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戰鬥機與本土防空戰

2021-02-15 戰史編譯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航空FAN」1974年8月號,僅作學習交流之用,不代表譯者認同其原文觀點

 

採訪人:「航空FAN」記者(以下簡稱記者)

受訪人:原陸軍飛行第十八戰隊第三中隊長·陸軍大尉 角田政司(以下簡稱角田)

 

五式戰鬥機Ⅰ型甲

在福生接受機種改裝培訓

 

記者請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在福生接受五式戰鬥機的改裝培訓的?

 

角田我是3月10日(1945年)帶著4名部下過去的,在那邊待了有3、4天。培訓結束後只領到了1架飛機,所以只有我自己是駕機回去的。印象中大概是13日的白天返回的柏市。

 

記者3月10日的話,那麼也就是說,您是最初一批接受五式戰改裝培訓的一線作戰部隊飛行員?

 

角田當時不知道,後來一打聽的確如此。因為當時最先出廠的1號、2號和3號機是拿來專門用作改裝培訓的,而我開回去的那架就是第4架出廠的五式戰,也就是4號機。

 

記者進行改裝培訓時使用了4架飛機?

 

角田不,不是,大概是2架左右的樣子。幾架飛機交替使用的感覺。說是機種改裝的培訓,按理本應當是包括射擊呀等等各種科目都囊括的,但是按照當時的情況,敵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出現,所以也辦法去搞的那麼悠閒,主要就是慣熟飛行訓練。總而言之就是要先熟悉飛機。第一天主要是讓我們進行起降訓練,要先去上理論課,了解飛機的性能諸元。

 

這裡的諸元主要指這架飛機的起飛速度是多少千米啊,著陸的時候速度要控制在多少千米以內降落,接觸地面的速度要在多少千米以下啊之類的性能參數。還有就是在做特技飛行翻筋鬥時,拉起前要先將飛機加速到320千米/小時,再翻筋鬥之類的。整個課程聽下來要半天左右的時間。諸元參數光記錄在本子上可不行,要全部牢牢記在腦子裡。

 

然後便是起降的訓練了。最初就是單純的起降,起飛之後什麼都不做繞機場一周就降落。從第二天開始根據個人喜好隨便做一些機動動作,爬升反轉呀、筋鬥,橫向大角度轉彎、橫向小角度轉彎等等,之後根據想定的各種戰鬥場景,再將自己在空戰中可能會做的一些機動動作全部嘗試著模擬一遍。與其說是慣熟飛行,倒不如說更像是審查部的審查試飛。先粗略的嘗試一下,觀察一下大角度盤旋速度到多少千米開始進入失速之類的,之後再一一詳細的記下來。

 

記者飛機的維護保養方面呢?

 

角田相較於駕駛飛機維護保養方面的技術問題就要複雜的多了。雖然整備隊派了12、3個人過去學習,但三式戰鬥機搭載的是川崎的液冷發動機對吧。雖然機體是一樣的,但五式戰鬥機了換裝了氣冷發動機,就跟人換了腦袋一樣,肯定會有非常大的變化。而駕駛飛機呢,推一推手柄,拉一拉操縱杆,性能諸元的參數雖然有所變化,但跟以前相比操作並沒有太大差別。

 

記者相較於以前裝備的三式戰鬥機「飛燕」,初次駕駛五式戰鬥機時的印象如何?

 

角田總的來說,就是感到失速的「點」很低。怎麼飛都不會失速。那不是挺好的嘛。再有就是盤旋性能非常好,速度也感覺比想像中的更快。

 

記者可是從紙面數據來看,速度方面,五式戰要比三式戰稍微慢一點。

 

角田速度可能是要稍微慢一點。可是在盤旋性能方面要強的多。所以,駕駛過五式戰的戰友大家都一致認為五式戰鬥機的性能更好。因為三式戰是所謂的「殺人機」嘛。不管是九七戰、一式戰(隼)、還是五式戰,發動機要發生故障的時候,都會多多少少有一些「先兆」。這裡那裡的會出現一些反常的現象,然後發動機才會停車。而三式戰即使飛行狀態良好也會突然空中停車,真是無可奈何。採用液體冷卻的發動機,它的傳動軸都比較長,我想這可能是導致故障頻發的一個主要的弱點。

正在對發動機維護保養中的五式戰鬥機Ⅰ型乙 

 

傳動鋼索被打斷

 

記者五式戰鬥機的首次出擊是在什麼時候?

