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701重型截擊機,蘇聯的絕唱,飛在天空中的巡洋艦

2021-02-23 每天資訊熱點

上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開發一種大型高速截擊機,用以取代手中的米格-31,執行遠距離高速巡邏和攔截等任務。米高揚設計局當時正在進行MFI 1.42相關研究,按照「敵有我也有」的思路,它對應的就是F-22這類戰鬥機,MFI 1.42相關技術研究的成果也被大型高速截擊機直接運用,其研製項目就是米格-701。

米格-701融入了當時許多高科技思路,其中包括隱身技術等,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70.58噸,機長32.8米。飛機的兩臺發動機位於機背後上方,進氣口位於機背,發動機尾部結構則過渡到常規結構,在發動機艙中間是梯形的單垂尾。飛機機翼採用三角翼,翼展19.65米,前方靠近駕駛艙的位置安裝一對鴨翼,機頭是大型的雷達安裝點,雷達後方布置並排雙座駕駛艙。

                                                     

之所以將發動機安裝在機背,一些人認為出於隱身的需要,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因為飛機太大了,作為遠程截擊機,它的主要武器為遠程空空飛彈,這樣才能應付高空高速飛行的偵察機,而不是靠格鬥戰鬥,因此必須設置大型的機內彈艙,以容納多枚KS-172等超遠程空空飛彈。

按照要求,飛機主要應付如SR-71黑鳥這類高速偵察機,因此米格-701必須飛得足夠快、足夠高。有文章稱它安裝兩臺渦輪風扇發動機,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這可能只是臨時配置,因為蘇軍要求它能達到4~5倍音速的最快飛行狀態,巡航速度則為2倍音速,飛機在不加油的情況下最大航程達1.1萬千米,徹底擺脫米格-31短腿的毛病。要想讓一款大型飛機達到如此速度,衝壓發動機更具有可行性。

作為重型截擊機,米格-701的設計理念和蘇聯的大型巡洋艦相似,尤其注重單機作戰能力,其大功率雷達和長航程的特點,可以支持它在脫離地面指揮的情況下獨自搜尋目標並發起進攻,它的最大載彈量可能達到了8枚遠程飛彈。

米格-701的研製工作還停留在設計階段,甚至都沒有生產樣機,一方面是提出的技術水準太高了,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經濟的影響。

其實米格-701本身也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例如飛機要求有一定隱身能力,然而蘇聯在相關方面比對手弱了不少;其次就是熱障,為了解決飛機高速飛行時摩擦產生的熱量,米格-31採用了不鏽鋼機身,雖然可以滿足需求,但極大的增加了重量,那麼米格-701又該如何解決呢?使用鈦合金的話過於昂貴且不太實際,畢竟米格-701是要大量服役的,那麼只能另外尋找替代材料了。

米格-701雖然沒能走向實際,但是它並沒有徹底消失,近年來俄軍在米格-701的基礎上提出了米格-41的研製計劃,預計在本世紀30年代能取得初步成果,它要取代的仍然是米格-31。

