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極限思維,穿越信息不對稱,讀懂世界

2020-12-05 騰訊網

1、 為什麼人類矛盾沒有因科技進步而減少?

參考第1定律:個體越聰明,群體越愚蠢!

70多億聰明人讓人類整體愚蠢透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例一,中國人以最好的產品與服務出口給美國和世界,換取對方的欠條(美元)。結果美國人還覺得自己吃虧了,中國人還覺得佔了便宜,要執著的出口。如果把中美兩國看成兩個人,這是不是愚蠢透頂?例二,工業革命和債務制度讓全球訂單以指數增長,今天1天的鋼產量遠超200年前的鋼產量,生產活動爆炸性增長,現在已經出現致命的環境危機,指向災難。真正達到環境災難,人類整體會面臨滅頂之災,但人類在忙著幹什麼?對潛在的環境災難置之不理,相互甩鍋,相互轉嫁危機和債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但全人類就是視而不見,智商完全不在線。例三,每個企業都想做自己的平臺,但我們都知道:自己只會經常使用幾個平臺。這帶來的問題:我們做了幾百萬個APP,燒了幾萬億資金,結果!大家都清楚!例四,公平與效率是社會發展的兩個引擎,起點我們需要效率,工業化與城市化完成之後,我們需要把主引擎切換到公平之上,從而釋放消費,激活強大的生產能力與效率。但如果我們說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人類的終極選擇,會遭到一片質疑!包括處於底層的所謂勞苦大眾。為什麼?還是群體智商不在線!

因為群體智商不在線,所以科技越發展,個體受教育程度越高,人類整體的幸福指數不升反降!看看現在最受推崇的圖書是什麼?《明日簡史》!未來99%的人會淪為無用階層,失去被剝削的價值。為什麼知識分子會推崇這玩意?還是群體智商不在線!

2、為什麼人類負債規模與科技發展成正比?

參見第二定律:個體的欠條是欠條,群體的欠條是貨幣。群體的欠條由第三方管理。第三方把群體拆分成一個個個體,導致所有欠條呈現個體屬性,即負債屬性,這種拆分包括第三方本身。人人相爭,機器稱王。制度是藏匿於人類社會之中的超級機器。人類之間終日忙於競爭與算計,悄然間已經淪為制度機器的奴隸。這是所有矛盾的總閥!但由於群體智商不在線,這個問題依然沒有難以被發現。靜下心來,想一想人類負債總額已經突破250萬億美元,人類到底欠誰錢?中國人負債總額突破200萬億人民幣,中國人到底欠誰錢?難道我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是請老外幫忙完成的嗎?答案顯而易見。但我們為什麼會欠下如此龐大的債務?環視整個市場,債主竟然指向制度機器,而不是我們自己。

—— 印鈔修路VS貸款修路

主觀上,我們認為錢是政府根據GDP印出來的。我們就按照這個路徑去思考,假設政府印鈔5萬億,修建高鐵網絡。那麼,高鐵網絡建成,會自然形成5萬億以上的固定資產,這個固定資產恰好為政府印的5萬億做擔保。高鐵落地運營沒有任何負債。票價嘛!顯然比現在低。旅客因此很高興!同時,因為沒有負債,鐵路職工收入提高了,鐵路職工很高興。另外,鐵路總公司利稅提高了,鐵路總公司和政府都很高興。既然大家都高興,是不是實際我們採取的是印鈔修路呢?嘿嘿!想得美!

貸款修路,收費還款。才是客觀實際。因為貸款修路,盈利還款,所以,鐵路總公司投資建成覆蓋全國的高鐵網絡,負債5萬多億,每年僅支付利息就高達1000多億,再加上本金償還。會產生什麼結果?票價要漲,旅客不高興,職工收入難漲,職工不高興。鐵路總公司想盈利。嘿嘿,想得美!沒利潤,領導灰頭土臉,政府還要承擔債務連帶責任。

為什麼?我們會放棄大家都高興的制度,而選擇大家都不高興的制度?

你是否有興趣搞明白?

