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16億,比賣房更賺錢!這門生意憑什麼「收割」中國年輕人?

2020-12-10 正和島

編輯:三三

來源:正和島

「LV從不打折正是守護消費者買的這個夢想,我們這代人和上幾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不只滿足於剛需的產品。」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

20世紀90年代,小浣熊乾脆麵隨袋贈送水滸卡,讓青少年為之「瘋狂」,集卡片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未知和不確定性,往往是最吸引人的。如今,水滸卡已經成為過去,盲盒成為新一代少男少女的新寵,一年創造十幾億的營收。

但是一邊是年輕人的青睞與追捧,一邊卻又陷入極大的爭議,智商稅、割韭菜、瘋狂……是常常伴隨著盲盒的標籤。到底是智商稅,還是滿足童心?這個不具備「實用性」的物品是怎麼火起來的?

01一條微博成為命運轉折點

時間拉回到10年前,2010年,參考香港的時尚超市LOG-ON,王寧和合伙人一起創立了泡泡瑪特,成立之初的經營理念就是售賣一切有意思的、新奇的、好玩的文創產品。

然而,一開始就遇到了大難題。精心挑選的商場和購物中心,因為品牌太小,商場都不願意接納。

折騰了大半年後,終於在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的一個小角落,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一開始,泡泡瑪特連店員都招不到,好不容易招到了店員,沒過多久,店長卻帶著大家集體離職了。

最難的時候,王寧和創始團隊的幾個人一起,親自進貨賣貨。

雖然規模越做越大,店鋪越開越多,但是泡泡瑪特始終處於虧損狀態,並且虧損越來越嚴重。

轉折的出現是因為一條微博,之後泡泡瑪特扭虧為盈,成為炙手可熱的潮流品牌。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條微博呢?

2015年王寧在微博上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麼呢?」

50%的回答都是「Molly娃娃」。

雖然那時候王寧並不知道Molly是什麼,但4天之後他的團隊就出現在了Molly之父王信明的辦公室。3個月後,王信明就宣布泡泡瑪特成為Molly大陸地區獨家授權經銷商及獨家授權生產廠商。

數據證明,這一決定是完全正確的,Molly沿用Sonny Angel的盲盒形式售賣,20來天,Molly2個系列銷售8萬多個,銷售額近500萬,也正是靠著Molly公仔,虧損了6年的泡泡瑪特,徹底扭虧為盈。

盲盒,徹底火了。

02比賣房更賺錢的生意

盲盒的生意到底有多好?

泡泡瑪特今年雙十一的銷量為1.42億,注意是銷量不是銷售額。

今年「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一個成本幾塊、十幾塊錢的塑料玩具,大多賣到59元/個,一些稀有的產品在閒魚上被炒到上百的價格,甚至更高。

比如泡泡瑪特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被炒到2350元,足足漲了39倍;

Mon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原價59元,均價1350元,狂漲22倍。

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30歲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億。

在泡泡瑪特招股書中顯示,品牌產品由泡泡瑪特運營IP,生產交由第三方製造商。自2017年以來,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從64%不斷上升,2019年升至71.3%。也就是說,每賣出一件品牌商品,泡泡瑪特僅需為其付出不足三成的成本。

而在2019年,房地產頭部企業恆大的毛利率也才27.8%,泡泡瑪特是其2.5倍。

某種程度上,賣盲盒成了比賣房還要掙錢的生意。

03盲盒為何如此受歡迎?

一個小小的玩偶,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市場?為何能獲得這麼多人的喜愛?

因為泡泡瑪特做對了三件事:

1、粉絲購買能力強

一說到誰的錢最好賺,大家一定會首先想到小孩和女人。

沒錯,養孩子話費高,相比較而言女人更喜歡買買買,但是別忽略了,誰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更強?年輕人,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有著更強的渴求。

有數據顯示18-24歲的盲盒玩家最多,月薪8000-20000元的消費者佔了9成。

這也意味著,盲盒的消費群體有著比較高的購買能力。

2、社交屬性

為了看潮玩展,不惜請假、坐高鐵;

買盲盒四個月花了20萬;

不吃飯也要買盲盒,一年花70萬……

此類的新聞消息不絕如縷,外人看來這就是割韭菜,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為此交智商稅?

