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陽的一位市民去河邊釣魚時,發現河邊的水泥壁上,布滿了「一撮撮」紅色的圓珠子,看起來頗為噁心。
——原來,這是一種近年來在我國已「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
「我看了一下,只要是光滑的水泥(面)上,都有這個東西(福壽螺卵),估計幾百堆是有的」
這位市民郭先生吃驚說,他經常來這裡釣魚,去年都未見過這種「噁心生物」,今年卻一下子出現這麼多,讓他擔心無比:會不會泛濫不可收拾,破壞當地江河生態?
然而,這位貴陽網友並不是唯一一位在江河邊發現這種「紅色惡魔卵」的人。
許多各地的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自己所在地也出現這種噁心的外來物種……
福壽螺確實對江河生態破壞性極大
福壽螺體型比我國本土「田螺」要大上許多,其食性複雜,幾乎「什麼都吃」,且繁殖迅速。
江河裡一旦出現福壽螺,水藻、浮遊生物、水草都會被大量吞食,導致河道生態系統被破壞,繼而水體富營養化、野生魚成群死亡等等,是一種非常惡劣的外來入侵物種!
(甚至會啃食稻禾,造成農田減產、絕收)
其實,貴陽河道裡福壽螺出現,只是我國江河福壽螺入侵的冰山一角——從西南的洱海、滇池,到中部的微山湖,再到長江流域的湘江、贛江,甚至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廣東地區,處處可見福壽螺,以及其「噁心螺卵」的身影……
福壽螺的入侵之所以呈現如此「發散狀」,其實跟近年來我國「放生運動」的盛行離不開。
因為福壽螺已被市場拋棄,價格非常低廉,因此一些黑心商販,就將其低價賣給部分生態意識淡薄的放生者。
而福壽螺是一種生存競爭力非常強的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我國江河裡,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很難清理。
(因為福壽螺價格低廉,放生者一次往往會購入大量,再將其一桶桶倒入江河裡)
——比如上海市政,每年就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周邊江河水域中開展「滅螺行動」,但往往來年福壽螺又捲土重來……
福壽螺真的無法治理嗎?網友提出「妙招」
在我國江河生態系統中,跟福壽螺佔據同樣生態位的物種,根本競爭不過它們,因此它們很容易泛濫橙子啊。
然而有網友提出,其實福壽螺也有剋星——青魚!
青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中,體型最大的魚種,俗稱螺螄青,因為有強壯的咽齒,因此是吃螺螄的高手。
所以,有網友認為,如果在福壽螺出現的水域,大量放生青魚苗,完全可以將這群外來物種「吃個精光」……
(青魚苗)
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不過實際上施行,可能還面臨許多問題。
比如放生的青魚苗被人捕撈、垂釣,以及電魚藥魚等濫捕威脅,很難形成野生的穩定青魚種群。
而另一方面,青魚作為一種較為兇猛的雜食性魚種,一旦它們真的成功大量繁殖,可能也會成為較難處理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當務之急,就是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福壽螺的巨大生態破壞性,堅決不能再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