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對話未取得進展、雙方各執一詞,日韓誤會鬧大了!

2021-01-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新華社資料圖
新華社資料圖

日本和韓國政府代表12日在日本首都東京舉行工作級對話,沒有就解決雙方貿易摩擦取得進展。這還不算,雙方13日談及前一天的對話,對會議性質、韓方代表是否要求日方撤銷出口管制等各執一詞,爭吵越發激烈。

是否要求撤銷管制?

爭吵原因之一是,韓方聲稱12日向日方提出撤銷管制的要求,日方否認韓方提出過這一要求。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一名官員13日說,韓方「在昨天的會議上清楚地要求日方撤銷貿易限制,就這一點不應該與日方有誤會」。另外,一名韓方代表13日離開東京回國前告訴媒體記者,韓方在會議中對日方做法表示遺憾,要求日方撤銷管制。

然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巖松潤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審視了會議記錄」,韓方不曾向日方提出「要求撤銷(管制)的明確意見」,而只是要求日方解釋出口管制的原因。

日本政府本月1日宣布,將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工業材料加強審查和管控並將韓國排除在貿易「白色清單」以外。12日會議是雙方首次就此直接接觸,日韓各派出兩名代表。

是磋商還是解釋?

爭吵原因之二是,12日會議的「性質」究竟是日韓互相磋商,還是日方向韓方作出解釋。

按照巖松潤的說法,「會議的性質不是磋商,而是日方收到韓國政府要求後作出解釋的一個場合」。至於韓方官員描述會議是「磋商」,日方對這一說法「想予以糾正」。

日方聲稱向韓方作出全面解釋,並且在實施管制前通知過韓方,而這兩個說法均遭韓方否認。韓方質疑日方出口管制措施,要求日方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或理由。

是否提議再磋商?

爭吵原因之三是,雙方就韓國是否提議再次舉行磋商說法不一。

按照日方的說法,韓國方面沒有提議再次舉行磋商。韓方卻堅稱,已經「多次提議」在7月24日以前舉行新一輪對話,只是日方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會接受提議。

