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出奇蹟?米格-31這類「蘇聯怪物」,為什麼能夠戰鬥到俄羅斯時代?

2021-02-15 軍武速遞
前幾天,俄羅斯國防部放出了俄空天軍駐濱海邊疆區的第303混成航空兵師第22殲擊航空兵團的米格-31BSM型截擊機在勘察加半島上實施攔截作戰演練的畫面,也讓很多人對這架「三高」型飛機(飛行高度高、飛行速度高、攻擊距離高)又有了很大的興趣。那麼,作為眾所周知的米格-25「狐蝠」替代品,米格-31在俄軍中處於何種戰術地位,又有怎樣的任務發展,該型截擊機是怎樣「決勝超高空」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專門詳細談一談這個問題。

上為米格31(後輪各2個,尾噴口突出)

下為米格25(後輪各1個,尾噴口較短)

很多人一提到米格-31的出現和發展,總要提一嘴1976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蘇軍國土防空軍上尉別連科駕駛米格-25型截擊機叛逃日本北海道函館機場事件,並認為「別連科叛逃事件導致米格-25的性能數據全部洩密,直接導致了米格-31的研發與改進」。

別連科叛逃事件

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即使是從常識來看,米格-31型截擊機的研發計劃也早在「別連科事件」發生的前幾年就開始了,首架原型機更是早在1975年首飛的;而從技術角度來看,米格-31的研發既與米格-25型截擊機的部分性能缺陷有關,也與1970年代初蘇聯國土防空軍的任務環境變化有關,但是就跟「別連科叛逃」關係不大。

日本技術人員正在研究機體


說到米格-25型截擊機的性能缺陷,大家的印象也都是停留在定性描述的「飛行的不鏽鋼、傻大笨粗、大力出奇蹟」的層次上。但是要談到米格-25P/PD(米格-25的改進版本)到底哪裡有缺陷、為何會設計成這樣就抓瞎了。米格-25計劃(當時的計劃代號是Ye-155)在50年代末期開始的時候,蘇聯國土防空軍所面臨的主要戰役戰術任務和假想敵是什麼:是美軍以B-58「盜賊」戰略轟炸機以及在研的XB-70「女武神」戰略轟炸機這種高空進入、高亞音速突防的戰略轟炸機對蘇聯國土戰略縱深造成的嚴重威脅。

XB-70「女武神」戰略轟炸機

在此情況下研發的米格-25自然也將性能重點放在了兩個方面:一是攔截高度高,二是衝刺速度快。這兩個方面的優越性能可讓米格-25以更快的速度爬升、更短的時間形成防空阻塞線、更好地攔阻美軍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行動。

