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漁業資源銳減 市場上六成魚是人工養殖

2020-12-20 大眾網

  一條鱸魚100多,買兩條還湊不齊酒宴

  在小港水產品批發市場的一家魚行前,兩條大個的鱸魚擺在砧板上,「這可是真正的野生鱸魚,長了兩年有6斤重。」說完,老闆張海寶拎著魚頭拽了起來:這條鱸魚的個頭大,身上的青色較深,背上的魚鱗在燈光下閃著亮光。「現在人工養殖的鱸魚頂多長到四五斤重,花色不會這麼好看。」

  除了野生的大鱸魚,砧板上還擺放著幾條大黑頭魚,數量能點得過來。「這些魚都是從漁船上卸下來的,一次出去打不到幾條大魚,多數是些小魚小蝦。來這裡拿貨的也多是酒店,個人來買的很少。像這兩條野生大鱸魚,我能賣到 26塊錢一斤,其中一條能賣一百多塊錢。但這兩條魚擺了三天都沒賣出去,酒店買了湊不齊酒宴,有的酒店一次宴請好幾桌,這兩條野生大鱸魚還不夠擺盤的。」

  中國海洋大學的教授陳大剛介紹說,「現在只有大量產卵、適應能力強的魚類才能生存。市民還能吃到的野生小黃花魚,就是一個適應能力強的種群,中國沿海的小黃花有浙江、江蘇和韓國濟州島西北部三個獨立的種群,其中韓國濟州島西北部種群在春天北向渤海灣和遼東灣時會分一支魚群到青島海域,產卵繁殖後返回濟州島海域越冬。青島漁民能在近海成群捕撈的魚類只剩下鮁魚和小黃花魚兩種。

  幾十種海魚瀕危

  叫姑魚、黃姑魚、白姑魚、鮸魚、大黃魚、牙鰨魚……陳大剛教授一個個點名指出青島近海走向瀕危的魚種。白姑魚原來一年能捕撈1萬噸 ,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蹤影。過去市民常見的鮸魚現在很難找到了。膠州灣盛產的大黃花魚,現在野生的基本沒有了,只能靠南方養殖,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有些魚種滅絕決不是危言聳聽。

  陳教授講到了膠州灣的一大特產——牙鰨魚,每年成群的牙鰨魚順著滄口水道,一直遊到紅島的東大洋村,每年出產幾十萬噸,現在只能零星網到幾條,大部分靠工廠化養殖,每條只能養到500克左右。「木葉鰈、帶文條鰨、半滑舌鰨都是迅速衰退的魚種。」陳教授說,半滑舌鰨原來盛產在膠州灣河套一帶,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產量很大,現在也只能靠工廠化養殖。

