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就是過了「午」時就不再進食。然而,現在很多人卻開始盲目照搬進行減肥、養生、節省時間等,殊不知,這種行為很有可能會讓「潰瘍病」找上門來。
小周在網上接觸到了「過午不食」的「養生理念」,就開始每天不吃晚飯,並默默堅持了5年不吃晚飯。沒想到胃鏡檢查的結果是胃黏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直徑大於2釐米的巨大的潰瘍,還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醫生表示,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午不食」沒有大問題。但是,現代人夜間活動量大,如果不吃晚飯,人體胃中存在胃酸,長時間不進食,可能會導致胃酸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不吃晚飯的危害
1.導致失眠出現
晚上工作或者進行娛樂活動之後,身體自然會消耗大量的能量,這時胃中是空的,會產生飢餓感,人體的消化功能就會傳遞給大腦一種要吃飯的信號,這時身體得不到能量的供給,大腦就會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從而導致失眠的出現。失眠一旦出現必然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及工作效率,同時身體會出現疲憊的感覺。
2.傷胃
晚上不吃飯,身體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出現飢餓感,飢餓感會促進胃中胃酸的分泌,當胃中含有大量胃酸時,必然會腐蝕胃黏膜,長期之後易使人患上胃潰瘍、胃炎等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胃癌的出現。
3.影響工作及學習效率
多數人晚上會繼續加班、學習的人群,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身體不能得到能量的補給,就會產生嚴重的飢餓感,自身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從而降低學習及工作效率。
4.降低大腦功能
經常不吃晚飯的人群,會導致自身的大腦功能減低,如記憶力減退、大腦發育遲緩、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因為人在晚上的時候自身的血糖含量是較低的,如果不吃晚飯,體內的血糖更低,大腦就會得不到營養的供給,從而影響大腦功能。
5.增加患膽結石
人體患膽結石的機率也與長期不吃晚飯有較大的關係,因為人長時間處於空腹的狀態,膽囊就會不收縮,這易使體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增加,從而導致膽結石的出現。
民福康在這裡提醒大家,許多的養生方法,我們一定要問過醫生確定是科學的情況下實行,要不然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