利比亞空軍的米格-25

當然,米格-25的性能側重也付出了相應的設計代價——為了達到2-3倍音速的突防能力,米格-25選用了在當時推力最強的圖曼斯基R-15型渦噴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110千牛),但是作為高空特化型的發動機,該型渦噴在中/低空性能非常差,簡直堪稱「發動機之恥」;而為了克服高空高速衝刺時的氣動加熱,米格-25不得不選用了鎳基不鏽鋼作為機體承力材料,直接導致該型飛機翼載極大,中低空格鬥性能根本不存在。因此總體評價的話,米格-25型截擊機屬於「一邊百米衝刺一邊打架天下無敵」的機型,但你要讓它下到中低空那就徹底完犢子了——事實上米格-25在下到5000英尺(約1500米)以後連超音速都飛不出來,可作為該型飛機性能偏科的佐證。米格-25P/PD型攔截機的性能缺陷在1960年代還不算個大問題,但是到了1970年代後風雲突變。一方面,伴隨著火控雷達對地攻擊、測繪模式的發展,戰略轟炸機乃至戰術飛機不再沿用1950和1960年代的高空突防模式,而是走上了低空/超低空進入、高亞音速/超音速突防的新模式(可以見我們之前對強-5的論述);另一方面,新一代具備低空突防、地形規避功能的小型巡航飛彈正在研發並以較快的速度紛紛出現,給蘇聯國土防空軍的攔截作戰提出了新的課題。但米格-25偏偏又「不長於此道」——前文提到米格-25P/PD的中低空機動性堪稱機中之屑,連超音速都飛不了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是米格-25配備的火控雷達與航空電子系統的落後,米格-25P配套的火控雷達是TL-25「旋風-A」(又叫「藍寶石-25」),米格-25PD配套的則是RP-25M。但不管是哪個型號,在戰機的下視下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問題,當米格-25P/PD在高空飛行時,雷達的解析度基本上無法把位於低空的、依託地形掩護的敵方戰術飛機或巡航飛彈檢測出來。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非常之要命了。在此情況下,米格-31型截擊機的出現可謂是順理成章的結果——其實我們從米格-31的研發代號Ye-155M就可以看出,在相當程度上該型截擊機是一種「米格-25的深度改進型」,至於改進的是什麼東西,那自然是「米格-25缺什麼,米格-31就改進什麼」。針對米格-25型截擊機的圖曼斯基R-15發動機中低空性能極差的問題,米格-31換裝了全新研製的彼爾姆D-30F6型渦扇發動機,在最大推力接近16噸的前提下改善了中低空機動性。針對米格-25型截擊機本身中低空機動性不行的問題,米格-31擴大了鈦合金在機身結構中的比重,提升了設計與加工水平,在中高空機動性略有下降(高空的最大衝刺速度比米格-25略有不足)的情況下使其中低空機動性有了較大提高(在中低空也可以超音速機動了)。針對米格-25的火控雷達下視下射能力極差的缺陷,米格-31裝備了法佐特龍設計局研發的И007/РП31型相控陣雷達,在處理後端首次使用了數位化的「氬-15」型火控計算機,在試驗場條件下對典型的戰鬥機目標搜索距離上首次突破了200千米,跟蹤距離也突破了100千米,且具備相當強的下視下射能力。從這個意義來分析,蘇聯國土防空軍通過米格-31的研發,完成了國土防空軍主力攔截機型的更新換代任務。同時,相比米格-25,米格-31還有更多的功能可謂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自動截擊數據鏈系統,相比較米格-25配備的半自動截擊數據鏈,米格-31型截擊機配備的РКPЛ型自動截擊數據鏈可以實施與地面指揮中心的高速數據互聯,確保米格-31型截擊機可以適應更快的作戰節奏,對各類低空低可解析度目標實施精密攔截作業。其次是編隊數據鏈系統,米格-31配備的АPД-518型空對空數據鏈可以在4到6架米格-31之間交換實時空情信息,還可以完成與國土防空軍其它機型的信息交互任務(如80年代中後期開始裝備的蘇-27P)乃至與蘇軍的早期預警/控制飛機如A-50的信息交互。作戰功能的拓展也帶來了米格-31的任務拓展——最典型的就是長期以來流傳的「4架米格-31截擊機呈楔形隊推進時可以控制橫向800公裡左右的區域」。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是米格-31型截擊機的一種典型的攔截戰術,對蘇聯國土防空軍乃至後來的俄羅斯空天軍的任務模式與作戰樣式來講,米格-31的出現與改進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給這兩個軍種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直到目前,俄羅斯空天軍中的米格-31型截擊機所承擔的戰術任務依然在拓展中。在蘇聯解體前,米格-31型截擊機已經基本取代了米格-25P/PD、圖-128和蘇-15TM三個機型,成為了國土防空軍的絕對主力,可以承擔建立防空阻塞線攔截戰略轟炸機、中低空機動補防打擊多批次滲透突防的北約戰術飛機或巡航飛彈、在次要威脅方向建立臨時空情態勢感知體系等任務。而伴隨著俄羅斯空天軍的「專機專用」體系逐漸模糊,米格-31也開始了「任務客串」——蘇聯解體後俄軍很快注意到了米格-31的高空高速優勢在穿透性攻擊方面的優勢,在米格-31向米格-31BM型改進的過程中,為其配套Kh-31P反輻射飛彈、KAB-500/1000型雷射制導炸彈都成為了改進重點。更不用說隨著俄軍「匕首」型空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研發成功,米格-31BM也成為了相當理想的載機。從這個角度來看,米格-31這一型蘇聯時代的截擊機,其傳奇生涯還在不斷持續中。

往期文章回顧:

俄羅斯米格-31為什麼這麼大?未來還會出現這種大型戰鬥機嗎?

如何評價中國空軍的老將:強-5攻擊機?答案:空地一體,攻防兼備!