回到問題的起點,你覺得印鈔會帶來什麼結果?答案是(你認為)通脹。

但推導結論是什麼?印鈔修路,票價下降,收入和利稅提高,是不是與你的認知相反。再回頭去看一遍,通脹的原因是什麼?是印鈔?還是貸款?答案實際是貸款導致票價上漲,而不是印鈔。或者說,貸款是制度機器強加給我們的一個無中生有的枷鎖。按照貸款方式搞工業化和城市化,我們自己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還要無中生有的欠下200多萬億負債。為什麼說是無中生有?因為貸款的抵押物是我們創造工業化資產和城市化資產。制度機器等於是以我們創造的資產為抵押,創造貨幣,隨後貸給我們,讓我們背負一屁股債。這就如同債務機器(鄭克爽)把我們的老婆(阿珂)賣給我們(韋香主)。

有意思吧!債務機器把我們的老婆賣給我們,我們還覺得天經地義。為什麼?

想一想開頭我講什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人人相爭,機器稱王。我們一直以為別人佔了便宜,實際呢?所有人都沒有佔便宜!人類只是憑空給自己腦袋上扣了250萬億美元的負債。然後!然後覺得是別人給自己扣上的,一直在追查真兇!A國人覺得C國人是兇手,C國人覺得A國人是兇手,以此類推,互相懷疑,真兇追查了300年,依然沒有結果,為什麼?因為兇手不是人!它是制度機器。

