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分享的是一種在吃早餐時經常吃到的奶黃包,廣東那邊的人就很會吃也很會享受,他們在吃早餐的時候要上一籠奶黃包邊吃邊聊天,慢慢的品嘗它濃鬱的奶香味,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做做吧。主料:麵粉250克、雞蛋80克。配料:奶粉25克、澄粉10克、吉士粉10克、酵母3克、白糖75克、黃油40克。1 把黃油放在盆裡軟化,最好比較溫暖的地方,然後用打蛋器調成低速攪拌,直到打至順滑。2 打順滑後再加入白糖一起攪打至發白,把80克的雞蛋打散放在碗裡攪均勻,分三次放入盆裡一起攪均勻。
3 把奶粉、澄粉、吉士粉、一起加入盆裡攪拌均勻成麵糊,我們加入吉士粉可以增加鮮豔度和奶餡的香味,澄粉可以增加餡料的粘合度,所以這兩種是必不可少的。4 把攪拌均勻的麵糊上鍋蒸30分鐘,要每十分鐘拿出來一次,用打蛋器攪散開,就這樣反覆的做三次,在放進鍋裡繼續蒸,這樣做可以使奶黃餡在吃的時候有鬆軟起沙的口感,所以這個步驟也是很關鍵的。5 蒸好後取出趁熱的時候在用打蛋器打散,然後用大一點的勺子把打好的奶黃刮壓平,在用保鮮膜包上,放在冰箱冷藏1個小時以上。
6 趁冷藏奶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和面了,將麵粉、水、酵母都放在麵包機裡面,選擇和面的程序,開始打30分鐘左右。7 先在案板上沫少許的油,將攪打好的麵團取來,揉和成光滑的麵團。8 把和好的盆裡面,蓋上一層保鮮膜發酵,直到麵團發成原來的麵團的兩倍大,發麵也要注意不要發酵過頭了,溫度的過高或者過低都影響面的發酵,一般情況下在28-30的溫度發酵40分鐘是正常的時間,在麵團發酵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只要發酵成兩倍大就可以行了,發酵的很大了麵團會塌陷。
9 然後取出來重新揉成圓形,在將麵團搓成長條在分出小劑子,劑子要分成均勻的大小,然後在擀成薄一點的圓形麵皮。10 把冷藏在冰箱的奶黃取出,用小勺子挖出包一個適量的奶黃搓成圓球,放在擀好的麵皮中間,包成圓形的包子形狀,把口用虎口收緊,然後口放在下面就包好了,家裡有蒸紙的話也可以分鐘蒸紙上面,依次做好每個奶黃包然後在醒30分鐘。11 蒸鍋裡加入水大火燒熱,等到鍋裡的水燒熱冒氣,就可以把醒發好的奶黃包放在蒸籠上了。
12 放的時候每個奶黃包之間要留下一定的空隙,因為奶黃包在蒸的時候會變得大一些,所以它們之間一定要留下距離。13 放好後,蓋上鍋蓋大火蒸15-20分鐘左右。14 時間到了以後關火,先不要著急掀鍋蓋,讓奶黃包在裡面燜3分鐘,如果著急開鍋蓋的話,蒸好的包子會容易回縮,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就讓它在鍋裡面在燜一會,等到鍋裡的熱氣散發出一些,溫度下降一些在出鍋。 備註:如果家裡有中筋麵粉的,可以用它來做,因為在很多的糕點中都是用中筋麵粉做的,它比普通的麵粉更適合做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