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殼魚養殖與筍殼魚價格

2020-11-22 中國水產養殖網

筍殼魚市場現狀與養殖前景分析:

  筍殼魚,是尖塘鱧屬,華南地區常見養殖的有泰國筍殼魚、澳洲筍殼魚、本地筍殼魚。筍殼魚是名副其實的名優水產,質優、價高、市場廣闊。在澳洲、東南亞、港粵臺、上海、江浙、廣西、海南等地,筍殼魚在食客心目中的排行一直都是淡水魚類中數一數二的。

  在澳洲、泰國,筍殼魚都被尊為餐桌上的上等佳餚,常常作為特別菜式推薦給旅遊者。

  據酒樓廚師介紹,1斤半以上的筍殼魚肉質最好,若用清蒸,因魚肉富含膠質,以致筷子一夾就散,非得動用湯匙兜送入口。鮮甜不腥,嫩滑細膩賽過海水石斑,特別值得讚嘆的是,輕嚼幾口,齒頰留香之處,還能感受到一種賽似帝王蟹腳肉的彈力。鮮甜滑嫩,咬嚼時的彈力,兩種感覺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般水產的肉質難以企及。除卻清蒸,還可以油浸、蒜燒。各地烹調技法各有差別,花樣翻新。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泰國筍殼魚主要依賴進口,澳洲筍殼魚在東莞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最近能夠規模化育苗和養殖,而本地筍殼魚因為個頭比較小,較少人鑽研其繁育。目前市面上規格在400克以上的大筍殼魚市場批發價格穩定120元/公斤左右,主要滿足城市酒樓消費,供不應求。

  據廣州市黃沙水產批發市場郭華威介紹,黃沙市場內有5-6家在做批發,日交易量接近1噸,主要滿足省內市場。

  而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在珠三角地區,400克以上的筍殼魚塘邊收購價今年最低也有80元/公斤。2002年我國進口泰國筍殼魚3000多噸,且價位都在每公斤160元以上,主要在廣州、上海等大城市消費。按照現在的養殖模式,該魚的養殖成本很低,也就是說,在目前的行情下,現在養殖筍殼魚,只要拿得到苗,養得出來,就能夠賺錢。

  據東莞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陸昌勝介紹,「幾年前,幾個杭州、上海的客商來找我要購買筍殼魚,當時我手裡沒有貨,於是到處找筍殼魚,發覺當時國內沒有人搞筍殼魚養殖。」據了解,臺灣十多年前就開始進口泰國筍殼魚,但直到現在都很少有人能實現規模化供應商品魚。

  一些養過筍殼魚的養殖戶也說,本地筍殼和泰國筍殼魚難養,病多,難治,很難把握成活率,最後多數難以獲得預期的成功。

  澳洲筍殼魚經多年馴化,容易養,成活率高,在試養了目前市面上的本地筍殼魚、澳洲筍殼魚、泰國筍殼魚等品種之後,陸昌勝鎖定了澳洲筍殼魚。

  東莞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對澳洲筍殼魚進行了多年的馴化,結果表明,馴化後繁育出的種苗很適合規模化養殖,在池塘、水庫湖泊的網箱、山區溪流等環境養殖都可以。而且這條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基本無病、易養,成活率通常在七八成以上,養殖效益很顯著。現在該研究所對該品種的繁育養殖已走向成熟,今年有批量的苗種育成和供應,並逐漸形成了一套針對華南養殖水體現狀、行之有效的養殖措施。

  他曾在報刊登技術指南和疑難問答,並有苗種供應,凡購買苗種者將接受他的親自指點並有更詳細資料相送。

  東莞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今年繁殖了一批澳洲筍殼魚春苗,通過南方農村報的推薦,鬥門吳生、茂名柯生、中山餘生、番禺梁生、順德梁生、杭州王生等搞水產養殖的朋友都曾來拿過苗,目前長勢喜人。現在研究所養殖基地內又培育出一批秋苗,這些老客戶紛紛再次定購進行越冬養殖,這樣有利於商品魚儘早供應市場。

