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圖無真相!一位小哥堅持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嗎?也許結果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是家庭訓練者最重視的兩個動作,能夠分別練到我們的胸肌和腹肌。堅持做這兩個動作,到底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訓練前的小哥身材已經不錯了,纖瘦但可以看到肌肉輪廓,齊平的鎖骨可以看出他的肩寬天賦,腹肌也有清晰的線條。
根據小哥的肌肉力量水平,做100個徒手伏地挺身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伏地挺身並不算標準,在動作最低點,身體位置依然很高。
仰臥起坐做起來也是稀鬆平常,畢竟他的腰腹力量不弱,做起來很輕鬆。關於這個動作,如果你找不到腹部捲曲將身體引起的感覺,那麼還是「卷腹」更適合。
堅持一段時間後,小哥決定把兩個動作放到一起完成,動作之間不需要額外休息。
最後來看下他的身材變化:
和之前的身材相比,除了肌肉線條似乎更加清晰以外,無論是肌肉圍度、還是身材比例,都沒有其他特別大的變化。
雖然看上去不夠勵志,但這就是他真實的徒手訓練效果。
一方面是堅持的時間不夠長,並沒有取得差異性變化;另一方面是動作本身強度不大,取得的效果有限。還有一個原因是動作理解,小哥的伏地挺身動作只做了半程,對胸肌刺激度並不夠。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這兩個動作對於初階健身愛好者,可能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是訓練一段時間後,效果明顯大不如前。那該怎麼辦呢?
1.轉變思路:追求動作質量,而不是個數。
想用伏地挺身動作練好胸肌,需要最大化肩水平內收的程度,也就是雙臂向中間移動、收縮胸大肌。
針對伏地挺身,這幾個要點很關鍵:
練前挺胸收腹,保持核心穩定,確保腰部不會下塌,臀部不會向上頂起。整個動作需要「慢下快上」,下放時控制好身體的平直。下放時速度要慢,儘可能將身體下到「胸口觸地」的位置。起身時不要只顧著伸直手臂,而要想像肘部從兩側向身體中間靠近。(記得肘部在最高點也要微屈)
如果你:
為了做而做,動輒100個、500個,1分鐘就能做好幾十個每一次身體放不到最低點,身體就趕緊起來了在最高點不去最大化收縮……那麼你放棄了和肌肉建立聯繫的過程,也降低了伏地挺身的動作效率。建議試試「暫停式」伏地挺身,在最低點保持2秒,然後起身。
當你放慢了動作節奏,把每一個動作做標準時,哪怕你只做了10個,也比之前做100個的胸肌感受好。
2.豐富計劃:增加動作類型,全面提升力量。
胸大肌不但要做平面的刺激,還應該改變身體位置,強化不同部位的力量。推薦兩個變式動作:
①下斜伏地挺身
雙腳放到沙發或凳子上,其他細節和伏地挺身相同。
②折刀伏地挺身
雙腳前移,上身和腿部垂直,緩慢屈肘,讓頭部向前觸地,然後發力撐地,身體放回。
3.系統健身:練前熱身,練後拉伸。
很多小夥伴堅持做伏地挺身,堅持了幾個月、幾年後,體態有輕微的圓肩,整個人感覺不那麼挺拔了,為啥呢?
雖然胸肌圍度變大了,但訓練是肌肉持續收縮的過程,你忽視了拉伸,胸小肌緊張、變短,牽引肩胛骨向前,導致身體看上去「圓肩」。
系統健身的過程,要理解健身的每個環節,即「熱身-伏地挺身-拉伸」。
在伏地挺身之前,做幾組動態練習:比如活動下肩關節、把手腕和肘都搓熱,原地分腿跳,或者是跑跑步、跳跳臺階,讓身體熱起來。熱身完畢,做伏地挺身。伏地挺身之後,找一面牆,大臂高於肩部,小臂向上抬起放在牆上。身體略微前移,保持15秒,感受胸肌被拉伸開。
推薦訓練計劃:
①練前熱身2分鐘
②伏地挺身 10*2組
③暫停式伏地挺身 10*2組
④下斜伏地挺身 10*2組
⑤折刀伏地挺身 10*2組
⑥胸部拉伸 1分鐘
只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兩個動作,就練出讓人驚豔的胸肌、腹肌,顯然是不夠的。
但是通過訓練技術的調整,動作的豐富,練後及時拉伸,對於普通家庭訓練者來說,能比之前取得更大的進步。
健身本質上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希望大家放棄虛榮的個數,真正理解動作,練好肌肉和力量。
學有所用,自然練有所長。
歡迎關注 中國健體那些事,分享健身乾貨,暢聊體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