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星箭
爬沙蟲,在湘西苗族之地又叫為桃花蟲,是廣翅目齒蛉科的幼蟲,種類為東方巨齒蛉,屬節肢動物類,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可能比較陌生,甚至看到後還會害怕,更別說吃了,但對於生活在江河邊的朋友可能比較熟悉。
爬沙蟲主要分布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江河流域,在湘西峒河、花垣大龍洞一條河境內,就有盛產。
其實不少地方都有爬沙蟲,只是叫法不一,還有叫沙壩蟲、水人參、土人參等等的。
當我從這裡經過時,發現很多當地村民在河裡挖什麼?一問才知道是挖一種蟲子。
爬沙蟲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受到汙染的水體是不能存活的,對溼度、含氧量和食物、光照等也較為特殊。
幼蟲水生,常見於湖泊和溪流中的石頭下,主要以有機物、藻類、小蝦和浮遊生物等為食,以氣管鰓呼吸。
原來她們下河翻石頭只為這一絕味。
每到冬春兩季,當地村民就會在溪溝撈「蟲中參」,連同小魚小蝦,炒香、送飯、下酒。
爬沙蟲喜歡躲在水底下的石頭縫隙裡,所以人們要逮到它就只能下水,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去挖開。
翻開或挖開後就淘進魚網裡,再伸手去將它摸出來,這只能是一種單人操作模式。
抓爬沙蟲時別惹怒它或者觸碰它的頭,否則它的大牙可不是白長的,咬人很痛。
爬沙蟲懼光,白日裡蜷縮蟄伏在陰暗的巨石下,夜間方爬出活動,故白天難見其蹤影,夜晚則因其體色易於隱蔽,也難發現,故不易捕捉。
當地苗族朋友告訴我,她們抓爬沙蟲看作是一種附業,用來賺點零花錢,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但是由於比較稀少,大部分人捕捉回來都要先吃一餐,在考慮別的用途,拿去賣或者是留著用藥。
不僅美味藥用價值也很高,具有補氣益腎、抑虛固本、滋補強壯、潤燥通便之功效,堪稱藥食佳品,故有「動物人參」美譽。
看見了嗎,這就是湘西矮寨大橋下面的峒河。
又抓到幾隻,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呀。
爬沙蟲是一種珍稀的食用和藥用蟲子,在治療小兒夜尿和老人尿頻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湘西爬沙蟲,個體較大、性情很猛。顯然,它不是吃素的,主食水中環節動物。
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湘西苗寨叫「桃花蟲」,四川攀枝花稱「爬沙蟲」,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則稱「爬爬蟲」。
怎麼吃吧?將爬沙蟲清洗乾淨,在開水鍋中氽一下後,去頭去尾,加豆粉、雞蛋、鹽拌均,下油燒至六成熱,放入爬沙蟲炸至金黃,裝盤即可。
炸好的(桃花蟲)爬沙蟲外酥裡嫩,裡面的蛋白質特別的香綿,用來當零食或者佐酒再好不過,看上去是不是很香呀。如果你有幸到了湘西,這道菜是必須要品嘗的,有沒得貨?就要看你的運氣了,哈哈。
不知道大家對這道奇怪的菜有什麼看法呢?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
轉自|封面湘西 編輯|偌偌花垣同城公眾號內容均為網絡公開資訊,所發表內容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搜集),轉載文章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後臺留言,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聯繫電話:15174357345(羅)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