  陸昌勝表示,筍殼魚在大城市大酒樓登陸成功,驟然形成了一股消費熱潮,呈現出一個大市場。但大家要選擇馴化好的品種,才能比別人更早養殖成功搶先供應市場,這樣才能喝到頭啖湯。澳洲筍殼魚具有相當優勢,當能保證養殖戶頭啖湯喝得好。


筍殼魚養殖技術:

筍殼魚學名雲斑尖塘鱧,由於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該魚原產於東南亞,最大個體可達5到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的淡水魚品種。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到35℃,最適溫25℃到30℃,10℃以下死亡;能在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的鹹淡水中生長。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飢能力強。人工養殖可馴餵下雜魚及合成飼料。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以0.15~0.4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水面可適當放養些水仙或浮萍,塘底放置筒狀物、舊輪胎等物件做成的「魚屋」。

二、投苗

目前筍殼魚種苗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引進。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0℃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魚苗先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網圈養2~3周,以後再撒網放養到大塘中去。

三、投飼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遊動物;長至2釐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故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的塘水,應培育有一定數量的浮遊動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魚種進入大塘後,可繼續投餵大小適當的魚苗(蝦苗),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及下雜魚,直至養成。每日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3%,故投餵量為早餐佔1/3、晚餐佔2/3。

四、水質管理和分塘養殖

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後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魚苗期過後,每畝混養20~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於調整水質。

筍殼魚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殖技術:

泰國筍殼魚學名雲斑尖塘鱧,鱸形目塘鱧科塘鱧屬尖頭塘鱧,因形似筍殼,故而得名,最大個體可達5到6公斤。該魚原產於東南亞,通常2齡魚性成熟,一般養殖15-18個月最大個體達1.3斤,平均規格約0.7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去年同期養殖利潤較高,為名貴的淡水魚品種。

一、形態特徵生活時體色為黃褐色,容易隨生活環境而變化。體側有5-6個縱向大深褐色斑塊,腹部淡黃色,鰭上常有縱向的深褐色條紋或小的深褐色斑點。

二、生活習性
1、棲息習性泰國筍殼魚為典型的底棲穴居性魚類,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耐低氧,遊泳能力不強,多在夜間活動;可適應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5%的鹹淡水。
2、適溫性泰國筍殼魚為暖水性魚類,適溫15℃到35℃,最適溫25℃到30℃,11℃以下或36℃以上開始死亡,最高、最低致死溫度分別為40℃和10℃。
3、食性泰國筍殼魚胃發達,為肉食性,食物組成隨不同的生長階段而不同,不夠桂花魚兇猛,追食能力差,容易大小參差不齊。在天然環境中,幼魚以水中微生物(浮遊動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飢能力強。在人工培育條件下,1.5釐米以上魚苗可攝食家魚魚苗和蝦苗,成魚養成可以投餵活鯪魚苗作為飼料魚,以類似桂花魚的養殖方式進行養殖。人工養殖可馴餵下雜魚及合成飼料。據介紹,餌料係數:冰鮮小雜魚為6-9,人工飼料為2-3左右。

三、生長特性泰國筍殼魚的經濟養殖周期為12-15個月,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生長速度很慢不能養成上市,必須經過越冬階段,越冬後50-150克重的魚種生長速度快,再養殖5-7個月達到商品魚規格。

 

四、 筍殼魚的病害防治技術

  1、養殖水質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條件下養殖筍殼魚,養成率較難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質惡化造成,實驗證明筍殼魚對水質的要求比中水層魚類要求的指標高,在商品魚養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質,是提高中、後期養成率的重要環節。 在準備商品魚養殖池塘時,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的產生體,水體ph值7~~8時,可用10ppm強氯精對塘底消毒,初次進水後,用1ppm 硫酸銅加0.3ppm硫酸亞鐵或克藻靈全池潑灑滅殺藻類,有效控制藍藻水華(藍藻門微囊藻,俗稱臭綠沙)的發生,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體中繁殖泛濫時,形成藍藻水華,在水體中大量釋放損壞魚類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會造成魚類死亡。
持有益藻類種群開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鉀20ppm;磷酸二氫鉀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綠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積放養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根據池塘面積設置增氧機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蟲的防治

