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安順墜湖案件中的司機看阿Q的「精神勝利法」

2021-01-10 路漫漫吾求兮

7月7日,全國高考的第一天,所有的工作都在為高考讓路。仿佛晴天霹靂一般,貴州安順發生了公交車墜湖案件,瞬間震驚全國。

這是繼重慶公交車墜江案件以後的又一起惡性公共安全案件,不同的是:重慶公交墜江是因為乘客與駕駛員發生爭執後搶奪方向盤。而貴州安順公交車墜湖則是因為駕駛員張某鋼因生活不順,蓄意報復社會。

案件查明真相公布以後,人們不禁唏噓不已。張某鋼僅僅因為一己之私,導致21人死亡,15人受傷,而張某鋼本人也在案件當中死亡。

不知為什麼,當案件真相查明公布以後,我突然想起魯迅筆下的人物:阿Q。

阿Q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他的「精神勝利法」:

阿Q在當時的社會上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一個十足的社會弱者,常常受人欺辱,處處遭到失敗。

但他卻不承認失敗,往往用精神上的勝利去掩蓋現實中的失敗。

比如阿Q常常被人打,每當被別人打以後,他就自我安慰:「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樣一想,打他的人反倒成了他的兒子,而他則成了別人的老子,阿Q心中自然也就平衡了許多。

阿Q有錢後去賭錢,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錢」被別人直接搶走了,阿Q很生氣。但他卻「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雖然「熱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後,便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別人一般」,他又「勝利」了。

阿Q連老婆也沒有,但他卻經常想:「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甚至身上的蝨子沒有王胡多,放在嘴裡嚼得不如王胡響,他也認為這失了體統!這種盲目的自尊,使得他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甚至把缺點當成優點,或者用虛無的幻影來安慰自己,陶醉自己。

網絡配圖

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許多人為之一笑,仿佛阿Q生來就是被人笑的一般。

但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精神勝利法」卻經久不衰,甚至貫穿到每個人身上。

比如:李大娘鄰居家的孩子剛考上了北京大學,而李大娘的兒子卻只考上了二本。李大娘嘴上恭喜,心裡卻在想,你兒子沒我兒子高,長的也沒我兒子帥,以後肯定不如我兒子。這樣想著,李大娘嘴上的恭喜愈發變得更真誠了些,而李大娘心中也愈發平衡了些。

其實,阿Q只是普通小老百姓的真實心理寫照。當我們過的不如人意,甚至是飽一頓餓一頓時,「精神勝利法」反倒成了活下去的健康心理行為。

網絡配圖

張某鋼分到過一套40平的自管公房,因為棚改需要拆除,協議補償70000多元,但他並沒有領取。後張某鋼申請公租房未被批准。張某鋼心中十分不滿,還打了政務服務電話投訴。

我們大膽的設想一下,如果張某鋼和阿Q一樣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還會發生悲劇嗎?

比如張某鋼自管公房被拆除,協議補償的70000多元他領了,然後心裡想著:真好,公家分給我的房子拆遷,還給了我這麼多錢,這好事竟然落在我身上了,然後高高興興地去上班。

再比如張某鋼申請公租房未被批准後,他心裡想著:公租房太小,而且環境很差,不給我批准正好。即使批准了,老子還不一定去住呢!以後老子要買大別墅住!這樣想著,也許心裡就平衡了。

網絡配圖

當然,世上沒有如果,沒有也許。

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實質就是阿Q的心理防禦機制。

為了平衡自己的內心,阿Q自己尋找方法。如果對手是他心目中"高一等"者,經過自我調節還是可以"忘卻"或者"接受"的。如果對手是那些全不在他眼裡或者甚至於低他一等者,他就只好採用核心的防禦機制--自欺式精神勝利法。

這就像職場中的「鄙視鏈「一樣,總經理仰望董事長,卻對部門經理頤指氣使。部門經理仰望總經理,卻對員工指手畫腳。員工仰望部門經理,卻對新人或比他更低層次的人嗤之以鼻。

而作為最下層的員工為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得到上層的賞識,一方面要會來事,一方面要合理使用」精神勝利法「。

網絡配圖

事實上,阿Q的」精神勝利法「已成為一種BQ精神。

BQ的一系列理論思想都可以歸納為BQ精神。簡單說就是精神勝利法的逆向思維。其在心理學和社會學具有極高的地位。BQ精神的精髓在於,憤恨一切比自己富有或者在某種領域比自己領先的人或事。充分理解BQ精神的人,可以做到從言語或行為上阻礙事情良性發展,從而得到更高的自我滿足,並在心理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清朝末年,得到王親貴族支持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圍攻外國傳教士和外國使館,頻頻製造事端。