前兩年盲盒只能算是小眾愛好,但是如今盲盒已然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為了長久的留住消費者,泡泡瑪特專門給一些盲盒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展示、炫耀、交流的社區,不僅可以參與抽號,還有專門的盲盒改造展示區,形成了一種社交屬性。

3、商家營銷手段

拆開盲盒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

商家故意設置了限量版與隱藏版,比如限量版,打上限量兩個字就一定會使一部分人變得衝動,進行飢餓營銷。隱藏版則是利用消費者對未知的期待製造一種驚喜感。

4、溢價高

一個盲盒幾十塊錢,價格也不貴,就算是學生黨也能消費得起。

另外盲盒具有極大不確定性,根本不知道即將到手的是什麼,買完一個還想集全套。說不定運氣好拆到稀有款,甚至可以溢價幾十倍賣出去。

5、粉絲粘性高

泡泡瑪特微信公眾號有240餘萬名粉絲,隨便打開一條公眾號推文看留言,都能感受到泡泡瑪特的粉絲粘性有多強。

盲盒不僅承載著一種未知的驚喜,更是一種生活中的小確幸,牢牢的把握住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泡泡瑪特能在短短幾年內扭虧為盈逆勢崛起。

04結語

電影《阿甘正傳》裡有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未知和不確定性,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這也是盲盒的魅力所在。

「物質有價,而喜歡無價」很多人都會這樣安慰自己,然後不停買買買,就好像「40歲再去買20歲的時候喜歡的裙子,已經毫無意義「,似乎是這個道理,但是一切都應該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喜好沒有問題,但是,要警惕的是不要盲目不計後果的衝動購買,從而成為被割的韭菜。

理智看待,理智消費。

參考資料: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一本老黑

《「盲盒」日銷8000萬的背後,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 酷玩實驗室

《17億與240萬,泡泡瑪特做對了什麼?》 博望財經

《泡泡瑪特,不只是盲盒》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賣盲盒竟然比賣房還掙錢?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鳳凰WEEKLY財經

