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鬱症》:這本30分鐘就能看完的書,也許可以幫到抑鬱的你

2021-01-10 鴕鳥心理

這不是一本講述關於抑鬱症理論和成因的書,也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可以痊癒的書,甚至有可能你看完它,都不知道它想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麼,但你卻可以因為翻看了一遍這本書,而感到深深的被理解和支持,會感到內心無比的安寧。@鴕鳥說話

《我的抑鬱症》出版於2007年,它的作者是伊莉莎白·斯瓦多,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作曲家、劇作家和導演。她以實驗音樂劇《逃亡者》聞名於紐約前衛戲劇的舞臺。很遺憾網絡上幾乎沒有她的照片,我搜羅了很多網頁,甚至關於她的介紹也都不過是寥寥幾句。雖然簡單,卻也能體現出她的成就:三次獲得奧比獎,五次獲得託尼獎,獲美國國家基金會藝術終生成就獎,當然,她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我的抑鬱症》譯者王安憶,就是2000年以《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王安憶,後來這部長篇小說被關錦鵬改編成了電影,在各電影節上獲多項提名;那個個性十足,自小就叛逆,在寫作初期連母親都不想幫她改稿的王安憶,這部小說也是王安憶第一次翻譯的作品。

這部書在豆瓣上評分7.6,也許因為這是一部以圖畫為主的書,文字的部分稍顯單薄,有很多人看完覺得沒有太大收穫,不夠深入。大概是人們寄予了它太多的希望,或是有一部分看這本書的人本身並沒有抑鬱傾向,不能完全理解。

在我看來 ,它完全配得上更高的評分。作者以30年抗爭抑鬱症的心路歷程為背景,使用圖畫來宣洩內心的壓抑,如果不是一位同病相憐的抑鬱症患者,也許真的無法理解這樣一本書。它能夠給烏雲遮蓋下的抑鬱者以無窮的力量,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抑鬱者的真實外在表現和內心的想法,它幾乎不和你談理論,卻充滿了一位戰勝抑鬱症的女士,滿滿的真誠。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這本書中作者和抑鬱症抗爭的經過,如果你深陷抑鬱不能自拔,那希望能夠共情到你,如果你心情還不錯,也可以對抑鬱症有更深入的一點了解。

當抑鬱症降臨,猶如失去了全世界

作曲、寫書、編劇、養狗,並且有忠誠可愛的朋友以及值得敬重的同仁,這是作者在罹患抑鬱症前的生活狀態。如大多數人一樣,他們在病發之前都有正常規律或是還不錯的生活。但當抑鬱症降臨,頓時會覺得一切都沒有了,似乎失去了全世界。

在作者的一生中,多次走進抑鬱症,又走出來,也許未來還會反覆。當季節更替,或是被他人拒絕、羞辱,以及收到退稿信或是負面的劇評,都會讓作者感到世界被壓在了身上。但有時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也會陷入到抑鬱狀態中,用作者話來說,每個罹患抑鬱症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標記,而對作者而言,抑鬱症是一片烏雲。

當那片烏雲懸在自己頭上的時候,留在自己世界裡的情緒只剩了悲哀,為一出音樂戲劇作曲,卻譜出了哀傷的歌,自己的音樂不再動聽,寫出的文字荒誕晦澀,開始洩氣,當別人評價自己的時候變得異常敏感。同時,自己的注意範圍開始變得狹窄且鑽牛角尖,注意不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只看到那些負面的東西。與此同時,脾氣也變得很壞,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向他們惡毒挑釁。

這部分非常客觀地描繪了自己陷入抑鬱症前後的不同,看到這些,就猶如看到了自己在抑鬱狀態裡的表現,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深深地被理解。療愈的開始,不就是理解嗎?在這個世界上有另一個人和你有同樣的遭遇,讓讀者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孤單的,那種共情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因抑鬱症而失去生命的名人,多數都是不堪重負,得不到他人的共情,張國榮如此,海明威如此,瑪莉蓮夢露也是如此。

抑鬱症向來不會光明正大的來,而是在暗處一點一點吞噬你

抑鬱症的發病,往往是不知不覺中的,照常工作、生活、飲食起居,但不一定從什麼時候起,一切就逐漸變得不太一樣了。

01、逃避與自毀,因為自己即將耗竭

情感耗竭,說的是情緒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個體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喪失。它不僅讓人在情感活力上有耗盡的感覺,也會讓人感到才能耗盡、資源透支、工作無助和情感倦怠的,在這種狀態下非常容易體驗到抑鬱狀態。

「我避開朋友們,託辭我如何成功,如何繁忙「」事實上,想到工作我就感到害怕「等等,這些都是作者在陷入抑鬱狀態後所體會到的。而長期的抑鬱狀態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消耗。猶如電池耗盡,沒有力氣進行社交,沒有動力去工作。

