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粵劇一代宗師」曾下放農場勞動,無怨無悔養500隻雞

2020-12-16 年之父

12月8日是紅線女的忌日。2013年的12月8日,她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1924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開平水口泮村。1938年,她師從舅母何芙蓮學戲,最初藝名叫「小燕紅」。後在香港隨粵劇小生靚少鳳學藝時,靚認為「小燕紅」不夠響亮,主張取傳奇古戲「紅線盜盒」之意,將其藝名改為「紅線女」。從此,這個藝名伴隨了她的一生。

紅線女的第一任丈夫是馬師曾。紅線女和馬師曾離異後,在香港片場與電影小生黃河結識。「紅黃之戀」成為當年藝壇的一大新聞。

1955年,紅線女應邀參加國慶觀禮時,梅蘭芳對她說:「你還是回來工作好」。紅線女回到香港後,對其父親說,想回新中國工作。她爸爸對她說,你早該回去了。

紅線女和馬師曾

1955年12月,紅線女和馬師曾雙雙回國定居。對於此事,港臺輿論沸沸揚揚。黃河曾為此自殺。「紅黃之戀」成為了一個政治事件。連毛主席也關注到了此事。

紅線女回國後,多次得到毛主席的接見。1958年底,紅線女隨團為中共八屆六次全會演出後,請求主席給她寫幾個字。

主席寫下了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並在詩句前、寫了一段文字:「一九五七年,香港有一些人罵紅線女,我看了高興,其中有黃河。他罵的是他自己,他說他要滅亡了。果然,已經在地球上被掃掉,不見了所謂黃河。而紅線女則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1958年,在武昌,紅線女同志對我說,寫幾個字給我,我希望。我說:好吧。因寫如右。」落款:「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

此後,「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主席的這句話,成了紅線女的座右銘,成了她一生藝術道路的指引。

在藝術道路上,紅線女拜梅蘭芳為師、博採眾長。她請程硯秋設計過身段、水袖;請俞振飛指點過《桂芝告狀》;請周小燕豐富過《思凡》的唱腔;崑曲名家朱傳茗、歌唱家郭蘭英、王昆等人,她也都曾虛心請教、或一起探討交流……

紅線女(中)和周總理
晚年的紅線女

1967年,紅線女曾下放到廣東英德農場勞動。後來,在回憶起這段勞動生活時,她說,「農場裡有500多隻雞,我一個人養,三個很大的房子,我叫它『雞屋』,我去挑谷,回來燒火。」

她還說:「怎麼樣我都相信毛主席。餵雞也是一種勞動,我要把雞餵好。我就是這樣走過來了。我也這樣做到了毛主席說的『變成』,不改變怎麼能『變成』。」

紅線女說的「變成」,就是主席說的「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正是在主席這句話的鼓舞下,紅線女終成粵劇藝術的一代宗師,為嶺南粵劇藝術乃至中華文明都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相關焦點