路透社報導,12日會議在一間小會議室裡舉行,雙方沒有打招呼,日方代表在韓方代表入場時既沒有站立也沒有鞠躬。日本方面後來解釋,雙方代表會議前見過面,打過招呼。

韓國媒體報導,韓方代表受到冷遇,會議在一個像「車庫」的房間裡舉行。會議氣氛「十分緊張」,雙方代表互不對視,開場時沒有握手問好。

王雪梅 (新華社專特稿)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日韓貿易摩擦一周年:矛盾難解,雙方企業很受傷
    日韓之間貿易摩擦轉眼已一年有餘,雙邊關係還好嗎?據韓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開會討論,就日本對韓限貿措施成立爭端解決機構專家小組一事展開討論。不出意料的是,日本在當天的會議上沒有同意設置專家組。因此,根據WTO相關規定,最終決定將在7月底的第二次會議上出爐。
  • 摩擦不斷、各執一詞 日韓關係在短期內難以轉暖
    圍繞「軍機低飛威脅」、「雷達照射風波」、二戰歷史等問題接連發生爭端  摩擦不斷,日韓關係難轉暖(國際視點)  韓國國防部長官鄭景鬥1月26日視察韓國海軍作戰司令部,要求韓軍嚴正應對日本巡邏機低飛威脅韓國軍艦一事。
  • 海外網評:日韓關係「低氣壓」對RCEP談判影響有多大?
    (圖源:共同社)近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推動談判取得了重要進展礎。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已經結束的消息尤為令人振奮,意味著各方在原則性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為後面的談判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RCEP談判已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
  • 專訪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貿易摩擦高發時,商務部的...
    2014年4月,為更好協調工作,公平貿易局和產業損害調查局合併為貿易救濟調查局。目前,在人員配置上,貿易救濟調查局是商務部人數第一大司局,這也反映了國家針對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形勢,要加強應對的舉措。經濟觀察報:近年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救濟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趨勢,貿易摩擦越演越烈,目前貿易形勢如何?為什麼中國近年來會遭遇這麼多案件?
  • 美俄雙方就「普奧會」主要議題內容各執一詞
    不過,有關雙方將會談的內容,美俄雙方各執一詞。美國方面,白宮新聞秘書厄內斯特表示,雙方首腦屆時將圍繞俄羅斯對烏克蘭反對派的支持展開討論,並希望能夠就俄羅斯在敘利亞開展的軍事建設進行交流。此外,歐巴馬總統也希望通過這次機會與俄方討論有關俄似乎正在敘利亞進行軍事集結的現象。不過,莫斯科方面卻有不同表示。
  • 貿易摩擦下,這把椅子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浙江湖州大康集團的掌門人毛如佳告訴記者,我們現在的企業壓力越來越大,中美貿易摩擦我們的關稅從10%又加了15%。我們也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的利潤從哪裡來?這是一個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毛如佳是這樣為我們揭曉答案的:第一,要從高效的管理水平,高效的技術水平來。
  • 國際貿易摩擦形成的博弈機制及應對
    李景華.pdf【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研究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機制將為解決爭端、預測未來全球貿易前景提供理論支撐。在國際貿易中,國家作為利益博弈的主體,考慮建立基於理性參與者的靜態博弈和基於有限理性參與者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貿易摩擦形成機制,並通過建立合作收益模型為未來發展趨勢提供理論指引。採用2017年中美實際經濟貿易數據對靜態博弈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 回顧:2012年6月國際形勢觀察(4大事件)
    雖然雙方對此次峰會都十分重視,但從會議成果看,未能籤署新的合作框架協議,在能源合作、人員交流及中東局勢等問題上也難掩分歧。一是雖然在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上達成原則共識,但歐盟堅持向俄羅斯提出強化法制和開放市場等俄羅斯認為超出世貿組織規定的要求,導致雙方未能籤署新的合作框架協議。二是雙方在能源合作和互免籤證等問題上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敘利亞、伊朗局勢等熱點問題分歧仍難彌合。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日本與韓國之間矛盾全面爆發 最終走向軍事摩擦?
    安倍與文在寅今年G20峰會握手合影一個月以來,我們的近鄰韓國和日本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甚至從經貿領域蔓延到軍事領域。日韓的關係持續緊張,雙方都是美國關鍵盟友,它們之間的裂痕會繼續加深嗎?本來是經貿領域的摩擦,現在蔓延到了軍事領域,韓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底氣在哪裡?如果軍事情報共享協定終止了,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國際問題專家楊希雨認為,韓國首先是不得不做,必須要反制。第二,兩國關係惡化到這個程度,這麼敏感的軍事領域合作必須得重新評估。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相較於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受影響的貿易總額相對較小,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以來涉及範圍最廣的進口保護措施。川普還準備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進口關稅,甚至威脅對涉及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兩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結局會是什麼?
  • 中美持續22個月的經貿摩擦:矛盾衝突與合作互利共生
    不過,根據雙方早前發布的消息,協議文本包括序言、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協議是好是壞?有些人不看好。有人表示,這份協議太過「脆弱」,隨時可以崩盤;另有人說,協議沒有觸動中美貿易的根本問題;也有人說,協議對兩國貿易並無實質性改變,只是讓兩國「看上去取得某種成就」。身處多元化的世界,存在這種聲音不奇怪。「隆東腔」認為,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是一個「有原則」「有限度」「有好處」的協議。
  • 日韓千年恩怨史,比喪屍劇精彩多了
    朝鮮元氣大傷實力嚴重削弱,日本權勢轉移迎來了德川治世,明朝國力耗損為女真入主中原提供了時機。江戶城天守閣。圖/維基百科德川家康在江戶開幕後,多次主動同朝鮮接觸,試圖恢復兩國的邦交和貿易。1609年,日本對馬藩與朝鮮王朝籤訂《己酉條約》,恢復了因戰爭而中斷的貿易往來。在明廷的默許下,雙方交往漸為頻繁。日本在釜山設置倭館,每年派遣20艘「歲遣船」前往朝鮮貿易。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易形式。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算是單方面的貿易開放也是可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針鋒相對的趨勢這中間摻雜了複雜的政治與外交的成分。自由貿易告訴我們,通過比較優勢分工協作,把世界的整體財富做大,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過去我們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科技水平低的行業是我們的優勢行業,我們生產紡織品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到全世界,成為世界工廠,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繼續做世界工廠,在這方面深耕細作呢?把高科技、創新、金融都交給美國的矽谷去做?
  • 全球性數字產業鏈轉型:日韓相恨相殺 中國現磁吸效應
    文:本刊記者 任慧媛不久前,60年罕見強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據日媒報導,日本多家超市貨物被一掃而空,唯獨韓國泡麵無人問津,而這也被視為當前日韓關係緊張的縮影。2019年的日韓衝突,從2019年8月7日起計劃,當時日本安倍政府公布:將韓國移出貿易優惠「白名單」。原本韓國是日本貿易「白名單」上唯一的亞洲國家,這回也成了第一個被移除的國家。
  • 中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方案——為何美國政界學界多名重要人物撰寫...
    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需要的不是擴大戰線,而是縮小戰線,甚至在大國關係方面取得突破,在適當的時候「見好就收」才是美國的明智之舉。  合作是中美最好的選擇  正是在上述形勢下,人們看到中美經貿關係近來出現了積極趨向。自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後,中美兩國經貿團隊開展了密集和有益的磋商,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
    2014年籤署的兩個互信機製備忘錄,即"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下稱"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下稱"行為準則")。雙方積極評價今年以來兩個互信機制建設取得的重要進展,同意在通報機制框架下就新的通報項目開展磋商,併力爭在2015年9月前就行為準則中的"空中相遇"部分達成一致。    4、戰略安全對話:中美雙方於2015年6月22日舉行了第五次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就戰略安全議題進行了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