同時,在極度耗竭的狀態下,作者開始出現一些自毀行為,或是有心,或是無意。例如,會滾下樓梯,會讓自己的信用卡一直處於透支狀態,一連撥錯三次電話,錢會從口袋裡掉出來。記憶力減退,經常想不起別人的名字,找不到東西,甚至把本來該做的工作給忘記了。

點擊

這些症狀通常不會蜂擁而至,而是循序漸進,從輕微發展到嚴重。其實,抑鬱症在起初也是有一些可見線索的,比如心情沒有原因的低落,軀體反應比如失眠、食慾變化等等。但由於每個人的情緒都有起伏,而且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也很正常,就不太願意往心裡去,但如果不及時做好調整任由其發展,那就很有可能發展為抑鬱症。

02、從焦躁到暴怒,我已無法控制我自己

抑鬱的烏雲逐漸長大,作者開始連基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起床變得困難,喪失對生活的樂趣,無法打掃房間、倒垃圾甚至洗澡都做不到了。更嚴重的是,對身邊的人開始產生攻擊性,會曲解別人的意思,會害怕別人說話是在議論自己,甚至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對身邊的人大發雷霆。

同時,作者還伴隨一定程度的強迫症狀,擔心自己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瘋,怕自己在電影院尖叫出聲。這是因為對各種未知的恐懼聚合在一起,就會逐漸在思維上產生強迫性的想法,而這種強迫又會加重焦慮情緒,焦慮得不到緩解,將會加深抑鬱的程度,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所以,作者陷入了無法控制自己的境地。

在很多人看來,抑鬱症似乎和暴怒扯不上關係,但實際上抑鬱症是非常多的情緒混在一起的狀態,抑鬱者通常會體驗到多樣化的負面情緒,比如上文提到的低落、恐懼、焦慮, 也會有痛苦、輕蔑、羞愧,還包含憤怒、厭惡等等。而厭惡、輕蔑和憤怒這三種情緒混在一塊兒,就形成了抑鬱症表現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分——敵意。

因此,當一個抑鬱症患者在你面前變得脾氣不好,容易和你吵架,真的不要驚訝,他們真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自己無法擺脫抑鬱症,你還可以尋求幫助

01、抗爭,獨自面對抑鬱症的侵蝕

作者在求醫之前自己也做過很多的努力。因為長期的抑鬱症讓她想到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好在她仍然希望自己活下去,沒有實施。雖然她列出了一系列結束生命的方法,但每種方法可能帶來的痛苦讓她望而卻步。她希望自己能夠強大起來,戰勝抑鬱症。她開始做冥想訓練、草藥治療、運動、針灸、團體治療等等,但是最終都是無濟於事。

「臨到最後,我們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專業的幫助。經過數年抗爭,我接受了。「

抑鬱症的藥物治療必不可少,作者也妥協了。在一系列的藥物治療下,她的抑鬱症狀逐漸好轉。「藥物幫助了很多人,但不是在所有的時間,對所有人都有用。有時候也有副作用。」就像一直承認自己患有抑鬱症的Lady gaga,在分享自己與抑鬱症抗爭的經歷時也說到,精神健康類藥物不適合所有人,但她的服藥是她自我照顧的一部分,她不感到羞愧。

但不管怎樣,在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之後,她還是找到了有效的方法,邁出了療愈的一大步。實際上藥物治療的必不可少,主要是針對生理上的問題。抑鬱者體內的神經遞質會減少,讓人無法興奮起來,藥物的使命就是在生理上恢復這些神經遞質的含量,它對抑鬱症狀的改善都是正向的,就像吃任何藥物都會有副作用一樣,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但相對抑鬱症狀,這些都還是次要的。

02、療愈,每次挺過一點點

「如果你假裝態度積極,沒準就會弄假成真,誰知道呢?「

藥物有效,但即使是最好的藥物,也不能阻止生活中的事件發生。那些存在於你人生中的生活事件,從來都沒有遠離過。所以最根本的,還是要從自己的心理上提高對生活事件、負性情緒的「抗擊打」能力。

在我看來,認知行為療法之所以對抑鬱症療愈有很大作用,就是在於它一直在幫助人們調整心中那些奇怪、詭異甚至荒誕的不合理信念。我們如何接受自己抑鬱的事實,如何積極面對它,遠比沉浸在抑鬱中不能自拔要重要得多。