 

角田是3月24日的晚上,當時B-29轟炸機正向東京方向襲來。確實讓我們趕上了。

 

記者:那個時候的話,飛機的數量還……

 

角田:當時我們部隊也就只有3到4架吧,剩下的都是三式戰鬥機。因為當時只有我和小宅具有夜間作戰的能力,所以駕駛五式戰的只有我一個。小宅說他以後再去換裝,所以他當時駕駛的還是三式戰鬥機。

 

記者:夜間出擊只能派出2架飛機上去,型號還不一樣(笑)?

 

角田:只有2架型號還不一樣。所以戰鬥是很艱苦的。後來川村(春雄大尉)回來了,便可以派出3架飛機升空作戰了。

 

記者:十八戰隊全部換裝五式戰鬥機是在幾月?

 

角田:5月中旬全部換裝完畢。說是全部,因為當時即使是在白天也只有20人左右具備作戰能力,所以也就是裝備了24、5架飛機的樣子。

 

記者:和三式戰相比,五式戰的妥善率要高多了吧?

 

角田:妥善率極高。相較之下三式戰呢,有時候仗還沒打夠一個月就只剩下5架飛機能飛了。全戰隊40名飛行員,連充分的訓練時間都無法保證。

 

記者:能不能把您首次攔截B-29時的情形……。

 

角田:談到具體的作戰,因為當時已經取消了休假對吧。每一天都在做著差不多相同的事情,所以最初的戰鬥具體是什麼時間,採用的是什麼手段進行的攻擊,我現在已經有點記不太清楚了。不過,像首次擊落敵機這種,以及運氣較好取得了不錯戰果的一些戰例我還是很有些印象的……。

 

首次攔截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呢。具體時間我已經想不起來了。記得當時是對B-29實施了一次右側前下方的攻擊。當時一開炮,敵機右側機翼的翼根處就起火了。隨後我便脫離、爬升,敵機的飛行高度為5500米左右,所以,還可以對相同部位再進行一次攻擊。因為此時我機的性能正處於最佳的狀態呀。正當我以破竹之勢轉入爬升,正準備再次實施攻擊的時候,卻一不小心闖入了我方探照燈的照射範圍。於是立即遭到了我方高射炮的射擊。日本的曳光彈是黃色的,而敵機的曳光彈是粉色的。所以我能分的清楚。第一串炮彈從我下方5米處飛過。繼續往前飛,這回炮彈是從底下打上來的,切斷了右側的操縱索,鑽進了位於駕駛艙前方的滑油箱內。此時燃料還夠飛10分鐘左右。由於控制垂直方向舵需要一左一右兩條鋼索,右側的鋼索被切斷後,方向舵失靈被卡在了左滿舵的角度上。飛機開始橫向水平飛行,進入一種類似水平尾旋的狀態,開始打轉。滑油泵內的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壓力越來越高。最終滑油「呲」的一聲噴了出來射了我一臉。

 

於是立即順向滾轉同時下壓機首將飛機從尾旋中改出。可是一不留神,飛機的高度一下子掉的太多,情況十分危急。儘管後來依靠單側機翼的輔助翼進行操控,才好不容易把飛機重新提升到了約1000米左右的高度。然而此時燃料的紅燈已經開始閃爍報警,而我已經失去了機場的具體方位。

 

啟動中的五式戰鬥機 右側為專用啟動車

 

目標是敵機主翼的翼根

 

雖然只是腦海裡一閃而過的念頭,但在當時我確實覺得就這樣跳傘的話會很危險。因為之前收到過通報。說有個海軍的飛行員跳傘以後,就在將要落地還沒落地的時候,被一個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老頭子用日本刀給當場劈死了……。這是因為當時老百姓都覺得凡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應該都是敵國的飛行員。

 

正當我已經決定就此放棄抵抗的時候,忽然看到了一個飛機場,而且非常幸運,恰好還就是柏市的飛機場。此時燃料還能再堅持3分鐘左右。距機場還有約1000米左右的距離。我們知道在進入著陸階段時需要進行第1、2、3、4、共計4次盤旋進近,在進入第4次盤旋轉入降落程序時,通常距離跑道大約為200至250米,然後再繼續下降高度完成著陸。而在當時我完成第4次盤旋進近後距跑道有800米。接下來該怎麼辦,我自己也不知道。於是就決定朝著導航車飛。所謂導航車就是一輛安裝有電燈的汽車,用燈光來指示跑道的方位,以及飛機的飛行高度之類。雖然是布置在跑道旁邊,但是一旦有敵機出現就會迅速熄滅。

 

於是從800米的距離上一直向前飛行,感覺進入光照的範圍後再猛的一下改正姿態,瞬間主起落架的輪胎就接觸到了地面,雖然通過操作剎車制動裝置,也沒打轉兒,飛機便穩穩地著陸了,但時至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這樣還能成功降落有些不可思議。

 

記者:在攔截B-29的時候,主要是瞄著主翼的翼根打?