相關焦點

  • 青島漁業資源銳減 市場上六成魚是養殖的(圖)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水產品,有60% 不是漁民乘風破浪從大海裡捕撈的「生猛海鮮」,而是養殖水產品。」這是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負責人日前在聊到目前青島漁業資源時談到的一句話,這一說法在2009年該局局長黃聿頌做客青島政務網時也曾提到。那麼 ,我們老百姓到底還能吃到多少野生魚?
  • 養殖扒皮魚有望遊上餐桌 老青島人最愛吃(圖)
    原標題:養殖「扒皮魚」有望「遊」上餐桌    「扒皮魚」是許多老青島人的兒時記憶近年來,隨著捕撈量的大幅下降,市面上已難覓「扒皮魚」的蹤影。記者昨日從黃海水產研究所了解到,該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功培育了俗稱「扒皮魚」的綠鰭馬面苗種。 「青島籍」海水養殖家族再添新品種,「扒皮魚」有望走上市民餐桌。
  • 山東青島:養殖黑頭魚七成來自南方 野生只能海釣數量少
    山東青島:養殖黑頭魚七成來自南方 野生只能海釣數量少2015-09-19 08:46:00  水產養殖網  市場上活蹦亂跳的黑頭魚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如何從外觀上區分?記者採訪了島城水產專家和養殖戶得知,由於黑頭魚獨特的生活習性,目前在售海捕黑頭都是海釣魚,而養殖黑頭則多數來自南方地區。&nbsp  探訪&nbsp野生黑頭只能海釣&nbsp  「黑頭魚主要是南方地區養殖,青島原膠南、即墨等地也有養殖,但是價格比南方高。
  • 過度捕撈致野生魚銳減 部分種群出現滅絕跡象
    記者 陸金星  當下休漁期間,愛吃海鮮的青島人仍忘不了念叨「加吉頭,鮁魚尾,刀魚肚子,鮞魚嘴」,多少年來,這四種海魚一直是老青島人的心頭「四美」。但你可能不知道,「四美」中的加吉魚、刀魚以及對蝦、黃花魚、梭子蟹等海產品,如今已很難尋到野生品種,充斥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都是「圈養」的人工養殖貨。
  • 海魚7成是養殖 專家:營養價值與野生魚相近
         三文魚 鱈魚   青島人愛吃海魚,尤其是野生的,覺得無論味道還是營養價值都好於人工養殖的魚。然而近兩年,海魚越來越少,海鮮市場上人工養殖的魚越來越多,但很多商販都說自己的魚是野生的。「現在還有那麼多野生魚嗎?」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疑問。
  • 海水養殖家族再添新品種 "扒皮魚"有望上餐桌
         「扒皮魚」是許多老青島人的兒時記憶,魚皮剝掉後露出白嫩的魚肉,清蒸、紅燒都饒有滋味。近年來,隨著捕撈量的大幅下降,市面上已難覓「扒皮魚」的蹤影。記者昨日從黃海水產研究所了解到,該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功培育了俗稱「扒皮魚」的綠鰭馬面苗種。 「青島籍」海水養殖家族再添新品種,「扒皮魚」有望走上市民餐桌。
  • 溪坑魚「脫坑」養殖 成市場寵兒
    本報訊(記者餘建文)最近,海曙龍觀鄉晟峰淡水魚養殖場負責人施行君將數公斤「待產」的寬鰭鱲種魚,移到池裡進行人工育苗。「半個多月前,我們已經孵化出1萬多尾魚苗,生長良好,估計今年總共能育5萬尾魚苗」。老施說,魚苗養上一年多就可作為商品魚上市,每公斤售價逾百元,效益可觀。
  • 養殖黑頭魚七成來自南方 野生只能海釣數量少
    黑頭魚燉豆腐是島城市民鍾愛的一道菜,開海後野生黑頭魚開始上市,市民們又可以大飽口福。市場上活蹦亂跳的黑頭魚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如何從外觀上區分?記者採訪了島城水產專家和養殖戶得知,由於黑頭魚獨特的生活習性,目前在售海捕黑頭都是海釣魚,而養殖黑頭則多數來自南方地區。
  • 榮成漁業「休漁」不「休眠」網箱魚成「香餑餑」
    本報訊雖然目前正值休漁期,但前往榮成泓泰漁業公司拉活魚的保鮮車仍絡繹不絕。公司總經理劉學仁說:「網箱養魚就是好,一年四季效益高。休漁期一到,市場上鮮魚緊缺,我們的網箱魚就成了『香餑餑』,每天一大早,濟南、青島、威海等地的客商就來買魚,外省的魚販子也匯來了訂金。
  • 半島記者探訪青島海蜇養殖:人工費用高 利潤空間變小?
    池塘養殖的海蜇捕撈上岸為了修復海蜇這一重要的漁業資源,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海蜇的生活史及生活習性進行研究,並突破了海蜇的人工繁育技術,開啟了人工養殖與增殖放流相結合的海蜇產業模式。目前,世界上可食用水母種類幾乎均為自然資源,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養殖可食用水母的國家,在海蜇繁育及人工養殖技術方面一直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與海水魚類、對蝦、貝類、海參等其它人工養殖品種相比,海蜇具有養殖周期短、生長迅速、環境耐受能力強等優點。「我們團隊歷經多年培育出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優質海蜇苗種,開發出海蜇輪放輪捕高效養殖技術。」
  • 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首期科考發現 中遊異齒裂腹魚最多
    、時間最長、最全面的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科學考察。發現此次科考共採集有拉薩裂腹魚、拉薩裸裂尻、異齒裂腹魚、尖裸鯉、巨須裂腹魚、高原鰍等魚類標本,其中異齒裂腹魚數量最多,雙須葉須魚、尖裸鯉數量也比較多。上月中旬,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等國內7家科研院所組成的科學考察隊在我區開展了2014年雅魯藏布江中遊漁業資源首期科學考察,考察地點遍布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拉薩市和日喀則地區等。
