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上)

2021-02-15 空軍之翼

  被稱為「獵狐犬」的米格-31是俄羅斯空天軍最後的截擊機,該機可以2.83馬赫速度飛行,具有強大的雷達並配備遠程空空飛彈。為延長米格-31的服役壽命,俄羅斯正在對該機實施升級,並為其量身定製了裝備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的高超音速「匕首」飛彈,可對陸上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程打擊,同時米格-31專用的反衛星飛彈也在研發中,老樹即將開新花。


掛載「匕首」飛彈的米格-31K

老而彌堅

  米格-31作為一種獨特而又重要的裝備,既能防空又能遠程打擊,甚至還能反衛星,在俄空天軍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起來。其實在蘇聯解體後,蘇聯國土防空軍曾強大而令人恐懼的「獵狐犬」機隊經歷一段嚴重的危機時期,直到2007-2008年,米格-31機隊的數量才開始逐漸復甦。

  對於俄羅斯來說「獵狐犬」存在的最大意義是填補俄羅斯人煙稀少的北部和遠東地區的防空缺口,如今俄空天軍和俄海航裝備有不少於10個的米格-31截擊中隊,外加一個戰鬥訓練和轉換訓練中隊,每個前線中隊一般裝備12架飛機。預計到2020年,「獵狐犬」中隊的中總數量將增加到11甚至12個。


蘇聯國土防空軍的米格-31

  面對與西方的新一輪緊張局勢,預計至少有150架米格-31BM/BSM升級型「獵狐犬」將繼續服役至30年代初,此外還有30-40架專門改裝的米格-31K被用於執行遠程打擊任務,少數飛機還可能會被升級成衛星殺手。除俄羅斯之外,哈薩克斯坦空軍是米格-31唯一出口用戶,擁有兩個未經升級的米格-31B/BS/DZ中隊,計劃一直服役直到20年代中後期。

  米格-31是以米格-25「狐蝠」為基礎研製的遠程截擊機,延續了後者的上單翼雙發雙垂尾氣動布局以及兩個帶巨大楔形進氣口的矩形機身,但該機具有全新的機身結構、系統、武器和發動機。雖然衝刺性能不及米格-25,但米格-31也能在高空飛到2.83馬赫的最大速度,並能能長時間開加力進行最大2.32馬赫的持續超音速飛行。

  「獵狐犬」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相控陣雷達的生產型戰鬥機,能鎖定和攻擊範圍廣闊的空中目標,從貼地飛行的亞音速巡航飛彈到在平流層以3馬赫巡航的「黑鳥」戰略偵察機。


亞歷山大·費多託夫

  1975年9月16日,首架名為Ye-155MP的「獵狐」犬原型機在米格設計局著名首席試飛員亞歷山大·費多託夫(Alexander Fedotov)的操縱下首飛成功。1977年兩架米格-31預生產型參加試飛,同時米格-31生產型在高爾基市第21飛機製造廠(GAZ-21,現為下諾夫哥羅德市獵鷹飛機製造廠)量產。首批米格-31於1980年開始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I-PVO),第21廠在1976年至1988年間共生產了349架米格-31基本型(生產代號產品01)。


Ye-155MP原型機

  「獵狐犬」的第二種生產型是米格-31DZ(產品01DZ),該機具有可收放空中加油探管,並改進了飛行控制系統,以便在空中加油作業中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導航設備也有增強。第21廠在1989年至1991年間共製造了101架米格-31DZ。


米格-31DZ

  米格-31B(產品01B)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全部作戰能力的「獵狐犬」,除空中加油能力外,該機還裝備了改進型N007「屏障」-A(Zaslon-A)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具有更好的處理和抗幹擾能力,此外還具有經過改進的R-33S遠程空空飛彈和A-723遠程導航系統。米格-31B於1990年開始生產,到1994年4月共製造出69架。此外有32架早期生產的米格-31在高爾基大修期間被升級到了米格-31B標準,因此編號也相應改為米格-31BS。當最後一架米格-31B於1994年離開第21廠生產線時,該廠共製造了519架「獵狐犬」。


