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牯嶺街舉辦書香創意市集 (1/3)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臺北牯嶺街舉辦書香創意市集 (1/3)

"← →"翻頁

12月15日至16日,臺北牯嶺街舉辦書香創意市集,共有超過100個攤位展售舊書、出版社庫存書及文創商品。圖為明信片攤商在現場進行展售。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發布時間:2018-12-15 19:04:18 【編輯:楊彥宇】

臺北牯嶺街舉辦書香創意市集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臺北寫真:信息來源的多元化 牯嶺街上書香漸逝
    中新社臺北一月二十日電 題:牯嶺街上書香漸逝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黃少華  兩三層高的臨街騎樓,各式各樣的小商鋪,零散的行人,呼嘯而過的機車......三、五百米長的牯嶺街看起來跟臺北市其它的小街道沒有什麼不同。但在臺北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人心裡,曾經瀰漫在牯嶺街上的書香卻相當值得懷念。
  • 臺北牯嶺街:為了一縷書香
    12月的臺北,寒流來襲,冷風習習。中正區的牯嶺街卻聚集了比往日更多的人氣。一年一度的「牯嶺街書市2000」封街開賣,90多個攤位沿街而立,賣圖書、文具、玩具和手工飾品,還有保健諮詢、治安宣導以及意見徵求等公益服務。書鄉風光不再 舊書店猶如點綴很多人知道牯嶺街,是因為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執導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現實中的牯嶺街,則以舊書店和小劇場聞名。
  • 行走臺灣:牯嶺街,一條老街的文化嬗變(圖)
    牯嶺街旁的建國中學在第96期《校史稿》中有這樣的記載:「置身舊書攤中,就如同置身在地下道;又矮又簡陋的帳篷連綿『數百裡』……」可見當時牯嶺街舊書攤多而雜的景象。  1973年,臺北市政府為了整頓市容,將牯嶺街的舊書攤遷入八德路的光華商場,鱗次櫛比的書攤漸漸消失,牯嶺街的光輝也隨之褪去。
  • 給心靈留一條回家的路———探訪臺北牯嶺街
    牯嶺街是臺北的一條舊書街。「走!到牯嶺街逛舊書攤。」當年臺北人的時髦語言,道盡了牯嶺街昔日的繁華與榮光。  周末的一個上午,記者走進牯嶺街。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街道上。馬路不寬,店家也少,且多是餐館、百貨類店鋪;原來滿街的舊書攤舊書店,如今僅剩寥寥可數的四五家。
  • 靈感| 臺北牯嶺街,臺北人曾經的精神高地
    這個發生在臺北牯嶺街的青春殺戮取材於真實案件楊德昌透過這個故事穿越時代賦予一群孩子宿命式的鮮明性格1991年,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東京電影節一亮相就震驚了世界。這個發生在臺北牯嶺街的青春殺戮取材於真實案件,楊德昌透過這個故事穿越時代,賦予一群孩子宿命式的鮮明性格,不同的人因性格而決定的命運卻折射出人性的理想光芒。▲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報▲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四屆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
  • 臺北牯嶺街,建國中學
    開場: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00:30:32-00:32:19電影畫面:學校醫務室,校醫讓小四護送腿部受傷的小明回教室,兩人並排走看過楊德昌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人,大抵都不會忘記14歲的張震飾演的小四是如何遇到了今生的愛人——那個因為生活困苦而早早知道利用自己的青春與美麗來換取男子庇護的小明。這部長達237分鐘的青春電影裡,楊德昌為無數地文藝青年們呈現了一個乖乖仔世界的崩毀,也叫文青們知曉了臺北有一個地方叫做牯嶺街。
  • 臺北城南變身「都市樂園」
    4月1日至8日,「城南有意思」系列活動在臺北城南舉辦。臺北重慶南路、海南路、泉州街、寧波西街一帶,14個場館與70多個店家展開了以親子為主軸的音樂、戲劇、電影、市集等系列活動,在清明假期獻上了一場春日「文化嘉年華」。
  • 文化歷史寓教於樂——臺北城南變身「都市樂園」
    清代時期,臺北城內的南方即設置了文廟、武殿及書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北城南的同安街、廈門街、牯嶺街一帶,曾是當時臺灣文化界人士聚集之地。而今,這裡是擁有全臺最密集文教機構和高等教育學區的區域之一。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教育館、郵政博物館等在此群聚,且有眾多大中小學,讓城南成為臺北重要文化地標。
  • [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Brighter Summer Day)海報/劇照故事以1960年代初期臺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劇情:  高中生小四,父親在1949年從大陸播遷到臺灣,任職公務員。雖然學校內外有不少青少年幫派,但小四沒有參與。他認識了一位女孩小明,並逐漸與她產生了感情。隨後的一系列糾紛使他不得不陷入幫派糾紛中。 小明移情別戀,住進小四的好朋友小馬家。
