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八旬老人懸賞緝兇!懸賞行為在法律上應如何理解?

2020-12-05 宋律說法

近日,湖南岳陽81歲高齡的老人懸賞10萬元替女兒尋找真兇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原來二十年前老人身為銀行職員的女兒被人殘忍地殺害,偵查機關雖然抓到一個嫌疑犯,後來在法庭審理時,因證據不足,該人被宣告無罪。

此後該案件一直在偵查直到今天。女兒的慘死讓父親無法釋懷,籌款發起懸賞緝拿真兇。

目前懸賞行為在刑法偵查手段中經常被採取。

我們經常看到公安機關的正式通告中有類似懸賞報酬,警方鼓勵普通公民在發現犯罪行為或者犯罪分子時及時報案、提供線索,警方則視其價值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

有人會問,像類似的懸賞,如果自己真的發現了犯罪線索或者抓住了通緝犯,警方或者家屬標明的獎勵是否真的能夠兌現,會不會今天說了,等到後面又反悔了。

這樣的疑慮大可不必。雖然是這些懸賞發生於刑事偵查領域居多,但是一樣是適用普通民事領域的法律來調整。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該解釋於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該解釋第三條具體地規定了我國懸賞廣告合同的法律定義以其適用。

第三條 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懸賞廣告合同歷史淵源已久,而且在現今社會活動中適用的範圍也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

如今不僅在在傳統的有報酬性的遺失物尋找等通常的民事行為之外,懸賞廣告還出現了證據懸賞、行政懸賞、刑事懸賞、執行懸賞等。

像上述的八旬老人懸賞緝拿真兇的就屬於刑事懸賞。

同時由於懸賞廣告是在一定範圍內公開發布,它不像普通民事合同僅限於合同文本上載明的相對方,只要社會上不特定的一人或者多數完成了懸賞廣告中懸賞的事項,都能夠在懸賞人與行為人之間成立懸賞廣告合同,因此也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往往也會引起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關注。

也是因為懸賞廣告這一特性,最高人民法院單獨設立一條,對此類合同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一般來講,懸賞廣告在法律上有如下的區分:

對人性懸賞廣告

對人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某個特定主體所作出的懸賞廣告,儘管該特定主體在懸賞廣告時並不為懸賞人所知悉,但懸賞廣告相對人卻是確定的。

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遺失物懸賞廣告,再如,犯罪線索的懸賞廣告也屬於此類。只要行為人完成了懸賞廣告中的特定行為即可以成立。

對世性懸賞廣告

對世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不特定人作出的懸賞廣告,其主要特徵不僅是人不特定,而且相應的懸賞行為也不確定,往往還要通過特定的規則才能最終確定。

有獎徵文、創意大賽等就是典型的對世性懸賞廣告。

回到老人懸賞這個話題,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我們知道了老人這一舉動其實類似於發了一個懸賞廣告,獎勵十萬元,只要社會上的特定人完成了懸賞廣告內懸賞的事項,那麼就在老人與該行為人之間成立了一個懸賞廣告合同。只要行為人行為的結果是符合懸賞廣告的要求,那麼行為人就可以向老人主張相應的獎勵或者報酬。

另外,還有幾個例外需要注意哦!

負有法定義務的人不能請求獎勵

對於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負有法定義務的人,不能主張完成了懸賞廣告,要求報酬。

舉個例子,在兇殺案件中負有偵查義務的警察、執行案件中負有執行事項的執行法官等等。

懸賞廣告中的事項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他們是不能夠要求懸賞獎勵的。

即使家屬願意履行,這獎賞也屬於道德層面的。如果起糾紛,法院一般不會支持。

數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報酬請求權問題

由於助懸賞廣告是懸賞人面對社會大眾頒布的,萬一有多人完成了懸賞廣告內的內容,那麼這懸賞獎勵如何分配的?

一般來講,不同數人系先後完成懸賞事項的,除非懸賞廣告中有特別約定,一般應由先完成該行為的人取得報酬請求權,後完成行為人不能取得報酬請求權。這個也是懸賞廣告的應有之義。

如果是數人共同完成該行為或者同時分別完成該行為的,由該數個行為人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每人有權獲得報酬的相等部分。

懸賞廣告的撤回問題

懸賞廣告登出去了,能不能撤回來呢?

答案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定的條件。

首先,撤回時間要在懸賞行為被人完成前,否則不允許撤回。

其次,懸賞廣告撤回,在形式上應當以不低於懸賞廣告方式。

例如,之前懸賞廣告是登報的,那麼撤回來也要登報;如果之前是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那麼撤回來的通知也要微信公眾號。簡言之,兩者要對等。

小魚兒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做了壞事的人,終究會得到報應,也許是法律上的,也有可能是人生意義上的。