相關焦點

  • 所謂打破信息不對稱,其實是一種幻覺
    很多創業者說,要建立怎樣一個平臺,要打破信息不對稱,大部分時候,我都會潑冷水,我以前說過,網際網路有兩大幻覺,其中一條就是可以打破信息不對稱。為什麼信息不對稱是抹不平的?因為認知不對稱。什麼是認知,人們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加工和吸納的過程。認知不對稱,就會導致說,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感知,判斷,截然不同。我們簡單說說,認知不對稱,所導致的一些差異。
  • 諾貝爾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窮人思維」很危險
    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就會知道,貧窮是如何影響人的思維和決策的。而導致人們陷入貧窮死循環的,正是建立在信息匱乏基礎上的錯誤決策。當人們的信息匱乏時,其判斷就會出現嚴重偏差。而嚴重的信息不足,將導致人屢屢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動,從而越來越窮。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典型的窮人思維都有哪些方面的特徵。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時代是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為基本內容的客觀因素的總和  要學好這部重要文獻,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因其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獨特功能而佔居方法論的首位。
  • 如何處理信息不對稱時的問題?
    如何處理信息不對稱時的問題?首先我們為人,人之所以叫人,良知人性為基礎,然後,會動腦子辦事!人的大腦皮層最為發達,是思維的器官,主導機體內一切活動過程,並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所以大腦皮層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主管人類一切活動比如運動功能大腦的運動系統負責產生和控制運動。
  • 陳世清:用對稱邏輯解悖(二)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傳統邏輯普適性絕對化。
  • 12思維模型:批判性思維一用理性看清複雜的世界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教育還在不斷完善中,其中批判性思維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中國的傳銷、金字塔騙局、邪教、電信詐騙、網絡騙局、金融詐騙很有市場,並且你發現再拙劣的騙局都有人上當,如果我們稍微使用一下批判性思維工具,就可以避免騙局發生。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世界上優秀的思考者不一定就是最快的思考者,例如愛因斯坦、達爾文和牛頓。
  • 用極限推測思維想像質能方程
    用極限推測思維想像質能方程力乘以距離就是做個做功,E=FS。速度乘以時間就是距離,S=Vt。既然是力得做功,力自然不會是靜力,而是會運動的力。當力的運動速度為最大值時,即是光速時,此時V=C,C是光速。S=Vt=Ct,E=FS=FCt=FtC。Ft是動量。
  • 信號傳遞: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理論?
    在前兩個模塊裡,我給你介紹了公司金融裡邊最重要的兩個決策:融資決策和投資決策,我們假設這個世界是「完美」的。但是,從第三個模塊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不完美的世界」了,在這個預設之下來學習《公司金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下的《公司金融》代表的是什麼呢?代表它有兩大摩擦:一個是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個是代理問題。
  • 為什麼生物體基本上都是對稱的?有沒有不對稱的生物?
    生物對稱的特徵便於生物的協調性,所以高等動植物基本都是對稱的,而且有多種對稱的形式,對應不同種屬的生物,而一些較為低級的物種卻缺乏對稱,多是缺乏運動能力。相對而言植物沒有什麼運動能力,但由於生長得比較高大,枝條張開也十分沉重,如果長的不對稱,則容易被風吹折,不利於它們的向光生長,也容易導致死亡;儘管有些樹被山風等因素影響,某一邊長得稍微偏一些,但總體上也是輻射對稱的結構,大約呈金字塔的形狀;而低等的植物,比如有些單細胞植物是捲曲的絲狀,還有疙疙瘩瘩的,總體上也不是很對稱,它們不需要運動,更多的是隨波逐流,因此它們的演化沒有受到受力方面因素的影響
  • 13本簡史,讀懂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
    讀懂地圖,如同多掌握了一門語言,多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工具。隨著人們出行越來越頻繁,各種形式的地圖,尤其是地圖軟體越來越變得不可或缺。不了解地圖的歷史,就難以認識地圖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3.回答上述問題,都要從這些栽培植物的起源說起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段關於餐桌植物的時空穿越之旅,揭秘這些蔬果、穀物和香料令人大跌眼鏡的原貌和風味,再現它們與人類漫長互動中的那些恩怨情仇。原來,人類與這些栽培植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僅僅體現於農業生產中的雜交育種工作,而是與古代先民的生活、世界各地的習俗、宗教傳說故事以及近代以來的殖民地擴張和全球經濟發展都息息相關。7.
  • 從港姐選舉,到螞蟻上市,背後都是信息的不對稱
    這背後彰顯的,其實是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絕大部分人不僅兩年後才知曉,甚至知曉了也不能理解,還對其恥笑。 而把信息的不對稱放在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每一次社會出現巨大變革的時候,隨著傳統的秩序被打破,也造成了巨大的信息不對稱,而距離信息更近的人和更會處理信息的一小撮人,往往都會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實現「一路狂奔」。
  • 陳世清:用對稱邏輯解悖(八)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他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通過物理學的正反饋效應使得PayPal的用戶以指數的速度增長,最終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
  • 極限挑戰4路透照:男人幫又穿越回八十年代 孫紅雷的小黑板亮了
    極限挑戰4路透照:男人幫又穿越回八十年代 孫紅雷的小黑板亮了時間:2018-04-14 12:24   來源:石家莊傳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極限挑戰4路透照:男人幫又穿越回八十年代 孫紅雷的小黑板亮了 《極限挑戰》 一期錄製在溫州開工,據說這集是延續全員打工的主題,而且為了契合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主題
  • 基層上下級之間「信息不對稱」,怎麼破?
    思響哥薦在信息傳遞如此高效的今天,基層上下級之間有效溝通互動不足問題依然嚴重,由此引發的「信息不對稱」給基層工作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基層一線幹的實績上級「摸不到」,上級治理目標理念一線幹部「悟不清」。如何打通基層上下級的「信息流」?如何確保信息不失靈?跟著思響哥,一起聽聽基層幹部們怎麼說。
  • 科學解決不了的五大極限難題
    科學源自智慧,人類能力有限,科學有邊界;宇宙誕生於自然,自然奧妙無窮,宇宙無極限。人類的知識永遠不能代表宇宙真理,宇宙的神奇總能超出人類想像。人類把宇宙中能「看見」的現象歸結為科學,但「看不見」的現象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類只能用科學理解宇宙,但不能用科學定義宇宙。我們能用科學解決宇宙中問題,但不能說宇宙是科學的。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埃隆·馬斯克方法論是使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將這種方法稱為第一性原理。埃隆·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 新廣告法不讓用「最大」「第一」了!告別極限用語,廣告怎麼打?
    ——大衛·奧格威 B: 「萬寶路——男人的世界。」 成為「第一」、成為「唯一」、成為「首選」、成為「領導品牌」,成為消費者「最主流」的選擇,用「遙遙領先」影響消費決策……看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廣告中絕對化聲稱傾向的思維源頭。 「加多寶」為什麼改金罐?不是藍罐、綠罐、白罐?
  • 星際穿越中那些燒腦恐怖的物理學原理,你都讀懂了嗎?
    在不遠的未來,沙塵暴肆虐,植物逐漸枯萎,空氣中瀰漫著死亡與絕望。美國宇宙航天局預測到了人類即將滅亡的命運,召集了庫珀等四人的火種小隊尋找下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懷揣著救贖與希望,四人踏入了浩瀚的宇宙。。。。。。
  • 《星際穿越》:用愛傳遞信息,情感拯救人類
    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就是做的最好的一個。這是高維空間傳來的信息——一個坐標,將他們指向了藏匿起來的NASA。庫珀找到了熟悉的老教授,教授希望他能帶隊遠航,同行的道伊爾、羅姆、布蘭德都是頂尖的科學家。NASA有兩個計劃。幾十年前,在木星附近出現了人造的蟲洞——一個扭曲時空的通道,通向遙遠的系外星系。一部分太空人已經到達了那裡,並傳回了一些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