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巴黎航展:蘇27太霸氣,米格29摔飛機,只有殲8打醬油

2021-03-02 軍武次位面

在還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各國的防務展、航展就像一面鏡子,參展者通過對比了解自己的實力,買家通過航展尋找自己需要的軍品。而在1987年的巴黎航展上,來了一個新面孔——中國!西方世界用好奇的眼光看著那些來自於遙遠東方的戰鷹,發出了一聲聲意味深長的感嘆!我國的航空航天工業也正是利用巴黎航展這面鏡子,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也在此後的數十年中見證著自己的成長。從那時開始,中國航空工業走了出去,過去相對封閉的傳統思維被不斷突破,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在上世紀70年代,國內就開始組團參加英國、法國組織的航展,但只是民航總局和三機部組團參加,以觀摩為主。1986年8月,中航技公司代表中國航空工業首次參加英國的範堡羅航展,但當時只攜帶了殲8Ⅱ、殲7M、殲教7、強5、運7、運8、運12、直9等模型參展,展臺也只有18平方米,布置簡單,除了模型、照片外,還有幾個景泰藍的瓶子。在那個年代,不少外國人以為中國是來賣飛機模型或者工藝品的!

中國航空工業首次派團參加這次的巴黎航展,這一次不再是只帶著模型來了,國內企業帶來了3架飛機:運12II、強五C和殲教7,雖然這三款飛機比較落後,但已經能夠代表當時中國航空工業水平了,在西方航空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終於可以近距離接觸中國戰機了!

巴黎航展既為中國航空工業展示自身成果和形象提供了國際舞臺,也為中國觀察世界最新航空技術提供了一扇窗口,同時也為促進中國與西方的合作交流創造了機會。當時正值中法合作的蜜月期,總統密特朗在出席開幕式後,便參觀了中國展臺。他對中法航空工業合作交流的進展,特別是雙方成功合作生產直9型直升機的情況表示滿意。當時甚至有傳聞打算出口幻影-2000戰鬥機給中國。

緊接著,1989年6月,在第38屆巴黎國際航展上,我國除了運12II、強五C和殲教7以外,還派出了剛剛研製成功的殲8 II戰鬥機的4號原型機參展。殲-8II的首次亮相引起了更大的轟動:「中國的,中國的飛機也來參展了」「東方睡獅終於醒來了!」殲8 II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將殲8從機頭進氣改成兩側進氣布局,安裝更大的火控雷達。

▲殲-8II戰鬥機首次亮相巴黎是1989年的巴黎航展我們現在軍迷口中的「蔡國慶」這款外形優美的戰鬥機,就是在1989年出現在西方世界的目光中的。殲-8II戰鬥機於1984年完成了首飛,1988年設計定型。依靠兩側可調式進氣道和推力更大的WP-13AII發動機,掛載2枚空空飛彈時可以達到2.2馬赫的最大平飛速度,中低空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

但由於殲-8II的機載雷達沒有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功能,霹靂4中距空空飛彈研製進度滯後,所以當時亮相巴黎的殲-8II仍然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只能攜帶4枚格鬥飛彈、2具火箭彈發射巢和1組6聯裝的低阻航彈機腹掛架。殲-8II直到1989年11月,第二批次首飛才安裝了SL-8雷達,加裝了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平顯火控系統、通訊/導航/數據傳輸系統等新型設備,殲-8II也這才初步具備了中距攔射能力和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早年殲-8II攜帶PL-4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測試畫面而當時巴黎航展上,戰鬥機則是清一色的西方第三代(後稱第四代)戰鬥機,像殲-8II這樣勉強擠進第二代戰鬥機行列的戰機自然不會贏得什麼訂單。那些第三世界國家反而是對中國的運-12、強-5C和殲教-7飛機感興趣,體型龐大卻戰鬥力不強的殲-8II戰鬥機只能當成花瓶吸引參觀者的目光。

這讓中國航空科技人員明白,殲-8Ⅱ與當時世界主流戰機存在不小差距。這種壓力激勵著中國航空工業不斷砥礪前行,中國航空科技人員更加密切地關注國際航空裝備發展潮流,加速創新研發,這為後來中國航空工業爆發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9年巴黎航展上蘇聯第一次祭出了蘇-27這款經典戰機,讓中國空軍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飛機。與此同時,1989年巴黎航展上蘇聯的米格-29戰鬥機在特技表演時墜毀,以後米高揚設計局再想騙我們買米格-29,我們堅決不要!

