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講邏輯,社會科學講利益

2021-01-10 石之軒0

自然科學講邏輯,社會科學講利益。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與人的關係的,而人和人之間主要就是利益關係。利益關係處理得好,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處理不好,都受到壞的影響,只是可能幾年後或者幾十年後才能看到。所以別用邏輯思維解釋人的行為,用利益關係才比較準確。能夠互利共生是最好的人際關係,如果只有一方得利,是持續不下去的,互利共生才能共贏。

但是人是自私的,總想讓別人犧牲一下,為我讓路,為我付出。太多的歷史人物如宋徽宗,左良玉可以證明這一點,就是現在社會簡單的讓座讓路也可以提現我們的自私。自私很正常,但是不能真的過於自私,要想持續發展下去,必須互利共生。

追求名利並不丟人,追求名利是好事,是知道上進,但是要注意方法手段。如果以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是不可持久的,應該受懲罰。

中國傳統文化要求人們不慕名利,淡泊名利。去掉自私之心,一心為公。以此要求自己,是個人精神的升華,以此要求別人就是魯迅說的吃人。憑什麼要求別人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真正淡泊名利的人早已經功成名就,享受夠了,所以才淡漠名利。沒有名利的人如果不追究名利就是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封建社會的中國讀書人是既得利益者,最典型的就是東林黨,霸佔著國家大部分財富卻要別人甘於清貧,淡泊名利,崇禎皇帝都要省吃儉用,可以說是被他們忽悠到坑裡去了。用仁義道德要求自己是情操高尚,要求他人就是讓別人割肉,憑什麼?