當慈禧得知義和團「刀槍不入」時,便不顧朝中大臣主和派的反對,悍然向11國同時發起了宣戰詔書。

結局可想而知,八國聯軍從天津大沽口一路如摧枯拉朽般攻向北京城。

而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和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精銳「在列強的洋槍利炮面前,也都早已嚇得屁滾尿流。

眼見不妙的慈禧,再也顧不得太后威儀,打著」西狩「的名義帶著光緒帝西逃,一直逃到了西安,才算心下大定。

此時的慈禧最害怕的是洋人找她算帳,於是,她再次任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向列強乞和。

慈禧為了取得洋人的原諒,便以光緒帝的名義頒布了那道「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上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慈禧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惡性體現。

網絡配圖

1981年,《阿Q正傳》被拍成電影上映。電影中阿Q的形象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讓人看了可氣可恨又可憐。

在電影的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話外音:阿Q死了,阿Q雖然沒有女人,但並不如小尼姑罵的斷子絕孫了。據考據家的考證所說,阿Q還是有後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

」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普遍現象,它在弱者的身上,尤其是在社會地位卑微而又不覺悟的人身上,尤為顯著。

但很顯然的是,張某鋼一直沉淪在生活不順的泥潭中無法自拔。如果他用了」精神勝利法「,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淺談阿Q精神
    由於這種病態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難振作起來以求自強,並永在屈辱中苟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盡屈辱的血淚史。直到最後糊裡糊塗的被殺,才在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後一次精神勝利。」阿q精神在不同的時代,其突出影響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在這裡,主要通過二十年代的阿q精神以及現代社會中阿q精神來淺談阿q精神的相關知識。一方面,從二十年代的阿q精神來說。
  • 貴州公交車墜湖事故,真相令人後怕脊背發涼!
    文/王呈祥看到貴州公交車墜湖事故的調查結果,我很震驚!官方通報:「司機張某某系對拆遷不滿,喝酒後蓄意駕車衝進湖中,已在事故中死亡。」為洩一己之憤,讓這麼多無辜的人去陪葬,這種「我不好過,也不讓你們好過」的「恐怖」行為,令人後怕,甚至脊背發涼!
  • 公交車司機開車墜湖,深層次的原因值得追尋
    安順公交車墜湖事件已經過去好多天了,但留在人們(尤其是受害者家屬)心中的痛,卻永遠無法平息。這個事件令21個人失去生命,其中有5名是正在趕去考試的學生……這些考生的家長想必更是難言的苦痛。前天,警方也得出報告了,是公交車司機因為對拆遷不滿,從而報復社會。
  • 《阿Q正傳》與精神勝利法
    不僅阿Q的形象深入人心,以「精神勝利法」為特徵的阿Q精神也成為了慣用語,可見先生的作品的巨大的影響力。《阿Q正傳》創作於1921年底,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僱農阿Q,幹起活兒來「十分賣力」,但到頭來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被遺忘,以至於阿Q宣稱自己姓趙而遭到趙太爺的毆打。
  • 阿Q的「精神勝利法」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在任何艱難困苦、人生旅途中自信心都是強大的。成就、成功可以滿足構建自信心,但是經歷失敗無奈的時刻會喪失殆盡。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正傳》裡的阿貴就是「自信心」爆表,靈魂所在就是「精神勝利法」,具體表現就是通過自我安慰來滿足不急他人的一切劣勢,以此獲得精神和身體上的優越感。例如:看到有錢人,就會說:媽媽的,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祖上曾經有錢;被別人爆打一頓,跪地叫爺求饒,一轉身就變臉說:媽媽的,這是兒子打老子;遇到傭人吳媽,就厚著臉皮說:吳媽,我要和你睏覺。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言順開老師演活了,精彩詮釋了他悲慘的一生。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精神勝利法是什麼 《阿Q正傳》稱得上是現在小說中的經典之作,他不僅屬於過去,同時也屬於將來,不僅屬於中國,而且是屬於世界。阿Q只是名字屬於中國,他的"精神勝利法"卻是全世界各國被奴役的國民所共有的。
  • 阿Q精神,可憐之人的悲劇人生
    是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的精神。他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人,無家無業無女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性格以及藝術色彩。阿Q的Q字可能是作者看這形象像一個小辮子吧,阿q說自己其實和趙老太爺家是本家,但是由於自己窮酸潦倒,所以阿Q也不敢說自己姓趙了。阿Q看到趙老太爺還得要遠遠地躲閃,臉上笑臉不能變,這種笑臉比面具更可靠。
  • 《阿Q正傳》教學設計:精神勝利法,笑乎?痛哉!
    主要性格特徵(精神勝利法)?回答提問(ppt展示):為方便領導給特殊人才安排工作,請你向廣州市博雅人才市場領導介紹浙江省著名人物阿Q先生。(包括生平事跡,性格特徵,愛好特長,趣味指向)點撥、質疑、反駁;點燃思維導火索,引爆沉悶課堂,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能按要求複述故事。
  • 精神勝利法是「保命良藥」,那要了阿Q性命的又是什麼?
    千千萬萬的讀者,對阿Q有千千萬萬的印象,但所有印象中,都刻著「精神勝利法」五個大字,以至於其他一切都顯得渺小。於是,一齣悲劇被讀成喜劇,偉大作家筆下偉大文字的力量,便被讀輕了。既然精神勝利法常常讓阿Q感到勝利,作為「保命良藥」讓阿Q不會受氣而亡,那麼阿Q最終是怎麼丟掉性命的呢?尋根溯源的反思就成為必要。