米格-31B 592號原型機

為速度而生

  米格-31最初被視為米格-25P截擊機的重大升級型,編號米格-25MP。該機具有更大的航程和更強的持續超音速飛行能力,安裝兩臺索洛維約夫D-30F6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軍用推力9500千克,加力推力15500千克,內油容量約20250升。


D-30F6加力渦扇發動機

  米格-31採用串列裝作座艙,前座為飛行員,後座是武器系統官(WSO),負責操作複雜的導航系統、火控系統和遠程空空飛彈。該機火控系統的核心是莫斯科季霍米羅夫儀器設計研究院(NIIP)研製的大功率N007「屏障」雷達,是第一種實際服役的蘇聯機載無源相控陣雷達,此外還在機鼻下方還安裝有8TP可伸縮紅外和搜索(IRST)傳感器用於補充。



8TP可伸縮紅外和搜索(IRST)傳感器

  米格-31的主要武器是全新研製的R-33(AA-9「阿莫斯」)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該彈在初始階段以慣性制導飛行,並由米格-31通過數據鏈進行航線修正。該彈具有發射後鎖定能力,米格-31可在機腹的彈射掛架上掛載四枚R-33。米格-31還可在翼下掛載兩枚R-40TD(AA-6「毒辣」)紅外製導空空飛彈,能在嚴重電磁幹擾環境下使用。當然翼下掛架也可安裝一種雙聯發射滑軌,掛載4枚專為近距尾追交戰而優化的R-60或R-60M(AA-8「蚜蟲」)紅外製導空空飛彈。

  米格-31還內置一門機炮,即23毫米的GSh-23-6六管加特林式就,射速高達8000發/分,備彈260發。


機腹掛滿4枚R-33的米格-31,翼下R-60雙聯掛架未掛彈

BM升級

  米格-31B的升級在2000年代初開始構想,主要著眼於為該級引入一種更好的雷達,在探測和跟蹤能力大大提高,並結合新型飛彈,並為飛行員和WSO呈現更好的戰術數據。升級後的米格-31BM使「獵狐犬」成為一種更有效的遠程截擊機,超視距空戰能力大幅提升,可攻擊低可觀測性有人駕駛飛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


米格-31BM原型機

  BM升級的核心是NIIP S-800AM「屏障」-AM雷達(也被稱為N007AM),通過升級新型Baget-55-06計算機,在保留原有固定相控陣天線的情況下能更快、更準確地定位目標。通過增強的處理能力和更完善的軟體,「屏障」-AM雷達能同時跟蹤和攻擊更多的空中目標,並能引導四種雷達制導空空飛彈——R-33、R-33S、R-37和R-77-1,對低空巡航飛彈的鎖定距離也有所增加。米格-31BM在機鼻下方保留了8TP可伸縮IRST傳感器。


「屏障」-AM雷達

  所有米格-31BM在大修和升級中都經過延壽,使大修間隔時間延長至十年或1000飛行小時。「獵狐犬」的設計機構RSK米格公司將該機服役壽命定為30年或3500飛行小時,以首到者為準,並且可以選擇進一步延壽至35或40年。2015年4月,俄羅斯當時負責裝備採購的國防部副部長尤裡·鮑裡索夫(Yury Borisov)暗示說,米格-31的服役壽命最終可以延長到45年甚至50年。

  米格-BM的飛行員座艙幾乎沒有變化,僅在儀錶板的右上角添加了一個小尺寸LCD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信息。與老式米格-31相比WSO座艙具有更大改變,增加了兩個用於顯示戰術和導航信息的大型LCD顯示器。米格-31BM還有兩套新型R-800L UHF/VHF無線電,導航設備也得到改進,增加了帶格羅納斯接收機的A-737衛星導航接收器,提高了導航精度。


米格-31BM的後座艙

  米格-31BSM是非官方編號,也就是按BM標準升級的米格-31BS,沒有空中加油探杆。

「獵狐犬」的遠程利器

  R-33遠程空空飛彈研製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1985年開始測試,四年後服役。R-33被譽為「不死鳥斯基」,是一種在射程上與AIM-54「不死鳥」接近的遠程空空飛彈。

