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2020-12-16 百家號

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等級

人生之境界,在於人之自我創造,創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規範,求得自我之正確修養,精進不已,自能達到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

功利境界,亦可稱之為凡夫境界。凡沉溺於富貴功名.與物質境界中不能超凡脫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養省察正心養性及克己歸仁功夫,力自修養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為君子為賢人,上而超凡入聖。

修養之道,在能去人慾存天理,去人心存道心,以超脫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傑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與君子賢人境界中)。人類大都為物塵所蔽,為名利所陷,生於斯,死於斯,代代相傳,愈陷愈深,靈明盡喪,幾難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脫功利境界者,深可嘆也!

進而入於道德境界。主在能解脫功利境界、物質境界之束縛,盡心盡性、立德養氣以修道,使氣質變化,超世獨立,動心起念,不墮凡俗觀念中,保其本性靈根(即聖人種子),全其天真,即是聖人。人皆有聖性,返樸還真,以存其本來赤子之心與聖性,擴而充之,上登聖境,即入於聖人境界。聖人境界之極,則天地與我為體,萬物與我為一,此亦即天人合一境界(在儒家亦談天人合一,但無天人合一之修煉法)。至此則可稱為天地境界中人。

再進而入於神人境界。此即超道德境界與超聖人境界,丹道派則稱之為真人境界。於超凡入聖后,繼續自聖人起修,向上邁進一步,而至於超聖入神,以期神化登真。此一段功夫,除變化氣質之外,尚須變化心性,其著手處,宜使人心與天心合一,人性與天性同流,全其真我之本心本性之真。在道家不但主張盡人皆可成聖人,且進而力主盡人皆可成神人。蓋人人本具神性,存之養之,保之充之,煉之化之,脫其後天,返其先天,人自成神。人與神合,無人無我,無物無相,無念無意,此人神合一境界,亦可稱之為超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尚須超思想,超知見,超信仰,超是非善惡,超壽夭生死。宗教家之神的境界,如佛陀境界,上帝境界,莫不可歸入此一境界中。

最上一乘則為造化境界,亦即超神入化境界。老子所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境界即指此。道家丹道派,於超聖入神後,尚有超神入化一步功夫。在丹家由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修至出神境界後.尚須修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功夫,粉碎虛空,與化為徒,亦即上與造物者為徒之謂。至此境界,即能變化形骸,變化萬有,變化天地;無時空,無相對,無絕對,無形相,無分別,無差等,無聖亦無神;渾而為一,冥一入無,無無亦無,全無所立,至此便可人與道合,因稱之為「人道合一」境界。

道家認為道乃先天地生,先天地存。道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彌綸宇宙,生化宇宙,運行宇宙,樞紐宇宙之絕對本體。此即道家所謂之「先天境界」!並由於人與道合,遂產生無限生機,無限妙用,與天地同其博大,與日月同其高明,與造化同其神通,與宇宙同其悠久。生生不息,永恆不滅,不有而有,不成而成,不空而空,不化而化;無生而長生,無死而不死。宇宙乃一大化爐,天地亦一大化境,無時不化!無時不生,無地不生。修我之生化,以應宇宙天地之生化;本宇宙之生化,以養我之生化,則宇宙天地生生不息,而我亦自生生不息矣;宇宙天地不滅,而我亦自不滅矣,我與宇宙天地化而為一故也。在此境界中人,亦可稱為是宇宙境界中人。

尤有進者,道家欲上入於宇宙境界,必先由忘我境界中,進而至於無我境界,便自然即能物我同冥,而我與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渾渾沌沌,不識不知,忽爾轟然一聲,透體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氣流行之一團氣天,亦無從分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矣。在一團氣天中,時至神知,而我與「天」合,我與「神」通,我與宇宙精神共往來矣!此即是「天人合一」境界及神人交通之「神人合一」境界以上之「宇宙境界」。在此境界中,理無其理,氣無其氣,理氣俱泯,純是一團性天。性光普照.歷歷在目,前知後知,瞭然一切。亦無從契得何者為天?何者為人?何者為我?何者為神?天無其天,人無其人,我無其我,神無其神,境無其境,界無其界。且也,一壽夭,同生死;生無其生,則自生無其死。杜其死機,則純是一片化機與一片生機,化化不已,生生不已,則自能長畢不死矣。

