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國宴名廚來掌勺 爆款美食成「網紅」 :人民大學的「青團...

2020-11-24 人大新聞網

2018年4月3日訊,清明時節,如能享用一枚青團,一品那來自江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體味最新鮮的薺菜帶給舌尖的爽口,那是何等的愜意。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就有這樣的口福。這種最應季的美食禮盒最近出現在學校食堂裡,禮盒由三種口味組成,分別起了優雅的名字,連起來是:「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這一美食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

青團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帶鹽」。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

美味青團一天能賣出2000多個

 3月27日中午12點,人大北區食堂「江南風味小吃」的兩個窗口前已經排起了近10米的長隊。雖然這裡也售賣小籠包、燒麥等小吃,但很多學生是衝著最新鮮的青團而來。記者注意到,青團的價格並不貴,如肉鬆蛋黃餡兒的5元一個,松仁豆沙餡兒4元一個,「肉鬆蛋黃青團是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松仁豆沙青團用的也是上好的松子仁兒和豆沙。」人大北區食堂主任王祚榮介紹。在記者停留的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兩個窗口就賣出了30多個青團,幾乎人手一個。

採訪中,兩位女生火急火燎地衝進食堂,「我們都是一下課就從教學樓衝過來的,北區食堂離得遠,就怕青團賣完了!」一位女生說,她是江蘇人,剛上大學時父母還擔心她不適應北方的飲食,「我拍了照片給媽看,告訴她這裡連青團都有,挺好!」王祚榮告訴記者,今年的青團非常受寵,最高峰時食堂一天就能賣出2000多個。

其實,像青團這樣的「網紅」小吃在人大食堂還有許多,西區食堂一個月前試推「老北京風味」小吃,就吸引了大量師生,其中玫瑰餅僅一小時就基本賣光;此外東區食堂推出了16.8元一份的「精品烤鴨套餐」,學生不必花大價錢也能嘗到北京烤鴨的酥脆細嫩,許多周邊上班的白領都慕名趕來體驗。

把國宴大師請進學校食堂

 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中糧集團總廚師長、人民大會堂餐廳處國宴大師……這些頂級名廚掌勺的大餐或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一品,但人民大學的師生從去年開始就可以享受名廚的手藝,這得益於後勤集團推出的「客廚RUC」活動,該活動通過邀請校外廚師團隊,推進風味菜品研發和交流,創新校園美食文化,使之更加「平易、親切」,切實讓人大師生「吃好」。

學生購買青團

 從去年9月20日起,人大在秋季學期就舉辦了10期活動,邀請到北京民族飯店高級烹飪技師滿銅德、江陰永豐源大酒店大世界基尼斯湯包製作團隊、北京飯店譚家菜主廚蔡香順、中糧集團總廚師長王中偉、人民大會堂餐廳處國宴大師王聖奎等一批名廚進校,為全校師生烹飪美食。「雖然名廚掌勺,但菜品還是基本夥食價格,比如國宴大師王聖奎熬了一夜湯做出的獅子頭,我們還是賣五塊錢一個,排隊的師生幾乎繞著餐廳甩了一圈兒,場面非常火爆。」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對記者說。

校外大廚的加入不僅給師生帶來美味,也通過「傳幫帶」提升了校內廚師的手藝。不僅如此,人大食堂還專門請了學生來給菜品「挑刺兒」,他們組成了「食堂鐵粉團」。記者了解到,學生「鐵粉」 可以深度參與食堂菜品推介和菜餚品鑑環節,後勤集團還會不定期面向「鐵粉」舉辦烹飪工藝講座並進行菜餚製作現場演示,「我們會很耐心地聽取他們的建議,改進我們的菜品口感,讓學生們吃得滿意。」王祚榮說。

大數據助力月開發30多種新菜

 3月27日,人大後勤集團首次推出了「青團禮盒套裝」,一套涵蓋薺菜、肉鬆蛋黃、松仁豆沙三種餡兒共12枚青團,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記者者注意到,每一盒青團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薺菜的叫「千裡薺」,肉鬆蛋黃的叫「此心牽絆」,松仁豆沙的叫「相思」,連起來讀便是文藝氣息十足的一句: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每個名字都有含義,如薺菜來自千裡外的南方,豆沙用的是有相思寓意的紅豆,此心牽絆則用來形容『蛋黃被細密的肉鬆包裹』。」宋大我對記者解釋道。