  R-33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由信號旗設計局研製(設計局代號「產品410」,北約代號AA-9「阿摩斯」),受限於米格-31的最大雷達探測距離,該彈射程為120公裡。R-33被設計用來攔截敵方高空高速偵察機、戰略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如SR-71「黑鳥」、B-1「槍騎兵」和B-52轟炸機。

  R-33飛彈的彈體結構和外形與AIM-54很像,攔截目標和性能要求也與「不死鳥」類似,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制導方式。R-33飛彈在初始段和中段採取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末端則由機載雷達提供連續波制導信號引導飛彈擊中目標。米格-31戰鬥機配備的「屏障」雷達是蘇聯研製的第一種機載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引導4枚R-33飛彈攻擊目標。此外R-33飛彈還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


R-33空空飛彈

  由於R-33尺寸超過4米,發射重量600千克,只能由米格-31發射,沒有其他任何一款戰鬥機能夠掛載這種飛彈。該飛彈發射時先從機腹半埋AKU-410-1掛架向下彈射,然後再點燃火箭發動機。


R-33的機腹掛載方式

  鑑於R-33的射程和4g機動性缺陷,信號旗設計局又研製了改進型R-33S遠程空空飛彈(據說已經配備了主動雷達導引頭進行末制導,並提高了機動性)。這種飛彈裝備了米格-31B/BS,整體作戰能力是初始生產型米格-31的1.2-2.5倍。


R-33S尾翼與主翼的間距要大一些

  R-37於20世紀末開始研製,最初計劃仍由米格-31發射,但俄國防部後來決定對這種武器進行修改以適用多用途的第四代蘇-30、蘇-35和第五代蘇-57戰鬥機,因此降低了飛彈的長度和重量,R-37M由此誕生。

  這種飛彈最初被稱為K-37M(610M工程),出口名稱RVV-BD。2011年米格-31進行了K-37M的首次試射,2012年2月時任俄空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澤林上將透露:戰術飛彈公司為米格-31BM/BSM研製的新型RVV-BD遠程飛彈已進入最後測試和評估階段。2014年初該彈完成了國家驗收評估,更名為R-37M,由科羅廖夫市戰術飛彈公司批量生產。

  R-37M是一種常規氣動布局的空空飛彈,具有大尺寸中央彈翼和全動尾翼,全長4.2米,直徑40釐米,全重600千克,高爆破片戰鬥部重量60千克,具有非接觸式無線電引信和備用接觸引信。飛彈採用雙模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射後採用慣性制導+中段無線電修正方式沿高拋彈道飛向目標,末端打開MFBU-610MSh X和Ku雙波段主動雷達導引頭(基於R-77-1飛彈)進行精確制導,引導頭可在至少40公裡的距離上鎖定5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


R-37M

  R-37M的機動性更好,可攻擊小型機動目標,並提高了抗無源和有源幹擾的能力。飛彈動力飛行最後階段的速度能達到6馬赫,此時被其鎖定的敵機即便探測到飛彈信號,但飛行員只有幾分之一秒的逃命時間。

  據說R-37M能擊中在15000-25000米高度範圍內做8g過載機動的目標,迎頭攻擊最大射程超過300公裡,對比之下R-33的最大射程僅120公裡,只能對付4g機動的目標。R-37M和R-33/33S都可以攻擊位於載機上方或下方10000米高度差的目標。R-37M的問世將大幅提高俄制戰鬥機的遠程空戰能力,有能力對躲在前線後方的加油機、預警機、指揮機等高價值空中目標實施遠程打擊。

  R-77-1是R-77(AA-12「毒蛇」)的增程改進型,米格-31BM可在翼下掛載掛載4枚。此外該機也能掛載4枚R-73紅外製導飛彈,儘管該武器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問世,但的確是米格-31武器庫的新成員。R-73具有氮氣冷卻的全向引導頭,配備數位訊號處理器後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抗幹擾能力,增強了「獵狐犬」攻擊低空目標的能力。


