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直......向前看,超越自己,始終努力,精益求精,努力不懈提升自己的手藝。」這是小野二郎教會大兒子的,也是紀錄片《壽司之神》中深刻引發我共鳴的一句話。
今年91歲高齡的小野二郎,始終早起晚歸,畢生致力於捏壽司這一件事。在他眼中,我想壽司更準確的地位應是一件值得尊敬的藝術品。「即使到了這把年紀,工作了數十年,但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每天依然感到欣喜,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的精神。」嘴角淺淺的微笑,詮釋出的是一份專注的幸福感。
什麼是職人的精神?百度將其定義為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豆瓣有篇「職人精神」則將其解釋為執著磨練自己的技術,不惜時間精力,把技術發揮到極致。對職人來說,工作是一種自身的修煉,靈魂安放之處。一言以蔽之,「職人」其實意味著專注,從一而終,精益求精和堅忍不拔。
不久前讀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裡面提及日航哲學40條的第一條「成功方程式」,據說這也是最核心的一條。「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努力×能力」。所謂「思維方式」就是人生態度。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股神巴菲特信仰一生的名言:「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專注」,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藝術、文學、科學、旅行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可以專心致志於追尋自己的激情。內心寧靜而龐大,孤獨的心靈迸發聰慧的火花。很多成就無非就是這樣一個個的量變積累,直至到達質變的臨界點。
現在很多年輕人,往往只想要輕鬆的工作,然後要求有許多空閒時間,還要很多錢,我想社會的矛盾已然轉變為欲望的過高與自身技能的不足。很多人喜歡抱怨,怎麼工資這麼少還要我加這麼多班?那麼可否問你下,我支付你月薪百萬,你是否可以按照我的要求成功完成研發?技能不夠,卻妄想太多,這往往是「哀嚎遍野」的源頭。
《論語 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本立而未立的年輕一代,理由可謂堆積成山。而究其根本,我想不外乎未踏實執著於實踐。可能你會質疑反駁:我很努力。那麼可能那個質變的點暫未到達。我且祝你一路前行,萬莫淺嘗輒止。
三十而立,道阻且長。我想我們更應全副武裝。精益求精且專注練達。這個世界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公,而上天最公平的便是給予每人相等的一日24小時,不管這個人是查理 芒格,抑或是馬雲,還是你。
三十而立,應該多多學習新的手藝,一旦你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欺騙自己,等希望破滅,你會無比沮喪。三十的年齡,像蘇格拉底偏愛的那樣「There is onlyone good,knowledge,and one evil,ignorance。」不停地學習和進步。除此之外,我們應該修行和沉澱的是一份執著和堅持。一直重複,不斷超越。
很喜歡泰戈爾的一句詩:"Life is given to us,we earn it by giving it."我們被無償的賦予生命,這一輩子唯有奉獻它才對得起這份饋贈。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專注於一件事情,熱愛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造福和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