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是明朝末年超級流行的一本通俗流行小說。裡面有很多故事我們都很熟悉,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等。
但小編今天只想講講它裡面跟財富有關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三言二拍》裡的發財之道有四條:
一,煉丹,點金術二,步入社會上層三,掘得巨金四,經商所得
作者對第一條持反對態度,還專門寫了一個故事來反駁。
說有一個人找到唐伯虎,想讓唐伯虎出些錢和他一起煉丹,一旦煉成了,兩人就發財了。
唐伯虎就很奇怪,世界上這麼多人,你怎麼就唯獨選中我了?
那個人說,因為我看你是個有福氣的人,其他人我都不想選。於是唐伯虎說: 那我只出福氣,你負責出錢怎麼樣?
那個人見唐伯虎不好糊弄,於是就走了。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表達,靠點石成金來賺錢簡直無異於痴心妄想。
作者還認為財富是有定數的,所以寫了下面這個故事。
說有一個姓金的窮老漢,好不容易攢了800兩銀子,把銀子放在枕頭邊,每天睡覺前都要摸索一番。
金老漢70歲的時候,把800兩銀子鑄成了四個大銀錠,打算分給四個兒子。
結果晚上夢見四個雪白的人對他說: 我們因為跟你有緣,所以跟你在一起這麼多年。但現在你要把我們分開,所以我們要告辭了。金老漢夢醒一看,四個大銀錠已經不翼而飛了。
所以說,財富就是這麼難以捉摸,命運就是充滿了突兀和轉折。
作者比較贊成經商致富,所以寫了一篇《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文中說,有一個叫文弱需的商人,這些年來做什麼生意都賠。
比如,運了一批扇子到北京賣,結果剛到北京就下雨,扇子都被打溼了,賣不掉了。
諸如此類的事一再發生,導致越來越窮,把祖產都賠光了。還得了一個外號,倒運漢。用現代話說就是倒黴蛋。
但沒想到就在他走投無路之際,他的一個朋友,一個不經意的建議,竟給他創造了發財的機會。這個機會讓他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他的一個朋友張大要出海做貿易,文弱虛也想跟著出去散散心。但他自己並不敢做生意,因為賠怕了,而且也沒本錢。
後來張大借給他一兩銀子,讓他多少做點買賣。但文若虛並不想做,就用那一兩銀子河邊買了一筐橘子,打算讓大家在船上吃。
後來船停靠在外國一個港口,別人都去做買賣了,只有文若虛閒著無事可做。突然想起那筐橘子可別放壞了,於是搬到碼頭上晾曬。
結果,外國人們都沒見過橘子,都好奇的過來買,而且價格越賣越貴。最後一筐橘子居然賣了1000兩銀子。相當於是一本萬利。
本以為這次就夠幸運了,但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大的幸運在等著他。
他們的船航行到一個荒島上,文弱虛因為是初次出海,見到荒島很興奮,就下去看風景。而別人都司空見慣了,根本不稀罕看。
然後他看到了一個超級大的烏龜殼,覺得很好玩,就搬回船上了。
大家都覺得這東西沒用,都笑話他。
有人說,這個倒是可以用來佔卜,萬一我們路上遇見什麼事,就用這個佔一卦,肯定很準。
還有人說,這個可以敲成小烏龜殼,熬龜板膠。
反正大家就都在諷刺他。
後來船航行到了福建,這裡有一個叫馬寶哈的外國商人,大家都打算把貨物賣給馬寶哈。
因為文若虛沒有什麼值錢的貨物,只有一個大烏龜殼,所以就默默的坐在最後一位。
但是馬寶哈認為這個烏龜殼很值錢,出5萬兩銀子買了它。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烏龜殼裡有好多大珍珠,光一顆珍珠就能賣5萬兩銀子。
文弱虛拿了這5萬兩銀子之後,就開始在福建做生意,成了福建的一個富商。
對於文若虛為什麼能發財,作者找到了兩個原因:
一,運氣好二,人厚道
首先,橘子和烏龜殼的事,確實不是因為他有經商頭腦,而是純粹的歪打正著,靠運氣。
但文弱虛買橘子的初衷,是為了給船上人吃。是一片好心。
後來五萬兩銀子賣了烏龜殼之後,別人都說他賣虧了,他卻不這麼認為。
他覺得如果不是馬寶哈識貨的話,他這個烏龜殼就一文不值,所以根本不算賣虧了,反倒是他應該感謝馬寶哈。
這也可以看出他的厚道的一面。
所以作者認為,要想發財,首先要人品好,人品好老天爺才會給你好運氣。
作者在末尾還寫到:
命若窮,掘得黃金化成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
所以最終結論就是,發財靠命數,命數靠人品。要想發財,首先做一個人品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