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為何僅裝備海軍航空兵一支獨苗部隊,想說愛它卻不容易

2021-02-20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自從2003年開始在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領先試用」,中國自行研製的國產第三代殲擊機——殲-10,裝備部隊已經15年了,從殲-10、殲-10A到殲-10S,以及改進幅度較大的殲-10B、殲-10C,空軍不少部隊都裝備了殲-10,倒是海軍航空兵迄今為止僅有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的一個部隊裝備了殲-10,成為一支獨苗部隊,這和殲-10是單發飛機有關嗎?

圖片:海軍的殲-10S加力起飛

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是殲-10A和殲-10S型戰鬥機。這批殲-10部署在東海一線,主要使用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8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用於奪取戰區制空權的任務,對比殲-10B、殲-10C,它還採用機械掃描的脈衝都卜勒雷達,不具備使用鷹擊-91反輻射空地飛彈這樣的新型精確對海對地打擊武器的能力。

圖片:使用霹靂-12打靶的海軍型殲-10A

這批殲-10A,幾乎屬於殲-10A停產之前最後的一批機型,在此之後,海軍航空兵並沒有訂購殲-10B和殲-10C。相反,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倒是裝備了多達3個團的殲-11B/BS型殲擊機,這批戰機同樣用於制空任務,蘇-27的底子,讓其作戰半徑、空空飛彈攜帶量等指標遠勝於殲-10,但雷達、航電和殲-10A基本類似,並不如殲-10B和殲-10C那麼先進。

圖片:中國海軍的殲-11BS和巴空軍的梟龍編隊飛行

有網友肯定會說,在大海深處飛行,海軍航空兵對單發戰鬥機天然有牴觸心理,這句話並非絕對。相比採用2臺太行發動機的殲-11B/BS,殲-10A/S仍採用單發俄制AL-31FN型發動機,的確有一定的空中停車這樣的特情風險存在,而一旦在海上發生空中停車,飛行員只能棄機跳傘,而海上搜救飛行員顯然又是一個大難題。

圖片:海軍殲-10在海上進行空中加油

不過,中國海軍航空兵歷史上也有比較多使用單發戰鬥機的歷史。南部戰區海軍在換裝殲-11B/BS之前,就裝備有殲-7B型殲擊機,照樣經常在南海上活動,而換裝蘇-30MKK2的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之前也是使用殲-7E這樣的單發戰鬥機的,並沒有影響他們在東海上空與不懷好意的外國戰機鬥智鬥勇。

圖片:南航的殲-7B,飛了很多年

真正的原因還在於航程的要求,比起轉場航程普遍達到3600多公裡的殲-11B/BS、蘇-30MKK2、殲轟-7A等機型,殲-10的轉場航程公開數據只有3000公裡左右,在第三代單發戰鬥機中這一指標還算突出,但對於需要保護廣袤的祖國南部領海,顯然還是殲-11B這樣的重型遠程戰鬥機更加合適。

圖片:換裝蘇-30MKK2前,海空雄鷹團用的是殲-7E

因此,雖然航電、武器十分先進,但海軍航空兵並沒有訂購殲-10C的意思,在殲轟-7B下馬之後,他們一直在等待殲-16海軍型的到來,由於這種雙發重型遠程多用途戰鬥機性能十分優異,完全三代半標準的雷達、航電和四代標準的空空飛彈,空軍十分青睞正抓緊裝備,因此海軍航空兵獲得殲-16的時間或許還要更晚一點。

圖片:殲-16或許是海軍急需的

在這情況下,海軍航空兵開始用另一種方法更新自己的對海打擊機隊,那就是裝備轟-6K「戰神」轟炸機的海軍型。這種飛機據悉已裝備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部隊,替換了較老的轟-6G,可以掛載多達6枚鷹擊-12空艦飛彈,對海打擊能力、航程等指標都沒得說。