  • 每個人都會用精神勝利法,為何唯獨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分裂了呢?
    相信很多人看魯迅的《阿Q正傳》都會有一種複雜的心理,一方面覺得阿Q怎麼如此可笑如此不上進,一方面又會覺得正是精神勝利法消解了阿Q的痛苦。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使用精神勝利法,所謂的自我安慰不就是一種精神勝利嗎?但為什麼我們用精神勝利法是有益於心靈健康的,而阿Q卻導致了精神分裂呢?
  • 《阿Q正傳》:淺談精神勝利法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
    阿Q精神阿Q正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阿Q精神。而什麼是阿Q精神呢?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賤精神,學者概括為:就是阿Q的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
  • 讀魯迅《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只是表面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目的是維護自己的自尊,並且對自己的自卑進行補償,在弗洛伊德那裡,這叫心理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是為了消除我們內心的痛苦、緊張、尷尬和罪惡感,也有一種說法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自衛的本能反應。
  • 「精神勝利法」,說服了自己,放棄了靈魂——《阿Q正傳》
    近代以來,最先「開眼看世界」的是林則徐和魏源,在保有原始封建思想的情況下,這些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在內的「覺醒」都是徒勞的。在《阿Q正傳》中,阿Q雖然有過進城的經歷,但他對城市的看法並不是先進、發達的,他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待一切實際先進的做法,正如被封建思想束縛了的統治階級和國人在接受先進技術、制度、思想的過程中,總帶著「天朝上國」的思想去欺騙自己、放棄自己,這跟阿Q是毫無區別的。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與人家打架吃虧時,心裡就想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發明固然很早,後來與異族周旋失敗,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阿Q雖是極卑微的人物,而未莊人全不在他眼裡,甚至趙太爺的兒子進了學,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為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
  • 再讀《阿Q正傳》,我用「阿Q精神勝利法」治好了我的狂躁症
    那段時間我的情緒變化很大,看哪裡都不順眼,心裡總覺得有股火要燃燒,脾氣變得很差。老公,兒子都小心的避著我,生怕我這個火藥桶隨時爆炸,傷及無辜,我知道自己可能太焦慮了,曾經也找方法排解,奈何見效甚微,直到我無意中又讀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
  • 不要看不起阿Q,為了你的心理健康,你也應該學會使用精神勝利法
    由於阿Q地位低下,身份卑微,被別人欺負後,就用一套自己發明的「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與人打架吃了虧,就這樣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老子。」這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這種做法遭到了世人的嘲笑和鄙視。但凡事無絕對,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在某些時候可以適當運用來對自己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在《三國演義》中,當時孫權劉備聯手,共同抗擊曹操。
  • 你需要點阿Q精神勝利法
    或許這個時候你我都需要一點阿Q精神法。失業帶來的焦慮很痛苦?你需要點阿Q精神勝利法魯迅筆下的阿Q是個膽小怕事、自輕自賤、欺弱怕強和麻木健忘的人,是一個像泥土一樣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頭上踩一腳,在未莊,他經常被挨打,被辱罵,而當他面對來自外界的這些侮辱的時候,他的處理方法是用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來獲得精神上的勝利,聊以自慰。
  •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難道無可取之處?我偏要說不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難道無可取之處?我偏要說不如果真的讓小編來選,我想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筆下所有窮苦百姓,都應該看一看的,因為這個被我們橫加指責的,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阿Q正傳電影劇照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老話,那就是做人要想得開,這樣的話就被人認為是通達的表現,其實說到底,這也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變種,只不過沒有阿Q利用的這麼徹底,這麼讓人「發笑」罷了。
  • 《阿Q正傳》阿Q靠精神勝利法戰勝別人,卻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阿Q正傳》裡的阿Q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由於他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正當職業,在遭到別人欺侮後,就以精神勝利法戰勝他人。他骨子裡卻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他身上的傲骨最終使他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阿Q頗有一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