相關焦點

  • 2年營收近500億,淨利潤超20億!賺錢的麥當勞中國為啥再被賣?
    截至目前,中信股份持股麥當勞中國32%股權,以當時中信股份51.65億港元的購入價來看,22%的股權交易若完成(對應購入價為35.51億港元),不考慮3年盈利分紅以及其它因素,中信股份將獲得5.92億的投資收益。此外,中信股份還將繼續持有麥當勞中國10%的股份。
  • 年輕人看不起牙,但年輕人能靠這門生意賺錢嗎?
    「我這是一跤摔掉了一個LV」,我相信X君自我調侃的背後內心是在流淚的,後來還提到深圳的一個朋友種植一顆牙花了兩萬多,也就是說根據地區不同種植牙定價也會存在差異。不過,心疼歸心疼,以後好歹也是攜帶巨款出門的人了。這還只是我身邊的案例,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治牙的價格,我又去網上搜了搜新聞,結果發現,除了種植牙之外,牙齒正形也是一門好生意。
  • 年輕人痴迷的玄學,是一門好生意嗎?
    這是個難以形成規模,難有大範圍數據統計與分析的行業,但不止一位從業者告訴深燃,2020年訂單數量普遍提升。一位曾投資過佔卜公司的資深投資人告訴深燃,2016年-2018年,微信自媒體帶來社交傳播與流量紅利,曾激發了玄學創業的小熱潮。那時的玄學更偏向於娛樂消遣,他明顯感覺到,現在玄學在往算命、命理方向發展。
  • 阿里進軍這門新生意,打算3年不賺錢……
    沿著直播賣房的路徑,房地產的線上銷售開始加速。網際網路是趨勢,用網際網路改造各行各業是過去20年全社會逐步形成的共識,但在很多規模大且分散的行業,面對行業存在的大量弊病,網際網路也往往束手無策。房地產算是其中一個。9月16日,阿里召開了一場發布會。
  • 年輕人痴迷的玄學,是一門好生意嗎?
    這是個難以形成規模,難有大範圍數據統計與分析的行業,但不止一位從業者告訴深燃,2020年訂單數量普遍提升。一位曾投資過佔卜公司的資深投資人告訴深燃,2016年-2018年,微信自媒體帶來社交傳播與流量紅利,曾激發了玄學創業的小熱潮。那時的玄學更偏向於娛樂消遣,他明顯感覺到,現在玄學在往算命、命理方向發展。在他看來,這和經濟回落,環境不確定性增強有很大關聯。
  • 中國最賺錢的代工廠,一年營收2380億,利潤相當於2個富士康
    雖然富士康在龐大的訂單下,營收客觀,但是中國最賺錢的代工廠並不是富士康,而是臺積電。根據此前臺積電發布的2018年財報,臺積電一年的時間,營收便達到2380億元,其中淨利潤高達838億。而富士康的營收僅為1.23萬億元,淨利潤為300億元。由此來看,臺積電的利潤已經相當於2個富士康一年的淨利潤。
  • 年利潤6400萬港元的IP室內遊樂場:這門生意在中國開始賺錢了
    2017財年實現扭虧為盈,年訪客達到150萬人,年利潤達到6400萬港元,華夏動漫的營收數據似乎表明:大型成人向的室內IP遊樂項目這門生意在中國能開始賺錢了。作者:Hardcandy室內IP遊樂項目,在國內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
  • 上市首日暴漲超100%,它憑什麼能收割年輕人的錢包?
    市值超1000億!又一獨角獸企業來了!說到「盲盒」,當很多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朋友可能還沒搞清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它就已經在年輕人的圈子裡開始受到了瘋狂的追捧。壹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淨利潤從156萬元、9952萬元,增長到4.51億元。
  • 李嘉誠最被忽視的資產,在全球擁有幾千家連鎖店,一年營收1600億
    李嘉誠是一個老牌的地產商人,而屈臣氏是一家時尚的零售企業,深受年輕人的喜歡。這就是李嘉誠的地方,他被譽為當代最成功的企業家,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這讓他可以迅速佔領非常多的生意。屈臣氏目前在全球擁有幾千家門店,總計64000多名員工,一年的營收高達1600億港幣,是李嘉誠旗下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收盤價報69港元,市值953.3億港元(約804億元、123億美元);期間股價最高上漲到81.75港元,市值約1130億港元(約95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其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再次殺進資本市場。
  • 清和泉行業觀察:如何看待月餅這門生意?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清和泉資本始於唐朝、興於明朝,中秋吃月餅這一中國全民共同的習俗至今已有1100多年,這門生意連淡旺季都談不上,因為整個年度就只有兩個月左右時間可以銷售,即使這樣也這並不妨礙月餅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大到大型食品公司、餐飲連鎖,小到烘焙店、小作坊前赴後繼的想趁著這兩個月尋求收入的增長