 

角田:換裝五式戰鬥機以後,基本上都跟第一次出擊時的情形差不多,主要瞄著敵機某側機翼的翼根處打。因為那裡被擊中後比較容易起火。雖然B-29號稱是無法被擊落的轟炸機,但在我看來還是射擊瞄準的位置不對。據我個人的判斷,機身與機翼的連接處,也就是翼根這個地方各種管線可能比較集中一點。而其他部位基本上都有防彈鋼板保護,即使起火了也會很快滅掉。

 

記者:B-29轟炸機的防禦火網異常炙烈,要想佔據可對其翼根部發起攻擊的位置,一定很困難吧?

 

角田:在對B-29實施攻擊的時候,只要飛機的移動速度超過其自衛機槍塔的旋轉角速度,被彈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如果從敵機正後方採取直接攻擊的話,必然是沒好果子吃的。所以,如果敵我雙方處於同高度的狀態下,我會先進行俯衝加速,然後再大角度拉起實施仰攻,這種情況下敵機自衛機槍塔的旋轉俯仰角度的動作幅度最大。從上方發起攻擊的話俯衝角度要近似於直角,從側面的話要從敵機正側方橫穿過去。發動攻擊的位置要儘可能的遠,選擇的攻擊角度要儘可能的大。距離越遠,角度越大,被彈率就越低。如果角速度太小那麼就放棄攻擊等待下一個編隊。雖然我在攻擊時確實是瞄著敵機主翼的翼根部打,但是B-29這個飛機在攻擊的時候目標是非常大的。所以炮彈究竟打到哪裡才令其墜毀其實我也不十分確定。儘管當時我知道直接擊斃駕駛員也可以把敵機打下來,但B-29的駕駛員到底位於何處從外面也看不出來。由於目標太大,如果按照對戰鬥機的射擊訓練要領從2000米外就要開火。而實際上是在距離敵機500米到100米的這400米區間之內,移動射擊時的效果最為良好。因為左右兩側機槍設定的彈道交匯距離是250米。

 

隸屬飛行第五戰隊的五式戰鬥機Ⅰ型乙

 

僚機被擊落

 

記者:攔截B-29的時候,如果等到敵機來襲再起飛就來不及了吧。當時的情報也不可靠……。

 

角田:情報確實是靠不住。有一次告訴我們B-29來了要我們立即起飛迎敵,結果一升空就遭到了P-51戰鬥機的圍攻。B-29是1架也沒有。可能是相關方面將P-51誤認為B-29了吧(笑)。

 

所以一定要在地面發布空襲警報之前就起飛升空。初期敵方採用的是高空轟炸,由於我方爬升至10000米需要差不多1個小時,所以要提前很早起飛才行。到了戰爭末期由於敵機已經完全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即使是在晝間來襲高度也只有5000到6000米左右。隨著高度的降低,迎擊所需時間也降到了30分鐘以內。因為如果是5、6000千米的話,是17到20分鐘左右我們就可以達到的高度。

 

記者:換裝五式戰鬥機以後,基本上沒怎麼在萬米高空戰鬥過?

 

角田:10000米以上的情況只在初期遇到過。而且是在晝間。夜間空襲敵機通常採用低空進入。印象中高空作戰在12月3日(駕駛三式戰首次取得戰果)以後就基本上沒有了。不記得駕駛五式戰鬥機在晝間進行過高空作戰。

 

記者:操縱鋼索被打斷的那架五式戰鬥機是最初領到的那架4號機嗎?

 

角田:是的。飛機修好之後我又再次駕機升空。所以直到最後我駕駛的都是那架4號機。

 

記者:前面提到由於誤報在迎擊中遭遇了敵方P-51戰鬥機的圍攻,那麼在空戰中遇到的敵戰鬥機的型號都是P-51……?

