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6無人攻擊機,變廢為寶,那一年,我們把殲-6改為巡航飛彈

2022-01-30 科大工場

殲-6殲擊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先後生產了5200架,在國土防空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從2010年6月12日開始,國產殲-6戰機就正式退出了空軍編制序列。但因為殲-6數量相當龐大,可派上新用場,而且部分退役的殲-6戰機仍有較長的剩餘壽命,再加上封存條件比較好,因此部隊決定將殲-6戰機進行無人化改裝,改為無人機攻擊機。

殲-6戰機是我國根據蘇聯米格-19戰鬥機仿製和發展而來的,從1958年開始研製,1963年首批交付,一直到1983年才徹底停產。殲-6戰機的推重比達0.86,中後期改進型全機推重比更是高達0.98,因此殲-6戰機擁有非凡的爬升率,可以在1分06秒內爬升到10000米高度,比同期的美國早期作為空優戰機使用的F-100要強得多。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殲-6戰機先後擊落了包括RF-101A、F-104C、QM-147G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F-4C、RA-3D、A-6A等機型的21架敵機,而自己毫髮無損、沒有一架被擊落。

隨著我軍新型戰鬥機的大量服役,大部分退役的殲-6戰機都被送到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這是亞洲最大的退役飛機封存中心,採用我國自主創新的飛機氣相封存技術,類似於為飛機罩上「保鮮膜」,儲存了上千架退役飛機。

但由於現代化空軍的技術和戰術要求越來越高,退役封存的戰機啟封以後,很難以老舊狀態重新上戰場,所以這些封存的殲-6戰機只是理論上具有後備作戰能力。如果不進行改造利用,這批殲-6的最終結局還將是以拆解為主。

大批量的退役殲-6的再利用的途徑,就是研製殲-6無人機。首先是殲-6無人靶機。在1995年,我國研製的殲-6無人靶機首飛成功,可以讓成千架退役殲-6變廢為寶,成了超音速無人靶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還積累了大量經驗,為中國研製新一代大型尖端高速無人機打下了基礎。

在2015年央視曾中國金頭盔飛行員蔣佳翼駕駛戰機實彈演習,他駕駛殲-11B戰機對目標發射中距空空飛彈,將一架殲-6無人靶機凌空打爆。除了退役的上千架殲6,空軍還保有八九百架殲7殲8系列機,正在以每年近百架的速度退役,所以這些退役飛機的一部分改裝成為靶機,夠空軍打靶幾十年了。

此外就是傳說中的殲-6「自殺飛機」,在殲-6靶機的基礎上,把退役殲-6改裝成無人攻擊機,大批改裝的殲-6在戰時能對敵人的空防系統造成很大壓力。從本世紀初開始,空軍就啟動了退役殲-6戰機改裝為作戰無人機的項目。不過,很多人說的殲-6「自殺飛機」,其實是誤解,殲-6改裝的無人攻擊機,是一種可多次使用的無人機,並不是一去不返的。

退役殲-6改裝的殲-6無人攻擊機,拆除了彈射座椅、氧氣系統,機炮,座艙航電和副油箱等設備,但保留了座艙蓋, 不對座艙進行封閉, 體現了因陋就簡的原則。增設了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改裝了自動駕駛儀和末端導引系統,可以低空自動出航,保留了殲-6的基礎飛行性能。

殲-6無人攻擊機可以執行多種任務,對地攻擊時可掛載航空炸彈,對海封鎖時可以掛載航空水雷,也可以在作戰時充當雷達誘餌機,安裝雷達誘餌裝置,模擬大集群攻擊機的飛行,引誘敵方的雷達開機,暴露其遠程警戒雷達和地空飛彈陣地,或者消耗敵方的遠程地空飛彈。讓解放軍的主力戰機增強打擊效力。

戰鬥部是2枚250公斤口徑的航空炸彈。威力相當於一枚航路比較固定、能夠低空地形匹配飛行、戰鬥部重量500公斤、射程100公裡左右的中程巡航飛彈。

殲-6無人攻擊機的最大缺點是需要大面積佔用前線機場的跑道和停機區,作戰時會嚴重擠佔正常航路。由於殲-6無人攻擊機是由戰鬥機改裝而來,平時的維護,起飛前的檢測,以及掛彈、加油等等的保障,都與現役先進戰鬥機別無二致。

假如一個機場場站能保障兩個飛行團的48架戰機的作戰任務,那麼一個無人機基地的最大出動數量也就是50架左右,這還要縮減其他有人機部隊的作戰保障任務。由於所以只能一架一架地單架放飛,按照最小放飛間隔3分鐘計算,每個基地在一小時內的放飛架次只有20架,50架殲-6無人攻擊機需要2~3個小時才能全部放飛。

殲-6無人攻擊機沒有編隊飛行的能力,無法編隊作戰,執行多波次飽和打擊的火力密度不足。而且殲-6無人攻擊機是為了軍事鬥爭準備而研製的應急產品,改裝比較簡單,造價上有很多限制,不可能應用昂貴的雷射慣性導航和高級地形匹配輔助導航系統。因此殲-6無人攻擊機的突防性能並不太高,很容易被敵方的地空飛彈所攔截。