  • 紅線女 - 紅線女|粵劇藝術|廣東粵劇|粵劇名伶_網易財經
    《一代天驕》劇照。2010年,當86歲的紅線女穿著紅色高跟鞋登上上海白玉蘭獎終身成就獎的領獎臺,跳步輕盈,笑聲朗朗地說「我是18歲的紅線女」時,誰也不會想到,3年後,這個美麗依舊、活力依舊的老太太,會這麼快地離開我們。 一代粵劇名伶,表演藝術大家紅線女,於12月8日晚8時40分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猝然病逝,享年89歲。而此前一天,她還在自己的紅線女藝術中心給廣東粵劇學校的28名學生親自上課。
  • 廣東粵劇界紀念紅線女 隔空同唱《荔枝頌》
    廣東粵劇界紀念紅線女  12月30日晚,由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廣東粵劇工作者聯誼會、廣州紅線女藝術中心主辦,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承辦的「永恆的藝術——廣東粵劇界紀念一代宗師紅線女專題晚會」將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
  • 粵劇皇后紅線女,曾紅得發紫,去世5年,墓前雕像現最紅時形象
    粵劇一代宗師、一代名伶紅線女,開創了粵劇史上花旦行當中影響甚大的「紅腔」。她還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參與拍攝過70多部電影。2009年,紅線女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2013年12月8日,88歲的紅線女病逝廣州。
  • 紅線女電影往事:八年拍近100部 高產不乏佳作
    紅線女是一代粵劇名伶無人不識,但她半個世紀前就是橫跨戲曲、話劇、電影的三棲舞臺女王,尤不為今人所知的是,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她已是影壇一線花旦,而這位長相明麗、戲路極廣的女明星,甚至被後人稱為「粵語片白光」。
  • 眾名家演繹馬師曾、紅線女流派經典作品 《搜書院》《昭君出塞》將...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8月8日將推出「粵藝流芳——馬師曾、紅線女流派經典作品展演」主題晚會。在廣州塔二層移動平臺,觀眾將可以領略一代粵劇宗師馬師曾、紅線女藝術作品的魅力。
  • 講述一個傳奇的人生:人物藝術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12月14...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值紅線女誕辰95周年之際,歷時三年傾情打造的十集人物藝術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作為紅線女藝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12月14日起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22:30播出。
  • 紅線女與粵劇《山鄉風雲》
    1965年,吳有恆與楊子靜、莫汝城一起將《山鄉風雲錄》改編為粵劇《山鄉風雲》。《山鄉風雲》由紅線女、羅品超、文覺非、羅家寶等主演,同年7月該劇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時得到極高評價,被譽為「現代粵劇的裡程碑」「革命化與戲曲化結合的榜樣」,後被十幾個劇種移植。1965年底,紅線女率《山鄉風雲》劇組進京演出,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觀看,並給予高度讚揚。
  • 粵劇傳奇:永不止步的紅線女(3)
    「1972年廣東省『五七』粵劇訓練班在廣州市郊元崗創辦。從那時起,我的啟蒙老師就是紅線女老師。」郭鳳女告訴本刊記者,當時自己年紀不過11歲,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粵劇。「我是第一批招來的15個學生之一,當時我們這批學生中最小的10歲,最大的也才12歲,都是窮苦人家出身。」
  • 粵劇·紅派藝術走進廣州大學傳送傳統文化薪火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鄧海濤、楊晟昕報導:11月13日,「粵劇·紅派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暨「勞動人民的紅線女」圖片展揭幕儀式在廣州大學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紅線女藝術中心、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協辦。
  • 粵韻廣州塔|蘇春梅帶你在廣州新中軸線上領略馬師曾、紅線女藝術魅力
    8月8日晚,在廣州新中軸線上的廣州塔下,「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隆重推出「粵藝流芳——馬師曾、紅線女流派經典作品展演」主題晚會。該演出同時也是8月8日啟動的「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主題活動之一。
  • 紅線女:一生四段情,皆為不了局,曾與趙丹相愛,迫於壓力分手
    紅線女是粵劇一代宗師,她14歲從藝,為粵劇花旦的傳統唱腔融入京昆與西洋技法,創造了自成一家的「紅派唱腔」。 紅線女 在舞臺上,她唱足70年,與前夫馬師曾一起,將粵劇這個地方劇種發揚光大,成為聞名全國的大劇種,並與黃梅戲嚴鳳英、豫劇常香玉、越劇袁雪芬一起,被公認為國寶級的地方戲曲四大名旦
  • 紅線女追思會舉行 各界憶述大師生平點滴(圖)
    追思儀式結束後,還舉行了文藝界座談會,社會各界人士繼續梳理紅線女為粵劇藝術作出的貢獻,並紛紛表達了對粵劇一代宗師的緬懷和敬意。    各界同悲 憶述大師生平點滴    斯人雖逝,音韻猶存,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大堂裡反覆迴蕩著紅線女名曲《荔枝頌》的旋律。女姐的遺像兩旁掛著一副輓聯:「我的生命屬於藝術,我的藝術屬於人民。」
  • 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11月19日晚,這場旨在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的專場晚會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晚會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胡智榮文化基金獨家贊助,並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 這場粵劇的狂歡圓滿落幕!超1800萬人次「雲賞」粵劇節
    粵劇《搜書院》於1954年由楊子靜、莫汝城、林仙根根據同名瓊劇傳統戲改編而成,講述一段發生在海南瓊臺書院的愛情故事,是粵劇「馬」(馬師曾)、「紅」(紅線女)流派經典劇目。1956年,一代粵劇藝術宗師馬師曾與紅線女攜該劇在北京演出,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的美譽。
  • 粵劇名伶的傳奇從未老去
    ◆ 王宇萌  毛澤東曾為她寫下「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周恩來邀請她回到內地,讚譽粵劇是「南國紅豆」;性情率直的她還曾「紙諫」鄧小平不要吸菸,留下一段段美談……紅線女是中國文藝界公認的一個傳奇。
  • 上海訪談 | 歐凱明:傳承恩師紅線女的粵劇藝術是我的使命
    曾獲廣東省首屆粵劇藝術大獎賽金獎頭名,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廣東國際藝術節表演一等獎,第六屆羊城藝術博覽月新作品特別獎,獲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二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 其弟子蘇春梅在粵桂收徒傳承紅派...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 其弟子蘇春梅在粵桂收徒傳承紅派藝術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08-23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
  • 張學友、紅線女《初遇訴情》,粵劇泰鬥與歌神跨界合作唱大戲
    張學友、紅線女《初遇訴情》,粵劇泰鬥與歌神跨界合作唱大戲 2020-11-27 00
  • 紅線女簡介
    紅線女,女,原名鄺健廉,花旦,1927年出生,開平水口鎮泮村人。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粵劇名伶,她從小就對粵劇耳濡目染。1938年師從舅母何芙蓮學戲,初起藝名小燕紅,後同班著名藝人靚少鳳對她講述了「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建議她改為紅線女,她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藝名。1941年,日軍轟炸香港九龍。動亂中,天資聰穎的紅線女在靚少佳、靚少鳳等粵劇大師的指點和扶持下,鋒芒漸露,並在這一時期認識了粵劇大師馬師曾,並加入馬師曾組建的「太平劇團」;漸漸學會「拉腔」、「偷氣」,最終形成戲迷津津樂道的「馬調紅腔」。
  • 名家周末大舞臺迎來吳非凡,紅線女曾稱其「百年一遇好苗子」
    吳非凡《花城歡迎你》一代粵劇宗師紅線女老師生前稱吳非凡為「百年一遇的好苗子」,她師承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寶、倪惠英、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馮玉萍,扮相秀麗,嗓音清脆甜美,基本功紮實。2015年憑藉粵劇《鴛鴦劍》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後,吳非凡開辦了「吳非凡粵劇藝術中心」,致力於教孩子們學習粵劇、傳承粵劇,成為名副其實的「孩子王」。當晚,在氣勢磅礴的開場式《璀璨梨園耀嶺南》之後,吳非凡將攜學生們登場獻唱粵歌《花城歡迎你》,呼應「廣州歡迎您」系列活動的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