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CR929客機中的俄產發動機將進行耐火山灰試驗

2021-12-24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消息,在PD-35發動機燃氣發生器的未來系列測試中,將進行耐火山灰試驗。

此前的經驗表明,火山灰進入飛機發動機曾多次導致發動機故障。上世紀80-90年代發生過十多起類似事件,但幸運的是未導致空難。

2010年4月,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噴發,火山灰覆蓋了歐洲大部分空域,出於安全考慮實施禁飛,導致西歐的航空交通癱瘓。那次火山爆發和飛機停飛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估計達1.45萬億美元。在亞洲,印尼的喀拉喀託火山和日本富士山都很危險。

PD-35是俄羅斯研發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推力33-40噸),計劃用作包括CR929客機在內的未來寬體飛機的動力裝置。

10月12日,俄技集團網站發布消息稱,該集團旗下的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完成了俄中CR929客機PD-35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樣機的組裝工作。

俄技集團新聞處10月29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用堪察加希韋盧奇火山的火山灰測試了俄羅斯最新式MS-21客機的PD-14發動機的燃氣發生器。在這種惡劣環境中測試一小時,幾乎未改變發生器的性能。對其拆解後,彼爾姆設計局專家未發現火山灰對產品造成任何不良後果,這證明飛越火山灰雲時的使用安全性。這是俄羅斯首次用火山灰測試航空發動機。」

該公司指出,基於所獲數據,將針對裝配PD-14發動機的飛機制定進入火山灰雲時的技術維護和飛行使用建議。

希韋盧奇火山(海拔3283米)是勘察加最北的活火山,距堪察加邊疆區烏斯季勘察加茨克區克柳奇鎮約45公裡。該火山定期噴發灰柱。目前火山被編入航空危險「橙色」代碼,但據緊急情況部邊疆區分局的信息,火山附近沒有國際航線通過。