殲-6無人攻擊機只是應急武器,其作戰效能遠遠低於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和巡航飛彈。一架「翼龍-2」或「彩虹-4」大型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可以攜帶多枚空地飛彈或精確制導炸彈等,單機的打擊能力要勝過幾十架殲-6無人攻擊機,而且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綜合成本更低。

近十年來,我軍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和各種巡飛彈、遠程飛彈大量服役,殲-6無人攻擊機也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一線。隨著中國空軍近些年來頻繁舉行大規模的空戰對抗演習和實彈打靶訓練,相信越來越多的退役殲-6會被改裝為無人靶機,實現其最後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把退役殲6和強5大批量改成無人攻擊機?
    由於歷史原因,殲6飛機的生產總數高達數千架之多。加上更老的殲5、強5和殲7早期批次,這些到目前已經退役的飛機總數是非常龐大的。
  • 河南有個中國戰機墳場,藏了上千架殲6無人自殺機!是真的嗎?|軍情晚報
    還有說法稱河南的飛機墳場裡的千架殲-6被改造成「無人自殺機」、「可以飽和打擊航母打擊群」,是真的嗎? 在90年代中國的遠程打擊力量還沒有現在這麼強的時候,為了應對美軍、臺灣地區的軍事優勢,還真琢磨過這種看似廢物利用的無人攻擊機,而且真有少量殲-6被改裝過。
  • 退役殲6改成無人機,裝滿炸藥自殺突襲?實則存在更好選擇
    對此有的網友就提出要將退役戰鬥機改裝成裝滿炸藥的無攻擊機,讓其去執行自殺任務,從而也能在退役後發揮出一定的作用。那麼這樣的方案到底能否實施呢?據了解,提出將退役戰鬥機改裝成無人攻擊機想法的人大多認為,改裝的成本低,而且可以充分應用原有戰機的機動性,對敵方發動飽和式的攻擊。
  • 707航母工程艦載機,殲-6是主力殲-12改是後備
    我國目前已擁有兩艘6萬噸級航母,規模和性能綜合起來至少排名前三,如果再加上快要現身的彈射型航母可以直接晉級前二。當然航母這個海上超級巨無霸考驗的是國力,科研能力加經濟實力都是重要指標,為了實現百年航母夢軍工們走過了一條艱辛之路,記得80年代我們第一次登臨美國航母時除了羨慕更多是焦慮——什麼時候才能造出自己的航母?
  • 老兵不死只是遠去:再回首,中國殲-6留下的是它傳奇的一生
    在目前中國空軍的序列當中殲-7,殲-8這些曾經的當家花旦都已經開始被殲-10,殲-11,殲-15,殲-20這些後輩們所替代,那麼不知道誰還會記得我們曾經的老兵殲-6,這款我國裝備最多,戰績最出色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一直都流傳「老兵不死只是會遠去」這樣一句話。但在今天看來殲-6卻是開啟了我國衝向雲霄的一把鑰匙!
  • 中間隔了「三代人」,殲20這次竟與殲6「同框」了?
    殲-20,是我國首款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它的批量服役使得我空中戰力跨入世界頂級行列;殲-6,是我國在殲-5基礎上研發而來的第一代雙發噴氣戰鬥機,它曾經是我國裝備數量最多的戰鬥機,也是在實戰中取得無數輝煌戰果的戰鬥機,當這兩款「
  • 殲20今年或上新臺階:脈動生產線加快速度,無人僚機有望實現
    據官方表示,自殲20首飛至今,它的研發進展十分順利,並且已經形成了戰鬥力,作戰能力也得到了檢驗。此外,他們還透露,殲20的裝備速度在加快,未來將有更多空軍部隊將裝備這款先進戰機。那隨著2021年的到來,殲20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驚喜和期待呢?我認為,會是這三樣。首先,得益於技術的進步,殲20的建造數量和建造速度都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殲17戰鬥轟炸機首飛,中國對渦扇10發動機性能很自信!
    很明顯,雖然這款新型戰鬥機是蘇-27的衍生機型,但同時也從「鴨嘴獸」戰鬥轟炸機身上獲得了靈感。俄羅斯媒體早前曾根據中國網絡流傳的一張風洞試驗圖片分析稱,中國正在以蘇34和蘇33為藍本研製戰鬥轟炸機,並將其暫命名為殲18,但是在殲16曝光後,中國軍事媒體按序列稱這種設想中的戰鬥轟炸機為殲17戰鬥機。
  • 只有9噸,轟6載彈量還沒有殲16大,還有存在必要嗎?
    很多軍迷都愛爭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空軍的轟6系列轟炸機的載彈量實在是太少了。這些軍迷一般會拿兩架飛機來舉例子,一是美國冷戰期間使用的載彈量高達13噸的F111戰鬥轟炸機,另一種就是我國近幾年成熟並且批量服役的殲16戰鬥機,載彈量高達12噸。那麼擁有了載彈量為12噸的戰鬥機,還有沒有必要保留這些所謂的載彈量只有9噸的轟炸機呢?
  • 「電石榴」現身珠海,殲-16電戰機叫板美國咆哮者,造價超過殲-20
