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魚叫筍殼魚,平時很難釣到,這條卻有兩斤多,這是筍殼魚嗎

2020-12-21 野釣

我們國家的江河流域豐富,因此也孕育了豐富的魚類資源,除了常見的鯽魚鯉魚外,在一些特殊的地區,還孕育了一些獨特的魚種。在小編這邊有一種淡水魚,對水質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它們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我們這兒叫它筍殼魚。這種魚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同時其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歡。

但是野生的筍殼魚比較稀少,想要釣獲它們全靠運氣。不過筍殼魚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如今也是實現了人工養殖,因此筍殼魚也逐步走向了我們的餐桌。最近我們這邊卻有釣友釣獲了一條獨特的筍殼魚,這條筍殼魚在頭條體型上比我們之前釣獲的都要大很多,足足有兩斤多。

當時見到這條筍殼魚的時候,我們也不敢確定它是不是筍殼魚,因為這體型跟之前我們釣獲的筍殼魚相比較,這條也太大了一些。平常時間我們釣獲的筍殼魚,能有一兩重就算是大魚了,可這條魚足足有兩斤多。不過我們仔細對比了這條魚的背部、側面,以及身體上的花紋後發現,這條魚跟我們平時釣獲的筍殼魚在外貌特徵上是一樣的,只是體表的一些紋路會大很多,這可能是這條筍殼魚體型更大,所以體表的紋路也就更大吧。

能釣獲這樣一條筍殼魚,這位釣魚人也是非常地滿足,我們也是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眼光。平時我們若能釣上兩三條筍殼魚,其實心裏面就已經非常的知足了,像這位釣友能釣獲這樣大的筍殼魚,只能用非常走運來形容他吧。像這種體型的筍殼魚,如果不是從養殖場跑出來的,估計也得花上很多年才能長這麼大吧,也不知道這位釣友會怎麼處理這條魚,畢竟筍殼魚的鮮美讓很多人都難以忘懷。

而這位釣友,最後的做法卻讓我們有些意外,因為他在拍照之後,便將這條筍殼魚送回了水裡,而我們一群在那圍觀的釣友,也是不由自主地為他鼓起了掌聲。各位釣友,對於這位釣友的做法,你們認可嗎?