面向具有「文藝、個性」標籤的90後、95後的大學生,打造「網紅」美食,不僅要有真材實料,還要有精美的設計和包裝,這樣才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眼睛和胃口。於是藝術學院的學生加入了對美食的包裝設計,新聞學院的學生擔綱了美食的新媒體宣傳,就有了「曉楓未赤栆先紅」的月餅;有了「金榜題名」的年貨套裝,還有如今的「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用宋大我的話來說,這是「加載了文化表達,引發情感的共鳴」。

此外,食堂還會對菜譜進行問卷調查,由統計學院的師生進行大數據處理,篩選出最有用的信息,充分掌握學生到底愛吃什麼、討厭什麼,用來不斷完善菜品,僅最近一個月各食堂就創新了30多種菜品。東臺魚湯麵、手抓羊肉飯等等,都是近來陸續推出的爆款,「來自大江南北的師生,都能在我們的食堂找到最喜歡的那一口。」餐飲管理部部長張雅鶴說。

美食成了另一種青春的印記

 在人民大學待了七年的文學院研究生小梁自嘲已經是人大的「老人」,她說一想到今年夏天就要離開學校,就特別捨不得。捨不得人大的美景,更捨不得人大的美食。

七年來,小梁感受到了食堂美食的不斷發展,「新花樣」層出不窮。「大一大二那會兒,學校的創意小吃比較少,我們一般就只去普通餐廳打菜。」小梁說,不少人厭倦了食堂的菜,就會選擇外賣,雖然不一定健康,但至少品種豐富。這幾年,學校食堂的美食明顯多了,甚至還形成了競爭的氛圍,「比如說在北區食堂推出南方口味的青團後,西區就推出了地道老北京小吃。」小梁說,中區食堂二層的「網紅」小吃拉麵甚至改變了她的飲食習慣,「我是廣東人,來北京之前從來沒吃過拉麵。但是吃過學校食堂的拉麵後,我就有點『欲罷不能』了,每周至少要吃三四次才行。」她笑道,現在宿舍裡已經很少有同學點外賣了。

「我想等我畢業工作後,一想起母校,肯定會首先想到學校食堂的美食。」小梁說,一些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還會給她轉發一些學校的美食連結,這些美食已經成為一條他們連接母校的紐帶。採訪中,一位文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對記者感慨,他們管在學校食堂吃的飯叫做「青春飯」,意思是等到畢業了,告別青春,就很難吃到這些美食了,「很懷念這些美食,因為裡面包含著青春的記憶,包含著年少時的味道。」

「網紅」美食背後的總策劃

 讓「青春飯」回味無窮,離不開人大的兩位「網紅」——宋大我和王祚榮。作為學校食堂「網紅」美食的總策劃,宋大我說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老師和同學們當成我們的家人,給家人掌勺,肯定是每天都想法設法變著花樣做的。」他說。

宋大我也是學校新媒體上的紅人,在微博、微信上他都不遺餘力地推薦學校食堂的美食,還開闢了「跟著宋老師吃食堂」的主題專欄,每一道「網紅」菜他都會親自把關,「雖然我的身軀已經很『龐大』了,但合不合師生的胃口,我還是要親口試試。」他對記者笑道。

王祚榮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微博主任」,因為他經常在微博上和學生互動。民以食為天,在他眼裡,學生的飯菜就是他們的天。從人大中區食堂主任到如今的北區食堂主任,每天到了飯點,他一定會出現在食堂裡學生最多的幾個檔口,站在學生身後,隨時聽意見。在微博上,他和學生頻頻互動。就在記者發稿前,他還在微博上為學生預告:「春天的味道除了青團,還有香椿。即日起,北區食堂一層基本大夥窗口開始供應香椿炒雞蛋。」

原文連結:

[北京晚報]國宴名廚來掌勺 爆款美食成「網紅」 :人民大學的「青團」別有味道

相關焦點

  • 國宴名廚來掌勺 人民大學網紅「青團」別有味道
    這種最應季的美食禮盒最近出現在學校食堂裡,禮盒由三種口味組成,分別起了優雅的名字,連起來是:「此心牽絆」,「千裡薺」「相思」。這一美食很快被人大師生乃至校友瘋搶。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代言」。
  • 中國人民大學網紅「青團」哪個食堂有賣 人大美食推薦
    ­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代言」。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
  • 清明時節怎少得了這款美味 國宴大師進人大,排隊者繞食堂一圈
    不知從何時起,美食已經成為了人民大學的一張「網紅」招牌,學校食堂裡的菜品花樣繁多,還有國宴名廚掌勺,由學生代表監督把關,加上後勤經理、食堂主任親自上陣,在新媒體上為美食「帶鹽」。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
  • 溫州名廚潘曉林:難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當國宴主廚的時光
    「關注國宴,不僅因為我的職業,還和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宴廚房工作過的經歷有關。」國慶節剛過,溫州名廚、國家級烹飪大師潘曉林正忙著收集今年國慶盛典國宴的菜單。此前,他已經收集了歷次國宴的相關資料,潘曉林大師工作室裡還展出了他所收集的國宴餐具器皿等物品,「現在正被我們努力推向世界的甌菜,裡面就隱藏著國宴的影子。」
  • 人大食堂的「爆款網紅菜」
    「終於吃到了『網紅』青團!」配上圖片,點擊發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寫下這樣一條朋友圈,加入了校園食堂「打卡」的大隊伍。在清明節前夕,人民大學北區食堂製作的青團再次「火了」,平均每天就能賣出2000個。
  • 人民大學「網紅菜」青團走俏 一天賣出2000個
    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圖片來源:人民大學新聞中心學生排長隊購買青團。圖片來源:人民大學新聞中心新京報快訊(記者王俊 李玉坤)曾經創造「比臉還大的大饅頭」「重陽糕」等「網紅菜」的人民大學食堂最近再次發力,推出江南地區傳統特色小吃青團,其銷量一路走高,每天可以賣2000個。記者3月27日中午在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看到,剛下課,來購買青團的同學就已排成了長隊。
  • 江南傳統美食「青團」 走出江浙滬成網紅
    鹹蛋黃肉鬆青團、豆沙青團、流心龍井青團、酸菜魚青團、鮮花牛奶青團、醃篤鮮青團……清明節將至,江浙滬時令小吃清明糰子再次成為網紅。近一個月,淘寶上的「青團」搜索量攀升至千萬。  「青團是傳統的江南點心,如今賣到西北、西南、兩廣等地,受歡迎程度遠超想像和預估,一天賣出三天的量。」
  • 傳統小吃青團推陳出新成「網紅」
    傳統小吃青團推陳出新成「網紅」老乾媽、酸菜魚捲入「百團大戰」聽到「青團」二字,很多人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綠色的湯圓或麵包,甚至有網友曾在網上發問:「青團是抹茶味的嗎?」其次,黑芝麻、花生、芋泥以及各種水果餡料也是江南人民最喜愛的常規口味。近年來,巧克力、乳酸菌、椰香奶凍、馬蘭頭、鹹菜、筍、豆腐乾……幾乎所有日常菜色都被塞進了青團裡。鹹蛋黃肉鬆、流心龍井、酸菜魚、鮮花牛奶、醃篤鮮、流心爆珠……這些新奇的口味讓傳統青團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也正是因為不斷推陳出新的口味,給傳統青團帶來了新生,一躍成為當季最火的「網紅」食品。
  • 人大食堂的「爆款網紅菜」 讓味蕾的記憶上升到文化表達層面
    「終於吃到了『網紅』青團!」配上圖片,點擊發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寫下這樣一條朋友圈,加入了校園食堂「打卡」的大隊伍。在清明節前夕,人民大學北區食堂製作的青團再次「火了」,平均每天就能賣出2000個。在網際網路上,來自校內外的網友紛紛轉發、評論相關消息,直言「想吃」。
  • 清明期間上海「網紅」青團人氣旺
    清明期間上海「網紅」青團人氣旺 2017-04-01 14:01: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怎麼做出爆款網紅美食?你跟網紅美食,只差一個「鹹蛋黃」的距離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都是從網絡上獲取的,網紅推薦的美食往往能很快成為爆款,被大家喜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市面上的網紅美食,最喜歡用的一個元素就是,「鹹蛋黃」,跟鹹蛋黃有關的美食,受眾特別多特別廣,你有吃過什麼跟鹹蛋黃相關的網紅美食嗎?有了鹹蛋黃,也許你也可以做出爆款網紅美食。