 

角田:是的。4月7日平馬(康夫)曹長被擊落,這是我們第一次遭遇P-51戰鬥機。起飛時完全沒有預想到會有敵軍戰鬥機參加護航,正打算對B-29實施攻擊的時候遭到了P-51的沉重打擊,損失很大。當天我們升空以後也沒有組成編隊,因為此前的主要作戰對象是B-29嘛,所以大家都是單獨行動各自為戰。

 

自那以後,到底是幾號呢,日期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總之是一個春霞漫天的日子,接到了來自上級的出擊命令—「敵B-29大編隊來襲。今日取消各部隊防區劃分,全部迎擊隊於東京上空集結」。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從柏機場起飛向北進擊。正當我們做好了出動準備打算駕機升空的時候,因為柏這個地方同時還駐紮著裝備Ki44(鍾馗)的飛行第七十戰隊,他們的起飛方向正好跟我們相反。基本上是在無風的條件下起飛的。於是我們也調整了起飛的方向,向他們靠攏。升空後開始第1盤旋、第2盤旋……,進入第2盤旋時,我確認前方沒有友機之後就按下了機炮按鈕開始進行試射。結果機炮毫無反應。

 

正在起飛的五式戰鬥機 翼下懸掛的是2個200升副油箱

當時川村大尉的僚機是戰後參加了航空自衛隊後不幸殉職的酒井康夫,我的僚機是特操出身的板井平八郎。而小宅編隊此時已經匯入了大部隊。我呢,由於機炮故障也沒有別的辦法。就打算等編隊編組完畢再降落,正在這時,突然從腦後有炮彈「嗖嗖」的飛過來。是哪個混蛋試射這麼不小心,我一邊琢磨著一邊回頭向後方觀察,結果發現距離我後方150米有1架P-51正處在與我相同的高度。

 

於是我立刻晃動機翼向左側盤旋。僚機的板井機雖然也開始試圖進行轉向,但最終還是被敵機擊中,開始墜落下去。我感到非常懊惱,立即一個大角度盤旋繞到了敵機的後方,試圖用螺旋槳去「啃」敵機的垂直尾翼。在猛烈的追逐咬尾過程中我抬頭一看,發現上空出現了P-51的大編隊。無奈之下只得迅速脫離了戰場。

 

在那次戰鬥中我部有2架飛機被當場擊落。而七十戰隊由於已經先我們一步提前升空,因此可以在同高度或者更加有利的位置與敵機展開空戰,表現的反而更好一點。飛行第七十戰隊由於一直在本土駐防,沒有去菲律賓「海外務工」過,因此全部36架飛機都可以出戰。在當時來說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部隊。

 

 

赤手空拳與P-51展開搏鬥

 

記者:遭到敵方P-51戰鬥機的圍攻是在那之後的事情?

 

角田:是的。是第二回,那次我的機炮同樣還是出現了故障。後來才聽說,當時情報中所提到的B-29機群在木更津上空以8000米高度進入,之後便一邊下降高度一邊全速向松戶、柏的方向急進。而此時我們還在爬升高度,敵機見狀便「嗖—」的一下疾駛而過,完全沒把我們當回事。

 

新上任的飛行隊長帶著僚機起飛升空,結果才一個回合便被打了下來不得不跳傘逃生。最後就形成了我以1敵8的局面。由於當時五式戰鬥機的盤旋性能非常好,所以我沒有被擊落。

 

記者:能不能把詳細情況……。

 

角田:時間應該是在7月末到8月初左右吧。當時飛行隊長的編隊完全沒有注意到P-51的到來,正在我前方200米處全速向上爬升。我想追上去,可是雙方的距離怎麼也無法縮短。突然我看到正前方有1架P-51,此時正在我們上方約1000米左右的高度晃動著機翼。心想要壞,為了快速爬升,連忙把副油箱丟了。可是,這回機炮還是打不響。正當我感到束手無措的時候,6架敵機猛的翻轉回來,前4後2把我團團圍住。

 

由於機炮故障無法進行反擊,我就想怎麼和他們鬥才能讓他們無法返回硫磺島,想方設法也要搞他一架下來。於是就厚顏無恥地搞起了拖延戰術跟他們繞,打算耗掉他們的油。此後在纏鬥中雖然不時遭到掃射,但飛機安然無恙一發炮彈都沒有挨到。

 

記者:敵機採用的是編隊戰術?

 

角田:是的。應該是叫長/僚機戰術吧?這個戰術拿個碗做比喻的話,那麼就是在碗的邊緣四周布置4或者6架飛機,然後在碗底再埋伏几架。由於我方沒有速度優勢,所以一旦陷入了就很難擺脫,於是為了充分發揮盤旋性能的優勢我便朝碗邊緣的一個點飛,把那6架敵機都引過來,等他們都過來後,我再往相反方向逃。就這樣支撐了下來。

 

由於上面的敵機有6架之多,因此爬升的時候一旦稍有疏忽就會被幹掉。當然如果是只有2架左右的話那就不必怕了。雖然盤旋性能我方佔據優勢,但是俯衝速度敵方更快。每每我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的時候敵機都會「嗖—」的一下跟上來。就這樣在不斷纏鬥的過程中,高度也在不斷降低。

 

記者:五式戰的俯衝速度比三式戰還要慢?