「每次你都挺過一點點,漸漸地,小小的行動變成中等程度的行動,然後發展成更大的行動。「而行動,當然是達到所有目標的第一準則。

看到本書的最後,不禁被人們的堅強所打動。這位在30多年中間一直與抑鬱症抗爭的女士,通過自己和外力的共同努力,每次挺過一點點,終於療愈了自己。

總結

《我的抑鬱症》這本書現在已經是第二版了,在第一版譯本出版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那位,向世人公布自己患上抑鬱症的主持人,曾經為這本書寫過序,就和你們分享一些這部分的內容吧:

抑鬱症離我很近,近得像親兄弟,書上描繪的大部分病症我都具備了,還有即興發揮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時間,我抑鬱並活著。雖然國家GDP每年都增加,可我就是高興不起來,滿腦子都是極限運動。抑鬱症病人有多苦,不說也罷。

我的優點是熱愛科學,包括醫學科學。所以,我去醫院看醫生,我一五一十地說,醫生一把一把地開藥,我一天三頓三頓地吃。堅持了兩年,太陽又從東邊升起。

相關焦點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當然中度及重度的抑鬱者一般都建議系統的治療,西方的醫師還會建議你再購買一本這樣的書。輕度的抑鬱者,如果希望情況有好轉,他們更需要看看這樣的一本書。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呢?沒錯,它的名字就叫《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本書在治療重度抑鬱症方面,帶給患者的療效不輸於抗抑鬱藥物,且無副作用。
  • 我有一條黑狗,它叫抑鬱 丨專業抑鬱測試
    壹心理創作者丨拉麵 似乎在大眾眼裡,抑鬱這種問題就是自找的,看開點、樂觀起來就能好。事實上這和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病,需要治療。 你是抑鬱還是抑鬱症?
  • 心理學家:抑鬱症的真正康復不能依靠吃藥,這兩種方法才是治本的
    心理學家:抑鬱症的真正康復不能依靠吃藥,這兩種方法才是治本的一、抑鬱症能痊癒嗎?從事抑鬱症治療多年,我聽到患者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了。也許這也是你想問的,在《戰勝抑鬱》書中講到,無論是什麼程度的抑鬱症,無論抑鬱症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都是完全可以康復的,西方及國內有太多的臨床及研究數據證明這一事實。
  • 若懷疑自己抑鬱了?推薦這5本書或許可引導你自救!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長期患有抑鬱症,他說過一句讓小編非常扎心的話: 「我有隻名叫抑鬱的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其實在小編看來,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條「黑狗」。 而今天推薦的這5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跟這隻「大黑狗」和平共處。特別提示: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一定要去醫院看!要求助專業的醫生!
  • 微笑抑鬱症:我很好,請你救救我
    文丨kk(富書專欄作者)在抑鬱中,你並不認為自己戴上了灰色的面紗,正在透過壞情緒的陰霾觀察這個世界,你只是以為快樂的面紗已經被拿走,現在才看得真切了。——安德魯·所羅門我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的仇視對象,也不覺得世界對我有多麼冷眼苛刻。我眼裡花是花,雲是雲,溫柔是溫柔,熱烈是熱烈。各種標準上我都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正常人。
  • 冬季易患抑鬱症 用智能燈照一照也許就能改善
    美國羅得島州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傑奎琳·哈澤爾頓(Jacqueline Hazelton)說:「我只是覺得,在冬至之後,我又開始正常呼吸了。」她所說的冬至,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這是一年中最長的夜晚。而在這天之後,白晝又開始延長。哈澤爾頓表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感覺更快樂,效率也更高。而無聊的日子則會讓我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 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符合這3個,是抑鬱症無疑
    「我抑鬱了」,很多人在遇到挫折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習慣說這麼一句話,以為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麼?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抑鬱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類疾病,患者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且會因為身體和精神的變化,出現過激或幻覺,所以二者並不一樣。
  • 這幾句話經典語錄,支撐我走完抑鬱症艱難的一年
    1、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糕。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莫泊桑的確,在抑鬱的時候,你被它折磨的遍體鱗傷,可是要記住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很多時候,只要你堅持按照正確的方向來走,也許當下你不覺得自己可以好起來,可事實就是,過一段時間的你總比現在要好很多,千萬不要被抑鬱症所迷惑。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尤其到了晚上,一想到以前那些事兒,很容易哭。我甚至還想過,是不是以死相逼,看看有沒有複合的可能,最後沒下得去手。朋友說我這是抑鬱症的症狀,讓我去看心理醫生。他還說這種情況很普遍,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那個誰,王自健,一個說相聲的都重度抑鬱過,最後是吃藥吃好的。我現在很糾結,你覺得我應該去看心理醫生嗎?
