記者 姜煜)青團,這種中國清明時節江南地區的傳統食品成為了當下滬上最火的「網紅」美食。
  • 人大食堂的「爆款網紅菜」
    「終於吃到了『網紅』青團!」配上圖片,點擊發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寫下這樣一條朋友圈,加入了校園食堂「打卡」的大隊伍。在清明節前夕,人民大學北區食堂製作的青團再次「火了」,平均每天就能賣出2000個。
  • 卡梅倫為迎接習近平訪英 特邀華裔名廚掌勺午宴
    據英國媒體報導,20日當天,由女王御廚準備白金漢宮的午宴與正式國宴;21日,首相府則特地請來了著名華裔名廚丘德威掌勺工作午宴;22日將進入更加輕鬆的環境用餐,習近平夫婦將在首相的鄉間別墅契克斯附近的酒館,嘗一嘗英國本地小食「炸魚和薯條」;23日,由卡梅倫陪同在曼徹斯特市政廳出席工作午宴。全程款待規格高、考慮周密,不得不感嘆,英國這次接待中國領導人的勁頭是「拼了」。
  • 傳統小吃青團推陳出新成「網紅」
    傳統小吃青團推陳出新成「網紅」老乾媽、酸菜魚捲入「百團大戰」聽到「青團」二字,很多人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綠色的湯圓或麵包,甚至有網友曾在網上發問:「青團是抹茶味的嗎?」青團的特色風味來源於天然植物的青草香氣——那是草木生長、萬物復甦的春天味道。如果沿著海岸線從江蘇走到廣東,就會發現青團還有「清明粿」「艾粄」「艾餈」等許多名字,它們的餡料也是因地制宜、各有不同。青團的餡料有很多種,最經典的餡料非紅豆沙莫屬。細軟清甜的豆沙內餡加上艾香四溢的外皮,紅綠相映的配色就像是翡翠上鑲著瑪瑙。
  • [新華網]人大網紅菜刷屏 教你三招食堂青團吃到飽!
    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味道的竹筒飯讓人哈喇直流!除了這些,還有南瓜餡麵包、小龍蝦飯、青團、東臺魚湯麵……《舌尖上的中國》是不是應該開一期《大學食堂》?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想要名正言順吃到人大的網紅青團?有沒有妙招呢?當然有!小編總結了三種方法,都可行第一招:努力學習,目標是「考上人大」!
  • 舌尖上的人大網紅菜是怎樣煉成的?
    「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清明節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又成了「網紅」,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說「想吃」,這是繼校慶月餅、比臉還大的饅頭、重陽糕之後的又一個「網紅」。大學食堂裡為什麼會不斷湧出「網紅派」?這些好吃的飯菜是怎麼出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食堂的青春記憶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張歌)有一種食堂叫別人家的食堂。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你們吃青團了嗎?軟軟糯糯圓乎乎的糰子,吃一口便品到了春天的味道。上周,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開始供應,肉鬆蛋黃糰子、松仁豆沙糰子和薺菜鮮肉糰子穿上精心設計的新衣裳亮相。   「為了保證品質和口感,蛋黃是從鹹鴨蛋裡現挖出來的,豆沙餡裡加了松仁和金橘碎,口感更豐富。」
  • 大臉棗饅頭 豆沙青糰子……人大網紅菜是怎樣煉成的?
    「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清明節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又成了「網紅」,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說「想吃」,這是繼校慶月餅、比臉還大的饅頭、重陽糕之後的又一個「網紅」。大學食堂裡為什麼會不斷湧出「網紅派」?這些好吃的飯菜是怎麼出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 人民廣場「網紅」美食,你吃過幾個?
    最近,人民廣場被各路吃貨包圍,成為現象級網紅! 喜茶和鮑師傅,更是獲得「人廣雙雄」的稱號。 既然有那麼多人願意為它又掏腰包又花時間,想來也必有過人之處。 通過對人廣周邊的走訪,小儂發現:網紅來來去去,留下的卻是這幾樣最經典的美食元素!且看小儂為你盤點。
  • 人大食堂的「爆款網紅菜」 讓味蕾的記憶上升到文化表達層面
    「終於吃到了『網紅』青團!」配上圖片,點擊發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寫下這樣一條朋友圈,加入了校園食堂「打卡」的大隊伍。在清明節前夕,人民大學北區食堂製作的青團再次「火了」,平均每天就能賣出2000個。在網際網路上,來自校內外的網友紛紛轉發、評論相關消息,直言「想吃」。
  • 網紅鹹蛋黃肉鬆青團又來啦,鹹蛋黃肉鬆餡兒太滿足!
    估計沒有什麼美食比青團更有春天氣息。青草的顏色,青草的香氣,軟糯細膩,香甜爽口。難怪有人說,吃青團就是為了在多雨的沉悶春日裡笑出聲來。去年青團界超級網紅——蛋黃肉鬆青團席捲大江南北,很多人排幾個小時長隊,就為嘗一口它的味道。
  • [教育圓桌]人大味道是哪種味道?嵌棗的大臉饅頭、小龍蝦飯、蛋黃...
    一個大學食堂的菜譜都出了一本書?這對於一家頻出「網紅派」美食的大學來說,有什麼奇怪的嗎?但是,你以為,只要食材好、味道好,這些美食就能變成「網紅」嗎?你又錯了,如果大學的美食沒有她特定的文化表達,和外邊的飯店又有什麼區別呢?就像豬身上這幾塊肉,如果分別稱為豬肘、豬蹄、豬耳朵、豬口條、豬頭肉,那就太沒趣了,有文化有情懷的人大學子這樣稱呼它們,並手繪出來。
  • 來伊份傳統青團「網紅營銷」,「乳酸菌味青團」成熱銷新品
    在眾多青團品牌中,以來伊份為代表的「網紅青團」,憑藉創新口味,一經上市便備受矚目,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圖片來自網友發出的來伊份網紅青團青團原本是江南一代清明的時令小吃,古人將艾草汁混合糯米粉做成皮,包裹上豆沙、鮮肉等各種餡料製作而成。通體透綠,吃起來有艾草的清香,是一道十分經典的時令小食。
  • 中國人民大學怎麼樣?一所底蘊深厚根正苗紅的「網紅」大學
    但是這樣底蘊深厚,根正苗紅的大學是怎麼和「網紅」牽扯到一起的呢?小梔今天就為你揭秘!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徽紅於某日某位知乎網友提問下的一個回答。首先,這個問題是整個人都懵逼了是種怎樣的體驗?大家是不是也懵了,這個話題和人大校徽能有什麼聯繫呢?
  • 「網紅」效應讓青團由「小點心」做成大產業-網紅 肉鬆 鹹蛋 細沙...
    原標題:「網紅」效應讓青團由「小點心」做成大產業,今年本市青團創新品種多達20餘種    參評的64個青團品種中,傳統的豆沙餡青團共有22個品種,穩坐第一把交椅,但去年一炮打響、鹹蛋黃肉鬆餡的「網紅」青團已經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共有13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