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儋州綠殼雞蛋品牌越做越響

2020-11-26 南國都市報
  細心的人會發現,如今,經過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國內出發大廳售賣海南特產的貨架上,悄然出現了一種新商品——儋州綠殼雞蛋。這種包裝精緻、色如翡翠的雞蛋,將搭乘飛機「飛」出海南,最終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經儋州市政府及企業的努力,儋州綠殼雞蛋的品牌逐漸打響,成為消費者青睞和信任的優質產品。

  綠殼雞蛋在儋州「雄起」

  儋州綠殼雞蛋產自儋州雄起珍禽良種產業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雄起合作社」),這裡養殖的黑羽烏骨雞,有三分之一鳥的血統,野性十足,它們在林中散養,多吃蟲和青草,生出來的雞蛋蛋殼呈綠色,故稱「綠殼雞蛋」,又因營養價值極高,被稱為「蛋中之寶」。

  實際上,今年以來享譽島內外的儋州綠殼蛋雞並非本土品種,其原產地在千裡之外的江西省。那麼,這一外來品種又是如何在儋州茁壯成長,並最終振翅高飛呢?這和雄起合作社以及儋州市政府的品牌戰略有關。

  2012年,雄起合作社註冊成立,並在儋州木棠鎮譚樂村建起了養殖基地,首批引進原種黑羽烏骨雞1.7萬隻。這種全身烏黑的雞,很快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和環境,並迅速繁殖開來。到2013年4月,雄起合作社日產蛋量多達4000枚。

  據雄起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綠殼雞蛋以及雞肉的品質,充分釋放黑羽烏骨雞的野性,合作社將所有的雞在林下散養,任其啄食林中的蟲子和青草,並餵之以玉米、稻穀、花生餅,拒絕使用其它任何飼料。

  這種做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成本,一是林下散養,原料浪費大;二是黑羽烏骨雞野性足,產蛋地不定,甚至自然孵化,約20%的蛋找不回;三是不餵飼料,雞生長緩慢,產蛋率低。「一般的蛋雞兩天可產3枚蛋,我們養的黑羽烏骨雞3天才產1枚蛋。」該負責人說,為了走高端路線,他們在養殖過程中堅持「質量第一」原則,堅決不使用人工飼料。

  上市之初,綠殼雞蛋並不受待見。由於消費者對綠殼雞蛋的認識不夠,一時難以接受兩倍於普通雞蛋的價格,因而他們頗受挫折。

  真金不怕火煉,好的產品,終究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在2013年的冬交會上,雄起合作社展出的綠殼雞蛋一亮相就引起了參展客商和消費者的關注,儘管賣出了每個2元的高價,但帶去參展的雞蛋仍很快被搶購一空。

  這給了他們很大信心。在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今天,真正的好產品一定是受歡迎的。為了確保綠殼雞蛋的品質,雄起合作社從農民手中買來品質可靠的玉米、稻穀來餵雞,並專門租了40畝地種青飼料。

  在雄起合作社養殖基地,烏黑的雞群或引吭高歌,或展翅飛上樹梢。看到這一切,基地負責人李婷非常開心,她說,看到毛色發亮、活潑健碩的雞群,色如翡翠、圓如珍寶的綠殼雞蛋,是她和幾位搭檔最開心的事。「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把雞當成孩子一樣在養。」李婷說。

  付出終會有回報。經過3年多時間的苦心經營,儋州綠殼雞蛋的品質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每天產出的數千枚雞蛋完全不夠賣。此外,以雄起合作社為基地的黑羽烏骨雞養殖產業,也在儋州越做越大,如今雄起合作社共發展社員106戶,養殖規模達7萬隻。木棠、光村、洋浦均有社員。「大成鎮政府已和合作社達成初步意向,計劃今年在大成鎮發展綠殼蛋雞3到4萬隻。」李婷透露。

  「合作社+農戶」帶動農民養雞致富

  拎著一袋玉米,餘建鳳一聲吆喝,一群黑羽、黑冠、黑腳的雞從樹林子裡鑽了出來,這些雞毛色鮮亮,身姿矯健。「再過幾天,這批黑羽烏骨雞就賣給合作社了,應該能賺好幾萬元,孩子的學費不用愁了!」餘建鳳高興地說。

  今年59歲的餘建鳳,是木棠鎮高權村村民,家裡有兩個孩子上大學,一個讀高中,經濟負擔非常大,而家裡的收入來源僅靠4畝甘蔗和老餘外出打工,非常窘迫。今年4月份,老餘的生活迎來轉機。在雄起合作社的幫扶下,他養了2000隻黑羽烏骨雞,如今終於到豐收的時候了。