長生不死者,非形體不死也,其神不死,其化機與生機不死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神人之大德曰化。天地生生不息,其生也出於無極,而入於無極:神人化化不已,其化也,亦出於無極,而入於無極。此即道家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也。

有學者認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

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只有徹底領悟了什麼是不合道的行為並善於放棄,才能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達到隨心所欲合於道的至高境地。透徹的領悟了「無為」的這一深層內涵後,就應當進一步明了所謂「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思寡慾」 「返樸歸真」的深邃內涵,從而通過高度的「致虛極,守靜篤」「心齋」「坐忘」的正靜定修煉而最終得道,如此便能與宇宙大道全息相應、圓融為一,達到了隨心所欲合於道,無所不能為的至地。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精髓要義。

相關焦點

  • 劍王朝丁寧最後是什麼境界 修煉境界一共劃分幾級分別是什麼
    劍王朝丁寧最後是什麼境界  《劍王朝》丁寧最後沒有境界,為了和元武公平決鬥他廢了自己的修為,和元武皇帝用最原始的方式打了一場生死之戰,最終順利殺死了元武皇帝。  修煉境界一共劃分幾級分別是什麼  《劍王朝》中的修煉境界一共劃分為九級,分別是通玄境、鍊氣境、鍊氣境中品、鍊氣境上品、真元境、融元境、神念境、本命境、搬山境、啟天境以及長生境。  王驚夢轉世重生為丁寧之後,元武皇帝的修為已經達到了第八境啟天境。
  • 修行的最高境界:「化境」是什麼意思
    修行的最高境界「化境」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就是修到了化解的境界。那麼到達這種境界的人都能化解什麼呢?但是,無論是造還是化都離不開自然,而自然的造與化都離不開道的規律,道的規律還分為天道和人道:《道德經》中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造的規律就是「人之道」;化就得用「天之道」的規律。關於什麼是自然,我有一篇文章:《道德經:「長生久視」,需了解自然,把握自然》,其中介紹的比較詳細,在這裡就不多做重複。修到化境境界的人就是能化解發生禍事的根源「隱象」。
  • 仙俠小說:鍊氣,築基,金丹,這些熟悉的修煉境界是怎樣創建的
    而當我們讀過仙俠小說之後,我們總能對鍊氣,築基,金丹這些修煉的境界耳熟能詳,如數家珍。但是這些修煉境界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是如何創建的呢?在我們的記憶中,最早的仙俠小說就是我們從小讀的那本《封神演義》了。但是在那本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的修煉境界,但是在那本書之中,卻出現了修煉的最初境界的一個詞——鍊氣。
  • 龍珠:悟空放棄神之領域,修煉自在極意功,境界之道在神境之上
    龍珠超中,悟空放棄了最初的超級賽亞人之道,修煉神之領域,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超神和超藍這些形態。因為悟空一旦變成超神或者超藍,就相當於把體內的氣息全部換成神的氣息,以至於當時的悟空已經成為一位神了。對此我們簡稱為神境。然而,在力量大賽上,悟空領悟了神境之上的另一個境界。
  • 道家最高境界的養生內功秘術,能避災,能祛病,還能長壽
    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其主要方法4種,這些方法也是道教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①清心寡欲方法上主張清靜無為,絕學無憂,離境坐忘等。老子哲學觀核心是清靜無為,反映在精神修煉上就是清心寡欲②信道修煉--即了解「道」的功用,堅定「道」的信念,確立學道的志向,自覺地學道。
  • 無為,道家的最高境界
    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
  • 聖經中愛人如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愛是什麼有人說戀人的愛像熱情的沙漠連死人都會被點燃愛是什麼?有人說愛像春天裡的花朵沐浴在陽光下嬌豔豔的開放愛是什麼?愛是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愛是愛人之間的如膠似漆愛是與喜樂的人同樂愛是與悲傷的人同哭愛是不嫉妒他人愛是對別人的祝福在這人世間說不盡道不完的就是愛
  •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說的荷花,就想起了劉禹錫愛蓮說裡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典雅聖潔,最高的境界莫過於此!荷花只是一種草木植物,本身沒有什麼境界,其實它的境界在於所有愛蓮花的人,是人的境界高度決定了花的境界,作者的高度決定了花的高度!特別是夏夜荷塘,荷花盛開的時節,微風輕撫,池水潺潺,淡淡花香為伴,是多麼的溫馨愜意,環境優雅,月夜之下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2、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有舍才有得,捨不得,便不得,捨得,才能得到更多,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捨得付出,才有收穫;捨得努力,才有回報;捨得善良,方能心安;捨得愛,才能得到更多的愛。
  • 修煉「懷德自重」的三重境界
