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企業該不該裁員?新勞動法規定:辭退員工這樣補償!

2021-01-09 康波財經

摘要:新冠病毒來了,企業要活下去,該不該裁員,這兩天網上討論得非常激烈,那麼關於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裁員,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呢?我們來看這些問題。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襲擊,使得全國人民度過了一個最漫長的春節假期,1月26日,國務院延長了春節假期至2月2日,但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多個省市將企業復工的時間延長至了2月9日以後,而按照勞動法的規定,非勞動者原因造成企業停工,安排職工待崗的,第一個月工資是要正常發放的,之後可以按照最低工資標準70%以上進行發放。

不少網友表示,雖然突然閒下來了,但面對房貸、車貸,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並希望疫情能夠早點結束,自己也能回到工作崗位上。

這次疫情無論對對國家還是對企業都是一次大考,新冠病毒影響經濟的在重壓下,一部分企業為了活下去,主動選擇了經濟裁員。

2月8日KTV「K歌之王」北京旗艦店總經理髮內部信稱,疫情影響下持續閉店的狀態讓公司現有的財務承受巨大壓力,經公司管理層研究後決定,將於2020年2月9日與全體員工200多人解除勞動合同,30%員工不同意則破產清算。

2020年2月10日,新潮傳媒迎來開工。員工大會上,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宣布裁員500人,佔總員工數的10%,高管集體降薪20%,據了解,此次新潮的裁員將涉及公司的銷售、開發、服務等部門。

新冠病毒來了,企業要活下去,該不該裁員,這兩天網上討論得非常激烈,那麼關於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裁員,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呢?我們來看這些問題。

一、新勞動法辭退員工補償有哪些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用人單位按照上述第36條、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關係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就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二、用人單位能否以「武漢旅居史」為由拒絕與其籤訂勞動合同?

不可以,對於具有武漢旅居史的人員,在經過隔離和醫學觀察後,用人單位不得以此為由拒絕與其建立勞動關係。但該勞動者不符合單位用人要求的除外。

三、疫情期間,勞動者未及時返回單位上班,公司是否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2020年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並不得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四十一條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在此期間,勞動合同到期的,分別順延至職工醫療期期滿、醫學觀察期期滿、隔離期期滿或者政府採取的緊急措施結束。

四、疫情期間,勞動者是否有權拒絕加班?

勞動者有拒絕的權利,但特殊行業除外,如:口罩、防護服的生產企業,勞動者無權拒絕加班。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同時,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即延長加班的限制。

五、員工可否拒絕到重點疫情地區工作?

可以,但醫師、特殊工作人員除外。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醫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六、因疫情影響,用人單位可否對勞動者進行調崗、降薪?

不可以,但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困難,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除外。

根據2020年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企業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職工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應當發放生活費,生活費標準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辦法執行。

七、用人單位可以因疫情原因進行裁員嗎?

根據2020年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

綜自:華律網、聚富財經、每日經濟新聞

同時小編還致力於幫助大家普及各種貸款類常識問題,用戶在申請貸款時會遇到不同還款方式的貸款產品,由於利率的表達方式往往不一樣,比如說有:日息萬分之五、月費率1%等等,因此很難比較出幾款產品究竟哪款更省錢。有錢花推出的比價神器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貸前使用有錢花比價神器測一測,能快速計算出貸款的真實成本是多少,實際的利率有多高,幫我們節省息費支出。

