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會吃「野味」嗎?

2021-01-17 網易新聞

2020-03-23 09:49:18 來源: 胖編怪聊

舉報


【推薦關注公眾號:《網易輕鬆一刻工作室》】

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吃的最多的料理就是生魚片、壽司、烤肉,聽起來都是中規中矩,比較清淡的感覺,也很少會跟那些林間的動物聯繫起來,而且,日本人非常環保,保護野生動物一直宣揚的不錯,那日本人會不會吃野味呢?

答案是:會的。

據調查,2018年,日本全國吃掉了1496噸野味,而且這個數量是相較於幾年前,逐年上升的。

除了會吃掉一些野豬、雛雞之外,日本人還會去嘗試吃些奇奇怪怪的物種,比如烏鴉。

據說,一名大學的教授還曾經專門研究要將烏鴉變成食材,曾經將烏鴉肉做出來現場給農民們試吃,試吃者的反應還比較良好,反饋烏鴉肉比較有嚼勁。

很多人吃野味是覺得這些動物都生長自大自然,都是吃林間的果實長大的,無添加,無激素,安全健康,人要是吃了這些野生動物,自己的身體也會好。

當然日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以前,日本人們會把鯨魚和海豚捕殺,做成刺身端上桌,一桌子這樣的珍稀動物,叫人如何狠心下咽呢?

除了海鮮,還有很多飯店會把一些野生動物當做店內的招牌菜端上桌。

在日本,他們會評選出「十大野味餐廳」,這些餐廳中,有把熊肉和野豬作為招牌菜的,有把鹿肉、甲魚等作為招牌的,而且,這些餐廳人氣還很高。

在日本,有一家叫做「比良山莊」的野味餐廳,據說最擅長做熊肉和生鹿肉,還曾因為菜做的好獲得過日本米其林的Tabelog Award金獎。

而且這家店的老闆和當地獵人的關係很好,所以常常能夠拿到頂級的熊肉和野豬肉,成為了這家店的口碑。


吃野味,也和這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很有關係。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這個國家,很早就開始以魚和海裡的野味作為食物。

同時,日本國土70%被森林覆蓋,山地多,丘陵也多,所以,林業自古以來就在日本的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種有限的地理條件也意味著動物養殖這種資源密集型產業難以有廣闊的發展土壤。

這樣的地理條件養育了一群獵殺野味,吃野味的人,貧苦的人們會去林間打野味改善生活,有意思的是,當時的西班牙人、荷蘭人來到日本後,都很喜歡去林間找野味吃。

而現在人們吃野味,已經不再是因為吃不起肉,嘴饞了,而是找新鮮感,大概就是商家賣個噱頭,食客嘗個新鮮。

但是大自然饋贈我們的食材太多了,有那麼多美味的蔬菜水果和肉類,難道人類還是貪得無厭的去破壞生態平衡嗎?

如果有一天,人們被野生動物們追殺,活剝皮,燉煮後出現在餐桌上,我們又該作何感想呢?

學冷知識,就在《胖編小課堂》!