 

角田:應該是比三式戰要慢一點。部隊在換裝五式戰鬥機以後就組織了與P-51的模擬空戰。黑江保彥教官專程趕來對我們進行了技術指導,我與中村中尉駕駛五式戰鬥機,黑江教官作為模擬對手駕駛P-51,模擬戰在機場上空進行,黑江教官佔據高位,我們則處於低位,模擬正式開始,在空中格鬥中好不容易才找機會繞到了黑江教官的後方,黑江教官見狀立即下壓機頭開始俯衝。我見狀也立刻開始俯衝企圖追上去,可是眼看著兩機的距離卻越拉越遠。正在我心中暗自驚嘆的當口,這回黑江教官的飛機又「嗖—」的一下開始轉入爬升。我們剛想追上去,黑江教官反而以比我們更大的盤旋半徑繞到了我們的後方死死地咬住了我們的屁股。正當我們目瞪口呆之際模擬戰就此結束。

五式戰鬥機(下)相比三式戰鬥機(上)更為可靠  但是速度也相對較慢

 

下來以後,黑江教官告誡我們對敵戰鬥機的速度等方面存在的性能優勢一定要加以重視。記得當時他是這樣指導我們的「雖然,今天雙方飛機性能相差不多的話,你們可能已經贏了,但是,如果將來遇到P-51,敵方的駕駛員也肯定會運用和我剛才一樣的戰術對付你們,所以今後一定要嚴加注意」。

 

五式戰鬥機的盤旋性能非常好。所以縱使無法擊落敵機,也不必擔心自己會被敵機擊落。而且發動機的可靠性也比較高。所以現在想來,如果當時這樣的飛機能夠再多一些的話,或許戰爭還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記者:您和P-51正面交鋒沒有輸過?

 

角田:雖然很難贏,但也確實沒有輸過。1對1或者1對2的情況下我想是不會輸的。如果狀態比較好的話也可以將其擊落。並不是說就完全打不下來,還是有機會的。

 

 

機載武器的故障以及無線電的質量是主要缺點

 

記者:感覺機炮的故障好像相當頻繁。

 

角田:確實是,雖然威力還是比較大的。所謂的故障呢實際上是保險管燒斷了。你知道在準備射擊之前要打開保險對吧?這個保險實際上是一個「槓桿」。射擊前要用力把它拉下來。一般的戰鬥機這個保險槓桿都是手動的,而五式戰鬥機呢這個地方改成了電動的。使用的時候一按按鈕這個槓桿「嗞—」的一聲就打開了。槓桿打開了機炮才能後座開炮。這個保險管一旦憋了那機炮就肯定打不響了。

 

除了武器的故障之外五式戰還有一個地方也很糟糕,就是機載無線電的通話質量問題。從這方面來看,敵方的通話質量是真的好。聽別人講,有一次我方12架戰鬥機與敵方8架戰鬥機展開空戰,從數量上看是我方佔據優勢對吧?可是打起來就眼看著敵機的援軍越來越多。而日本的無線電任你怎麼喊也聽不見。稍微離遠一點就接不通了。

 

飛機本身的性能也沒有好到能讓人沾沾自喜的地步,如果無線電再不好一點,機炮還老出故障的話,即使是好不容易起飛升空了,也無法進行有效的作戰。

 


現存於英國的五式戰鬥機Ⅰ型乙 狀態尚可

 

禁止撞擊

 

記者:也就是說機炮的試射必須在空中進行?

 

角田:在地面上不可以。升空以後我們一般在九十九裡(日本地名)附近上空,將機首略微抬高一點進行試射,如果沒有問題就繼續爬升去迎敵。如果是在夜間機炮出了故障的話可以先降落換一架備用機什麼的,而在晝間需要組編隊的時候,即使機炮出現了故障,也要先跟著大部隊行動。所以我才會在機炮故障的情況下遭遇P-51。

 

現在想來,當時我的機炮如果一不小心真打出炮彈來的話,一個人與8架敵機來一場真真正正的對決,恐怕現在也就沒有坐在這裡同你講這番話的機會了(笑)。雖然只是因為活到了現在才那樣想,但在當時我還真是有跟8架也好、16架也好的敵戰鬥機機痛痛快快地幹他一場的心思呢。為此我拼命努力,但每每面對的卻都是體型巨大的B-29……。

 

記者:作為戰鬥機的駕駛員,果然還是更加中意戰鬥機之間的空戰?

