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年前的故事——仰韶文化彩陶之美

2021-01-09 一點雷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

1918年,瑞典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安特生,來到河南澠池縣,先後採集到了數百件精美的石器,判斷此地必有石器時代的遺址。

1921年,他親自率團赴澠池的仰韶村進行科學嚴謹的挖掘,果然發現了一大批以彩陶為主的陶器。

仰韶村是位於河南省西部澠池縣的一個小村。村名取自於「仰慕《韶樂》」之義,《韶樂》是堯舜之樂。

陶器是文明的指數,彩陶的價值更高。安特生根據首次發現這些彩陶的地名把它們定名為仰韶文化。這是在亞洲第一次出現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填補了中國史前史上的一個空白,從田野考古的角度上把中國的歷史上推了四五千年。

仰韶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仰韶文化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匯集的關中豫西晉南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

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遊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仰韶文化人頭形器口彩繪陶瓶

安特生發掘的人頭形器口彩繪陶瓶

鯢魚紋彩陶瓶

鯢魚紋彩陶瓶

紅衣彩陶壺

紅衣彩陶壺

弧邊三角紋彩陶盆

弧邊三角紋彩陶盆

雙聯彩陶壺

雙聯彩陶壺

1972年河南鄭州大河村出土,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高21釐米,河南博物院藏

此壺泥質,紅陶,整器為雙壺並列形式,兩腹間以橢圓形孔相通,兩壺外側各有一豎耳。壺身繪黑彩,平行線條內繪豎線或斜線。根據民族學資料,此雙聯彩陶壺可能是結盟時部落首領共飲的酒器,雙壺並立聯通或許寓意平等、溝通與友誼。

人面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

彩陶鸛鳥叼魚缸

彩陶鸛鳥叼魚缸

砂質紅陶。敞口微斂,厚圓漘中,深直腹略鼓,平底,胎壁厚,器型大。器表塗有一層紅色細泥陶衣,磨光。口沿下周飾有六個鷹嘴形鈕,腹部用黑、白色繪出一隻高大的立鸛,鸛口中叼有一條大魚。鸛的右邊又繪一件安有長柄的石斧。內容神秘莫測。這烴彩繪動物紋陶缸,為河南臨汝閻村仰韶文化墓內隨葬品中所罕見。