相關焦點

  • 蘇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巔峰之作——米格25和米格31
    受此影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高空高速飛行器發展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情況下,前蘇聯就對應研發了以高空高速作戰著稱的米格25和後續的米格31。米格25和米格31都被前蘇聯視為絕對的不傳之秘,若不是中途出現的意外,前蘇聯預計到解體都不會對外出售米格25截擊機,前蘇聯後續發展的米格31截擊機,至今為止俄羅斯都絕對禁止出口,其保密等級堪比五代隱身戰鬥機,甚至更高。
  • 中國要買米格31?有多厲害?我軍20多年前就想買為什麼沒下單?
    眾所周知,俄羅斯媒體向來熱衷於替中國軍隊「引進」俄制裝備,這不,最近俄媒又開始為米格31造勢,聲稱中國軍隊可能會很需要這種遠程重型截擊機
  • 世上最強截擊機米格-31撞向F-16,差點機毀人亡!
    除了這次事件,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事,挪威空軍的F-16亦是差點被俄羅斯米格-31撞上!就在2014年,挪威空軍的F-16授命跟蹤一架俄羅斯的米格-31,這期間發生的一幕令挪威F-16飛行員終身難忘的一幕。米格-31,這種繼承於經典米格-25戰鬥機設計而來的全球唯一現役的重型截擊機-完全為執行截擊任務的機型,能夠以2.85馬赫(折合高空時速約為3500公裡/小時)的極速對目標展開攔截作戰。
  • 俄羅斯米格31掛彈道飛彈想法奇妙,中國殲8或可嘗試
    本次閱兵空中梯隊的亮點,除了蘇-57隱身戰鬥機外,更吸引人的莫過於兩架米格-31K超音速戰鬥機機腹下攜帶的「匕首」空射飛彈掠過紅場上空。俄羅斯衛星網當日盤點閱兵時,更是著重介紹了米格-31K戰鬥機攜帶的這款飛彈。同樣,與米格-31戰鬥機一樣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能否參照其模式攜帶空射彈道飛彈呢?
  • 蘇聯時代,極具暴力美學的10款武器,大就是強、多就是美
    與「科技範」的美式武器、「文藝範」的法國武器和「嚴謹範」的德國武器不同,蘇聯武器一貫奉行「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的理念,同時又充斥著落後條件與黑科技並存的蒸汽朋克式思想,不但設計風格獨樹一幟,而且造就了一種另類的美感——在戰場上,再如何精細嚴密又能如何,粗獷又能大力出奇蹟的豪放派才是王道!
  • 「最後的截擊機」——米格-31
    拿上面這句話來形容蘇聯(俄)戰鬥機的發展史簡直再合適不過了,蘇聯立國之初的波(波利卡波夫)系列在二戰時被雅克(雅克夫列夫)和拉(拉沃契金)系列取代,雅克和拉系列又基本上在噴氣時代來臨之際被米格(米高揚-格列維奇
  • 世界最重戰鬥機,可以當預警機用,俄羅斯的終極殺手鐧米格31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少有涉及的側面來了解一下這款堪稱傳奇的戰機。▲終極截擊機——米格31▲終極截擊機——米格31米格31是米格25的深度改進型。前代米格25大獲成功,讓前蘇聯領導層大受鼓舞。不過前蘇聯在電子工業方面的劣勢,無法研製出像美國F14上採用的無級變速可變後掠翼,對機動性的提升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而且複雜的可變翼結構造成了可靠性下降,機身死重增加,這對於「斤斤計較」的戰鬥機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最後Ye-155MP截擊機採用了傳統的常規布局。保守的氣動布局加上龐大的機身,這也為米格31糟糕的格鬥性能埋下了伏筆。
  • 米格31已是全球最快戰機,俄羅斯還要研發米格41
    (截擊機是蘇聯/俄羅斯必備的飛機,圖為蘇聯用轟炸機改裝的圖-98超音速遠程截擊機)米格-31就是俄羅斯目前最先進,也是全球唯一的專業截擊機。由於自重大,米格-31的機動性並不好,但其配備的NIIPN007S-800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有效探測距離可達200公裡,這在1990年代是相當驚人的水平,而米格-31就憑藉著這套雷達系統,以及專門為其研製的遠程空空飛彈,在西伯利亞上空執行攔截和巡邏飛行任務。
  • 俄羅斯米格-41戰鬥機即將出現,具備太空戰鬥能力的未來截擊機
    ,並且表示米格-41戰鬥機能夠進入太空作戰。-31戰鬥機將開始進入退役狀態,俄羅斯空軍的截擊機力量將出現空白,新一代截擊機的也將非常緊迫,所以計劃米格-41在2025年左右進入俄羅斯空軍。因為俄羅斯廣袤和人跡罕至的領土範圍,幾乎要面對各個方面突入的敵方轟炸機,防禦的範圍非常大。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就非常重視遠程截擊機的研發工作,先後研製和裝備圖-128、米格-25、米格-31等多款截擊機,蘇聯的截擊機具有速度快、飛行航程大、升限高、載彈量大、雷達探測距離遠等等特點,成為蘇聯戰鬥機家族中獨特的一員。
  • 米格41----仍在迷霧中的戰機
    要開始米格41之前,我們必須追溯到1964年,從米格25狐蝠開始。為了能夠攔截飛彈和高速美國飛機(如SR-71),米格25的速度幾乎和黑鳥一樣高,實用升限為20,700米。與SR-71相比,它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它不僅是一架偵察機,而且還攜帶四枚空對空飛彈,這使它成為一種致命的武器。不像黑鳥。成功的米格-25有多種改型,它有超過1,100架的總產量。
  • 高空永遠的神—米格-31「獵狐犬」