 

角田:還是覺得與戰鬥機作戰更為理想。雖說空戰並不是劍道那樣的比賽,但我本人還是想跟敵機鏗鏘作響地正面交鋒一場。成天面對那些又圓又粗組成編隊的大傢伙,無論從何方下手都會遭遇猛烈炮火。還要硬衝上去,像這樣的戰鬥我早已經厭倦了。

 

記者:終戰前夕,與敵戰鬥機的作戰,好像基本上已經不允許你們參加了吧?

 

角田:到了戰爭末期開始提倡「溫存主義」,只有B-29來襲的時候防空部隊才會升空作戰,如果是敵戰鬥機來襲就暫時隱蔽起來,以保存實力。這是師團長近藤兼利中將的主意。這個人是陸軍士官學校26期畢業的,中尉時代就留學法國、德國,實地考察學習空戰戰術,他在升任師團長以後敵我過於懸殊的情況下就不再出戰了。也不再允許對B-29實施撞擊。如果非撞擊不可的話,也要先獲得師團長的許可獲得正式的命令才行,屆時會給飛行員準備一套新的兜襠布和貼身襯衣,平常的戰鬥是不允許撞擊的……。

 

記者:可是,撞擊的戰例可是很多的呀?

 

角田:有時候是在完成攻擊後脫離失敗才撞上去的。因為我詢問過親自實施過撞擊並且生還下來的飛行員,按照當事人的說法,撞擊前其實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是不小心才撞上去的。有時候還會因受傷失去控制,或者攻擊時進入角度不好,操作出現失誤加速過遲導致飛機最終在空中撞到了一起。我本人雖然比較幸運沒有執行過類似的任務,但在實戰也有過數次與敵機險些發生空中碰撞的經歷。

 

相對於故障頻繁的三式戰鬥機 日本的飛行員更青睞可靠的五式戰鬥機

 

相比於「化妝」更重視實際

 

記者:關於當時作戰飛機的機體塗裝我很有興趣,那時候部隊的番號和圖案的塗裝方法已經統一到了何種程度了呢?

 

角田:舉個例子講,番號本應該用黑漆的結果有時候就拿銀漆塗了,基本上手頭有什麼漆就用什麼漆,使用上沒有什麼規範。

 

記者:比較規範的塗裝截至到1944年初就廢除了?

 

角田:差不多。後面補充的飛機基本上來的時候什麼樣就什麼樣。如果給我無塗裝的那我就開無塗裝的,如果給我開刷了迷彩的那我就開迷彩的。並沒有統一的塗裝標準。

 

記者:是因為地勤機務員要全力維護修理飛機,實在忙不過來嗎?

 

角田:我本人是沒有見過他們對飛機進行過統一塗裝。只在44年初剛來調布的時候見過那麼一兩次的樣子。給飛機塗裝也不是在一個什麼犄角旮旯就能幹的活兒,如果有塗的話我肯定能看到……。相比於給飛機「化妝」我想應該更重視一些實際的吧。

 

延伸閱讀

川崎Ki100/陸軍五式戰鬥機小傳

川崎Ki-61/三式戰鬥機飛燕小傳(上)

川崎Ki-61/三式戰鬥機飛燕小傳(下)


 

