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多月就要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春節,那麼過年家家戶戶肯定都離不開吃餃子,因為餃子在過去的含義就是「交在子時」,意味著辭舊迎新。餃子的發明距今已經有近1500年的歷史,可以說中國的餃子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
過去人們只能在過年才能吃得上餃子,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餃子也成為了人們的家常便飯,滿大街小巷都有各種品牌的餃子館。餃子能夠填飽人的肚子,同時還能成就一個人的輝煌,有一個人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就憑著賣水餃收穫了巨大的成功,這個人就是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
1992年,吳國強成為了一名機關工作人員,一幹就是4年。但是體制內的生活讓吳國強越來越厭煩,他覺得自己不應該一輩子安於現狀,應該去幹點什麼。於是在1996年,吳國強在常州當地開了一家小餐館,餐館主要就是以家常炒菜為主,但是吳國強此前沒有一點餐飲方面的經驗,所以這家30多平方米的小餐館生意一直都不是太好,最終吳國強賠了40萬。
眾所周知,做餐飲這一行需要起早貪黑非常辛苦,但是如果付出辛苦了還賺不到錢,那就真的是讓人非常沮喪。吳國強此時對餐飲行業已經失去了信心。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卻出現了轉折。
有一天幾個顧客到吳國強的小店稱要吃水餃,吳國強本來經營的是炒菜類,但他還是滿足了顧客的要求。後來吳國強想到水餃可比家常菜方便多了,並且還適合大眾的口味,於是他就將家常菜館改成了餃子館。
餃子皮和餡料的質量是直接影響餃子的味道和口感的,於是吳國強特意請來了一位會包餃子的老大娘來做幫手,他自己則憑著做菜的經驗親自研製起了餃子的餡料。沒想到餃子館開張的第一天所有餃子就全部賣光,此後的數日裡也都是同樣的情況,顧客們對餃子的口味都拍手稱讚。餃子館每天的顧客越來越多,吳國強又請來了兩名工人來包餃子,生意是異常的紅火。
很多顧客吃完吳國強的餃子都稱讚有「姥姥的味道」,於是這位包餃子的老大娘就成為了餃子館中的明星人物,大娘水餃的店名也因此而誕生。那個時候國內的外賣平臺還沒有崛起,不過吳國強就已經提前預判出未來外賣的火爆。於是就推出了外賣服務,他在拌制餃子餡的同時還負責親自把水餃送到顧客家中。
吳國強憑藉著精緻的餡料和出色的包餃子技術,成功將大娘水餃的口碑提升到了頂點,水餃店鋪從一家已經發展到了全國的550家,從最初每天賣4、5斤水餃到每天銷售上百斤水餃。最輝煌的時候,大娘水餃一年能賣出6億隻,年收入達到17億元。目前在全國的大中小城市均能看到大娘水餃的身影。
2013年,大娘水餃和歐洲一家叫做CVC基金企業合作,60歲的吳國強在這時招聘了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自己則選擇退居二線,成為了企業背後的名譽技術顧問。但是吳國強在公司持股的比例卻越來越少,這樣就逐漸失去了對企業的掌控權。然而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公司的年會上,做為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的吳國強,在進場時卻被保安拒之門外。
自己是公司創始人,但是最後大股東卻得到了公司的控制權。其實這種事情在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身上也曾發生過。當時張蘭為了能夠加快公司上市的進程,把自己的國籍改為了一個叫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的島國上,這個國家只有4萬人口。
不過由於運作過程中的種種失誤,俏江南的大股東變成了外人,張蘭最終只能無奈退出了俏江南,眼睜睜的看著公司被別人掌控。巧合的是,踢她出局的正是和大娘水餃合作的CVC公司。
經營炒菜賠40萬,改成餃子館年收17億,公司年會卻被保安拒之門外。自己辛苦創辦的企業,到頭來卻落入到外人手中,這種滋味恐怕只有吳國強和張蘭自己才能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