    籤署的其中一份合同是升級能夠攜帶「Kinzhal」Kh-47M2高超音速飛彈的 米格-31K 截擊機。該型飛彈是作為遠程戰略性武器而曝光的,據稱其射程超過2 000公裡,速度超過10馬赫,並有能力在攜帶常規和核彈頭突破現有任何的防空體系。Kh-47M2飛彈的原型是俄羅斯標誌性的「伊斯坎德-M」短程彈道飛彈。
  • 米格31有多大?現役最大戰機,和波音737對比發現大到令人服氣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就成為了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不但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和技術,他們在精神內核等方面可以說也是一脈相承。
  • 米格-25的「鋼鐵傳奇」:一架戰機演繹出「戰鬥民族」的國家性格
    一如AK47的廉價耐用易生產,而說到能有足夠腦洞完成這款戰機的研發和製造任務的,恐怕也只有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人了。好大喜功的蘇聯人並不甘心屈居美國人之下而被迫讓出俄羅斯的藍天,他們自有自己的辦法來應付來自西方的挑釁,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米高揚設計局便開始了米格-25戰機的預研工程,這就是幾乎航空史上最簡單粗暴的「飛行磚頭」!
  •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下)
    當2019年2月,已有多達130架米格-31B/BS/DZ甚至是少量的早期型「獵狐犬」被升級到BM標準,不過到目前其中4架已因事故而損失。2019年,俄羅斯軍方通過籤訂新合同來擴大米格-31BM的升級數量,這項工程將由「獵鷹」廠實施,涉及40至50架米格-31,預計2023年完成。
  • 蘇-27、米格-23、米格-29、米格-31教具,機殼完整,適合科普、教學,科研等!
    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7攻擊機米格-27攻擊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戰鬥攻擊機/戰術轟炸機,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和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2年首飛,1975年開始裝備部隊,曾經出口華約多個國家,印度也於1980年代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7,併購買了該型的生產許可。
  •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上)
    為延長米格-31的服役壽命,俄羅斯正在對該機實施升級,並為其量身定製了裝備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的高超音速「匕首」飛彈,可對陸上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程打擊,同時米格-31專用的反衛星飛彈也在研發中,老樹即將開新花。
  • 米格-23、米格-31、蘇-27戰機機殼,適合靜展和國防科普教育!
    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7攻擊機米格-27攻擊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戰鬥攻擊機/戰術轟炸機,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和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1972年首飛,1975年開始裝備部隊,曾經出口華約多個國家,印度也於1980年代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7,併購買了該型的生產許可。
  • 會噴水的冷戰鐵翼:蘇聯米格-25狐蝠截擊機
    都五十多年啦,我仍然驚嘆,冷戰時代的設計大師們,能打造出這樣的工程奇蹟。這是一種破記錄的飛機。
  • 當年中國為什麼不引進米格31?
    中東地區的空戰特別是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展開的第三、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由於中東地區的天氣晴好,絕大多數空戰發生在視距範圍內。米格與幻影、鬼怪之間基本是通過空中格鬥取得空戰勝利。越南空戰雖然已經有了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身影,但是由於美軍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還有當時雷達技術的落後,反而招致了超視距空戰中敵我識別的巨大困難。為了防止漫天的美國飛機自相殘殺,只能嚴格限制「麻雀」的使用。
  • REMIX單位設定-米格-31
    這款戰機看似一無是處:裝備的小型光譜炮不論對空對地都很乏力,飛行速度與冷凍直升機差不多,遠慢於三方的空優戰機,轉向也十分笨拙。但蘇聯空軍很快就體會到了它的恐怖之處——在一次例行巡邏中,5架米格戰機發現了一支孤零零的帕拉丁小隊,米格們將這支小隊團團圍住,命令對方投降,對方也很配合地停了下來,但並沒有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