米格-31BM的R-77-1空空飛彈


這是R-73

相關焦點

  •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下)
    當年晚些時候,薩瓦斯萊卡基地的教導中隊又接收了另外兩架米格-31BM。在大修中接受BM升級的米格-31  第一個換裝米格-31BM的一線部隊是第458截擊機團的一個中隊,該團駐紮在莫斯科已被的特拉斯-薩瓦蒂亞(Kotlas-Savatya)空軍基地,共接收了9架新型「獵狐犬」。
  • 進化後的「獵狐犬」——米格-31BM/BSM截擊機
    蘇聯空軍曾經顯赫一時、令人恐懼的米格-31「獵狐犬」機隊正在經歷一個升級項目。
  • 高空永遠的神—米格-31「獵狐犬」
    攜帶「Kinzhal」的米格-31另一份合同是將米格-31截擊機現代化升級為米格-31BM,這款改進型一定程度上也使其成為了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米格-31「獵狐犬」是冷戰蘇聯時期的一款雙座全天侯截擊戰鬥機,由米高揚設計局設計,是在米格-25「狐蝠」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旨在為蘇聯防空系統提供應對北約戰機和巡航飛彈威脅的能力,也是為了實現高空高速攔截能力。
  • 「最後的截擊機」——米格-31
    米高揚在世時參與設計的最後一款戰機就是創造了諸多紀錄的「鋼製飛機」米格-25,米高揚於1970年去世,沒能看到最終的作品,格列維奇在米高揚病重後接手完成了後續部分,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合作了。 最後的方案也的確是在米格-25的基礎上研發而成,外觀確實很像米格-25,但也有不小的變動,除了改為雙座以外,米格-31的鈦用量從米格-25的8%增加到16%,鋁從12%增加到33%,「不鏽鋼飛機」的色彩沒那麼重了。
  • 世上最強截擊機米格-31撞向F-16,差點機毀人亡!
    除了這次事件,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事,挪威空軍的F-16亦是差點被俄羅斯米格-31撞上!就在2014年,挪威空軍的F-16授命跟蹤一架俄羅斯的米格-31,這期間發生的一幕令挪威F-16飛行員終身難忘的一幕。米格-31,這種繼承於經典米格-25戰鬥機設計而來的全球唯一現役的重型截擊機-完全為執行截擊任務的機型,能夠以2.85馬赫(折合高空時速約為3500公裡/小時)的極速對目標展開攔截作戰。
  • 蘇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巔峰之作——米格25和米格31
    受此影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高空高速飛行器發展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情況下,前蘇聯就對應研發了以高空高速作戰著稱的米格25和後續的米格31。米格25和米格31都被前蘇聯視為絕對的不傳之秘,若不是中途出現的意外,前蘇聯預計到解體都不會對外出售米格25截擊機,前蘇聯後續發展的米格31截擊機,至今為止俄羅斯都絕對禁止出口,其保密等級堪比五代隱身戰鬥機,甚至更高。
  • 45年前米格-31截擊機首飛成功 至今性能仍獨步天下 堪稱航空傑作
    45年前,即1975年9月16日,米格-31遠程超音速截擊機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 中國要買米格31?有多厲害?我軍20多年前就想買為什麼沒下單?
    眾所周知,俄羅斯媒體向來熱衷於替中國軍隊「引進」俄制裝備,這不,最近俄媒又開始為米格31造勢,聲稱中國軍隊可能會很需要這種遠程重型截擊機
  • 俄國熊的空中利爪(上)
    除了執行轟炸任務外,蘇-34還可在機身下掛載「西奇」吊艙執行偵察任務截擊機力量  米格-31「獵狐犬」仍然是俄軍主要的用於防空任務的遠程截擊機型號。到2019年,俄羅斯空天軍前線航空兵將擁有大約130架進行過延壽和升級的米格-31截擊機,相關合同分別籤訂於2007年、2011年和2014年。這些米格-31起碼會服役到本世紀30年代之前。
  • 揭秘世界上7架飛得最快的飛機
    米格-31「獵狐犬」米格-31「獵狐犬」,是由蘇聯米高揚和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一種防空截擊機,主要截擊對象是美國SR-71超音速高空戰略偵察機和低空來襲的「戰斧」巡航飛彈。最高速度可達3.03馬赫(3255千米/小時)於13000米高空。