    而殲-16電戰機的供電能力就很強大,無論是機內增加的電子戰設備,還是外掛電子戰吊艙,都是由整機電源綜合供電的,包括整個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系統都是與電子戰系統融為一體的,這種大功率供電系統,保證了殲-16電戰機擁有強大的電磁壓制能力。美軍改造電子戰飛機的做法由來已久,先後在A-6重型攻擊機和F/A-18F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出EA-6B徘徊者和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
  • 臺灣那架能飛9個G,讓殲20說拜拜的戰機,究竟什麼樣?
    區區F16V,不用殲20出馬,殲10C就夠用了。臺灣地區空軍精神小夥豪言壯語說起F16「戰隼」戰鬥機,中國軍迷幾乎無人不曉,這不僅是因為它曾經參加1982年貝卡谷地空戰、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重大軍事行動並全部取得優異成績
  • 回頭看:殲-6真的是一代「神機」嗎? | 循跡曉講
    |殲-6可以說是兩代中國人對於空軍的第一印象 圖源於網絡對於他們而言,如果說之後的殲-10是航空工業走向並駕齊驅的第一個裡程碑,那殲-6就是一個開始。而原型機提前任務指標更是要求在139天內首飛成功,並於1959年4月26日通過了國家的檢測驗收,同意轉入批量生產,此時距離東風103開始仿製僅僅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架飛機,就是未來的殲-6甲。
  • 殲20核掛件呢?
    因此,殲20能否被改成核攻擊機,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核航彈的有無,二是殲20的掛載能力。再說殲20的掛載能力,似乎只能攜帶6枚飛彈,要知道美國很久之前研發的F-22是可以搭載8枚飛彈的,同時戰鬥機的體積也要比殲-20小上不少。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曾經殲-20的副總師表示殲20能攜帶8枚飛彈,為何到了實際應用中,卻只帶了6枚?實際上,在6+2的飛彈配置中,6代表的是6枚中視距飛彈,2代表的是兩枚超視距飛彈。
  • 韓國竟有殲6殲7!機身太極旗非常刺眼,來歷鮮為人知,至今未還
    近日,韓國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兩張清州空軍基地的老照片,顯示與韓國空軍美制F-4D「鬼怪」戰鬥機同處於跑道上的居然是一架我國生產的殲-
  • 春節特別報導①|共和國「鋼盔」殲-6:擊落數十架美機,自身一無折損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整理了殲-5、殲-6、殲-7、殲轟-7、殲-8、殲-10、殲-11等解放軍經典戰鬥機的小記,通過講述這些國產戰鷹的守衛祖國領空故事,展現些許人民空軍成立至今的崢嶸歲月,以饗讀者。昨天說完殲-5,接下來自然是殲-6戰機的故事,這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首款超音速戰機。殲-6飛機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機動性好,適於近距格鬥空戰。
  •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美國雜誌討論殲-9失敗的原因。
  • 曇花一現的「戰神」前輩:未能登場的轟-6家族「特種兵」
    所以論證過程較為順利,最後也研製成功,並進入部隊裝備體系的,就是轟-6M和轟-6K這兩個可以發射長劍-20空射巡航飛彈的型號。轟-6K/M的順序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字母順序排在這倆前面的轟-6J、以及排在這倆當間的轟-6L呢?我們現在知道,今天的轟-6J和轟-6L是兩個分別依託轟-6K平臺和轟-6G平臺改進,以鷹擊-12超音速空艦飛彈為「核心競爭力」的海軍空艦飛彈載機型,其關係與轟-6K和轟-6M頗為相似。不過在20年前的那次規劃中,第一代轟-6J和轟-6L,和海軍航空兵並沒有什麼關係。
  • 攻擊-11無人機進行RCS測試 — 殲-20也做過,或將進入量產
    但自從2019年國慶閱兵中「攻擊-11(GJ-11)」隱身無人攻擊機橫空出世後,很大程度上扭轉了世人對沈飛和瀋陽所的固有觀念!在2019年攻擊-11隱身無人攻擊機首次公開出現在「無人機方隊」中時,其引起的震動是巨大的。
  • 美國公布的6代機賽飛碟;我們的殲20開始升級
    當然了,我們對高端機的研發也沒閒著。只是不動聲色,相對低調而已。殲20自面世和服役以來,一直沒有停止改進和升級,外界猜測它後續會有雙座型、艦載型和戰鬥轟炸型,而現在,殲20第一個衍生型號出現了。據網絡圖片曝光,近日一架新的殲20黃皮機飛上天空,從該機2022的編號來看,它可能是殲20B的第二架原型機。
  • 中美無人攻擊機大比拼|能打無人機的新型野戰防空系統
    來源:近日頭條無人機被視為未來戰爭的標杆武器,已成為重要的軍事技術之一,尤其是新型無人攻擊機領域,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我國在無人作戰飛機領域也是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