  • 山東青島四大人工魚礁群修復沿海漁業生態鏈
    山東青島四大人工魚礁群修復沿海漁業生態鏈2014-01-28 09: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青島晚報  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牧場建設辦主任周毅說,嶗山灣人工魚礁群以嶗山灣公益海洋牧場為代表,共分為會場灣、兔子島和女兒島等3個人工魚礁區,其中會場灣海域要建設成資源保護型漁礁區;兔子島西南海域要建成休閒生態保護型漁礁區;獅子島和女兒島東南部海域要建設生態保護型漁礁區。
  • 青島成功規模養殖珍珠龍膽石斑魚 身價大降明年進市場
    青島成功規模養殖珍珠龍膽石斑魚 身價大降明年進市場2014-07-18 23:10:00  水產養殖網  近日,青島市黃海水產研究所宣布,首次在國內高緯度地區實現了珍珠龍膽石斑魚的規模化人工繁育。專家介紹,2014年珍珠龍膽魚苗的數量首次突破200萬尾,實現在北方地區的規模化養殖,並將「北魚南運」,反哺南方地區養殖魚苗資源的不足。隨著規模化養殖的展開,價格不菲的珍珠龍膽石斑魚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 探訪青島最大規模海洋牧場 「南魚北養」豐富市民休漁期餐桌
    進入伏季休漁期已經20多天,市場上的海鮮以冰凍和養殖為主。 21日,記者探訪島城最大規模海洋牧場了解到,歷經10年建設,這裡可年收穫各類海珍品3000餘噸,通過「南魚北養」豐富市民餐桌。「南魚北養」豐富市民餐桌  作為島城最大規模的海洋牧場,魯海豐國家級海洋牧場在穩定本地海產品養殖品種規模基礎上,重點圍繞大黃魚、花鱸、加吉魚等市場認可度高的南方養殖品種,南北接力養殖,打造青島市深海養殖體系,拓寬消費市場,將南方優質魚引進北方市場,壯大深水網箱養殖規模,豐富本市水產品供應。
  • 緊盯甌江口水域大黃魚鳳鱭等漁業資源
    ,項目重點關注有溫州地域特色的大黃魚、鳳鱭、刀鱭等經濟魚類資源,為守護「浙南魚倉」和打造「藍色糧倉」注入科技保保障力量。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研究由科技部組織,項目總經費達2.91億元,項目實施周期為3年,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參與承擔的是3個子項目,分別為《甌江口刀鱭資源增殖技術示範》《過洋性資源探測預報技術集成》《大黃魚綠色高效牧場化圍欄養殖模式集成創新示範》等3個科研項目。
  • 福建省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清流漁業,給你好看
    近年來,清流從養殖品種、養殖模式、漁旅結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使清流漁業始終保持健康良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清流漁業產量2.5萬噸,實現產值4.2億元。  引進新品種補短板  很長時間以來,清流養殖魚的結構基本以「四大家魚」為主。近些年,隨著養殖面積擴張,「四大家魚」產量過剩,價格時好時壞。
  • 2020青島漁業(線上)博覽會開幕 從雲端到舌尖「青島牌」海鮮全面來襲
    青島是全國五次海水養殖產業浪潮(藻、蝦、貝、魚、參)的發源地,擁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包括18位涉海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高端海洋科研人才,聚集了全國近1/3的涉海院士和近1/3的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3373.9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28.7%。
  • 青島海水養殖技術全國領先「花樣」海鮮上餐桌
    在這種海鮮升級換代的背後,則是青島市海洋產業實現新跨越,現代漁業持續提升:圍繞培育智慧漁業新產業、拓展漁業養殖新模式等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創新引領型、統籌發展型海上糧倉,讓「舌尖上的青島」變得豐富多彩。
  • 第24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在山東青島成功舉辦
    10月30日-11月1日,第24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漁博會」)在山東青島成功舉辦。自1996年開辦以來,這一漁業盛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水產品專業貿易展覽,不僅反映出中國漁業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開放,也見證了世界漁業貿易的日漸壯大、全球漁業治理體系的深度融合。
  • 市場上這幾種魚,很難人工養殖,大家看見了可以放心購買
    而市場上選購海鮮的食客們也不斷增多,這就導致市場上,大家對魚的需求量不斷增多,而魚的供應量也相應的地需要增多,因此市場上就出現了不少人工養殖的魚。人工養殖出來的魚雖然跟海裡或者是河裡面的魚相差無幾,但是仍然逃不過不夠美味的問題出現,還有不夠健康等等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