  • 七匹狼拿下「老佛爺」,收購海外品牌中國運營權這門生意到底怎麼樣?
    在服裝業,僅僅收購海外品牌中國運營權而非全盤拿下的「類海外併購」此前已有不少案例。安踏—FILA、李寧—lotto、中國動力—kappa,都是僅收購了這些外資品牌的大中華區運營權。這門生意到底如何? 安踏:FILA營收佔比20%+,成集團重要驅動力  2009年,安踏以總價約6億港元收購了原屬百麗國際旗下的義大利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不過,當時外界普遍對該交易不看好。儘管百麗擁有及管理香港、澳門和內地的FILA中國商標,但FILA中國在2007年、2008年均虧損千萬港元以上。
  • 全球最大文具製造商之一,靠「一支筆」的生意,年營收111億!
    一支筆的生意,能做到多大?年營收幾億,幾十億還是上百億?中國有一家企業晨光文具,是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文具製造商之一。根據2020年數據,公司去年實現營收111.41億元,同比增長30.53%;淨利潤10.60億元,同比增長31.39%。
  • 手機遊戲營收碾壓PC和主機 憑什麼手遊更賺錢?
    據《聚焦遊戲領域2020年回顧報告》中對於手遊和端遊、主機遊戲的營收額數據顯示,手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遠遠碾壓其他端的遊戲,並且未來還將擴大這一優勢,而玩家在手機遊戲支出上可能會達到PC遊戲的2.8倍。而這個研究報告,對於更喜歡玩端遊和主機的人來說卻很驚訝,憑什麼手遊更賺錢呢?
  • 「暴利產品」席捲全國,950億市值的背後,收割年輕人的智商稅
    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十年來該公司一直在挖掘IP孵化運營以及潮玩文化推廣等領域的價值,同時創造出了不少盲盒產品。「Molly」就是泡泡瑪特創造的知名IP和系列產品,是泡泡瑪特旗下正在運營的85個IP中,為泡泡瑪特貢獻營收最多的得力幹將。
  • 共享充電寶年入十億衝刺上市,那些你看不起的生意,往往最賺錢!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充電寶,也曾經被很多人看不起、嘲諷,但這裡面卻含有大大的賺錢秘密。這個商業的氣息,從美團「三出三進」就能窺探到一二了,實力展示「真香」定律。截止目前,國內共有四家共享充電寶大玩家,分別是街電科技、來電科技、小電科技和怪獸充電。根據小電科技透露,目前,其已覆蓋全國超過1600座城市,用戶量約2億。
  • 靠8分錢利潤年賺2.6億:你看不起的行業,往往最賺錢!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藍帆醫療營收12.89億,淨利潤1.8億,全球賣出PVC手套152.78億支,貢獻了公司99%的營收。  這樣一算,平均每一支手套的售價才 8 分錢,但即便如此,產品的毛利率也高達27.3% !  靠著8分錢的手套,年賺1.8億元,是不是大開眼界?
  • 這日本保溫杯品牌,在我國比象印、膳魔師更受歡迎,年營收26億
    1895年,他出生在日本一個富裕之家,過著人人羨慕的少爺生活。12歲那年,由於父親做生意失敗,家道就此中落,他從過去優渥的生活變得貧困。 一般而言,人們在遇到巨大的命運落差時,會受到重大打擊,很多人會因此變得頹廢、沉淪。 但菊池武範並沒有因為失去父親的蔭庇而變得頹廢,而是勇敢擔起家庭的重擔,外出打工養家餬口。
  • 匡威財報:2014年匡威營收16.84億美元同比大增16.22%
    近 4 年來匡威發展勢頭強勁,2012 財年和 2013 財年的營收分別為 13.24 億美元和14.49 億美元,2014 年營收達 16.84 億美元,那一年同比大增 16.22% 。根據耐克集團公布的 Q3 季度的財報顯示,截止到 2 月 28 日,匡威在第三季度的營收達 5 億 3800 萬美元,比第二季度增長了 24%。營收的增長部分得益於巨額的營銷費用。據媒體報導,匡威 2015 年度的宣傳預算與前兩年持平,而此次「 Made by You 」則是 2015 年全年宣傳活動的重中之重,將用去第一季度絕大多數的宣傳預算。
  • 這家全球最大的標籤印刷廠:年營收近235億元,六年近乎翻兩番!在...
    2011年,絲艾集團的營收還只有12.68億加元。2013年,絲艾迎來發展「加速度」,營收達到18.89億加元,同比增長44.31%。並由此一發不可收拾,2014年、2015年,連續突破20億、30億整數關口。2016年,營收繼續大漲30.80%,逼近40億加元。隨後,於2017年創出47.56億加元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