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米格-41戰鬥機即將出現,具備太空戰鬥能力的未來截擊機
    關於俄羅斯研製米格-41截擊機,代號「遠程攔截先進航空綜合體」PAK DP項目的新聞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現,報導其正在研製中,但是有關資料都屬於絕密,並未有準確的消息和圖紙出現。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就非常重視遠程截擊機的研發工作,先後研製和裝備圖-128、米格-25、米格-31等多款截擊機,蘇聯的截擊機具有速度快、飛行航程大、升限高、載彈量大、雷達探測距離遠等等特點,成為蘇聯戰鬥機家族中獨特的一員。俄羅斯目前裝備的米格-31戰鬥機,雖說進行了升級和改進,但是服役時間已經普遍很長,並且不能有效面對未來的空中挑戰,俄羅斯計劃發展新一代截擊機也順理成章。
  • 會噴水的冷戰鐵翼:蘇聯米格-25狐蝠截擊機
    蘇聯米格-25截擊機她是會噴水的鐵飛機,她創造的升限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她是暴力美學的極品,夢想用獨特的絕技橫掃藍天;她是西方百思不得其解的蘇聯航空工業之花,是低技術打造出工程學奇蹟;她滿足了對指標的追求,卻不符合戰場實際,註定只有驚人的指標,卻沒有驕人的戰績;她,就是蘇聯米格-25截擊機,一種會噴水的鐵飛機。
  • 蘇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巔峰之作——米格25和米格31
    受此影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高空高速飛行器發展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情況下,前蘇聯就對應研發了以高空高速作戰著稱的米格25和後續的米格31。米格25和米格31都被前蘇聯視為絕對的不傳之秘,若不是中途出現的意外,前蘇聯預計到解體都不會對外出售米格25截擊機,前蘇聯後續發展的米格31截擊機,至今為止俄羅斯都絕對禁止出口,其保密等級堪比五代隱身戰鬥機,甚至更高。
  • 力大磚飛典型:通體不鏽鋼的米格-25,技術落後卻令西方恐懼不已
    不過在冷戰中,除了各種高達上的先進技術以外,也有一種由完全落後的技術綜合發展出來的武器,卻依舊令人敬畏不已。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機正是這類武器的典型代表。蘇聯對於這種在自家頭頂飛來飛去的不速之客當然是不勝其煩,但是又毫無辦法——當時蘇聯的航空工業落後,蘇軍主力戰鬥機的飛行高度只有1.6萬米左右,即使使用加力躍升的辦法也頂多勉強飛到1.8萬米,而美制U-2高空偵察機的正常飛行高度為2~2.4萬米,最高飛行高度甚至可以達到2.7萬米!蘇聯戰鬥機飛起來,連U-2的影子都見不到!
  • 世上最強截擊機米格-31撞向F-16,差點機毀人亡!
    在蘇=35和F-22在阿拉斯加的上空,首次親密接觸後,俄羅斯的飛行員,似乎愛上了美國的天空。時不時地就往美國管轄空域飛。半個月前,朝鮮半島鬧的滿城風雨時,俄羅斯的飛行員就駕駛著一架圖-160轟炸機,飛往了美國的後院,阿拉斯加的海域上空。倉促間,美國連忙起飛了兩架F-22和一架空中加油機,進行攔截。突然間,就給美國搞了個大新聞!
  • 45年前米格-31截擊機首飛成功 至今性能仍獨步天下 堪稱航空傑作
    45年前,即1975年9月16日,米格-31遠程超音速截擊機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 全球飛得最快的10款軍用飛機,SR-71隻能排在第二
    因此,各國航空製造企業都在致力於提高軍用飛機的飛行速度,20世紀60年代之後,隨著噴氣式發動機的大規模應用,各型固定翼軍用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普遍來到了0.8馬赫以上,特殊用途的軍用飛機,如截擊機和偵察機,飛行速度更是高達2.5馬赫以上,蘇聯和美國甚至搞出了一些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怪物」。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當前全球飛的最快的10款軍用飛機。
  • 「最後的截擊機」——米格-31
    「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的作品,米格設計局創立於1939年12月,是蘇聯唯一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飛機設計單位,「米格」的俄文拼寫是「МиГ」,由「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的首字母組成,對應的英文為「MIG」,中間的字母在俄語中表示「和」,也就是「M and G」的意思。