相關焦點

  • 川崎Ki100/陸軍五式戰鬥機小傳
    於是立即決定Ki100以陸軍五式戰鬥機的名義正式裝備,繼3架試作原型機之後,利用「無頭」三式戰舊機體改裝而來的五式戰鬥機於3月開始陸續出廠,與此同時生產全新五式戰鬥機的準備工作也開始全面鋪開。Ⅰ型乙實物  與甲的主要區別是駕駛艙風擋改為了水滴型設計在明野教導飛行師團舉行的與一式戰鬥機Ⅲ型、三式戰鬥機Ⅱ型、以及四式戰鬥機的對抗模擬空戰結果證明,無論是在高位或是低位,在各種想定的空戰環境中五式戰鬥機都能佔據優勢地位,令軍方對該機的期待進一步高漲。
  • 彩繪中的戰爭(71)- 日本陸軍應急決戰機:五式戰小傳
    2001年和2013年,日本模型廠商青島社及Finemolds分別出品了一款垂尾編號為39的日軍戰機:陸軍川崎キ100-I乙,即「五式戰鬥機」一型乙。不計由教導飛行師團改制的日本陸軍最後兩支飛行戰隊,在五支既有的飛行戰隊中,僅飛行第五戰隊由川崎二式復座戰鬥機「屠龍」(キ45改)換裝,其餘均由三式戰鬥機「飛燕」換裝。
  • 旭日戰隼--日本陸軍一式戰鬥機簡史
    在這樣的空戰思想下,二戰中歐美國家的戰鬥機普遍速度快、防護性強、火力猛,而日本陸海軍裝備的「輕型戰鬥機」以低空繞圈格鬥性能和大航程著稱,卻普遍在防護、火力上都比歐美國家的重型戰鬥機要差不少。同時,對於陸軍之前死抱著空戰機動性能的想法,在諾門罕見識過蘇軍I-16戰鬥機BZ戰法的有效性的陸軍飛行員提出,可以在一式戰上採用BZ戰法。在模擬空戰中,採用BZ戰法的一式戰證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制服九七式戰,這才最終改變了陸軍軍官們之前的態度,為一式戰得到認可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 從三式戰到五式戰 原日本陸軍飛行244戰隊中隊長訪談錄
    在館林上空我們與為該編隊提供掩護的F-4U「海盜」戰鬥機展開了空戰。 記者:三式戰鬥機在與「海盜」的空戰中表現如何? 生野:我覺得還可以,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只是「海盜」裝備有6挺機槍,火力強大,射擊起來炮火來像成束的火球一樣猛烈。從性能上講基本上是五五開。我方由於是在自己的本土上空作戰所以也佔有一些優勢。
  • 生不逢時的「大東亞決戰機」--日本陸軍四式戰鬥機「疾風」的故事
    然而,作為同樣擁有大規模的航空兵部隊的日本陸軍,雖然其主力戰鬥機的名聲並不如零戰那麼響亮,但經過數年的設計和實戰經驗積累,日本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從九七式戰鬥機開始,經歷了一式戰「隼」、二式單戰「鍾馗」等各型戰鬥機的實際運用後,最終拿出了集合了當時日本軍用航空技術大成的先進戰鬥機,在日本接近戰敗投降之時被冠以「大東亞決戰機」的名號投入了戰場。
  • 中島二式戰鬥機Ki-44「鍾馗」的設計與發展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同樣出自中島設計師之手、風格截然相反的單發戰鬥機。這款戰機裝備數量較少、登場的戰役也不多,但是卻對日後的日本陸軍單發戰鬥機的設計思想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這就是中島二式單發戰鬥機Ki-44「鍾馗」,簡稱二式單戰。    之所以強調「單發」,是因為當時日本陸航裝備序列中還有另一款「二式戰」,只不過它是雙座雙發的二式復戰Ki-45「屠龍」重型戰鬥機。
  • 中島Ki-27/97式戰鬥機小傳(下)
    僅在昭和14年(1939年)4月29日,隸屬飛行64戰隊第3中隊的7架97式戰鬥機在南鄭上空,與久違的中國空軍約20架I-15、I-153展開交戰,取得擊落11架的戰果。這應該是在諾門坎事件之前,97式戰鬥機所取得的唯一一次較為亮眼的戰績。
  • 二戰德國空戰利器「屠夫鳥」,福克-沃爾夫 Fw 190 型戰鬥機
    儘管許多德國超級王牌更鍾情於Bf 109,但無人能夠否認,福克- 沃爾夫公司的Fw 190 是二戰德國空軍裝備的最好的戰鬥機。這種被稱為「屠夫鳥」的空戰利器一經問世,立即被盟軍視為最可怕的敵人,性能全面超越同期的英軍戰鬥機,並迅速成為與Bf 109 並駕齊驅的主力型號。
  • 緬甸空戰(36)~烏飛兔走,時光飛逝
    6架米切爾在臘戍上空遭遇日軍戰鬥機攔截,在飛往昆明途中4架耗盡了燃料,在途中墜毀,1名無線電員在機上被日軍戰鬥機擊中犧牲,陳納德本應獲得的轟炸機一下子損失過半。陳納德將亞當與夏娃中隊、熊貓中隊部署於重慶,地獄天使駐守昆明。桂林空戰這場空戰不屬於緬甸空戰的範圍,我捎帶提一下,這是第23戰鬥機大隊的首次亮相。
  • 從水上戰鬥機到局地戰鬥機--」紫電「/」紫電改「戰鬥機小傳