  • 人民廣場「網紅」美食,你吃過幾個?
    最近,人民廣場被各路吃貨包圍,成為現象級網紅! 喜茶和鮑師傅,更是獲得「人廣雙雄」的稱號。 通過對人廣周邊的走訪,小儂發現:網紅來來去去,留下的卻是這幾樣最經典的美食元素!且看小儂為你盤點。 芝士奶蓋
  • 北京成青團熱銷城市 傳統食品用新口味 「粘住」消費者
    包裹西餐,做成麵包,與冰激凌一爭高下……清明節來臨之際,傳統食品青團迎來熱銷,「青團大戰」由南方擴展到北京等北方城市,各種「高顏值」新口味的青團也成功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青團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今年,南方消費更多的青團成了北京清明美食界的一匹「黑馬」。在北京的護國寺小吃起源店,一大早就有不少顧客前來購買青團,最受歡迎的是店裡烹製的紫薯青團等新口味的。家住在豐臺區的趙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每年都來店裡買「寒食十三絕」,今年看見有新口味的青團,準備買回去嘗嘗,還可以當早飯。
  • 清明節引爆「青團熱」 酸菜魚口味的青團你吃過嗎
    不過,近幾年來,青團不再只在江浙滬一帶受歡迎,而是走向了全國各地。隨著清明節的臨近,青團成了新興「網紅」,近一個月,淘寶上的「青團」搜索量攀升至千萬。「青團是傳統的江南點心,如今賣到西北、西南、兩廣等地,受歡迎程度遠超想像和預估,一天賣出三天的量。」盒馬工坊負責人張千說,「青團」走出江浙滬包郵區後,俘獲了全國各地的吃貨,相比去年同期銷售量翻番。
  • 卡梅倫為迎接習近平訪英 特邀華裔名廚掌勺午宴
    據英國媒體報導,20日當天,由女王御廚準備白金漢宮的午宴與正式國宴;21日,首相府則特地請來了著名華裔名廚丘德威掌勺工作午宴;22日將進入更加輕鬆的環境用餐,習近平夫婦將在首相的鄉間別墅契克斯附近的酒館,嘗一嘗英國本地小食「炸魚和薯條」;23日,由卡梅倫陪同在曼徹斯特市政廳出席工作午宴。全程款待規格高、考慮周密,不得不感嘆,英國這次接待中國領導人的勁頭是「拼了」。
  • 大臉棗饅頭 豆沙青糰子……人大網紅菜是怎樣煉成的?
    「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清明節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又成了「網紅」,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說「想吃」,這是繼校慶月餅、比臉還大的饅頭、重陽糕之後的又一個「網紅」。大學食堂裡為什麼會不斷湧出「網紅派」?這些好吃的飯菜是怎麼出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食堂的青春記憶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張歌)有一種食堂叫別人家的食堂。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你們吃青團了嗎?軟軟糯糯圓乎乎的糰子,吃一口便品到了春天的味道。上周,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開始供應,肉鬆蛋黃糰子、松仁豆沙糰子和薺菜鮮肉糰子穿上精心設計的新衣裳亮相。   「為了保證品質和口感,蛋黃是從鹹鴨蛋裡現挖出來的,豆沙餡裡加了松仁和金橘碎,口感更豐富。」
  • 買「網紅」青團要排8小時 旅遊「爆款」2秒售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4月1日採訪了解到,有一款杏花樓今年新推的「鹹蛋黃肉鬆青團」成了「網紅」,朋友圈刷的都是這款青團,甚至還有人羅列出「青團前十強名單」,不少消費者就被引導去消費「青團」了,最熱銷的一款「網紅」青團居然要排隊等8小時! 而旅遊業者也沒有放過商機,部分旅遊企業推出「3折起限時秒殺」和尾貨產品等,一些極低價的折扣旅遊產品僅2秒就售罄。
  • 青團可以成「網紅」 但傳統節日更應是一種文化尋根
    每逢清明時節,青團便成了蘇浙滬一帶當之無愧的「網紅」美食。  還記得幾年前,上海杏花樓推出的「網紅鹹蛋黃肉鬆青團」引發了市民們的狂熱追捧,即便是排隊超過6小時也樂此不疲。今年,「雞絲培根青團」「醃篤鮮青團」「Q心奶香紫薯肉鬆青團」……「老字號」們推陳出新的口味,使得青團的火爆程度超過了以往。
  • 舌尖上的人大網紅菜是怎樣煉成的?
    「將鹹蛋黃一個個剝出來,揉碎,加入肉鬆香油豬油,再揉成蛋黃的形狀加入青團……」清明節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青團又成了「網紅」,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說「想吃」,這是繼校慶月餅、比臉還大的饅頭、重陽糕之後的又一個「網紅」。大學食堂裡為什麼會不斷湧出「網紅派」?這些好吃的飯菜是怎麼出爐的?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