  餘建鳳是雄起合作社的新晉社員。這個成立於2013年的合作社,現有社員106名,90%以上是木棠鎮譚樂村及其周邊村民。在位於譚樂村的雄起合作社種雞基地裡,一條大字標語非常醒目——幹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幹。「這既是合作社的理念,也是發展目標。」基地負責人李婷告訴記者,合作社希望引導和帶動農民一起發展綠殼蛋雞產業,最終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李婷所言不虛。離譚樂村10多公裡遠的光村鎮蔡坊村,30歲的蔡康良正和妻子李美香忙著建雞舍,積極發展綠殼蛋雞養殖。臨時搭建起來的大棚裡,1700多隻「五黑」綠殼蛋雞已過了脫溫期,長勢喜人。

  蔡康良本是一名廚師,和妻子在海口的酒店裡打工,小倆口月收入共5000多元。春節回鄉時,蔡康良見到村裡有許多土地拋荒,便打算回鄉發展養殖業,經儋州市農委介紹,他找到了李婷。在李婷的幫助下,蔡康良夫婦加入了雄起合作社。「明年打算買拖拉機,種20畝水稻、種青飼料餵雞,跟著合作社一起養雞賺錢。」蔡康良對未來充滿信心。

  實際上,隨著綠殼雞蛋的名聲大噪,儋州不少農戶都有發展綠殼蛋雞養殖的願望。

  綠殼蛋雞養殖將成富民新產業

  由於「五黑」綠殼蛋雞主要為林中散養,對雞舍的要求不高,加之效益好,農民養殖的熱情非常高。目前,雄起合作社的106名社員中,最少的養有500隻,最多的養到3000隻。在木棠、光村、三都等鎮均有社員。「大成鎮政府已和合作社達成初步意向,計劃今年在大成鎮發展綠殼蛋雞3萬隻—4萬隻。」李婷透露。

  儋州市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說,儋州綠殼雞蛋的品牌已經打響,但產品供應明顯不足。為了保證雞肉和綠殼蛋的質量,雄起合作社的綠殼蛋雞均是林下放養,且不餵飼料,因而雞生長慢、產蛋量低。

  為了扶持綠殼蛋雞養殖,將其打造成為富民產業。儋州市將綠殼雞蛋納入打造農業知名品牌計劃,計劃在3年內使木棠鎮的綠殼蛋雞飼養量達到10萬隻,年產蛋量達1500噸,使綠殼雞蛋成為儋州農業的響亮品牌。

  李婷透露,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雄起合作社正在努力擴大綠殼蛋雞的養殖規模,通過發動農戶參與,計劃在今年將飼養量擴大到20萬隻。為了增強育苗能力,雄起合作社正在籌建新的種雞基地,並計劃每月孵化雞苗10000隻,確保市場供應。

  為了豐富產品種類,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除綠殼雞蛋外,雄起合作社還推出了生雞、冰鮮雞等產品,下一步還將推出適合旅遊市場的黃皮烏骨雞等熟雞產品,將「五黑」綠殼蛋雞這一儋州新興的農業產業做大做強。(文/白竹  張琳  圖/舒曉)

  相關連結

  綠殼雞蛋的營養價值

  特點:綠殼烏雞蛋與普通雞蛋相比,有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徵,且蛋黃大,蛋清稠,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抗衰老作用。綠殼雞蛋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硒,被譽為「抗癌之王」,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綠殼烏雞蛋,用菜油煎炒,顏色金黃,蛋黃多,香嫩可口,營養豐富,香味悠長。

  營養: 儋州綠殼雞蛋為原種黑羽烏骨雞所產,外殼為綠色,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膽固醇水平,促進幼兒腦神經系統及視覺系統的健康發育;同時綠殼烏雞蛋對微量元素有很強富集性,含有各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份,富含亞油酸、亞麻酸、n-3脂肪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n-3脂肪酸中的「DHA」(二十二碳六稀酸),更是對人體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有著重要作用,放養烏雞蛋也由此被譽為「雞蛋中的腦黃金」。

  綠殼烏雞蛋是藥膳保健佳品。女性食之能使皮膚更富彈性、柔滑、細膩和美白,並且有利於產後體質恢復;兒童食之可增強智力,保護視力;常人食之則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有害藥物對人體的侵害。

  功能: 補氣補血、鎮靜安神、明目益智;補腎壯陽、強筋健骨、舒筋活絡、止血止痛;調理陰陽、滋補肝腎、養血通經;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防止心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鎮靜大腦、調節神經、促進代謝、恢復疲勞;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活躍內分泌系統,加強肌體免疫力;抗癌、抗腫瘤、延緩衰老;產婦食用後能明顯提高乳汁的免疫能力,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

  銷售聯繫方式

  聯繫地址:海口市金貿西路6號金山閣17i室;儋州市農委大院

  聯繫人:呂女士

  聯繫電話:0898-68534011;