圖片:空軍殲-10C海上空中加油訓練,但註定與海軍無緣了

但對海、制空作戰能力兼備的三代半甚至是四代機,依然是海軍航空兵的岸基戰鬥機部隊急需的,這一點,還得要靠殲-16來圓夢。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有了殲10和殲20,為何中國空軍殲8戰鬥機還遲遲不退役?
    雖然說,最後面打下了五架U-2,但這種被動的防禦局面讓中國空軍非常不適應。為了改變這個局面,中國的軍工科研者通過我們已經吃透了的殲七技術,用兩架拼一架的方法,研製出了殲八戰鬥機。殲八戰鬥機具有「高空」「高速」的特點,能夠完美的完成攔截U-2偵察機的任務。但是,隨著尼克森訪華,中美建交,中美關係的正常化,U-2偵察機不再來我國上空偵查,殲八戰鬥機失去了用武之地。
  • 殲10B為何僅生產兩年就停產:殲10C裝備數量已超60架
    殲10從純制空型向多用途戰鬥機成功轉型  與殲-10A戰機相比,「對地面、海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殲-10B新增加的作戰能力。殲-10早期為純制空型三代戰機,主要掛載武器為中、近距空空飛彈。而在更早時期,殲-10戰機甚至還沒有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PL-12的能力,只能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PL-11。
  • 軍事 | 作為蘇聯海軍的遺孤、俄羅斯海軍的「獨苗」,論年紀都能當遼寧號姐姐的「庫茲涅佐夫」號還能和美國「硬碰硬」嗎?
    小資料:蘇軍水面艦艇的作用基本限於兩方面:一方面,充當開路先鋒,給自己的戰略飛彈核潛艇做貼身護衛;另一方面,戰時護送部隊登陸,給發起正面進攻的主力突擊部隊提供策應。蘇聯航母意在反潛,以大量反艦飛彈作為核心火力,而非像美國那樣依靠艦載機為主要打擊手段。對蘇聯海軍而言,艦載機的作用僅僅是驅散北約的飛機,保障空中安全。直到「庫茲涅佐夫」號出現,航空兵和反艦飛彈才成為並重的打擊手段。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在部隊急需新型裝備換裝的情況下,對外合作有利於實現戰機快速入役,以及提高產品可靠性,這也是殲-10能夠成功研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渦噴15是測繪R-29-300發動機的型號,雖然推力指標與AL-31F相同,但重量、尺寸和耗油率都太大;渦扇6改則是為殲-13開發配套的發動機,推力雖然號稱可達12.6噸,卻從未真正落實到產品上去;而太行發動機則因太晚完成研製,生生錯過了時機,後來也僅有幾架殲-10戰機為測試而裝備過太行。
  • 我新一代飛行頭盔亮相海軍航空兵:殲15作戰能力倍增
    這種先進的頭盔和以往的俄式飛行盔完全不同,不但重量輕,而且有很多接口,可以外接夜視儀、新型電子系統、戰機屏幕等一系列設備,在獲得足夠強悍作戰能力的同時,成本還不高,僅僅比普通的頭盔略高一些。因為出色的性能,這種頭盔往往被稱為「熊貓頭盔」,雖然看上去很可愛,但對我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力增幅無疑不小。
  • 建設一支藍水海軍—— 軍事改革對中國海軍的影響(PART I)
    解放軍的籌劃和部隊現代化以準備在面臨美國幹預的情況下進攻或封鎖臺灣為主要想定,而臺海想定的海洋部分就是支持解放軍海軍採購大批先進武器系統的工作。中國的海軍現代化包括建設並部署先進的水面艦艇、潛艇、飛機、航母和兩棲艦船,用於提高解放軍海軍履行廣泛使命的能力。中國造船廠快速造出新艦船,同時還將重點轉變為「質量重於數量」。
  • 殲15一字排開大象漫步!海軍艦載機部隊加速建設,數量更上一層樓
    ,我軍現在已經服役入列的殲-15數量就已經有了大幾十架之多,可見海軍正在不斷加速自己的艦載航空兵實力建設。這次集中亮相的海軍航空兵部隊不光是有過去就常常跟著遼寧山東兩艘航母一起亮相的那些屬於兩個艦載航空兵部隊的部署在航母甲板上的殲-15,還有非常多從編號上看從未路面過的新面孔,應該是量產第4批,也是最後一批次的基礎型殲-15艦載機。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而新的編制體系無疑將擴大戰術空軍的訓練空域面積,提高部隊的協同保障能力和減少指揮層級。二是我要強調的,部分航空兵團即將撤編。前段時間,軍報暗示強擊航空兵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部分裝備「二十年老窖」、「三十年陳釀」老機型的航空兵團據消息也要撤併轉隸。這表明,新成立的航空兵旅編制規模將會擴大。往日編制黨們嘴裡的「24架大法」(改革前,我軍航空兵團部隊一般裝備24架戰機)有運轉不靈之虞。
  • 中國殲-10戰鬥機有多少?殲-10C產量已破210架,殲-10全系列至少有526架
    「J10C0271」如果我們不考慮還在生產中的05批次殲-10C戰鬥機,僅考慮02批次、03批次和04批次這三個批次的殲-10C戰鬥機,以每個批次70架的保守數量來計算,也有210架的產量,這已經是最保守的估算數量了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J-11D戰機,圖片來自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就這兩個傳言,筆者一直想說點什麼,為了避免我們的討論成為克勞賽維茨口中「無意義的爭執」,我們在研究這兩型裝備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我軍正在推進的空軍建制改革。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J-11D戰機,圖片來自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就這兩個傳言,筆者一直想說點什麼,為了避免我們的討論成為克勞賽維茨口中「無意義的爭執」,我們在研究這兩型裝備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我軍正在推進的空軍建制改革。