筍殼魚在養殖中最常見的是寄生蟲病,錨頭蚤寄生在魚的胸鰭、腹鰭下,將魚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魚得病初期並無不適,魚體被錨頭蚤寄生叮咬處,因表皮被破壞容易感染多種體表性疾病和併發症,表現為傷口局部紅腫、化膿,最終引發魚血液系統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時或不能堅持徹底殺蟲,在一定時間內雖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斷。徹底殺滅寄生蟲是筍殼魚養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筍殼魚耐藥物毒性能力強,使用高出常規標準值1~~2倍的藥物未能見其有損害,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由於筍殼魚底棲在池低,使用劑量與池塘水肥度相關,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體循環增強藥效,殺蟲劑與要間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維菌素、敵百蟲殺蟲劑,敵百蟲可使用濃度為1~~1.5ppm並視治療效果,周期性徹底滅殺各類寄生蟲。

  3、體表性疾病
由於筍殼魚其磷片呈梳齒狀;倒刺性極強,在捕抓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損壞不易察覺而至病,是運輸、分養、轉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規格魚种放養初期,常見症狀是魚鱗、魚鰭損傷處紅腫或黴菌感染後的棉絮狀增生物,尾部磷片脫落表皮潰爛。
分規格養殖,必要的養殖轉移或採購大規格魚种放養,凡是擦傷的魚都要先用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傷口,然後用比重6%鹽水加20ppm聚維銅碘(含碘量10%)配製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暫養2天以上,消毒水現配現用,每天換消毒水一次,在暫養過程中要保持充氧,經過表皮治療康復後,才可轉入正常養殖。高溫季節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類水產用消毒劑2倍的劑量全池潑灑消毒。