  •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下)
    當年晚些時候,薩瓦斯萊卡基地的教導中隊又接收了另外兩架米格-31BM。在大修中接受BM升級的米格-31  第一個換裝米格-31BM的一線部隊是第458截擊機團的一個中隊,該團駐紮在莫斯科已被的特拉斯-薩瓦蒂亞(Kotlas-Savatya)空軍基地,共接收了9架新型「獵狐犬」。
  •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確認MIG-41截擊機進入開發階段
    【據airrecognition網站2021年1月25日報導】米格公司的米格-41或「遠程截擊未來航空複合體」(PAK DP)是一種隱身截擊機
  • 進化後的「獵狐犬」——米格-31BM/BSM截擊機
    蘇聯空軍曾經顯赫一時、令人恐懼的米格-31「獵狐犬」機隊正在經歷一個升級項目。
  • 紅色蘇聯的空中傳奇--米格25!
    二、誕生:紅色科學家的頭腦風暴上世界60年代,美蘇冷戰正在如火如荼,蘇聯為了對抗美國能飛到2萬米的U-2,秘密啟動了最新高空高速戰機的研製,計劃要求新戰機要挑戰」雙三「(速度超過3馬赫;高度超過3萬米。)於是接到任務的米格設計局的科學家首先開始發愁機體材料的選擇。
  • 俄羅斯米格31掛彈道飛彈想法奇妙,中國殲8或可嘗試
    本次閱兵空中梯隊的亮點,除了蘇-57隱身戰鬥機外,更吸引人的莫過於兩架米格-31K超音速戰鬥機機腹下攜帶的「匕首」空射飛彈掠過紅場上空。俄羅斯衛星網當日盤點閱兵時,更是著重介紹了米格-31K戰鬥機攜帶的這款飛彈。同樣,與米格-31戰鬥機一樣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能否參照其模式攜帶空射彈道飛彈呢?
  • 要研製米格41戰機?俄技集團官宣正在研發,或是老瓶裝新酒
    最高飛行速度為2.8馬赫,高度依賴地面雷達和預警機的引導,使用遠程空空飛彈攔截敵機,基本沒有近距離格鬥能力,因此是正兒八經的截擊機,而長期以來,外界認為截擊機已經沒有未來了,但俄羅斯似乎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制經典截擊機(上)
    為延長米格-31的服役壽命,俄羅斯正在對該機實施升級,並為其量身定製了裝備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的高超音速「匕首」飛彈,可對陸上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程打擊,同時米格-31專用的反衛星飛彈也在研發中,老樹即將開新花。
  • 米格41戰機真的要來了?俄技集團官宣正在研發,或是老瓶裝新酒
    最高飛行速度為2.8馬赫,高度依賴地面雷達和預警機的引導,使用遠程空空飛彈攔截敵機,基本沒有近距離格鬥能力,因此是正兒八經的截擊機,而長期以來,外界認為截擊機已經沒有未來了,但俄羅斯似乎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 米格41----仍在迷霧中的戰機
    型截擊機。這種戰機比米格25擁有更強大的推重比,幾乎是米格25的兩倍,米格31能夠依靠更為強大的武器雷達系統,更高的推重比,比它的前輩擁有更廣闊的適用範圍。   對於俄軍而言,使用截擊機高速靠近敵軍空中目標,進行掠襲,是傳統。(這一傳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影響著中國解放軍空軍,並由此催生了殲8系列戰機。
  • 米格-31這類「蘇聯怪物」,為什麼能夠戰鬥到俄羅斯時代?
    但米格-25偏偏又「不長於此道」——前文提到米格-25P/PD的中低空機動性堪稱機中之屑,連超音速都飛不了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是米格-25配備的火控雷達與航空電子系統的落後,米格-25P配套的火控雷達是TL-25「旋風-A」(又叫「藍寶石-25」),米格-25PD配套的則是RP-25M。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已經漸漸遠去,但仍然給世界留下許多深刻印記,龐大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空軍引進米格31?別逗了,殲20比它先進兩代
    對於這個說法,實在讓人感覺有些海外媒體想像能力過高,中國空軍已經裝備殲-20戰鬥機,比米格-31BM先進二代,實在沒有理由引進已經過時的米格-31BM截擊機。前蘇聯已經意識到米格-31潛力有限,解體之前就曾經設想發展新一代截擊機-米格701實際上這並不是海外媒體第一次報導中國空軍引進米格-31截擊機,上一次應該是在90年代初,航空知識等國內刊物曾經轉載俄羅斯方面說法,中國有可能從俄羅斯引進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