  • 中國為何復產殲11B戰機 看似是倒退但也事出有因
    日前,央視新聞頻道罕見「大尺度」解碼國產重型殲擊機生產和裝備部隊情況,央視記者在沈飛一線採訪時,一架剛剛出廠的殲11B重型殲擊機正在準備試飛後交付,這也是首次從官方渠道證實了軍壇傳聞已久的消息——在殲16裝備部隊的背景下,殲11B只是暫時停產,復產已成定局。  央視記者在沈飛試飛站的機庫探訪時,重點介紹了一架剛出廠的殲11B。
  • 殲-10戰機為何難現當年殲-7大賣的場景?俄羅斯專家道出真相
    如今殲-10戰機零出口的尷尬局面只是現代中國戰機出口的一個縮影,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很多國產戰機都是叫好不叫座。
  • 殊途同歸,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突擊型直20,動力澎湃改裝自由
    就在前幾天網絡出現了一架突擊型直20照片後,一個星期後海軍航空兵的突擊型直20的照片也出現了,空軍、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三個兵種共同使用一個型號的直升機在我軍歷史上確實非常的少見
  • 對臺一線還不換?老式蘇27還要再撐4年,等300多架殲7退完
    在1月11日,東部戰區駐福建航空兵某部,展開了新年的新一輪飛行訓練。該部屬於對臺一線作戰部隊,屬於重點作戰單位。
  • 從殲-11B的復產看殲-11D的命運和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
    雖然J-20已經進入中國空軍序列,但是距離真正裝備實戰部隊並且擔任起戰鬥任務還有不少路要走2000年以後,中國空軍的裝備更新基本進入了良性循環:2006年殲-10戰機完成IOC,同年殲-11B差不多每年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戰機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 遼寧艦載殲15南海演習越南為何不安 越軍機將成雞肋
    在鏡頭中,我們看到了「飛鯊」和海軍航空兵岸基蘇-30MK2戰機在空中鏖戰的場景。那麼這種以實戰為背景的激烈對抗,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蘇-30MK2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從2004年開始從俄羅斯引進的雙發重型多用途戰機,在2010年總數24架全部交付完畢。
  • 二戰時,日本海軍飛行員為何不夠用?
    在殘酷的戰爭中,合格飛行員的數量和培養體系,直接決定著參戰國能否維持一支高效的空中力量。舊日本海軍從成立伊始效法當時的世界海上強國英國,海軍航空兵的組建也不例外。從來源渠道上,日本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的培養體系,與英美等國沒有太大區別,首先是正規軍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中培養的軍官飛行員,其次是從大中專學生中招收的航空預備軍官,這兩種培養模式選擇群體有限,培養的是未來航空兵的指揮官。
  • 臺灣地區空中武力——臺灣「空軍」、「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
    中國臺灣地區「空軍」的戰鬥機部隊由3種型號組成:F-CK-1「經國」號、幻影2000-5和F-16A/B戰鬥機。F-16已經取代了大部分原有的F-5E/F,但是後者的改進型仍然裝備了1個聯隊, 並且還在戰術戰鬥機/戰術訓練和發展中心充當假想敵。一些F-16 戰鬥機在臺灣島內進行了相應的改裝,以和RF-5E一起執行偵察任務。
  • F35B讓美國兩棲艦變成不折不扣的航母,中國急需殲20壓制
    在南海活動的美國海軍兩棲打擊群10月5日,美國海軍兩棲遠徵打擊群(ESG)在南海進行了反潛作戰演習,並且美國海軍還聲稱未來還會派出搭載有F-35B隱身戰鬥機的ESG,以強化所謂的「警戒監視」態勢。ESG是近年來美國海軍出現的一個海上機動作戰編隊,它是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除了傳統的兩棲作戰艦艇之外,還配備有宙斯盾艦艇、攻擊核潛艇,組成一支具備綜合作戰能力的海上機動作戰編隊,如美國第一支美國第一支兩棲打擊群就是由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雷伊泰灣號飛彈巡洋艦,約克灣號飛彈巡洋艦,施裡夫波特號兩棲船塢運輸艦,惠德貝號船塢登陸艦,邁克福爾號飛彈驅逐艦,康乃狄克核動力攻擊潛艇等組成,它的目的在於利用兩棲攻擊艦來彌補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數量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