相關焦點

  • 筍殼魚養殖與筍殼魚價格
    在澳洲、泰國,筍殼魚都被尊為餐桌上的上等佳餚,常常作為特別菜式推薦給旅遊者。  據酒樓廚師介紹,1斤半以上的筍殼魚肉質最好,若用清蒸,因魚肉富含膠質,以致筷子一夾就散,非得動用湯匙兜送入口。鮮甜不腥,嫩滑細膩賽過海水石斑,特別值得讚嘆的是,輕嚼幾口,齒頰留香之處,還能感受到一種賽似帝王蟹腳肉的彈力。
  • 筍殼魚,最大可長到10公斤,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外來物種
    不過,下面這種外來物種,卻在國內大受歡迎並且市價極高,甚至一些釣魚愛好者,釣到一條都要高興許久。   筍殼魚是一種原產於越南、緬甸、泰國等地的淡水魚,因為肉質鮮美,口感軟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因此,從90年代開始,就被引入到國內養殖,這些年來也有不少養殖的筍殼魚跑到自然水域,並「紮下根來」繁衍生息。
  • 有人說它是蝦虎魚,也有人說它是筍殼魚,但我們叫它「老頭魚」
    在小編這邊有一種小魚,這種魚的個頭體型都不大,但它們的肉質鮮美因此很受歡迎,如今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是非常的高,我們這邊人都叫它「老頭魚」。這種魚兒的分布範圍還是不錯的,在國內的一些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過也因為地域的不同,這種魚兒的數量也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經很難見到它們了。
  • 被老鄉稱為「發財魚」的筍殼魚,其實是種生態隱患?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所謂「發財魚」原是外來物種其實,這種所謂的「發財魚」,就是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筍殼魚」,學名沙塘鱧,是一種外來物種。
  • 筍殼魚豆腐芫荽湯
    大洋網訊 根據湯色,魚湯有清湯和奶白的區別,奶白的湯色主要靠乳化的作用,不少人認為的「湯色越奶白營養越豐富」其實是一個誤區。據營養學家分析,魚湯越白,當中的脂肪含量越高,所以煮魚湯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為宜。民間傳統配方是用小筍殼魚煮湯給小朋友喝,能去滯開胃,而今日的食單則用大條的筍殼魚來熬湯,如此烹調則可湯可菜。
  • 澳洲筍殼魚網箱養殖的技術
    憑據澳洲筍殼魚的生涯特徵――運動規模小,以是很適合小水體的情況下養殖,在水池或水庫用網箱養殖有多方面的長處:    1、易管養。用網箱養殖,很輕易視察檢討魚情,魚的天天運動了如指掌,一旦有成績須要處置懲罰很利便,在養殖歷程中,須要屢次按巨細分級養殖時,分魚操作也輕便。    2、用網箱養殖澳洲筍殼魚,長勢好、魚整潔、長速快。
  • 筍殼魚在中國難長到成年,中國人似乎什麼魚都吃,為何不吃金魚?
    同時魚類增多了,成為人類「盤中餐」的魚類也就越來越多,無論是能吃或者不能吃的,在科學指導下,都可能出現嘗試。對於我國來說,根據《中國魚類檢索》一書記載,我國總共有魚類2831種,如今可能會更多,並且還有不少的入侵魚類進入我國,所以種群可能會更大。而如今我國的魚類並非都是個個都能好好的生存下來,很多生物都快被我們吃滅絕了,我們下面就來看一種魚。
  • 筍殼魚入侵中國40年:從泛濫成災到快要滅絕,現在價格一斤六十元
    今天介紹的筍殼魚也一樣, 這是原產於東南亞的國家,如西亞、泰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大陸的魚,是海老虎魚的一種,是海老虎魚中較大的淡水名貴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筍殼魚引進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至今已有四十多年, 筍殼魚的味道非常好,肉質細,味道鮮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深受中國人喜歡,自然這種外來魚也成為了中國的食物之一。
  • 筍殼魚養殖成本大,利潤空間大,掌握技術是關鍵
    &nbsp&nbsp  目前筍殼魚的養殖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桂花魚模式,即全程投餵鮮活魚。該模式病害少,不用每天人工投喂,但是成本較大,發生病害時較難控制,難以投餵內服藥物;另外一種是冰鮮魚+鰻魚料模式。其缺點是投餵冰鮮魚容易造成水質惡化,養殖過程容易發病,但成本相對較低,可以通過餌料魚拌內服藥物來預防治療病害。
  • 廣東:筍殼魚養殖利潤高 初現養殖小高潮
    筍殼魚的原產地主要有泰國、柬埔寨、澳大利亞和南美等地,因其產地不同,筍殼魚的名稱也不同。廣東現在養殖的筍殼魚主要有三個品種,分別是泰國筍殼魚(學名「雲斑尖塘鱧」)、澳洲筍殼魚(學名「線紋尖塘鱧」)和雜交筍殼魚(泰國筍殼魚與澳洲筍殼魚雜交),但近年來,通過比較分析,養殖戶發現各種筍殼魚在養殖效益、市場價格和消費群體等方面具有一定差異。
  • 最「悲催」的筍殼魚,一開始泛濫成災,如今卻需要人工養殖
    不過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很多國家對於入侵物種都很煩惱,但中國卻很少有這種煩惱,因為這些入侵的物種,在入侵中國之後,下場基本都很慘,幾乎都被中國吃貨給吃到了滅絕,要靠人工養殖才能保證它們的生存,供應中國的吃貨,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個美食大國,因此也有很多愛吃的吃貨。