  • 抑鬱測試準確嗎?長沙哪個醫院可以檢查抑鬱症
    網上的抑鬱症測試準嗎?感覺這兩天情緒特別不穩定總是容易哭,身邊以前有過抑鬱症的妹子我就覺得可能有點就去做了測試,測試完後很慌,這個真的準嗎?  抑鬱症測試只能夠作為輔助的檢查手法,具體的確診還需要到醫院配合專業醫生的問診或者是神經系統的檢查。
  • 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其實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抑鬱症#眾所周知,抑鬱症已經在悄悄地逼近現代的人群。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的發病率約在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你以為它很遠,其實它很近。為何說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坊間有這麼一個說法,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這是為何?
  • 有多少人以為:你有抑鬱症就是矯情!
    在候診室,一位媽媽大聲罵著女兒,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就這麼矯情了,不肯吃不肯喝,不說話不睡覺,還說自己有點抑鬱,我說你才十幾歲,沒有任何壓力,憑什麼那麼矯情?到底想什麼?要不是你的老師催我,我才沒時間為你這耍性子的事情而請假帶你來醫院呢!
  • 離婚專家:離婚後人們容易患上抑鬱症,養寵物可以緩解這一問題
    寵物不能治療抑鬱症,但是存在著例外。上一篇文章中,我為大家介紹了哈爾·赫爾佐格(Hal Herzog)博士對30項有關「寵物與抑鬱症」的研究整合分析,得出了「寵物不能治療抑鬱症」的結論。這時候,一進到家門,壓抑許久的情緒會統統釋放出來,也許你會重重地摔門、也許你會狠狠地踹一腳椅子、也許你會跪在地上大聲地哭泣。而如果你有寵物的話,它可以為你提供一種不一樣的基調。無論你養的寵物是狗、貓還是蜥蜴,當你帶著壓抑的情緒回到家裡,你的寵物會以它們的方式來歡迎你,並且要求你的關注和撫摸。
  • 自我訓練——我自己就能治好焦慮症抑鬱症?
    我們是不是可以打破這樣傳統思維模式下的行規呢,並開始依靠自己的自覺來行事呢,答案是可以的,並且有很多的心理治療師,為我們尋找到了一條依靠自我亦焦慮症抑鬱症患者自身,就能大大改善甚至是治癒自己的一條道路,那就是「自我訓練」。自從我們開始用新的角度看問題。
  • 我好像得了抑鬱症
    這就是抑鬱症,沒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到其中的折磨和痛苦。抑鬱被稱為「心靈的感冒」,離我們每個人比你想像中更近。>而更多的時候,就連你自己也不理解這件事,恐慌自責、不敢求助:「我太脆弱了,為什麼我總是不開心,為什麼就不能像別人那樣樂觀積極起來……」你打心底知道,這次,並不是一件「過幾天就好了」的事情。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比「抑鬱症」更致命的,是「微笑抑鬱症」
    據其家屬回憶,她生前有一點「抑鬱」,因為工作導致了一些壓力……我猜連她的家人可能也無法想到,原本還在計劃著旅行的女兒,生前還和朋友開著玩笑說自己要去見網友的,怎麼一轉眼就尋短見了呢?是啊,他/她看上去很樂觀,那麼開朗活潑愛笑,怎麼可能有抑鬱症呢?01.在真正了解「抑鬱症」前,也許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認知還停留在上面這句話。
  • 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既然抑鬱症能讓人生不如死,那我們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呢?在這裡我分享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給大家,非常實用。在看分享之前,你們必須清楚這是有助於你走出抑鬱症的方法,並不代表完全可以痊癒。如果特別嚴重的話,去醫院診斷治療,是優先選擇,本篇只是客觀公正的事實,不做任何治療效果保證。三大有效方法。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我戰勝了抑鬱症:沒有抑鬱症的日子真好,感謝這個方法拯救了我
    到醫院檢查說我是焦慮症伴有中度抑鬱,所以要吃精神藥,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我就停掉了,後來,我吃了一些中藥,效果還可以,但只是維持住。可我的症狀就是看手機不能看,看一分鐘就心慌頭就感覺停滯了一樣,然後開始胡思亂想軀體症狀比較明顯。就算別人在玩手機發出的聲音,我也不能聽一聽心就開始難受。這種日子真的是太痛苦了,自己已經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了,想死,死不起,想活,又活不好。
  • 白巖松爆克服抑鬱的技巧,你我也能做到
    這種病發作起來,我們的肉體可以無恙,但是對精神和心理卻是極大的摧殘,這種病就是抑鬱症。早在許多年以前,就曾有過白巖松得了抑鬱症的傳聞。說他有抑鬱症,還曾經想自殺,這一點後來白巖松也承認,他稱自己在36歲的時候,就開始有了中年危機,那一年是他本命年,他稱自己仿佛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終點線了,開始想死亡的一些東西,感覺非常的沮喪,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有一種悲觀絕望感,對人生的深深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