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還幹了一件「山寨」的事情,快帆客機的機頭和駕駛艙,基本來自於德哈維蘭公司經典的「彗星」客機設計。
所以很多人嘲諷中國ARJ21客機是「山寨」,這並沒有多少道理,因為大飛機事業起步階段借用外國成功設計與系統,是很必然的事情。
中國C919客機設計並不是山寨,這裡要說清楚,它的機身、機翼幾乎沒有任何直接使用外國設計的部分。
中國C919客機項目經常被提及的一個問題是:誰買呢?
我們來看看法國快帆客機的經歷:1955年快帆客機兩架原型機先後首飛後不久,法國航空公司在1956年正式下訂單購買這一飛機 —— 沒錯,本國的航空公司先買一些。
同時,兩架原型機進行了大量的試飛和市場宣傳飛行,推動了訂單的增長。
非常有趣的是,1959年第一次進行的快帆客機商業飛行,並不是由法國航空公司完成的,而是北歐的SAS航空。
其中一大原因是希望展示這一客機能夠在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中出色運營,而不僅僅是法國自己的航空公司。
某種程度上這也證明,ARJ21由相對較小的中國民航公司進行最初的運營,也有一定好處。
1959年4月該機開始商業運營,這對於之前並沒有同類民航機研製經驗的法國企業來說是相當出色的成就。
與之相比,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成熟的噴氣式客機ARJ21用時確實有些長,但是C919則明顯縮短了研製時間,展現了中國相關行業不斷增強的執行能力。
一個較為出色的客機,通過市場運營創造相當的利潤,令法國民航客機研製行業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階段。
很快,快帆客機成為了公認當時最出色的歐洲中小型客機,大受民航公司的歡迎。甚至還拿下了頗為不屑歐洲客機的美國航空公司的訂單——美國聯合航空也購買了20架快帆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