  • 筍殼魚魚苗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月28日外潑聚維酮碘,上浮魚苗增加到100多尾。&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月26日外潑聚維酮碘,死亡增加到100多尾。&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月27日上浮、死亡200多尾。
  • 蕭勁松:都市漁夫,讓魚兒「遊」……|水產養殖|農戶|蕭勁松|筍殼魚|...
    這下不僅沒賺到錢,他還倒貼了不少。鯰魚的養殖可以說以失敗告終,在養或不養之間,進退兩難。就在意志消沉時,他意外在網上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熱帶肉食性魚——筍殼魚。通過調研,蕭勁鬆了解到筍殼魚市場缺口很大,且多作為高檔魚在星級酒店消費,價格十分可觀,一下子他便「嗅」到了出路。於是,蕭勁松拿著家中最後的5萬元積蓄,買進3萬尾筍殼魚魚苗,並在原來的30畝魚塘裡進行養殖。
  • 筍殼魚,淡水魚中的貴族,這樣做最營養好吃!
    筍殼魚是底棲穴居性魚類,經常棲息在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吃池塘、江河、水庫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於岸邊的砂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生活水層為2米以下。遊泳能力不強,不能作快速和長距離遊泳。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歡藏進泥裡,可鑽到泥裡1米深處達10小時,故肉質鮮美無比。
  • 廣東東莞市舉辦筍殼魚健康養殖專題講座
    60多人參與了學習和交流。  在交流環節,松湖水產養殖公司蕭勁松總經理認為在東莞養殖筍殼魚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一方面東莞有著筍殼魚生存的上佳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另一方面,充氧包裝保鮮技術可以使筍殼魚空運至發達城市出售,銷售半徑大且利潤高。蕭勁松建議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網上物流配送平臺、電子商務平臺,減少中間環節,進一步提高產品利潤。
  • 廣東全德水產養殖場引入全新的筍殼魚工廠化養殖技術
    養殖場主人、筍殼魚養殖專家羅乃純介紹,筍殼魚養殖以往慣用土池養殖法,難度不小。「從近幾年養殖情況來看,從幼苗到大規格種苗(100克左右),平均成活率僅有30%。」&nbsp&nbsp  原來,筍殼魚是一種典型的「大吃小」魚類,在土池養殖環境中如果分塘不及時,同類相殘的情況就比較嚴重,又因為它是熱帶性魚類,在露天環境中越冬期魚苗就容易大面積凍死。
  • 擦亮東莞筍殼魚品牌 助推水產品提質升級
    擦亮東莞筍殼魚品牌 助推水產品提質升級2018-07-27 22: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2430 次 我要評論 羅茵&nbsp7月27日,按照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一月一品牌」的要求,為進一步推動廣東漁業品牌建設,提升東莞筍殼魚品牌的知名度
  • 外來物種筍殼魚,在中國從泛濫成災到瀕臨滅絕,如今50一斤買不著
    據統計,到2018年年底,我國已經有近五百多種的外來物種,並且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一百種最具威脅性的物種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值得慶幸的是,素來有「吃貨」之稱的國人,擁有著較為精湛的廚藝,凡是那些無毒無害且食用後沒有副作用的動植物都成為了國人餐桌上的美食,例如小龍蝦和牛蛙等,已經被國人吃到了需要人工繁殖的地步。
  • 這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味道鮮美卻不被認可,如今靠當「替身」掙錢
    這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味道鮮美卻不被認可,如今靠當「替身」掙錢!提起入侵物種,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小龍蝦了,其實除了小龍蝦之外入侵我國的物種也是有很多的,據統計有100多種,說起有關魚類的入侵物種,大家知道哪幾種呢?
  • 廣東中山:養殖寶石鱸和雜交筍殼魚坐上增收「高鐵」
    他所養的品種既有傳統的養殖品種,又有近年來引進的高值新品種,品種多元,互為補充,市場經濟效益較顯著,尤其養殖寶石鱸和雜交筍殼魚,楊興文喜坐增收「高鐵」。養這條魚我不採用全程投餵鮮活魚花的模式,而採用自幼投餵冰鮮魚料,這樣自相殘食的現象少,幾乎全部成活;4月份,開始拆棚分塘養殖,養殖密度為2500~3000條/畝,到今年9月頭批魚達到0.6公斤/條的規格,就可以上市了,未及上市的再分塘一次養殖,然後搭建冬棚再養三、四個月,18個月可以上市完畢,上市規格在0.45~0.75公斤/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