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新聞網訊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說法,如今正是吃黃鱔的好時節,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可網上一直流傳人工養殖的黃鱔是吃避孕藥長大的,且黃鱔體內有「可怕」的寄生蟲,這一系列的謠言讓不少市民不敢吃黃鱔。
因謠傳不少市民不敢吃
記者就此事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多數市民表示不太能接受吃黃鱔,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聽到網上謠傳黃鱔吃避孕藥長大;二是因為聽說黃鱔體內有「可怕」的寄生蟲。「小時候吃過黃鱔,味道很鮮,不過現在家裡都不做了。有次同事給我看了網上關於黃鱔體內有寄生蟲的圖片後真被噁心到了,就更不敢再吃黃鱔了。」在某超市上班的「90」後姑娘小李告訴記者。
去年剛剛退休的朱阿姨說,「以前我們吃的黃鱔也就一個指頭粗,現在的黃鱔越長越粗大,我女兒和我說人工黃鱔都是吃避孕藥長大的,讓我別買,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但我們家確實已經好多年沒買黃鱔吃了。」
準媽媽向女士已經懷孕5個多月,她告訴記者:「家裡的老人們告訴我夏天吃黃鱔很補,而且黃鱔本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很好的補血功效,讓我多吃點黃鱔補補血,也給肚子的孩子補充點營養,可是網上一直流傳著黃鱔是吃避孕藥長大的,而且以前我同事說黃鱔頭部有很多可怕的寄生蟲,想想就噁心,更別談吃了。」
專家:黃鱔吃避孕藥長大是謠言 市民可放心食用
黃鱔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記者就這些疑問採訪了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紀檢組長、水產高級工程師李成,李成說:「黃鱔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剛生下來是雌的,經過性逆轉,3年後變為雄性。人工養殖的鱔魚長的肥大不是因為吃避孕藥,避孕藥是所含為雌性激素,所以用避孕藥只可能使黃鱔長不大,還可能導致黃鱔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
針對黃鱔體內有寄生蟲這一疑問,李成說:「黃鱔體內確實含有寄生蟲,但是寄生蟲都長在腸道裡面,只要把黃鱔內臟清理乾淨且煮熟,就不會有寄生蟲,而且黃鱔營養價值極高且有很好的補血功效,市民可以放心大點的食用。」
相關連結:黃鱔小百科
黃鱔又稱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體表大多是黃褐色、微黃或橙黃,有深灰色斑點,也有少許鱔魚是白色,俗稱「白鱔」。
黃鱔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從你手中溜之大吉。鱔魚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預防細菌、病菌侵染身體,減少疾病;阻止寄生動物植物的糾纏,有利成長;油頭滑面,有利於它在泥中通行無阻。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黃鱔中富含DHA和卵磷脂,有健腦的功效;黃鱔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黃鱔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能夠防治夜盲症和視力減退。
挑選鱔魚時,以表皮柔軟、顏色灰黃、肉質細緻、聞起沒有臭味者為佳。鱔魚最好是在宰後即刻烹煮食用,因為鱔魚死後容易產生組胺,易引發中毒現象,不利於人體健康。黃鱔的最佳黃金搭配:鱔魚+豆腐———加倍吸收鈣;鱔魚+青椒———降血糖;鱔魚+金針菇———補中益血;鱔魚+松子———美容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