相關焦點

  • 分歧嚴重,中俄聯合CR929客機面臨分手,中國或將單幹!
    最近外國媒體報導稱:中俄聯合研發的遠程客機CR-929項目目前已暫停,暫停原因是,中俄雙方嚴重分歧,而且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目前項目無法繼續推進
  • 【行業動態】中俄CR929客機關鍵性能曝光!和空客最新版A330相當
    導讀:近日,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UEC)曝光了中俄正在聯合研製的CR929大型寬體客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數據:245
  • 關注 | 中俄CR929項目 法國寧願被美國制裁也要參與……
    俄媒稱,法國民航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貝特朗·德拉孔布在俄法經濟財政與工商業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期間向塔斯社表示,法國計劃參與俄中合建遠程寬體客機
  • 【行業動態】外媒:中俄CR929會在2025年準備就緒嗎?
    中俄CR929客機的競爭機型將是波音787和空客A350客機,這架雙引擎雙通道寬體飛機,可搭載261-291名乘客(2級座位),航程達12,000公裡/6,480海裡。它是專為俄羅斯,中國以及印度和越南等泛亞洲國家市場設計的。
  • 中俄CR929大飛機 俄方透露一重要數字
    CR929遠程寬體客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期待。根據商飛給出的時間表,CR929將在2022年完成設計凍結,2025年實現首飛,2027年完成取證並交付用戶。報導提及,在CR929聯合項目的框架內,中國商飛將開發和生產一種複合金屬機身,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則負責一種複合材料機翼的工作。此外,飛機的總裝將在上海的中國商飛工廠進行,工程中心將設在莫斯科。
  • 快訊:CR929飛機選用中航發CJ-2000發動機
    在今年莫斯科航展上,中國航空發動機企業推出了最新的AEF3500大型渦扇發動機,並參加中俄正在研製的CR929大型寬體客機的發動機選型競爭
  • 關於中俄CR929大飛機,俄方透露一重要數字!
    自年初波音空難醜聞曝光後,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期待。在剛剛結束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傳來了一個新消息。根據商飛給出的時間表,CR929將在2022年完成設計凍結,2025年實現首飛,2027年完成取證並交付用戶。報導提及,在CR929聯合項目的框架內,中國商飛將開發和生產一種複合金屬機身,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則負責一種複合材料機翼的工作。此外,飛機的總裝將在上海的中國商飛工廠進行,工程中心將設在莫斯科。
  • 國產最大渦扇發動機亮相 CR929將有強勁中國心
    根據中國航發產品命名規則,AEF3500裡面的AE代表航空發動機、F代表風扇,編號*10就是發動機推力,因此可以推測AEF3500起飛推力達到35000公斤,也就是35噸,從這個指標來看,它的起飛推力與美國GE公司GENX、英國羅羅公司遄達1000相當或者相近,後面這兩種發動機是波音787客機配套發動機,因此可以推測AEF3500應該是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客機配套發動機。
  • 中俄合研CR929總體布局確定 2023年首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0日援引俄羅斯《生意人報》8日報導,雙方籤署了有關CR929客機主要幾何特性的協議,包括機翼的尺寸和形狀、機身長度、機頭和機身尾部的尺寸、尾翼的尺寸和形狀、發動機、起落架和艙門的位置,俄方總設計師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和中方總設計師陳迎春出席了籤字儀式。
  • 中俄CR929大飛機工程中心建立,2025年首飛
    近日,倍受關注的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UAC),終於達成協議:CR929的工程中心將在莫斯科建立。
  • 中俄合研CR929或下馬,非得和俄羅斯合作嗎?
    最近關於中俄合研的CR929寬體客機的消息再次甚囂塵上,最近該項目又有不好的消息傳出。
  • CR929開造了!
    製造CR929機翼的任務是在一家叫「AeroComposite「的工廠,這家飛機製造廠還是很牛逼的,生產線幾乎100%被佔用。這家工廠主要從事兩個項目,一是製造MC-21(俄羅斯自己的大飛機)的機翼和中心外殼,二是為中俄CR929製造機翼。
  • CR929亮相俄羅斯!這次,普京又坐進了駕駛艙!
    此次,中國受邀成為莫斯科航展首次設立的主賓國,最讓俄羅斯媒體感興趣的是中國商飛公司首次展示的中俄聯合開發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機身。俄羅斯第一頻道播出了飛機內部寬敞機艙的畫面。俄羅斯《觀點報》稱,這種寬體飛機項目對俄中兩國都很重要,「它的性價比更高,將成為美國波音飛機的直接競爭對手」。
  • CR929項目再度遇挫!德國人批評:俄羅斯人要學會讓步!怎麼回事?
    而現在,我國正在同時研製三種民航客機,70到90座的支線客機ARJ21,158到200座的幹線客機C919,還有280座級的雙通道遠程大客機CR929。  如果說ARJ21和C919是為了保住國內民航市場客機份額而做的努力,那麼,CR929,則要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正因為如此,我國在項目開始之初,就選擇了與俄羅斯進行合作,聯合研製。
  • CR929出現重大進展之際,加拿大卻放出奪命飛機,737再次出現故障
    CR929寬體客機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在航空工業上一直採用「抱團取暖」的方式來發展,中俄雙方在這一領域中展開了足夠的廣度和深度的合作
  • 話宇專欄丨大飛機 CR929 又有新進展,2025 年前後首飛
    (來源:中國商飛)CR929 遠程寬體客機是中俄聯合研製的雙通道民用飛機,以中國和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市場為切入點,兼顧全球國際間、區域間航空客運市場需求。CR929 遠程寬體客機航程為 12000 公裡,座級 280 座,基本型命名為 CR929-600,此外還有縮短型 CR929-500 和加長型 CR929-700。參考以往研製經驗,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 7 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預計需要 10 年左右時間。因此中國商飛預研總師楊志剛透露,CR929 預計於 2025 年前後首飛。
  • 聚焦 | 雙通道 載客300人 中俄寬體客機正式命名為CR929!
    中俄遠程寬體客機將採用雙通道客艙布局,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預計需10年。C和R分別是中俄兩國英文名稱首字母,代表該款寬體客機是兩國企業合作研製的先進商用飛機。「929」中的「9」是最大的數字,寓意長長久久,代表雙方合作深遠而持久,也代表該款飛機壽命期會更長、運營期會更久,合資公司發展規模會更加壯大。
  • 中俄聯手,未來預計交付1000架CR929飛機!波音536架大單卻遭取消
    那麼,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國產客機情況如何呢?據12月10日報導,中俄聯合研製的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近日在相關峰會上透露,在2023到2045年期間,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預計交付1000架CR929,該型號飛機正式「問世」後,將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首要市場,隨後逐步推向亞太、全球市場。
  • CR929預計2025年前後首飛,性能對標波音787
    國人期待的CR929有什麼新動向?  7日,中國三個大飛機總師唐長紅院士、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和中國商飛預研總師楊志剛齊聚西安閻良,分別在「2018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峰會」上作了主題演講,並就相關問題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採訪。  運20正進行邊界極限試驗,將按計劃交付用戶  「運20項目各項工作目前正按計劃進行,正在進行邊界極限飛行試驗。」
  • 中國寬體客機CR929為何選擇與俄羅斯合作?
    雖說中俄國際商用飛機公司是中俄各出一半資本,雙方對等,董事會成員也是中方四人,但總部在中國,總裝基地也將在中國可見還是以中國為主導。雙方對等出資也可以預見是中國出錢俄羅斯出技術的模式。第十一屆珠海國際航展,中國商飛公司首次攜1:10比例的寬體客機模型亮相商飛在CR929之前已經有了兩款飛機:ARJ21與C919。ARJ21一波三折之後終於在成都航空投入了運營,也開始了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