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對於初學者來說,難的不是具體做什麼動作,而是對動作的認知,即該做什麼動作、動作的標準以及動作量化。
什麼意思呢?不要著急,特澤瓦慢慢給初學者分析一下。
該做什麼動作
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都需要做有氧、無氧配合訓練。無氧能夠消耗大量熱量,有氧可以提高人體心肺功能,幫助訓練。但具體比如說鍛鍊胸肌,那我們訓練的重心就應該是胸部肌群,如胸大肌、胸小肌等,相應的動作應該是槓鈴臥推、拉力器夾胸、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等動作,在健身計劃中就要多增加幾組鍛鍊胸部肌肉的動作。
人體每個肌群,如果想要鍛鍊出效果,就要把對應肌群中各個肌肉都有訓練到,如果是在健身房中,則可以通過各類器械和設備,因此初學者也要對器械對應是什麼動作要有認知。
動作的標準
如果有報名健身房的朋友會發現健身教練會重複強調動作的標準,因為動作做的越標準,肌肉的鍛鍊就越到位,效果就越好。
初學者可以先採取「輕重量」的方法,形成肌肉習慣。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啞鈴彎舉我們可以先用5磅的重量,10次為一組,標準完成每一次彎舉,這樣鍛鍊的前期不注重重量,而是保持動作姿勢標準為目的。然後在慢慢增加重量,鍛鍊手臂肌群。
一來避免因為剛剛接觸,動作不標準導致的受傷,其次還可以提高訓練效果。
動作量化
這裡的量化指2個方面:
1、給與肌肉充分的休息時間,不要疲勞健身
2、降低難度,提高健身自信心
可以這樣說,初學者健身計劃中的動作量化,一開始不要有太高要求,頻率也要控制。健身是件「體力活」,往往一天下來,全身肌肉酸痛,渾身提不起力氣,這是因為肌肉產生大量的乳酸導致的,而且肌肉的生長也需要充足的時間,讓身體修復肌肉細胞,從而讓肌肉更多,更壯。
因此初學者針對健身動作的量化可以隔一天練一次,強度不宜太高,可以結合身體變化,慢慢加大訓練強度,這樣一來健身效果慢慢體現,人也會越來越自信。慢慢享受每一次突破,這不也是健身的魅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