相關焦點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圖三 蒼龍七宿的靜態表達:河南濮陽西水坡M45的北鬥龍虎圖(前4500)2、中華龍的兩種表現方式在史前文化中,對於蒼龍七宿有靜態、動態兩種表達方式:一、濮陽西水坡的蚌塑龍,對應蒼龍七宿的連線,是蒼龍七宿的靜態表達。二、龍山文化及其以後的銜尾龍,對應蒼龍七宿的旋轉,是蒼龍七宿的動態表達。
  • 名家看仰韶 紀連海:彩陶坊天時酒「大道至簡,天人合一」
    實話說,論酒瓶,彩陶坊是最有文化的,真的對得起「仰韶」二字,對得起七千年前仰韶先民!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儲存、陶瓶盛裝的『四陶工藝』,也讓世人品味到了中國白酒的『精髓』:大道至簡,天人合一」紀連海,何許人也?「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私底下,觀眾們、朋友們,大都稱之「老紀」,或「紀老師」。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楊曉君攝 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裡燒制而成的彩陶器。
  •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之一:秦王寨遺址
    秦王寨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高村鄉棗樹溝行政村西,遺址長約400米,寬約50米,遺址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初,是我國最早發現的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遺址之一,以其文化內涵命名的 仰韶文化 秦王寨類型,代表了 中原地區 仰韶文化的一種重要類型,在國內外考古研究中曾產生過一定影響,2006年6月8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 婚宴「上賓」:九糧彩陶坊
    □高歌    8月5日,在洛陽的一場大型主題婚尚發布會上,彩陶坊在活動現場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湧動的陶香風尚,我穿梭在一雙雙、一對對即將選擇步入婚姻殿堂的準新人中,看著他們在現場對婚禮各個環節的考究都像是一場即將交卷前的反覆審閱和考量。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2019年12月下旬,194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
  •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石研磨器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石研磨器 2020-12-23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7集 彩陶上的紋飾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在一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就有了愛美的習俗和觀念。他們會用獸牙、魚骨、石頭製造各種漂亮的裝飾品,打扮自己。從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各種彩陶上面的紋飾,能很好地反映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學會了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 縱觀彩陶的所有裝飾紋樣,為什麼絕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幾何紋?
    早期的黃河上遊,在馬廠晚期和馬廠以後,甘肅青海地區的齊家文化代替了馬家窯文化的發展,在其同時和稍後一段時期內,這一地區還分別發展著辛店、卡約、寺窪、沙井、唐汪等幾種文化,這些文化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彩陶,其造型與裝飾均各具特點。從造型看,齊家、辛店文化的雙耳罐和馬廠型晚期有些相似,雙耳多從頸部至肩部,有些雙耳大到和整個器形成橢圓形。
  • 彩陶上「卐」和「卍」紋的源流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收藏著一件馬家窯文化中馬廠類型的「卍」紋彩陶罐,全身有七個「卍」紋。馬廠類型文化因首先發現於青海民和縣馬廠塬而得名,廣泛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區,距今約4000年。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藏品柳灣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馬廠類型最豐富、珍貴,其數量之眾,造型之美和花紋之繁縟,為其他古文化之冠。
  • 仰韶陶融(香)型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匠心堅守仰韶十年磨劍為「陶融」    臻美的品質、獨特的味蕾、典型的風格……許多人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代表豫酒板塊的「陶融(香)型酒」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確定的呢?    2006年,仰韶成立了以中國白酒泰鬥沈怡方為名譽組長、河南省食品研究所原所長劉建利為組長的芝麻香型科研小組,開始進行對豫酒板塊白酒風格的研發工作。
  • 仰韶成功收購濮陽黃河酒業 推「龍中龍」新品回饋龍鄉
    這是仰韶酒業收購濮陽市南樂縣黃河酒業後,以仰韶釀造技術為支撐,推出的首款新品。 繼籤約央視之後,仰韶酒業又成功全資收購濮陽黃河酒業並推出「龍中龍」新品,為豫酒轉型升級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了解,此次併購是豫酒轉型發展納入省政府戰略規劃後的首次酒企收購活動,也是落實陳潤兒省長提出的「鼓勵我省重點酒企以資產、品牌為紐帶,實施跨地區兼併、收購和重組,打造龍頭企業」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
  • 蟾蜍在古代有何文化意蘊
    蟾蜍蟾的圖像,最早出現在彩陶上,它在仰韶文化時進入到陶工的藝術創作中。我相信,那時的蟾已經進入到神話中,在日月神話裡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頻繁出現在漢畫藝術中的月裡蟾影,也一定是續寫了史前時代的古老故事。
  • 岷江峽谷的古羌文化
    在遠離縣城、海拔二千四百多公尺的茂縣雅都鎮前村、後村,村民們告訴記者,大家對祖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勤勞。現在的村子裡也沒有懶漢,各家有事都互相幫助,誰不幫就受笑話,幾乎沒有吵架鬧矛盾的。同時特別重視教育,再困難也要送孩子上學。更是特別尊重婦女,每年五月初五都過瓦爾俄足節,即羌族婦女節。
  • 互襯中萌生互動「,3000年前的「太陽神鳥「展示出最簡潔的美
    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十多年來,每當看到"四鳥繞日"的圖案,我都會被它最簡潔的美所驚豔、震撼。當然了,也為能使用這一標誌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圖案紋飾極為精練,展示出最簡潔的美。
  • 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
    巴蛇山系圍繞四川盆地,長江南北各一支,加上秦嶺,合稱叄衛之丘"。在2020年7月26日《西亞、北非蘇美爾早期文字系統屬漢字支系文化》一文中筆者認為:「姒姓的老根何在?《海內經》九丘之叄衛之丘,環四川盆地的巴蛇與秦嶺的巨鳥,此即蛇鳥會稽圖騰,又若漢字以字,亦即昌意(昌以)圖騰。
  • 河南多處仰韶文化遺址發現平紋布印痕 揭示5000年前紡織和制陶工藝
    中國網訊 近日,研究人員對河南澠池丁村等6處仰韶文化遺址採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樣本進行分析檢測,在陶片內側發現了平紋織物印痕,以及手紋,為仰韶時代紡織技術及制陶工藝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證。「之前在仰韶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織物印痕只是零星發現於器物的底部或鋬耳部,但在小口尖底瓶內側發現平布織物印痕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