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在我們體內起著關鍵的作用,主運化,我們日常喝的水、吃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脾臟的運輸消化,要是脾出問題了,水分不能被運送,就會堆積在身體某一項器官,從而導致溼氣重。溼氣重的根源來自於脾,也就是脾虛導致的。「溼氣重百病生」,當體內脾虛溼盛,就會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平時吃喝拉撒基本都在公司,不是改程序就是趕項目,經常熬夜,而且他飲食上還比較重口味,經常喝冷飲、吃辛辣的食物,加上辦公室長期吹空調,小李日漸疲勞,上班總是無精打採,身體沉重,身上贅肉越來越多,整個人看起來像換了個人。自覺自己狀態也不對,就去看了醫生,結果是因為脾虛溼氣重導致的。
一、其實生活中不止小李脾虛溼氣重,很多人也有,要是身體常出現這5種情況,說明你已經脾虛溼氣重了,不要忽視:
1、舌苔
脾虛溼氣重的人,舌苔上面都會有白白厚厚的一層,舌苔厚膩,齒痕邊緣的鋸齒也很明顯,關鍵是還伴有口臭。
2、虛胖
脾虛溼氣重,水溼運化不出去,就會聚集在體內,導致身體水腫,還容易虛胖,雖然飲食、飯量沒改變,但是人就是比以前胖了。
3、臉部
臉部也會有明顯的變化,通常表現為臉上總是出油很多,顯得油膩,而且還容易反覆長痘痘,痘痘很難消下去,影響心情也影響顏值。
4、渾身乏力
脾虛溼氣重的人,身體通常都是覺得很沉重,容易疲勞,幹什麼都沒有興趣,總是想休息、躺著,不想動,精神狀態差。
5、食慾下降
脾好,新陳代謝好,運化好,那麼食慾就比較好,而要是出現脾虛的情況,那麼身體的消化吸收等能力就會變弱,那麼食慾就會下降,吃一點就覺得有飽脹感了。
二、除此之外,引起脾虛溼盛的常見原因:
1、飲食:飲食喜冷飲、辛辣食物或者甜食,肥膩食物等。
2、久坐不動:久坐不動,運動少。
3、環境:經常待在潮溼環境,地下室等。
4、其他:經常吹空調,吃過飽,思慮過多等。
三、芡實和此物「天生一對」,每天吃一點,健脾祛溼,贅肉或「溜走」
說到芡實,有些人並不陌生,它被譽為「水中人參」,有補脾止洩、開胃等作用,和薏苡仁一起搭配是「天生一對」,而再加上赤小豆、紅豆、梔子、甘草、苦蕎、橘皮、大麥等一起配伍,更是適用於脾虛溼盛,也是出自古醫書《百草養生》的經典健脾祛溼方。
薏苡仁是常用的利水滲溼食材;赤小豆能健脾止瀉、利溼;紅豆能補血健脾,消水腫;梔子能清熱利溼;橘皮能化痰祛溼、健脾開胃;其他食材也有配合健脾祛溼的作用。多種食材一起配合,能提高脾的運化功能,促進溼氣排出,很適合脾虛、溼氣重的人。
四、再堅持2點,對你也有好處:
1、運動
溼氣重的人,更要多運動了,可以促進排汗排溼,還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運動方式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如跳舞、遊泳、跑步等,簡單也可以長期堅持下來,每次運動時間保持在30分鐘以上更佳。
2、注意保暖
天氣漸涼,日常吹空調的時候,要記得保暖,且要記得及時通風,可以讓空氣帶走溼氣,而且要注意少淋雨,少居住在潮溼的環境裡,不然也容易讓溼氣入侵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