相關焦點

  • 「懸賞廣告」不應侵犯隱私權
    原標題:「懸賞廣告」不應侵犯隱私權 5月10日,河南鄭州一名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發生後,滴滴公司懸賞百萬元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線索,尋找嫌疑司機,這種行為被有的網絡媒體稱為「通緝」。那麼,滴滴公司是否有資格這樣做?這種懸賞的性質該如何界定呢?
  • 懸賞廣告是否得到法律上支持?懸賞廣告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嗎?
    《合同法》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按照一般通說,將懸賞廣告定性為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單方允諾),但屬於附條件的法律行為,該單方允諾行為附有條件(所附條件是相對人完成指定行為),條件成就時,單方允諾行為生效,產生一個單方允諾之債。
  • 淺析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
    懸賞人是做出懸賞廣告意思表示的行為人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還可以是其他民事主體。勿庸置疑,懸賞人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  2、須以廣告方式對不特定人做出意思表示。廣告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報紙刊登、廣告欄張貼、街頭叫喊、在廣播 電視或網際網路上發布消息等等。只要使不特定人知曉的一切方式均可 。  3、須有賞格。
  • 淺論「懸賞廣告」的法律屬性
    完成廣告行為的人享有報酬請求權,廣告人負有按照懸賞廣告的約定支付報酬的義務。以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均採用此說,事實在我國法律實務上,大多數人也採納這樣的主張。  第二種觀點是「單方或單獨行為說」。該說認為懸賞廣告的性質是單獨行為或者叫做單方法律行為,而不是合同。
  • 港媒「神秘廣告」為多宗暴力事件懸賞緝兇,最高100萬港元
    昨天,多家港媒刊登了一份名為「803行動」的廣告引發關注,該廣告為多宗暴力事件懸賞緝兇。據媒體報導,一個名為「803行動」的組織27日在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等報紙刊登廣告,內容為「803行動」懸賞緝兇,對象是6月以來製造暴力事件的暴徒。
  • 懸賞廣告若干法律問題探析
    四、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是指對懸賞廣告這種行為模式在符合法定生效條件的情況下,依照法律規範對其所作出的肯定性評價。懸賞廣告同其它民事行為一樣,依據法律規範進行判斷可分為有效與無效兩種情況,且都有相應的法律後果。本文所論的是指懸賞廣告在其合法有效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法律後果。   1、指定行為之完成及報酬請求權。
  • 由本案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另一種意見認為,羅某應給付鄭某2000元的報酬。雖然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對是否應向遺失物品拾得者支付酬金問題未作明確規定,但作為失主的羅某在刊登尋物啟事時已明確表示要向拾得者支付2000元酬金,羅某所為屬典型的懸賞廣告行為,在鄭某拾得皮包後,雙方即已形成一種懸賞廣告合同關係。現羅某反悔,不履行支付報酬的承諾,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違約。
  • 懸賞廣告,說到就應做到
    懸賞廣告,說到就應做到 2020-07-13 2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刑事懸賞」豈能懸而不賞
    知情舉報是每個公民和單位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他們的權利。公安機關是治安保衛機關,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安全有序的環境,知情人從中已經得到回報,故知情人不應向公安機關要求獎金。知情人認為公安機關打出懸賞廣告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行為就必須遵循等價有償的原則,知情人完成了公安機關規定的行為就應得到獎勵,更何況知情人為此行為的完成付出一定的勞動,承擔相當風險。
  • 懸賞廣告是合同嗎?
    從內容上來說,小到尋找貓貓和狗狗,大到尋找失蹤的小孩、老人甚至案件的目擊證人,懸賞廣告的內容可謂種類繁多、層出不窮。那麼究竟什麼是懸賞廣告?其又有什麼的特點?筆者通過對相關案例以及各種學說的研讀,認為要構成民法上的懸賞廣告,應當具有三性:首先是有償性。在懸賞廣告中,廣告發布人明確表示對完成了特定行為的人給予一定數額的報酬。若不以報酬作為交換,不構成民法上的懸賞廣告。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了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下面是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那麼,如果發布懸賞廣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酬金給不給,我們從法律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懸賞廣告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問題,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 2020廣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法律常識: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2020廣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法律常識: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法律常識是軍轉幹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為了幫助熟悉複習內容,中公軍考網為您提供常識知識及模擬題,供大家學習。
  • 民法典來了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懸賞廣告如何規制?此案中,二審法院認為,只要行為人完成了懸賞廣告中的指定內容,懸賞人即應給付報酬,對應徵人予以保護。2007年10月實施的《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人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 懸賞廣告的性質辨析
    《德國民法典》雖未給合同下定義,但觀其合同在民法典中的位置,便知合同首先是債的種概念,同時又不失為法律行為的一種,因此德國法上的合同是廣義的私法合同,泛指一切以意思表示一致為要素而發生在私法上的行為。  我國圍繞合同的概念理論上有「法律行為說」,認為合同是民事主體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的法律行為,它比較準確揭示了合同的內核即合意之協議的本質。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司法實務分析
    懸賞廣告並非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一個動態的行為連結。事實上,意思表示或者法律行為可以從要素的角度分析其構成,也可以從行為階段去分析其構成。 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出臺之前,已經有相關懸賞廣告糾紛的判例,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2003年第1期就引用《民法通則》的規定,裁判了懸賞廣告糾紛。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能否獲得報酬?
    於是,甲通過廣播電臺發布懸賞廣告:如有拾得並送患者,甲願意將其錢包內的5000元現金作為酬勞。乙(11歲,並不知道甲發布了懸賞廣告)外出時剛好撿到了甲的錢包,根據甲錢包內的名片聯繫到了甲,並將錢包歸還。
  • 今日說「典」 | 懸賞廣告應當「賞」
    2009年5月施行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除外。相關規定為應徵人請求支付報酬提供了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 解讀民法典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此案中,二審法院認為,只要行為人完成了懸賞廣告中的指定內容,懸賞人即應給付報酬,對應徵人予以保護。2007年10月實施的《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人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2009年5月施行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懸賞廣告是要約還是單方允諾?
    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的方式公開表示對於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因此,廣告人對於完成該行為的人,負有給付報酬的義務。那麼,懸賞廣告是要約還是單方允諾?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1、關於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存在爭議第一種觀點:要約說。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實務分析
    由此可知,懸賞廣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懸賞人做出懸賞廣告;二是應徵人完成懸賞廣告所確定的特定行為;三是應徵人請求支付懸賞廣告的報酬。懸賞廣告並非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一個動態的行為連結。事實上,意思表示或者法律行為可以從要素的角度分析其構成,也可以從行為階段去分析其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