相關焦點

  • 自然科學,邏輯的自洽性
    自然科學,邏輯的自洽性在自然科學研究中,之所以必須捍衛「邏輯自洽性」原則這面「理性嚮往」的大旗,或者起碼將其當做康德(I. Kant)曾經視作「理性法庭一個至高無上的法條」來信仰和遵守,恰恰在於「邏輯」自身什麼也沒有,邏輯的本義不過是眾多西方哲學家早已指出的「同義反覆」而已。
  • 反思大數據新聞的思維邏輯
    反思大數據新聞的思維邏輯 2015年09月08日 08: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胡華濤 字號 內容摘要:但就其對於新聞傳播的影響或者意義而言,國內外研究者對大數據的內涵和外延都已進行了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躍遷和現象學式的想像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博覽西方人文社會科學著述  在這份書單中,關於西方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著述,除一本《西方名著提要(哲學社會科學部分)》外,只列學科未列作者和書名的,有「從古典經濟學家到庸俗經濟學家的一些主要著作」;只列作者未列書名的,有「黑格爾、費爾巴哈、歐文、傅立葉、聖西門」。
  • 學習經典著作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要求
    精彩觀點: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本家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驅使各國的工人當炮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本家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驅使各國工人當炮灰。俄國和德國工人階級的起義最終結束了人類這場互相殘殺,而他們所依據的理論就是馬克思理論,他們把人類現代的進程描述為工人階級和資本家的鬥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在北京景山召開的慶祝協約國戰勝大會上,有七個人登臺演講。
  • 講好中國故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
    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儀式權衡在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帶來了新的時代命題,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作出新的回答。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緊跟時代步伐,回應時代關切,發出時代聲音,才能使人文社會科學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 講故事,講笑話有什麼技巧嗎?
    這篇文章的最後的一段話 是說明講笑話應該很自由很隨性的,是像做數學題一樣鍛鍊,但可能會限制思維的散發。本文約4000字,建議閱讀6分鐘!幽默就是「文字」與「邏輯」的遊戲 擇字新奇 邏輯古怪 是構成幽默的重要元素「巾幗不讓鬚眉」VS「巾幗不讓鬚眉抱」一字之別 相差萬裡 玩的就是「文字遊戲」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上古老梗之所以依然活躍在各大社交帳號的籤名欄上 這就是「邏輯遊戲」的魅力 而能把兩方面都玩的得心應手的集大成者 自然是.....
  • 把握四種邏輯關係,做到三忌三宜、六講六戒
    領導講話寫作的四種邏輯關係第一,總分關係,即綱目關係,綱舉目張,有如樹幹和樹枝、統領與分支。第二,主次關係,即重點和一般,需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第三,並列關係,即相互之間不相隸屬、又相對獨立的關係。
  • 奉心居士講《寶篋印陀羅尼經》第九講
    這裡講或觸衣風,或踏其跡,或唯見面,或暫交語,我們很多同修去誦持咒,大悲心陀羅尼經裡講,如果有人在河裡洗澡,他誦此大悲咒,這條河裡的眾生都能得到解脫,這跟我們剛才講到的眼根所及,遠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鱗甲一切生類,碎破惑障,覺悟無明非常相像,你在河裡洗澡,河裡的眾生都能得到解脫。
  • 「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文藝
    「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文藝——《汪曾祺集》出版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 計算社會科學時代需要什麼教育學
    計算教育學研究教育的基本方式是數據分析與計算,但教育學是否與計算社會學一樣同屬於「可計算社會科學」值得認真討論。大數據的化約、數據化處理方式與教育的整體性特質並不完全相容,教育活動或人的行為的數學化操作不具有自然科學的數學化操作那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教育主體的獨特性決定了應用數據密集型計算方法所能發現的「新知識」不同於自然科學領域。
  • 雞同鴨講,還是得講下去
    這就造成了「雞同鴨講」。一隻小雞看到了草叢裡有好吃的,吃了幾口,覺得不錯。但是靠自己單打獨鬥,不可能把好吃的全都佔掉,於是去找小鴨,商量合作。想法很美好。無奈雞和鴨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個「咕咕咕」,另一個「呱呱呱」,你來我往,熱鬧半天,卻依然不知所云。而且越「咕咕呱呱」,越覺得對方愚蠢至極,不可思議,於是越看越來氣,乾脆幹了一仗。結果不但合作沒談成,還搞得兩敗俱傷。
  • 《在野之學》:建立中國社會科學的主體性
    著名鄉村研究學者賀雪峰教授系統總結華中鄉土學派的集大成之作《在野之學》作者:賀雪峰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本書為著名鄉村研究學者賀雪峰教授系統總結華中鄉土學派的研究方法,並進而更上層樓,擴展到對中國目前整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總體反思。
  • 凱叔講故事
    《口袋神探》聯合《環球科學》共同打造,專為中國孩子編寫的科學邏輯啟蒙故事。《凱叔·聲律啟蒙》每天3分鐘,國學童子功。《凱叔西遊記》歷經3年,為孩子精心改編創作。《凱叔·三國演義》聽英雄故事,長少年志氣! 《凱叔講歷史》讀歷史的味兒,攢人生的勁兒!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白巖松說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新聞也是講故事,真實的故事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狼圖騰出版10周年的研討會,這本書10年前的首發式,白巖松也在場,他是內蒙人,書裡寫的也是內蒙發生的故事。
  • 提高數據科學家講故事能力的5個小技巧
    學習如何利用正確的工具成為一個有效的講故事者 講故事已經存在很久了。它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發生在他們周圍和之前的事情。 人們不僅用它來吸引面前的觀眾的注意力,也吸引追隨他們的人。 講故事是一門藝術。
  • 肖廣嶺:《自然辯證法》解決了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問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9月27日電 (謝磊 趙晶)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四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廣嶺做客講堂,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導讀《自然辯證法》。
  • 不會講故事,怎麼做銷售?銷售講好故事的五大技巧,來學習下吧!
    銷售講故事,可以提煉核心、贏得信任、吸引關注、喚起情感,是銷售話術中最具說服力的一種。毫不誇張地說,不會講故事,就稱不上一個合格的銷售。那麼,具體而言,銷售如何講好故事呢?以下是常見且主要的五大技巧:一、真實的故事最具說服力。
  • 孫中興,講「愛情社會學」的老頑童
    大學畢業後,他赴美深造,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畢業論文寫了《1949年以前社會科學在中國的發展》。過去幾年,聽過孫中興課的有學生、上班族,也不乏功成名就的人。很多人給他寫郵件訴苦或請教,他一一回復,還發現無論一個人閱歷多豐富、成就有多大,一遇到愛情問題,「智商立馬為零」。有名女學生曾找到孫中興訴苦,說和男朋友是異地戀。其實,男朋友就在鄰校。「你是螞蟻嗎?」
  • 聰明的銷售都是怎樣講故事的?掌握3個步驟,你也能講好銷售故事
    然而利用故事的方式和客戶溝通,只要故事講得好,你就能充分調動人們大腦中的感性區域,導向積極決定。理性讓人思考,但是感性會讓人行動。當你能夠設計出一個有真實感的故事,就會加速情感溝通、信任也會隨之而來。認知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說過:「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講述事實,這個事實被記住的可能性會增加20多倍。」
  • 功利邏輯、倫理精神與社會信任
    只有當信任得到重建,我們最終才能生活在一個宜居的社會之中 劉道偉/繪 何謂功利邏輯 所謂功利邏輯,是指行為主體在建立社會聯繫的時候,主要從自身的利益得失出發,追求利益實現的最大化「自身利益」和「最大化」是它的關鍵詞。在功利邏輯看來,由於人性之事實就是理性的自愛,所以,從自身利益出發去思考和行動,就是人性之「自然」。既然人性之事實「自然」如此,那麼人性之發展也就應當「順其自然」。按照這個邏輯在道德上的推理,越是能夠滿足自身利益的行為就越具有道德正當性,最能滿足自身利益的行為就最具道德正當性。換句話說,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是最道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