相關焦點

  • 勞動法規定,單位辭退「不能勝任工作」的員工,應支付經濟補償!
    換做是平時,他其實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工作沒了再找就是了,只要自己能吃得了苦,根本不愁找不熬工作。但現在情況不一樣,疫情期間很多公司即便發布了招聘信息,也只是保持著觀望態度,其實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如果公司肯支付裁員補償那也就算了,但聽說這一次公司裁的是那些不能勝任工作的人,身邊的人都說以這種理由被裁的話,公司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補償的,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 勞動法相關:辭退員工補償有哪些規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需要面臨在工作中的種種情況,尤其是辭退問題。公司也許總會因為種種原因辭退員工,也許是員工違反了公司規定,也許是其他各種原因。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勞動合約中約定了勞動期限,未到勞動期限滿前。勞動者想要提前解除勞動關係,需要提前一個告知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也需要提前告知勞動者或者賠付勞動者雙倍工資。現在我們具體來看看。
  • 如果員工已經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卻被辭退了,能要求經濟補償嗎?
    導語:如果員工已經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卻被辭退了,能要求經濟補償嗎?如果說員工在已經超過了法定的退休年齡之後被辭退的話,他們是可以要求經濟補償的嗎?其實不管是在什麼時候被辭退,我們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畢竟對於公司單方面進行解除合同的情況,在勞動合同法當中是不符合規定的,公司單方面去解除勞動合同也就相當於員工被辭退了,在這一點上是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去享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的,那麼對於這個經濟補償待遇的原則是根據在企業單位工作的期限進行決定的,對於每工作一年基本上是可以享受到一個月的全額工資,以此類推。
  • 開除員工怎麼賠償 2020年辭退員工補償標準
    企業隨意開除員工,是需要受到懲罰的,根據不同的情形,企業將因此付出不同的代價,至於開除員工怎麼賠償,主要是看企業辭退員工的情形,以什麼樣的理由辭退員工可是非常重要的,在2020年辭退員工補償標準中,你也會發現一些答案。
  • 員工被辭退如何依法向企業索要賠償
    01前言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註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企業因此而關門大結,很多人也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被炒了魷魚,那麼在被企業辭退的情況下應該如何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我想是每一個在工作中都需要去了解和熟悉的。
  • 公司為節省辭退補償,逼員工辭職怎麼辦?做好兩件事,掌握主動權
    幾番打聽才知道,公司最近效益不好,打算裁員。但公司又不想給被裁員員工經濟補償,於是想方設法逼他們辭職。小君和那位同事作為單位的明星員工,首當其衝。其實,不公平的待遇、過重的工作、孤立員工、刁鑽找麻煩、職位調動、冷落排擠邊緣法,這些都是企業逼員工主動離職的套路。
  • 寧波媽媽求助:哺乳期被公司變相辭退,但不敢勞動仲裁,咋辦?
    相信媽媽都遇到過類似困擾:懷孕生娃期間,該怎麼處理家庭與公司間的瑣事?一般來說,公司會給休產假的員工基本工資,可東論一位網友碰到了糟心事:因為懷孕,她被老闆變著法兒辭退了...東論網友@繁裕三村本在一家醫療器械工廠做業務開發。
  • 應屆生拒絕996被辭退,直言「我太難了」|企業剝削,員工還感激?
    甚至有些公司要求員工要按照「996」工作制來加班,不會給任何補償,連加班餐、晚上回家打車的補貼都沒有,屬於義務加班。拒絕996被辭退,誰的錯?那麼這位實習生因拒絕996 而被辭退,佔理方到底是公司還是當事人呢?
  • ,以開會辭退員工的老闆,不是好老闆
    老闆開大會,員工遲到,老闆便以此為理由,把員工現場辭退。這種行為,不管怎麼說,這個老闆的處理方式和做法都是不對的。既是違反了勞動法,也違反了一個領導基本的行為準則。一、作為領導老闆,更要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我相信,沒有哪個公司會規定,老闆開大會,員工遲到的處罰措施是被公司辭退吧。
  • 公司裁員,把工資高的老員工都裁了,賠償怎麼算?
    用人單位經營困難裁員,裁掉工資高的老員工,留下工資低的新員工,算不算違法解除?同時規定了裁員時較長期限合同、無固定期限合同、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的員工應當優先留用,裁員後如果企業經營好轉,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被裁的員工應當優先招用。