  • 米格-31這類「蘇聯怪物」,為什麼能夠戰鬥到俄羅斯時代?
    前幾天,俄羅斯國防部放出了俄空天軍駐濱海邊疆區的第303混成航空兵師第22殲擊航空兵團的米格-31BSM型截擊機在勘察加半島上實施攔截作戰演練的畫面,
  • 俄羅斯米格-41戰鬥機即將出現,具備太空戰鬥能力的未來截擊機
    米格-41截擊機可以在平流層和對流層頂部飛行,每小時飛行速度達到3675公裡(3馬赫)。根據前俄羅斯航空兵部隊指揮官維克多邦達列夫所說,除了非常高飛機高度外,米格-41將是世界上最快的飛機,還能擊落高超音速飛彈;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甚至可以像無人機一樣自主駕駛或遠程駕駛。
  • 比米格-31還先進!俄首款空天戰機速度5馬赫,美:我們已經落後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技術集團公司放出消息稱,該集團正在研發俄羅斯空軍的下一代截擊機,而這款被稱為「未來遠程截擊航空綜合體」(
  • 世界最重戰鬥機,可以當預警機用,俄羅斯的終極殺手鐧米格31
    作為俄羅斯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最後一款專用型截擊機,米格31可謂是大名鼎鼎,它是全球最重的戰鬥機,也是全世界唯一的鈦合金戰機(SR71是偵察機),
  • 要研製米格41戰機?俄技集團官宣正在研發,或是老瓶裝新酒
    1月22日,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UAC)的母公司俄技集團在其官網上,對米格-31BM「捕狐犬」截擊機在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的裝備、改進情況進行了盤點,而在文章最後一段話,讓西方媒體極為關注,文中稱「下一代攔截戰鬥機的開發已經開始,先進遠程攔截航空系統(PAK DP)的項目處於開發工作階段。」
  • 俄專家列舉現役戰鬥機中處於「天花板」高度的三款戰機
    在曾經的冷戰高峰期,由於需要攔截對方攜帶核炸彈的轟炸機,戰鬥機和截擊機非常強調高速和高空飛行能力,並且誕生了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作品。冷戰結束後,戰鬥機更強調跨音速飛行能力和中低空飛行能力,高空高速不再是追求的硬指標。但俄羅斯專家認為,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加深,高空飛行能力依然有它的作用。
  • 俄羅斯米格31掛彈道飛彈想法奇妙,中國殲8或可嘗試
    本次閱兵空中梯隊的亮點,除了蘇-57隱身戰鬥機外,更吸引人的莫過於兩架米格-31K超音速戰鬥機機腹下攜帶的「匕首」空射飛彈掠過紅場上空。俄羅斯衛星網當日盤點閱兵時,更是著重介紹了米格-31K戰鬥機攜帶的這款飛彈。同樣,與米格-31戰鬥機一樣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能否參照其模式攜帶空射彈道飛彈呢?
  • 米格-31太強了,能進入太空作戰,4架就能護半徑1000千米空域!
    近日,據俄羅斯《消息報》消息,位於科拉半島的北方艦隊末航空團將獲得裝備「匕首」高超音速飛彈的新型米格-31戰機。據了解,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俄軍工企業共為俄軍升級改造114架米格-31BM截擊機,不僅更新了雷達系統,還加裝了新型武器控制系統。
  • 米格41戰機真的要來了?俄技集團官宣正在研發,或是老瓶裝新酒
    1月22日,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UAC)的母公司俄技集團在其官網上,對米格-31BM「捕狐犬」截擊機在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的裝備、改進情況進行了盤點,而在文章最後一段話,讓西方媒體極為關注,文中稱「下一代攔截戰鬥機的開發已經開始,先進遠程攔截航空系統(PAK DP)的項目處於開發工作階段。」
  • 米格-701重型截擊機,蘇聯的絕唱,飛在天空中的巡洋艦
    上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開發一種大型高速截擊機,用以取代手中的米格-31,執行遠距離高速巡邏和攔截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