  • 在牯嶺街一家小店,被臺灣人的專業服務震住了!
    2019年8月30日牯嶺街▲著名的牯嶺街完全是誤打誤撞逛到了這條街。因為是在臺北的最後一天,我們感覺隨逛隨買的東西越來越多,來的時候裝瀟灑,都不帶箱子,現在只好就近買一個,於是用Google搜出了一家「熊熊先生」的箱包店,就在這條大名鼎鼎的牯嶺街上!
  • 臺北市牯嶺街 周杰倫購5000萬豪宅
    周杰倫:私密性是最重要的  名氣度:★★★★★  八卦程度:★★★  豪宅價值:5000萬臺幣  熱點:傳說曾帶新女朋友侯佩岑參觀過此宅  故事:  據說,周杰倫在臺北市牯嶺街購買了「元大欽品」的豪宅,約花費5000萬臺幣,由4
  • 臺灣寫真: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出版業危急,臺北書店街「變法圖存」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曾經是老臺北人購書逛街的首選地。  如今,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熱鬧如昔,重慶南路書店街卻已榮光不再,旅館一家一家開,書店卻一家一家關。
  • 重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三好學生是這樣崩潰的
    1961年6月15日晚,臺北牯嶺街發生了一樁轟動臺灣社會的未成年人殺人案件。受害人被連刺多刀致死,16歲的兇手茅武沒有逃逸,而是直接被警方逮捕。經過臺北法院審判,茅武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茅武不服上訴至最高法院,一番周折後減為10年。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北特色商區和市集,帶你深度體驗臺北!
    百貨/創意天母生活市集「天母」位於臺北士林區,這裡由於早期有許多的美軍和眷屬居住於此,再加上美國學校和日僑學校皆是設在天母,而街道巷弄之中,亦可見到一些洋式的餐廳、咖啡館和頗具獨特風味的商店,因此也讓天母地區充滿了濃鬱的異國情調
  • 《鏘鏘》遊臺灣牯嶺街舊貨市場
    核心提示:這裡是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場地,這裡的小劇場曾是拷打犯人的日本憲兵局,這裡的松林書店吸引了張大千、臺靜農這些文人雅士,這裡的舊書、舊郵票市場隨處可尋。在牯嶺街,你可以感受到永康街所感受不到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氣息,在這裡,隨手翻開一本泛黃的舊書,心平氣和,品味文字,感受過去的時光歲月。鳳凰衛視3月23日《鏘鏘三人行》,以下為文字實錄:竇文濤:鏘鏘三人行。梁文道:鏘鏘臺灣行。竇文濤:為什麼我們鏘鏘要到臺灣行呢?
  • 牯嶺街少年楊德昌
    讓人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小四希望女孩小明能為他而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時,小明卻冷冰冰地回答:「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楊德昌以後的影片則充滿了這種陰霾無主的悲痛。《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張震第一部電影。
  • 臺北城的文藝精神·感受臺灣藝術的魅力
    松山文化創意園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現作為文化創意展演空間,不定期舉辦各種文藝展覽,是臺北年輕人最愛的文創園區之一。 3、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位置:臺北市八徳路一段1號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前身是「臺北酒廠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殘酷青春的祭禮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借一起社會案件,精準而冷靜 地星現了蒼白壓扣的20世紀60年代臺灣社會,幫會糾葛肆虐、充滿白色恐怖的一 段歷史。在臺北某中學就讀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立具泰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家裡共有五個孩子。大姐為了幫公母承擔家庭重擔放棄J出國的感望;二哥和小四一樣沉默寡言:三姐是個虛試的基督徒,謙卑忍耐;家裡最小的小妹是個發育迅速的小女孩。小四與定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小公園幫」的老大哈尼也傾心於小明。
  • 《牯嶺街》25周年:一部華語神作是如何誕生的
    1986年,電影《恐怖分子》還沒開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下簡稱《牯嶺街》)的項目便已被楊德昌提上日程,甚至一度想要優先拍攝。在編劇小野的極力反對下,楊德昌最終選擇了前者。《恐怖分子》是一部尖銳的傑作,有著現代性的電影語法和批判性的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