  • 試用期被辭退有補償嗎 相關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文/股城網對於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講,披荊斬棘通過面試,迎來了試用期,最後連試用期都沒有結束就被辭退,所以他們都想知道試用期被辭退有補償嗎?而相關法律又是怎樣規定的?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以下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第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第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第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第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由此可見,如果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那麼是可以獲得經濟補償的。
  • 我們整理了一份疫情以來的裁員降薪的企業名單
    尚德機構全體員工公積金繳存比例從之前的12%下調到5%,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500人,OYO酒店中國區裁員80%,華夏幸福裁員千人以上,水滴高管自願降薪20%,上汽分三個檔位降薪,攜程高管自願降薪,員工輪崗輪休……據盒飯財經不完全統計,至少數十家知名企業開啟了降薪裁員的大潮,降本增效,準備迎接後疫情時期的挑戰。
  • 疫情當下,你被降薪、裁員了嗎?
    疫情的影響範圍之大、時間之長,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甚至還有全球擴散的趨勢。對於許多企業來說,業務無法拓展,還要承擔企業經營的成本。所以對於許多資金流吃緊的企業來說,選擇降薪、停薪甚至是裁員,成了企業短期自救的選擇。我原本沒有打算寫這篇文章,一是覺得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們團隊身上,二是覺得個別企業在當前這樣做,也不一定是明智之舉。
  • 單位想辭退你又不想賠補償金,通常會用這4種辦法對付你,真無恥
    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公司主動開除員工,是需要支付一筆經濟補償金的。現在有一些單位為了開除員工,而又不想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便動起了壞腦筋,試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以此來逼迫員工主動辭職。一般來說都會用到以下的幾種方法,如果你遇到以下的幾種狀況,那麼你就要小心了。
  • 女子被公司兩次辭退,得知原因後無語:長得太好看影響公司團結!
    1月11日,據朔州日報社消息,河南一位女士在某家公司上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收到老闆兩次的辭退書,該女子找到公司的負責人尋求說法,得到的回覆居然是,因為相貌過於好看,會影響公司內部的團結,為了整個公司的環境和氛圍,才做辭退的決定。
  • 企業能要求員工在承諾書上簽字?單獨加的免責條款效力又如何呢?
    隨著疫情逐漸受控,2月24日,又有一批企業相繼復工了。不過這階段復工,除了必備的口罩、通行證、消毒水和測體溫以外,也肯定少不了這樣東西,它就是,各種花式「承諾書」。因為很多企業在員工返崗復工過程中,都會先讓員工在復工承諾書上簽字。
  • 重慶一女子因懷孕被辭退!第一胎生完四個月又懷孕 單位表示很無奈
    近日,重慶一女子因懷孕被單位辭退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該女子是一家培訓機構的語文老師,今年10月她和機構籤訂了勞動合同,但在11月的時候,這名女子卻發現自己懷孕了,得知這一消息後,培訓機構立即辭退了這名女子。這名女子很委屈,選擇向媒體報導。
  • 拒絕996被辭退,糾正畸形加班文化就需要這樣的「硬剛」者
    針對此事,申通快遞迴應稱,第一,不存在強制996;第二,小江被辭退是因為試用期工作結果不達標。根據考勤記錄,小江在職時工作日平均工作時長9.97小時,扣除1.5小時的午飯時間,加班情況的確不算嚴重。不過得看到,考勤顯示的工作時長,正是他拒絕加班「爭取」來的,加班嚴重的7月和8月,考勤記錄申通並沒有公布。
  • 領導總是處處針對自己,學會這三個應對技巧,公司不敢辭退你
    在職場打拼的時間長了,都會明白做事小心謹慎,尤其是領導對下屬的各種信號要格外注意;在職場中最無法預料的事情就是突然被公司裁人;裁人在職場中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一旦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容易吃不必要的虧;提前了解一些相關的勞動法,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可以快速地幫助自己維權仲裁,避免陷入到被動的局面
  • 人民同泰:關於「三項制度」改革實施勞動關係調整暨計提辭退福利的...
    二、計提辭退福利情況及會計處理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有關會計政策規定,辭退福利是公司在員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或者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給予職工的補償。公司向職工提供辭退福利的,應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職工薪酬負債,並計入當期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