更多關於筍殼魚養殖技術及筍殼魚苗的信息,請瀏覽中國水產養殖網的相應欄目。

相關焦點

  • 廣東:筍殼魚養殖利潤高 初現養殖小高潮
    &nbsp&nbsp&nbsp&nbsp  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由於最近一段時期筍殼魚價格維持在高位運行,而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養殖一斤筍殼魚的綜合成本大約在25元左右,豐厚的利潤,吸引了部分養殖戶大量購進苗種,加大養殖面積,出現了較為少有的一波養殖小熱潮。
  • 澳洲筍殼魚網箱養殖的技術
    憑據澳洲筍殼魚的生涯特徵――運動規模小,以是很適合小水體的情況下養殖,在水池或水庫用網箱養殖有多方面的長處:    1、易管養。用網箱養殖,很輕易視察檢討魚情,魚的天天運動了如指掌,一旦有成績須要處置懲罰很利便,在養殖歷程中,須要屢次按巨細分級養殖時,分魚操作也輕便。    2、用網箱養殖澳洲筍殼魚,長勢好、魚整潔、長速快。
  • 筍殼魚養殖成本大,利潤空間大,掌握技術是關鍵
    其主要養殖區域在廣東珠三角、海南、廣西等地,江蘇、浙江等地也有少量養殖。&nbsp&nbsp  目前筍殼魚的養殖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桂花魚模式,即全程投餵鮮活魚。該模式病害少,不用每天人工投喂,但是成本較大,發生病害時較難控制,難以投餵內服藥物;另外一種是冰鮮魚+鰻魚料模式。
  • 廣東全德水產養殖場引入全新的筍殼魚工廠化養殖技術
    養殖場主人、筍殼魚養殖專家羅乃純介紹,筍殼魚養殖以往慣用土池養殖法,難度不小。「從近幾年養殖情況來看,從幼苗到大規格種苗(100克左右),平均成活率僅有30%。」&nbsp&nbsp  原來,筍殼魚是一種典型的「大吃小」魚類,在土池養殖環境中如果分塘不及時,同類相殘的情況就比較嚴重,又因為它是熱帶性魚類,在露天環境中越冬期魚苗就容易大面積凍死。
  • 廣東東莞市舉辦筍殼魚健康養殖專題講座
    在交流環節,松湖水產養殖公司蕭勁松總經理認為在東莞養殖筍殼魚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一方面東莞有著筍殼魚生存的上佳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另一方面,充氧包裝保鮮技術可以使筍殼魚空運至發達城市出售,銷售半徑大且利潤高。蕭勁松建議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網上物流配送平臺、電子商務平臺,減少中間環節,進一步提高產品利潤。
  • 蕭勁松:都市漁夫,讓魚兒「遊」……|水產養殖|農戶|蕭勁松|筍殼魚|...
    ■蕭勁松專注筍殼魚養殖,走出了一條「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有效帶動當地農戶增收實現共同奔小康 記者 張喜林 攝十幾年如一日,專注筍殼魚養殖的蕭勁松,是東莞市松湖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憑著一份恆心與毅力,在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個門外漢歷練成為一名筍殼魚養殖領域的專家;從5萬元資本起家到如今坐擁百畝良塘,千萬財富。
  • 筍殼魚養殖純利潤如何達百分之五十?五萬起家七年銷售額超兩千萬
    筍殼魚養殖純利潤如何達百分之五十?不&nbsp料&nbsp一&nbsp年&nbsp後&nbsp鯰&nbsp魚&nbsp上市,一斤將近&nbsp3&nbsp元的成本,市場價格卻只有&nbsp7&nbsp毛錢。這下不僅沒賺到錢,蕭勁松還倒貼了不少錢。
  • 有一種魚叫筍殼魚,平時很難釣到,這條卻有兩斤多,這是筍殼魚嗎
    在小編這邊有一種淡水魚,對水質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它們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我們這兒叫它筍殼魚。這種魚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同時其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野生的筍殼魚比較稀少,想要釣獲它們全靠運氣。不過筍殼魚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如今也是實現了人工養殖,因此筍殼魚也逐步走向了我們的餐桌。
  • 廣東中山:養殖寶石鱸和雜交筍殼魚坐上增收「高鐵」
    走在連片開闊的養殖區,楊興文邊走邊向筆者介紹。他所養的品種既有傳統的養殖品種,又有近年來引進的高值新品種,品種多元,互為補充,市場經濟效益較顯著,尤其養殖寶石鱸和雜交筍殼魚,楊興文喜坐增收「高鐵」。據介紹,雜交筍殼魚由澳洲筍殼魚和泰國筍殼魚雜交而成,它集取了泰國筍殼魚顏色靚、賣相好、肉質嫩滑,避開了原來怕光、潛泥習性、兇猛大食小的殘殺現象,又集取了澳洲筍殼魚性溫順、不潛泥、不怕光、不兇殘的優點,易餵養、產量高,銷路好,價格高,利潤空間大。&nbsp&nbsp&nbsp&nbsp&nbsp楊興文養雜交筍殼魚已有4年,養殖技術成熟。
  • 最「悲催」的筍殼魚,一開始泛濫成災,如今卻需要人工養殖
    不過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很多國家對於入侵物種都很煩惱,但中國卻很少有這種煩惱,因為這些入侵的物種,在入侵中國之後,下場基本都很慘,幾乎都被中國吃貨給吃到了滅絕,要靠人工養殖才能保證它們的生存,供應中國的吃貨,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個美食大國,因此也有很多愛吃的吃貨。