    如果將來在太平洋地區作戰,除了依靠航母艦載機爭奪制空權以外,還需要研製生產新式水上戰鬥機,以這些小島為依託,進行早期防空作戰,同時掩護地面部隊的行動,為附近的海軍艦艇提供空中掩護。中島公司生產的二式水戰1940年9月,高速水上戰鬥機的研製計劃被正式提出,新式水上戰鬥機被命名為十五式水戰。然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十五式水戰的研製進度卻十分不理想。
  • 霍克「颶風」式戰鬥機開發簡史(下)
    1939年10月6日,首批600架中的最後一批交付使用,此後生產的颶風式戰鬥機開始全部採用金屬機翼。 作為一項補救措施軍方額外訂購了400套金屬機翼,以便在大修期間為早期生產的颶風MK.Ⅰ進行更換,然而由於部隊對於傳統亞麻布制蒙皮機翼的維護和修理方式更熟悉,因此在不列顛空戰期間這些機翼大都被地勤部隊扔在倉庫裡,並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 噴火式戰鬥機
    二戰後,噴火式仍在不斷改進,如Mark XXI型結構上有較大改動,裝4門20毫米機炮,可掛炸彈。噴火式連續生產了12年後,在英國本土於1947年停產;在英國以外,1954年4月1日,馬來西亞仿製的最後一架噴火式Mark XVIIII型飛機出廠。
  • 最後的戰鬥機——紫電改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末期量產紫電改,並使用在本土防空任務。與同時期日本陸軍視為空中決戰主力。「紫電」採用了較多的新科技,如自動空戰襟翼與層流翼型等,前者用以提升飛機中低速下的操控品質與空戰性能,後者意圖減低阻力儘量追求高速化。
  • 彩繪中的戰爭(51)- 坎門諾事變中的中島九七式戰鬥機
    然而根據考證,蘇軍僅損失256架(213架為戰鬥損失),其中戰鬥機損失196架(163架為戰鬥損失);日軍僅損失166架(88架戰鬥未歸),其中戰鬥機損失108架(62架戰鬥未歸)。戰果浮報比例高達400至600%。由確認後的數據也顯示日軍空戰交換比在5至7月間戰役初期高達3:1,8月間降至2:1,9月間戰役末期則趨近1:1與蘇軍平分秋色。
  • 中島Ki-44/二式單座戰鬥機 鍾馗 小傳
    ,而歐洲的空戰也已呈現出作戰重點正在從戰鬥機間的空中格鬥轉至對抗轟炸機上的態勢,於是,九七戰之類的輕戰主義者逐漸消聲覓跡。 再加之,昭和十六年夏,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弗裡茨·羅西格凱特上尉訪日,使用日本從德國進口的梅塞施密特Me109E-7型戰鬥機,在各務原基地與Ki27、Ki43、Ki44、Ki45(即後來二式雙座戰鬥機「屠龍」)Ki60等各型日本戰鬥機舉行的模擬空戰的結果表明,Ki44的空戰性能比Me109E還要優秀。
  • 陸軍四式戰鬥機「疾風」菲律賓戰記
    後來沒過多久部隊就返回了本土,在千葉縣的柏市重新集結換裝「隼」二型,成為了帝都防空戰隊。雖然當時戰隊裡連九七式都還有裝備著幾架,不過很快部隊又開始換裝四式戰鬥機(疾風)了……。 記者:那麼換裝是在明野(飛行學校)……? 木村:不,不是。
  • 舞空屠龍術——二戰戰鬥機是怎麼打轟炸機的
    也是考驗機背機槍手的反應和準確度(相對來說戰損率低),對射中雙方也是五五開(因為戰鬥機在俯衝攻擊的時候會有一個短暫的射擊窗口,這個時候對方也可以利用)關於這個戰術,曾經參加過本土防空作戰的原陸軍飛行第十八戰隊第三中隊長·陸軍大尉 角田政司在接受「航空FAN」記者採訪時回憶在1945年五月間的攔截B-29時說到是如何攔截這種龐然大物的:「在對B-29實施攻擊的時候,只要飛機的移動速度超過其自衛機槍塔的旋轉角速度
  • 10大空戰王者居然是……!?
    它的出現代表戰鬥機發展新方向,同時也揭開了空戰史上新一頁。零式戰鬥機是日本的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是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被運用於亞洲主戰場和太平洋戰區。二戰名機「噴火」戰鬥機,是二戰期間英國的一型活塞式戰鬥機,其綜合飛行性能為英國維持制空權以及歐洲戰局的扭轉起到了重要作用。」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單發動機戰鬥機,其最大速度達到730km/小時。
  • 零式戰鬥機
    因為輕,翼面載荷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轉場航程高達2278千米,幾乎可以從日本本土直接飛到中國的西部腹地,同時代的德國Me-109和英國的「噴火」等先進戰鬥機,均沒有零式這樣的大續航力,Me-109和「噴火」的轉場航程分別只有663千米和1060千米。
  • 不列顛空戰的功臣——「颶風」戰鬥機
    不列顛空戰的功臣——「颶風」戰鬥機 2008年7月,英國費爾福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