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鱈魚、白鱈魚、黑鱈魚、藍鱈魚、扁鱈魚、狹鱈魚、大西洋鱈魚、北極鱈魚……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鱈魚?一張圖教你認清楚!
(圖片選自《旅程》雜誌2015年5月刊)
真正的鱈魚(英文名Cod),又被人叫作「真鱈魚」,只有三個種類: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以及格林蘭鱈魚。它們的共同點是有三個背鰭、兩個臀鰭,下顎處的小鬍子,以及身體側面一條明顯的側線。這三種中最常見也最好吃的是大西洋鱈魚。
上圖為挪威北極鱈魚(大西洋鱈魚)
我國膠東半島地區的大頭腥,是太平洋鱈魚的一種,口味較大西洋的遜色。格林蘭鱈魚由於產量稀少,基本上在市面上銷聲匿跡。所以要吃鱈魚,大西洋鱈魚是最佳的選擇咯。
大西洋鱈魚被譽為「白色黃金」,體型瘦長結實,身體顏色基於棲息地域而有所不同:淺水域的鱈魚呈微紅色、棕色或橄欖綠色,有較深的斑點;較深水域的鱈魚顏色更淺,一般呈淺灰色。
因其生長在乾淨的海域,這種海魚體內含有的重金屬(包括鉛、汞、鎘、砷)都遠遠低於歐盟標準。
深海鱈魚堡裡用的是鱈魚嗎?
市面上很多快餐品牌均推出鱈魚漢堡等類似產品,但其實該類鱈魚產品使用的識狹鱈魚屬黃線狹鱈(Theragra chalcogramma)的肉。如果你對這個名字不熟悉,這種魚還有另外兩個常用名--阿拉斯加鱈魚和明太魚。在進入我們口中之前,它是以「鱈魚肉餅」或者蟹棒的形態存在的。你沒看錯,那些共白詳見的蟹肉棒裡大部分是狹鱈碎肉,紅色是通過加工後添加上去的。
銀鱈魚,是真的鱈魚嗎?
這種又名黑鱈、藍鱈的魚類,儼然成為當下鱈魚的主流,但是它並不是鱈魚!它的學名叫裸蓋魚,英文名叫Sablefish。主要出產自太平洋北部,大部分在阿拉斯加上岸加工,銷往酷愛銀鱈魚的日本。注意銀鱈魚沒有鬍鬚哦!不過銀鱈魚的營養一樣很豐富,只是脂肪含量稍較高,約15%,和雞腿的脂肪含量類似。
又叫南極鱈魚或者智利鱸魚或者白鱈魚。這種魚同樣是極地深海魚類,擁有不小的經濟價值,但是它確實不是鱈魚。同時,犬牙魚的脂肪含量差不多23%,幾乎與牛肉相當!雖然看起來還是白肉,但卻是貨真價實吃多了長胖的節奏!
這款被媒體曝光過的李鬼,有兩種,學名叫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藝名龍鱈或圓鱈。它們身上有20%油脂,不能被人吸收,所以吃了之後會造成腹瀉,嚴重的還會引起噁心、嘔吐。當然,腹瀉出來的是沒有被消化的魚的油脂,如果用來當作減肥的瀉藥,更是大錯特錯了。
判斷是否真鱈魚,只要通過下頜的小鬍子,富有特色的淡黃色斑點鱗片以及側身的一條長線花紋就行,但超市裡的「鱈魚」基本都是去頭抽骨,切成片或凍成塊,該怎麼火眼金睛地辨別呢?
1、看產地
既然是冷水魚,那麼可以把暖和的國家排除掉。大西洋鱈魚,顧名思義集中在大西洋靠近北極的海域,主要出產國有挪威、冰島、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北海道也有少量;銀鱈魚主要的出產地是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海岸;扁鱈的主要產地與銀鱈魚類似;靠近南極的南美國家,大約是犬牙魚的出產地,不想長胖的朋友一定要分辨清楚。有些國家自己並不出產鱈魚,卻成為了二道販子,成為我國的鱈魚來源國。
2、看價格
這是排除油魚的好辦法。鑑於我國並沒有禁止油魚的銷售,上市場屢有冒充的情況發生。十幾塊錢一斤的「鱈魚」不用考慮了。銀鱈魚近年來受到追捧,成為最昂貴的鱈魚品類,犬牙魚作為產量不高的深海極地魚類也價格不菲。一般情況下,銀鱈魚的價格最貴,冰島鱈魚次之,真鱈魚倒比這兩種便宜,油魚價更賤,最便宜的是阿拉斯加鱈魚。
3、看性狀
扁扁切片的最有可能是冰島扁鱈;切片近乎於圓的橢圓,魚鱗細密,肉質白嫩乾淨,是銀鱈魚;與銀鱈魚相似的油魚,魚鱗較大,肉質中會有紅色的血線;真鱈魚大多數時候會以圓切魚排和長條魚柳的形式出現,切片的話,銀鱈魚較扁一些,肉質略有淡粉色,中間有白色的紋理。
來源:海鮮指南
↓↓↓ 點擊"閱讀原文" ,加入食品工程師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