胖編怪聊,替代你的生理需求!網易每日輕鬆一刻工作室《胖編怪聊》出品,公眾號(pangbian163)。

本文來源:胖編怪聊 責任編輯: 蘇偉麟_NX3987

相關焦點

  •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我是一個美食博主,平時就愛好在廚房裡倒騰各種美食。以前最大的愛好,就是希望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好在廚房裡折騰一些喜歡的美食,然後看著家人把它們都吃光光。這次因為這個肺炎,算是遂了心願,但是卻讓我有點厭倦廚房了。
  • 吃野味,犯罪嗎?
    受中國飲食文化傳承和傳統中醫藥的影響,很多人看到天上飛、水裡遊、路上走的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吃。
  • 古代筆記中的「吃野味鬧出人命案」
    雖然最終的「破案」和「抓捕真兇」還有待時日,但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帶來巨大災難的病毒是那些在華南海鮮市場嗜吃野味的人們「惹禍上身」的。 喜歡吃野味,是我國飲食文化史上「源遠流長」的一種糟粕。
  • 疫情過後人們將繼續吃野味?心理學解釋野味為何「屢禁不止」
    禾花雀、赤麂、江豚、青頭潛鴨、黑熊瀕臨商業性滅絕,這意味著一大批人會失業。全球三大走私對象:毒品、軍火、野味。在有"候鳥地獄"之稱的廣東紀家鎮每天會有上千隻候鳥成為盤中餐。當德國小龍蝦泛濫時,中國人總想挺身而出。《瘋狂外星人》電影中,外星人被泡進了酒罈子。為何偏偏是中國人?誰是野味第一人?或許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那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格裡爾斯。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眾所眾知,2020年的這次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為蝙蝠,這件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為什麼除了禁止吃蝙蝠外還要禁止吃其他野味呢?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
  • 暗黑野味,你敢吃嗎?
    「中國人什麼都吃」,這句話現在似乎也不是一句玩笑話了,以至於很多國家發生某種生物泛濫成災,都會跨過聯合國,直接向中國吃貨求救。前有丹麥牡蠣成災,求救!後有德國小龍蝦嚴重破壞生態平衡,求救!現在,澳大利亞袋鼠,也瞄向了中國吃貨。可惜,肉質的乾柴,並沒有贏得廣大吃貨的心!
  • 竹鼠野豬蛇蛙…到底哪些動物算野味不能吃?
    疫情籠罩下,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很多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
  • 淘寶禁售「野味」了嗎?這個冠狀病毒常見宿主,別吃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日前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也呼籲稱:「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  「拒絕野味,人人做起!」
  • ​弄清這些「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國人不但愛吃、會吃,也敢吃。但經此一疫,讓很多人對於健康飲食問題加以重視。特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通過以後,人們在聚焦野生動物保護現狀的同時,開始對濫食「野味」的陋習進行反思。
  • 新型冠狀病毒來了,還敢瞎吃野味嗎!
    報告新增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49例,收到日本通報確診病例1例,泰國通報確診病例3例,韓國通報確診病例1例。目前,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219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765人,尚有1394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
  • 早就警惕我們,野味不能吃!
    在非洲,人們經常捕獵野生動物食用,有的更是深入雨林,去抓捕如猴子般靈長類動物賣給他國(德國曾經爆發的馬爾堡病毒便與此有關),還有的人會撿回病死的動物遺體食用,正是這些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 這種野味在70年代很受歡迎,用火一烤就能吃,但很多人認為有毒
    這種野味在70年代很受歡迎,用火一烤就能吃,但很多人認為有毒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如今的農村地區已經在慢慢的變好了,不會再像以前那麼的簡陋不堪,而且生活也是十分的艱辛。小的時候總是很常聽到奶奶跟我們講以前他們年代生活的事情,在以前的生活真的十分的艱難,別說飯吃不飽了,就連吃的食物也是十分的稀少,有時候只能到田地裡面摘野草野菜作為食物來吃,填飽肚子,這讓現如今的我們聽來是非常悽慘的事情,但是在以前人眼裡,為了能夠填飽肚子,農村每一個角落的野味都是可以用來吃的,什麼野兔,野豬或者是一些野草等等。但如果換做是你,你敢吃這些野味嗎?
  • 北京動物園內設"野味"餐廳 可邊看動物邊吃野味
    設在(北京)動物園的餐廳供應鹿肉、鴕鳥肉等「野味」菜餚,被稱為「最牛餐廳」。在動物園邊看動物邊吃野味,惹來一些市民質疑。餐廳經理稱經營手續證件齊全,原料來源是專業養殖場和大型超市。昨天來到動物園內名為豳風堂的餐廳。在樸素的大堂裡,有一份價格適中的家常菜單,隱秘的「野味」菜餚則要提前1-2天預約。
  • 「禁野令」後,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野味」黑白名單來了
    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而研究表明,本次發生的疫情,很可能與野生動物分不開,更與有人食用野味有關。吸取本次的教訓,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 吃野味對身體有益嗎?看看賈母和劉姥姥就知道答案了
    但是劉姥姥的身體絕對比賈母健康硬朗,賈母吃什麼都沒啥胃口,吃個桃只能吃半個,而劉姥姥什麼都能吃,自己開玩笑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頭老母豬不抬頭?」連林黛玉都笑話劉姥姥是母蝗蟲,說劉姥姥進大觀園是「攜蝗大啃圖」。其實林黛玉並非是嘲笑,她只是說出了劉姥姥的特點 ,特別能吃。
  • 北京動物園餐廳裡吃「野味」太野了!
    看到北京動物園裡的餐廳賣「野味」,一下子就想到了孟子的名言:君子遠庖廚。  孟子的理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可是,北京動物園卻偏偏讓你剛剛觀賞了美麗的孔雀、溫順的梅花鹿、可愛的袋鼠,一轉身,就可以去大嚼孔雀肉、鹿肉、袋鼠尾。
  • 大數據揭秘:野味到底被誰吃了?
    此刻,一定會有不少人後悔當初吃了那些野味。事實上,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幾千幾萬年的反覆篩選與淘汰,早已留下了一份包括雞、鴨、魚、牛、羊、豬等動物在內的寶貴食譜,這些也正是最適合後來人吃的食材。另外,「野味的做法」和「野味館」的百度搜索指數同樣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這便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儘管經歷了2003年非典的風波,可依然有不少人對於「吃野味」這件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 真正的林間野味就是烤山鼠,這樣烤出來的野味美食,敢嘗試嗎?
    真正的林間野味就是烤山鼠,這樣烤出來的野味美食,敢嘗試嗎? 就像這位小夥子正在準備的這道美食一樣,除了製作的方式是野外燒烤之外,所用的食材更是野味十足的食物,就是不知道小夥伴們敢不敢品嘗就是了。到底是什麼野味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曾是稀有野味,如今有人養殖,一斤3元卻很少人吃過
    過去農村的樹木花草很多,優越的自然環境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生長和繁育,所以當時農村的野味可是很多的。尤其是在農村的深山老林裡,碰到逢年過節或者農閒的時間,農民就會進山找野味。野兔子、野山雞都是很常見的野味,數量比較多,農民也就不覺得稀罕了。不過有一些野味卻是很稀有的,曾經數量很少,赤狐就是其中一種。
  • 新型冠狀病毒留給我們的一個問題:野味真的那麼好吃嗎?
    那麼問題來了,野味他真的有那麼好吃嗎?值得一群人不顧生命也要去品嘗一番嗎?屬雜食性動物,頗喜食多汁之果類;以野果和穀物為主食,也吃樹枝葉,還到果園中吃水果,偶爾吃自己的糞便。肛門附近具臭腺,遭敵時會釋出異味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