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羅非魚泛濫,在當地臭名昭著,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魚。不管是河流水庫,都是羅非魚的天下,個頭不大,黑壓壓的聚在一起搶食。
在水質很差或被汙染過的河溝,也盤踞著大量的羅非魚、清道夫、巴西龜,這些外來物種,讓人吃盡了苦頭。
當地的羅非魚更是沒有人食用,大多撈起來曬死,或者打成粉末摻在飼料裡面餵鴨子(羅非魚有很堅硬鋒利的背鰭,不能直接餵鴨子吃,很容易卡死)。
最近福建的釣友,在當地河裡釣起一種滿是斑點的羅非魚,原來是羅非魚中最好吃的品種,也叫芝麻非。
福建的很多河溝,都被羅非魚佔據,早在幾十年前,當地就有羅非魚的蹤跡,繁衍到現在已經泛濫成災了。
可這次釣起的斑點羅非魚,今年才出現過。這種羅非魚的特徵,跟其他羅非魚大同小異,只是身上多了許多斑點,顏色也更淡一些。
「我們這裡河裡全是羅非魚,數量大多已經讓當地釣魚人很厭煩了。本來打算釣一些白條魚,晚上拿回家下酒,沒想到釣起一條滿是斑點的羅非魚,詢問釣友才知道,這是很罕見的芝麻非,也叫花雕羅非魚。」附近釣友楊師傅說。
剛釣起來的時候,大家都不認識這種魚,有人說:「這種羅非魚可能是雜交後的品種,帶有黃邊口孵的特徵,這些雜家的魚,體色花紋都很大。」
這種羅非魚相比普通羅非魚個頭更大,體色也更白淨,野外的羅非魚,都屬於齊氏非鯽的一種。
普通羅非魚在當地很常見,但是這種帶斑點卻是很少,很多釣友表示沒有釣到過,只有極少數釣友表示今年釣過幾條,但都以為是病變或者害魚給丟棄了。
值得一提的是,芝麻羅非魚已經適應了寒冷的冬天,在很低的氣溫下都能存活,堪稱「凍不死」。據吃過的人說,這魚很好吃,肉質很細膩,而且沒有絲毫土腥味,入口即化,堪稱魚類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