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公眾號:《網易輕鬆一刻工作室》】
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吃的最多的料理就是生魚片、壽司、烤肉,聽起來都是中規中矩,比較清淡的感覺,也很少會跟那些林間的動物聯繫起來,而且,日本人非常環保,保護野生動物一直宣揚的不錯,那日本人會不會吃野味呢?
答案是:會的。
據調查,2018年,日本全國吃掉了1496噸野味,而且這個數量是相較於幾年前,逐年上升的。
除了會吃掉一些野豬、雛雞之外,日本人還會去嘗試吃些奇奇怪怪的物種,比如烏鴉。
據說,一名大學的教授還曾經專門研究要將烏鴉變成食材,曾經將烏鴉肉做出來現場給農民們試吃,試吃者的反應還比較良好,反饋烏鴉肉比較有嚼勁。
很多人吃野味是覺得這些動物都生長自大自然,都是吃林間的果實長大的,無添加,無激素,安全健康,人要是吃了這些野生動物,自己的身體也會好。
當然日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以前,日本人們會把鯨魚和海豚捕殺,做成刺身端上桌,一桌子這樣的珍稀動物,叫人如何狠心下咽呢?
除了海鮮,還有很多飯店會把一些野生動物當做店內的招牌菜端上桌。
在日本,他們會評選出「十大野味餐廳」,這些餐廳中,有把熊肉和野豬作為招牌菜的,有把鹿肉、甲魚等作為招牌的,而且,這些餐廳人氣還很高。
在日本,有一家叫做「比良山莊」的野味餐廳,據說最擅長做熊肉和生鹿肉,還曾因為菜做的好獲得過日本米其林的Tabelog Award金獎。
而且這家店的老闆和當地獵人的關係很好,所以常常能夠拿到頂級的熊肉和野豬肉,成為了這家店的口碑。
吃野味,也和這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很有關係。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這個國家,很早就開始以魚和海裡的野味作為食物。
同時,日本國土70%被森林覆蓋,山地多,丘陵也多,所以,林業自古以來就在日本的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種有限的地理條件也意味著動物養殖這種資源密集型產業難以有廣闊的發展土壤。
這樣的地理條件養育了一群獵殺野味,吃野味的人,貧苦的人們會去林間打野味改善生活,有意思的是,當時的西班牙人、荷蘭人來到日本後,都很喜歡去林間找野味吃。
而現在人們吃野味,已經不再是因為吃不起肉,嘴饞了,而是找新鮮感,大概就是商家賣個噱頭,食客嘗個新鮮。
但是大自然饋贈我們的食材太多了,有那麼多美味的蔬菜水果和肉類,難道人類還是貪得無厭的去破壞生態平衡嗎?
如果有一天,人們被野生動物們追殺,活剝皮,燉煮後出現在餐桌上,我們又該作何感想呢?
學冷知識,就在《胖編小課堂》!
胖編怪聊,替代你的生理需求!網易每日輕鬆一刻工作室《胖編怪聊》出品,公眾號(pangbian163)。
本文來源:胖編怪聊 責任編輯: 蘇偉麟_NX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