但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的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闖過了激流險灘,正在走一條符合國情的新路,這條路仍然會有艱險和挫折,但只要秉承創新求實的精神,這條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敞亮。殲-8II雖然已經老了,但仍然戰鬥在祖國的藍天上,最新的殲-8F與當年的殲-8II雖然外觀相近,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航空知識上專門刊登1987年巴黎航展上的中國戰機。開門看世界,也看清了自己!很好!而且現在,我們中國自己都開始舉辦航展了。

▲殲-10B TVC在中國珠海航展上表演「落葉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跟著虹攝看世界(ID:asef15)只為每天給大家提供更多精彩的知識與內容,但不代表軍武完全認同此觀點。

相關焦點

  • 採用同樣的發動機,為何FC-31不敵米格29而殲20碾壓蘇27?
    FC-31,第二架在2016年年底首飛,這飛機做了不少細節修正,指標有一定改善當然說到2.0版本FC-31戰鬥機,需要從最初1.0開始說起,1.0是瀋陽所的三翼面雪鴞重型戰鬥機和成都所鴨式布局殲20戰鬥機競標失敗後的後手,這是一種隱身技術試驗機,單純為了驗證隱身戰鬥機技術的驗證機,為了節約費用,飛機總體設計採用了米格-29和梟龍戰鬥機使用的RD-93發動機,
  • 硬貨 | 「米格-23、米格-27、米格-29、蘇-27」退役發動機,適合科研!
    ,米格-29渦扇發動機RD-33,蘇-27渦扇發動機AL-31F。詳情諮詢極客飛機網線上或線下代理商。1. 米格23:R-27-F2M-300發動機米格-23「鞭撻者」變後掠翼、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第二代戰鬥機。
  • 米格-29、蘇-27在美國:是富豪藏品,也是美軍訓練假想敵
    據美媒報導稱,保羅·艾倫生前收藏的這架米格-29UB(美國國內註冊編號N29UB)雙座型教練戰鬥機,產於1989年,原屬於烏克蘭空軍(曾保有200多架米格-29,是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米格-29用戶)。冷戰結束後,烏空軍將這架米格-29UB翻新,並「去武裝化」(拆除機載雷達、火控設備以及武器發射能力)後於2005年將其「擺上貨架」,歡迎國際收藏愛好者選購。
  • 蘇27系列從來不帶副油箱的利弊!
    這樣就必須在機翼和機身下面掛上副油箱,開加力起飛期間先用副油箱的油料,等發現敵情,再拋掉副油箱,這樣既減輕了飛機的自重,又減小了飛行阻力,可以有利於近距離的纏鬥和機炮攻擊。從過去的第一代噴氣機到現在的五代機,這種狀況基本沒變。即使殲20、F22A、F35、蘇57,都有掛副油箱試飛或者作戰值班的照片。
  • 蘇-27、米格-23、米格-29、米格-31教具,機殼完整,適合科普、教學,科研等!
    現有某國多架「米格-23UB教練機、米格-27、米格-29、米格-31、蘇-24、蘇-27飛機"退役,均已拆除武器系統、動力系統
  • 中國引進蘇27戰機始末:購買前空軍不堪一擊!
    蘇聯安排中國代表團觀看了蘇-27、米格-29殲擊機和米-28、米-35戰鬥直升機飛行表演,參觀了流體動力、發動機等3個研究機構,1個設計局,米格-29飛機及發動機製造廠等4個工廠,航空飛行控制中心、宇航培訓中心、發射場以及空、海軍基地等單位。中國代表團當時特別留意了蘇-27和米格-29兩種殲擊機。從飛行表演看,兩機的飛行性能非常出色。
  • 戰鬥民族又摔了!這回是米格-29,飛行員避開民居
    23日早上的這一事件中,一架印度海軍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果阿附近墜毀。兩位飛行員設法安全彈射逃生,飛機墜毀,摔成廢鐵。據報導,兩位飛行員沒有大礙。現場照片顯示墜毀的米格-29K已經完全沒有了原有的外形。
  • 米格-35:跟中國貨死磕?
    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在軍工委員會會議期間,以視頻連線方式現場觀看了雙座型米格-35UB的飛行表演。  說到米格-35的編號,源遠流長了N年吧。2007年印度航展的時候,編號154的米格-35就已經在媒體露面了。當年俄國人為了從印度那弄點銀子花,在比較老的米格-29M(空軍型)和米格-29K/KUB(海軍型)基礎上搞了這麼一個新概念。
  • 印度的米格-29叕摔了,遍地都是零件 | 圖說
    當地時間5月8日,印度空軍的一架米格-29戰鬥機在旁遮普邦北部執行飛行訓練任務時墜毀,飛行員安全跳傘
  • 為何中國28年前不要米格29?知道原因後無比高興,幸好沒做冤大頭
