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珠海航展殲-20戰鬥機將會舉行四次飛行表演,並且中國空軍發言人表態殲-20戰鬥機已經裝備了中國心,並且中航工業的戰區中,落落大方的展示了殲-20戰鬥機的基礎數據。展板顯示殲-20的機身長21.2米,高4.69米,翼展13.01米,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馬赫。也就意味著殲-20遠沒有網友之前猜測的2.5馬赫,2.8馬赫甚至3馬赫高速,那麼體型修長,明顯偏向於高速化設計的殲-20為何最大飛行速度只有少的可憐的兩馬赫,是不考慮外銷所以使用保守數據,還是因為統計口徑不同?導致殲-20的紙面數據不如F-15與SU-27呢?
觸目驚心,慢的可憐的殲-20,速度尚且比不過F-15與SU-27珠海航展的展板數據顯示,殲-20威龍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僅為2.0馬赫,可以說看到這個數據之後,軍迷的心臟病直接犯了,SU-27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2.35馬赫,SU-35最大飛行速度2.25馬赫,F-15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F-22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2.25馬赫,也就是說機身最偏向於高速的殲-20的最大飛行速度在當代主流戰鬥機中只能說是主流水平,速度不如F-22、F-15、SU-27、SU-35等。
難道體型修長,帶有大量高速優化設計的殲-20的氣動外形就這麼差麼?更何況殲-20這個氣動外形說他只有2馬赫!糊弄鬼呢?
對於戰鬥機而言,最大速度與最大速度是不一樣的。不掛載任何武器,只攜帶最低限度的燃油,甚至於連油漆都不塗,以追求更好的紙面數據的狀態下飛出的最大飛行速度是極速,這種狀態下的極速僅僅是用來看好看的。
第二種狀態下的極速是不攜帶任何武器,只掛載偵察設備,且經過長時間加速後打開加力燃燒室時,所能短時間內抵達的最大飛行速度也是極速。飛完之後發動機都不要了,在這種狀態下戰鬥機沒有任何機動性可言的,甚至於飛行員手抖一下都可能導致飛機機毀人亡。(米格-25的三馬赫就是這麼飛出來的)
第三種狀態下,飛機掛載少量武器,經過一定時間打開加力燃燒室後所能達到的速度也是極速。在這種狀態下,戰鬥機依舊擁有一定的空戰能力,但是僅僅擁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第四種狀態,飛機標準掛載,常規空戰所需的全部性能指標均達標,具備較強的機動性,依舊能夠作戰的極速也是極速,因此殲-20的極速究竟是哪個極速?畢竟殲-20的最大速度再差,也不能比不過SU-27和F-15吧?
美軍戰鬥機飛行品質的三個等級
綜合考慮,殲-20的極速可能是具備實際作戰能力的一級指標下的極速,而隱身戰鬥機的一級飛行品質與非隱身戰鬥機的一級飛行品質是存在區別的,對於非隱身戰鬥機而言,掛載少量彈藥以最大飛行速度飛行時,你需要擔心的僅僅是飛彈能不能脫離掛架以及高速飛行時飛彈能不能牢牢的掛在掛架上而不是被吹下去(別笑這個問題很嚴肅,美軍F-14A戰鬥機出現過AIM-7E「麻雀從掛架脫離後,上躥下跳把F-14自己整的重傷的情況)
隱身戰鬥機的一級飛行品質要求更加的苛刻,對於隱身戰鬥機而言,為了保證隱身,最大飛行速度飛行的時候不能將飛彈外掛吧?所以隱身戰鬥機極速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在最大速度飛行之時,彈艙艙門依舊能打開,以及飛彈能夠順利脫離掛架?所有玩過某雷霆的玩家都知道,高速俯衝時,只要你敢開起落架/減速板,分分鐘鍾掉給你看,那麼戰鬥機的彈倉艙門呢?動輒上馬赫的速度,如何保證彈倉艙門正常開啟?諸多軍迷之所以質疑蘇-57的機腹彈倉是否具備實際意義的邏輯是戰鬥機在高速飛行時,高速氣流會將機體的一切牢牢的壓住彈倉艙門很難打開,俄羅斯沒有展示可以理解為俄羅斯SU-57戰鬥機的彈倉艙門結構強度不足,因此SU-57不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機。
所以當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大於1.5馬赫之時,如何保證在極速飛行的戰鬥機能夠打開彈倉的艙門,如果以彈倉艙門依舊能順利開合作為戰鬥機極速標準,可以理解為殲-20戰鬥機在兩馬赫狀態下依舊具備隱身作戰能力。
圖就不用解釋了吧?
實際上基於上述原因,哪怕由試飛員飛出的戰鬥機極限數據所構成的飛行包線是不規則的,但是操作手冊上的飛行包線往往會切去兩部分,以保證戰鬥機的作戰效能。
上述原因可以解釋殲-20最大飛行速度僅為2馬赫的原因。但是即便如此,F-22參與航展時,展出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3馬赫,也就意味著殲-20的最大實戰速度可能低於F-22。
最大飛行速度僅為2馬赫緣由第二與第三種猜測,展板採用保守數據即可對於考慮外銷的戰鬥機而言,因為各種客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客戶,特別是中東北非地區的客戶,往往是只關心武器的紙面數據,一個花團錦簇的數據,能夠極大地調動潛在客戶的購買積極性,因此考慮外銷的武器裝備會將數據做得儘可能的好,至於上述數據是在什麼條件下達成的,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但是對於不考慮外銷的武器裝備而言,展板數據太過真實反而會導致武器數據洩露,因此公布相對保守的數據即可也是一種相對合理的猜測。除非有了J-20E,否則數據都是看個熱鬧即可。
此外航展展板上的戰機尺寸,與之前曾經公布的數據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本次公布的數據可能是採用AL-31發動機的殲-20早期型的數據。採用早期型數據也就意味著性能會相對較差。
更有甚者,三種原因一塊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殲-20的實用航速是兩馬赫左右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本次的數據是中航公布的,而非外界根據照片推測的。
各種照片都是原模原樣放上來的,給圖的作者點個關注去[思考],畢竟沒有這群圖作者,也沒得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