  • 被老鄉稱為「發財魚」的筍殼魚,其實是種生態隱患?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所謂「發財魚」原是外來物種其實,這種所謂的「發財魚」,就是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筍殼魚」,學名沙塘鱧,是一種外來物種。
  • 筍殼魚養殖利潤高達20元/斤,引入大陸十年,有人靠它悶聲發大財,有...
    據樂平鎮最早從事筍殼魚養殖的葉廣泉老闆介紹,樂平鎮目前有200餘家筍殼魚養殖戶,總養殖面積約3000畝,養殖總量約為4000噸。養殖比較集中,且產量高,畝產4000斤以上的也不在少數。筍殼魚的養殖成本在30元/斤左右,且商品魚行情非常穩定,保持在48-50元/斤的價格,這樣每斤魚有將近20塊錢的利潤。
  • 筍殼魚入侵中國40年:從泛濫成災到快要滅絕,現在價格一斤六十元
    但是,與許多國家有入侵物種的煩惱不同,中國入侵物種的煩惱很少,所以能讓中國人記住的入侵物種很少,多數是外來入侵物種,來到中國後,結局有點「慘」,不僅被吃得幾乎滅絕,而且人工養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筍殼魚引進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至今已有四十多年, 筍殼魚的味道非常好,肉質細,味道鮮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深受中國人喜歡,自然這種外來魚也成為了中國的食物之一。
  • 【美食百科】淡水魚之冠——筍殼魚
    由於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據介紹,1斤半以上的筍殼魚肉質最好,若用清蒸,因魚肉富含膠質,以致筷子一夾肉質就散,非得動用湯匙兜送入口,其味鮮甜不腥,嫩滑細膩賽過海水石斑。特別值得讚嘆的是,輕嚼幾口,齒頰留香,還能感受到一種似帝王蟹腳肉的彈力。除清蒸外,油浸、蒜燒也是製作筍殼魚的不錯方法。
  • 廣東東莞筍殼魚獲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水產展區金獎
    東莞市松湖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蕭勁松:「筍殼魚總體肉質比較鮮美,所有食的飼料是海水打上來的海域,在飼料標準是無添加其他化學添加劑的,因為他吃的是海魚,所以出來的產品是非常之好。」分別與番禺農科所、南方水產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研究產品的育苗與養殖技術,成功研發生產出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的筍殼魚種苗;花費了4年時間與廣東海洋大學共同研發培育繁殖出公司獨有的「澳洲斑」,受到市場的熱捧。
  • 筍殼魚豆腐芫荽湯
    民間傳統配方是用小筍殼魚煮湯給小朋友喝,能去滯開胃,而今日的食單則用大條的筍殼魚來熬湯,如此烹調則可湯可菜。材料:筍殼魚1條,豆腐1磚,薑片15克,芫荽10克,花雕酒少許,鹽、雞粉和花生油各適量。做法:筍殼魚處理好後用乾淨毛巾吸乾表面和內腔的水分備用;豆腐切成八塊備用。
  • 擦亮東莞筍殼魚品牌 助推水產品提質升級
    擦亮東莞筍殼魚品牌 助推水產品提質升級2018-07-27 22: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2430 次 我要評論 羅茵&nbsp7月27日,按照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一月一品牌」的要求,為進一步推動廣東漁業品牌建設,提升東莞筍殼魚品牌的知名度
  • 筍殼魚,最大可長到10公斤,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外來物種
    筍殼魚是一種原產於越南、緬甸、泰國等地的淡水魚,因為肉質鮮美,口感軟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因此,從90年代開始,就被引入到國內養殖,這些年來也有不少養殖的筍殼魚跑到自然水域,並「紮下根來」繁衍生息。
  • 筍殼魚魚苗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
    筍殼魚魚苗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8-24 09:53:00 廣東佛山順德區勒流鎮衝鶴村一筍殼魚養殖池塘,面積2畝,水深1.7米(圖1)。取上浮的發病魚,現場接種肝臟、腦用營養瓊脂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取整尾發病魚分別用95%酒精和波恩氏液固定送公司研究所分別做病毒的PCR檢測和組織病理切片觀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結果:在28℃經24小時培養,發病魚肝臟中未分理出細菌。
  • 筍殼魚,淡水魚中的貴族,這樣做最營養好吃!
    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諸國及澳洲大陸,是蝦虎魚中較大的淡水名貴種類,因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已於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先後引進我國珠三角地區,並作為特色品種得到推廣,成為熱門的人工養殖水產新優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