    宋太祖如此「敬畏」臣下,無關權勢利益,而是他深諳自重的修身之道,正如清文人申涵煜《省心短語》中所云,「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禍。 古語有云,「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渾;人自重,不失之尊嚴」。「懷德自重」,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幹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提出的諄諄囑託。
  •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心靜,就能進入一種「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妙處。別在無關的人與事上費盡心機,別在小處微利上計較太多,讓心沉澱,靜心做事,常心為人,修煉人格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實力,贏得屬於自己的機遇和尊重。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座理解的橋,撐一把寬容的傘,享受美好的生活,讓世界處處充滿陽光!
  • 人,活著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作者:胡楊映月常常,人們對於人生活著的最高境界都定位為「問心無愧」。認為人這一輩子只要做人做事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萬事大吉了。然而,我卻認為,這並不是人活著的最高級的境界。人,活著的最高境界除了「問心無愧」這個詞之外,還應該加上「無怨無悔」!也就是說,一個人活,一輩子,活的是一個「無愧無悔」!人生,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論你是多麼富有,還是一貧如洗,在有一件事上,我們所有人都是一件絕對公平的事情。
  • 人生的最高境界:安靜、從容
    這可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古往今來,有無數個英雄前輩們的存在,凡是能夠取得成績,名垂千史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善修其心?回過頭來,這些前輩們在故事中的大徹大悟,靈魂通透,方向明晰,是那樣的讓人嚮往。當一個人真正能夠通透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探求到其內在的本質時,那種心境就是安靜與從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你曾經是否一個人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者停留在人生的哪個分水嶺,心裡存滿了對命運的波瀾。
  • 道家人生最高境界什麼樣?老子想成嬰兒,莊子追求大逍遙
    中國文化是追求人生道德境界的哲學。儒家希望達到堯舜禹那樣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老子很天真,他人生最高境界是成為嬰兒;莊子是個追求精神絕對逍遙自由的哲學家,他想成為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只有他們才達到了逍遙境界;佛家則是希望能夠成為實現涅槃的佛。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金庸武俠內功最高境界是怎樣的呢?有哪些人物達到內功最高境界?
    金庸武俠小說中多次提到「內功最高境界」,那麼金書內功最高境界究竟是怎樣的呢?金書中達到內功最高境界的又有誰呢?接下來請看小編分析:九陰真經《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為裘千仞鐵掌所傷,郭靖便帶著黃蓉前往湘西尋找一燈大師為黃蓉療傷,一燈大師救回黃蓉功力大損卻意外得到郭靖背誦的九陰真經總綱,原文中大概意思是九陰總綱最高境界與佛門內功最高境界不分上下
  • 風雲:如果天劍境界未失,無名會不會選擇萬劍歸宗?
    由此可知,無名這個天劍境界已到了萬劍自主護體之境,心不動身不動但卻有萬劍自行護體來給無名趨吉避兇,境界之高深冠絕天下。無名素來沉醉劍道,天劍境界是他一生高潔的心血磨礪而成,代表著無名自學劍以來的最高成就。
  •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我們經常談企業文化,但是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有什麼作用?是因為我們學習的都是術,而缺乏道 —— 他們內在獨有的文化價值觀體系。當一個團隊和組織有好的文化的時候,管理所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打造我們的團隊文化吧,讓它為我們的企業加油助力!
  • 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情中自有禪,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不管外界多麼紛繁嘈雜,心內始終平靜如砥,愛情始終明澈 出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如此美妙的文字在耳邊婉轉的聲音中流淌。想那時,他在布達拉宮空蕩的寢宮裡,背對著陽光,寫下它們時,是何等憂傷和無奈,兩全終是奢望。
  • 「玩物喪志」|是收藏和田玉的最高境界
    玩玉無高低貴賤之分 什麼叫「玩玉」?「玩」字簡單,內含卻很豐富,可以解釋為「把玩」,也可以理解為「欣賞」、「賞而至樂」。 李明作品 故而藏友應當謹記:學藝之道在於勤,藏玉之道在於精。人棄我取,沙裡淘金。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寧買精品一件,不買垃圾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