  13707502207;13389806421

相關焦點

  • 儋州「綠殼雞蛋」品牌成長記(組圖)
    儋州雄起珍禽良種產業專業合作社飼養的原種黑羽烏骨雞所產的綠殼雞蛋已成當地一大品牌。儋州雄起珍禽良種產業專業合作社飼養的原種黑羽烏骨雞,有三分之一鳥的血統。經儋州市政府及企業的努力,儋州綠殼雞蛋的品牌逐漸打響,成為消費者青睞和信任的優質產品。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儋州打造黑羽烏雞產業
    綠殼雞蛋,作為一種有營養的特色雞蛋,島內多個市縣都有生產,但很多都不成規模,沒有形成品牌。
  • 儋州綠殼雞蛋品質獲市場認可 產品供不應求
    這種包裝精緻、色如翡翠的雞蛋,將搭乘飛機「飛」出海南,最終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經儋州市政府及企業的努力,儋州綠殼雞蛋的品質獲市場認可和消費者青睞,品牌逐漸打響,產品供不應求。 據介紹,目前,該基地打出了「儋鳳烏骨雞」品牌,除在省內的三亞、海口等地銷售外,還遠銷湖北、北京、上海等地。 李婷說,他們剛往上海發了一批綠殼雞蛋,這段時間定單太多了,養雞場裡的生產都趕不上了。她介紹,該養殖場飼養的烏骨雞為我國珍禽原種品種,所產雞蛋非常適合兒童、孕婦和中老年人日常食用。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新海府粥城」提供10桌
    □南國都市報記者 良子 王天宇  由南國都市報組織發起的「愛心年夜飯暨愛心年貨贈送
  • 儋州木棠優質特色農產品:「綠殼烏骨雞蛋」
    林間散養的烏骨綠殼蛋雞 人民網儋州2 儋州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多公裡,南距三亞市280多公裡;轄16個鎮、275個村(居)委會、1431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394平方公裡。儋州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均在其境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林下烏雞產業興「儋鳳」振翅正高飛
    據了解,這些烏骨雞都是由儋州雄起珍禽良種產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如今,它們還有統一的商標——「儋鳳」牌。「儋鳳」是如何在儋州茁壯成長,並最終振翅高飛呢?  結緣:以貌取「蛋」  儋州雄起珍禽良種產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堂瑞介紹,2011年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綠殼雞蛋,還在一門心思的研究如何將紅皮南瓜生意做得更好。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
    □南國都市報記者 張毅 許欣  澄邁 品咖啡 嘗白蓮鵝 觀美榔雙塔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今起至12月31日有大事發生
    根植沃土、奮力開拓,南國都市報從19年前創刊之初的一份四開小報,發展至今,已形成包括數字電子報、微博、微信等在內的傳媒矩陣,因為有您的支持和喜愛,南國都市報傳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在講好海南故事,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等方面充分體現了媒體的擔當與作為。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12種口味的儋州粽子 你喜歡哪一種?
    儋州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粽子在儋州一帶開始流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面廣 點多 線長
    這不是一組簡單的數字。長期以來,受制於貧困人口抵押物不足、貧困地區金融生態不健全等因素,海南貧困戶的融資需求很難得到滿足。海南的各金融力量中,以海南農信社、農發行、農行和郵儲銀行為代表的涉農機構,充當了深耕農村金融的先鋒。而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海南省農信社以其點多面廣線長的優勢,成為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老闆,來杯老鹽檸檬水!
    目前,由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和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南國都市報等單位承辦的「海南味道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60道名菜名小吃得「金牌」
    南國都市報11月26日訊(記者 王康景)26日上午,2018(第四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金牌名菜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有人放火燒林草開荒種菜?
    南國都市報2月7日訊(記者姚傳偉 文/圖)在高鐵東方站站前廣場附近有一片林草蔥茂地。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金牌燒鵝
    南國都市報記者 易帆/文 陳衛東/圖  鮮美的定安鵝,遇上傳統的粵菜金牌燒鵝的加工手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國都市報》上架海口易買便利店
    本報海口12月16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姚皓)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發行中心與海口易買商貿有限公司籤約合作,自12月17日起,每日將200份《南國都市報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杭州14歲衝段少年楊智文奪冠
    南國都市報12月31日訊 (記者 陳大平)第二屆「自貿區(港)」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30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標的是露酒的生產證號 用的卻是黃酒標準?
    南國都市報1月3日訊(記者 蒙健 文/圖)日前,海口市民李先生向南國都市報記者反映稱,位於海口市大潤發超市國貿店內所銷售的一款名為客家黃老酒的黃酒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個腿骨折 一個腦出血
    南國都市報5月5日訊(記者 楊瓊文 文/圖) 瓊海市龍江鎮一對15歲的雙胞胎兄弟騎電動車去嘉積鎮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特色美食放肆吃
    南國都市報5月23日訊(記者 易帆/文   陳衛東/圖)5月25日上午8點30分,2019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廚房好味」粽子飄香 人潮湧動
    南國都市報5月21日訊(記者劉琨)定安粽、儋州粽和澄邁粽被稱作海南三大名粽.距離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