    隨後很快,空軍引進的第一批蘇27戰鬥機降落在安徽蕪湖的空軍機場。從此,中國空軍航空兵第三代戰鬥機的歷程由此拉開。但是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卻有著自己的疑問。中國空軍建軍數十年,使用的都是仿造蘇聯的米格飛機,從米格15一直到米格21戰鬥機。在當時又牽扯到新機的換裝,為什麼不去引進同為三代機的米格29,偏偏要引進價格更加昂貴的蘇27呢?首先,我們看看蘇27和米格29的定位吧。
  • 米格-23、米格-31、蘇-27戰機機殼,適合靜展和國防科普教育!
    現有某國多架「米格-23UB教練機、米格-27、米格-29、米格-31、蘇-24、蘇-27飛機"退役,均已拆除武器系統、動力系統
  • 蘇-47「金雕」現身莫斯科航展,這回是出來騙經費的?
    距離第十四屆莫斯科航展結束還有一天的時間,在本次航展上,我們有幸目睹了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多型號先進戰術飛機的精彩表演,也終於近距離接觸了傳說中的蘇
  • 米格21改改改:被中國網友玩壞了殲-20戰鬥機
    廣受矚目的第1屆珠海航展,將於2016年11月1日在珠海珠海金灣機場開幕,本次航展的規模又一次突破了記錄,參戰飛機多達一百餘架,中國空軍
  • 米格-35,F-35和蘇-35的故事
    由於價格限制,米格-35戰鬥機並未採用俄羅斯在多次航展上到處推銷的「祖克」-A型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而是使用了機械掃描的「祖克」-M,不過號稱其探測距離達到了和有源相控陣一樣的160公裡。 而幾年前曾向印度推銷的「老」米格-35上的矢量噴口和前翼,也沒有出現在「新」米格-35上,該機使用的發動機是和米格-29K、米格-29M2相同的型號,沒有矢量噴口。
  • 當年如果買不到蘇27生產線,沈飛重型戰鬥機會是啥樣的?
    ,殲8和米格23雜交,就成了殲8II戰鬥機,飛機重量和飛行性能基本保持不變,兩側進氣,使得飛機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大型機頭,可以裝700毫米以上口徑的雷達天線,這是超視距空戰必須。,俄羅斯人也積極跟進,這就是重型蘇27和輕型米格29的配對。
  • 「普加喬夫眼鏡蛇」:空中機動傳奇的蘇-27
    1972年末,蘇霍伊和米高揚設計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發展蘇聯空軍未來的下一代戰鬥機——蘇-27「側衛」和米格-29「支點」。1977年夏,衛星拍攝到了兩架蘇聯新型戰鬥機的照片,照片很模糊,美國國防部給這兩架飛機起的臨時代號是拉明-K和拉明-L,其中拉明-K是蘇-27,拉明-L是米格-29。直到1983年,美國情報部門才掌握了關於蘇-27的部分信息,拉明-K被北約正式命名為「側衛」(Flanker),從此,「側衛」就成了蘇-27的綽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 三十年前我國買蘇27有多困難?用茅臺談業務,沒外匯用電飯煲換
    1992年,第一批塗裝著中國八一標誌的蘇27戰鬥機降落在國內機場土地上。但人們不知道這些飛機的引進有多麼曲折的歷史故事。當時冷戰還沒結束,西方對中國已經開始軍事技術封鎖。和美國合作的一些項目也流產了,我國的航空兵裝備建設面臨巨大困難,為了彌補這些不足,中國決定從蘇聯購買戰鬥機。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蘇聯的關係一直不融洽有30年了。
  • 100張精彩圖片看2017莫斯科航展
    兩年一度的莫斯科航展誕生於1992年,今年已經是第13屆。今年的航展有116架民用飛機和俄羅斯軍方的18種軍機參展,其中84架將做飛行表演。有650多家俄羅斯和外國公司參展,包括中國在內的36個國家近180家外國公司展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尤其是近700種軍用裝備在航展上亮相,大大超過去年。
  • 米格-29「支點」進化論(三)——最後的「支點」米格-35
    六架米格-29M原型機中的首架151號在1986年4月25日首飛,兩架米格-29K原型機中的首架311號在1988年6月23日首飛。1989年11月1日,311號首次降落在航母上。但到1992年,由於蘇聯解體造成的衝擊,這兩個項目雙雙被軍方放棄。米格公司曾在1994年的範保羅航展上以米格-33的名義展出了米格-29M原型機,試圖招徠外國客戶,但無人問津。
  • 春節特別報導⑦|「中華側衛」殲-11:蘇-27在華極速升華 「絕配」 殲-20
    起初,蘇聯極力向我們推薦中型的米格-29戰機,在解放軍空軍莫斯科代表團的一再堅持下,我們最終獲得了航程更遠、體型更大的重型戰機蘇-27.圖片說明:雨燕和勇士表演隊混合出場,蘇-30(蘇-27平臺)對比米格-29事實上,隨著現代戰機空戰模式轉向超視距,任務需求越來越發展為多用途,體型更大、噸位更重的戰鬥機無論在作戰性能和改造潛力上都遠勝中輕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