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

2020-12-05 中國法院網

2013-01-30 09:52:2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張小秀 熊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當今社會,懸賞廣告隨處可見、方式多樣 ,如報刊登載、街頭招貼、廣播 電視傳播等;適用面廣,常見的如尋覓遺失物、尋找走失人口、徵集作品、查禁偽劣假冒商品、訪求車禍目擊者等等。實踐情況如此複雜 ,但我國對懸賞廣告未有明確民事立法,理論界也眾說紛紜,存在較大爭議。

  一、懸賞廣告的概念及構成要件

  (一)懸賞廣告的概念

  懸賞廣告,通常認為是指廣告人以廣告的方法表示對完成廣告規定行為之人,給予特定報酬的意思表示。對於懸賞廣告,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王澤鑑先生認為,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 史尚寬先生認為, 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因而廣告人對完成該行為之人,負給付報酬之義務;江平先生認為,廣告人以廣告的形式聲明對完成廣告中規定行為的任何人, 給予廣告中約定報酬的意思表示。

  (二)懸賞廣告的構成要件

  1、須有懸賞人。懸賞人是做出懸賞廣告意思表示的行為人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還可以是其他民事主體。勿庸置疑,懸賞人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

  2、須以廣告方式對不特定人做出意思表示。廣告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報紙刊登、廣告欄張貼、街頭叫喊、在廣播 電視或網際網路上發布消息等等。只要使不特定人知曉的一切方式均可 。

  3、須有賞格。懸賞廣告 ,必以「賞 」為要件 ,否則即為普通廣告 ,而非懸賞廣告。懸賞人因廣告行 為而使自己受 債務拘束。當行為人完成一定行為時 ,債務發生效力 ,懸賞人 向行為人給予報酬 。報酬 的內容可 以是確定 的,也可以 是不確定的 ,如「必有 重賞」、「定重謝」等 ,這同樣不影響懸賞廣告的構成。至於報酬的種類、數額,是由懸賞人自己決定的。通常表現為一定 的財物。但也可以是其它的利益 ,如提供度假旅遊等。報酬不限於金錢,凡能為法律行為標 的之任何利益均可。因此可以是稱號、獎章、匾額等等,但標的物不應具有人身性質,如古代的「比武招親」、「賣身葬父」等在現時代則不應歸屬於懸賞廣告的範疇。

  4、懸賞人所為意思表示必須包含要求行為人完成指定行為的內容。指定行為的種類一般不受限制,目的既可以為私人利益也可以為公共利益,但行為不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和社會公序良俗。

  二、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之爭

  關於懸賞廣告制度,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鑑於當時條件尚未成熟,因此並未涉及;1994年頒布的《廣告法》所規定的僅僅是商業廣告,並未囊括懸賞廣告; 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在其起草初期,專家學者對合同法應否規定該制度及其法律性質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討論,但最後出臺的《合同法》仍未規定懸賞廣告制度。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第3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情形的除外。該規定可謂是對我國懸賞廣告制度缺失的彌補,但遺憾之處在於並未對理論與實務界爭論已久的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作出明確規定,故至今關於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

  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歷來有「契約行為說」與「單方行為說」兩種截然對立的學說與立法例。當今世界,英美法系國家大多數認定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為契約,大陸法系國家大多數則認為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為單方法律行為。

  (一)契約行為說

  契約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不是獨立之法律行為,而是對不特定人之要約,因此,必須與完成指定行為人之承諾相結合,其契約始能成立採取此說者有胡長清、王伯琦及鄭玉波等。鄭玉波認為,懸賞廣告僅系一種意思表示(要約),尚非獨立的法律行為,必俟有完成一定行為之人之通知,始能成立懸賞契約至採取此說之理由:1.民法既規定懸賞廣告於契約內,自非單獨行為無疑 2.一定行為之完成,乃廣告之主要目的,亦即此廣告之重要內容,採單獨行為說者,竟以之為一種停止條件,似不為妥,因條件乃法律行為之附款,而非其主要內容故應採契約說,而認為一定行為之完成,為契約之主要內容要對契約行為說有正確理解,首先要知道契約的意義 契約為法律行為一種,因當事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 此種互相意思表示一致的兩個意思表示,其在前者稱為要約,其在後者稱為承諾。我國《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本司法解釋將懸賞廣告規定其中,在懸賞廣告的性質上當然可以解釋為採用了「契約說」。

  (二)單獨行為說

  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系由廣告人一方之意思表示,負擔債務,以一定行為之完成為其生效要件;換言之,一定行為之完成,並非系對廣告而為承諾,而是債務發生之條件 採此說者有梅仲協及史尚寬。所謂單獨行為,即行為人單方面表達賦予他人某種權利,自己承受相應義務的意思表示主張單獨行為說者認為如果採契約說,則如不知有廣告而完成廣告指定之一定行為時,因欠缺承諾之意思,契約即不成立,報酬請求權自不發生 如此解釋,不惟不公平,且與廣告人的意思亦不相符。

  三、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之本文觀點

  筆者認為,借鑑多數大陸法系國家之立法例,懸賞廣告之法律性質應採「單獨行為說」為宜,理由如下:

  1、採單方行為說,可以充分體現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有利於維護雙方當事人利益。單方法律行為是指基於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懸賞廣告的根本目的就是廣告中的行為得以完成,則行為之人到底由何人完成或完成之人是否事先知悉廣告之內容等以上事項對懸賞人來說並無重大意義。若採契約說,懸賞人所發懸賞廣告為要約,完成指定行為是承諾,根據《合同法》規定,如果行為人事先不知悉廣告內容或行為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行為未受法定代理人追認而完成指定行為,則懸賞廣告人可以其行為不構成有效承諾為理由拒絕履行對行為人的報酬給付義務,這種結果是顯然有悖於民法中所提倡的誠實信用原則的; 若採單方行為說,無需行為人有效承諾,只以指定行為的完成為生效條件,一旦行為完成條件成就,懸賞廣告即發生法律效力懸賞人實現了自己的目的,行為人也可依法取得相應報酬,這樣的結果不僅實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目的,維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更是對懸賞廣告制度立法價值的最佳體現。

  2、採「單方行為說」,利於吸收大陸法系立法經驗,維護我國立法體例。大陸法系國家多數支持「單方行為說」,我國屬大陸法系,且目前未對懸賞廣告做出立法明文規定, 結合我國法律文化淵源,採「單方行為說」不僅切合我國已有的立法體例,更便於吸收國外立法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以「單方行為說」為宜。當然不可否認,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是從身份到契約的發展可以這樣說,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但是在契約主義之下,依單獨行為而發生的債之關係,數量是有限的,其主要者,除懸賞廣告外,尚有捐助行為及遺贈。關於懸賞廣告,採取「單方行為說」,更有利於對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保障交易順利快速安全的進行。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建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懸賞廣告的性質
  • 懸賞廣告的性質辨析
    目前,我國對懸賞廣告的法律涵義尚有分歧,但較為一致的看法認為,懸賞廣告是廣告人以廣告的形式聲明對完成廣告中規定行為的任何人,給予廣告中約定報酬的意思表示。①  關於懸賞廣告的性質,學說分歧,代表性的有契約說及單方法律行為說兩種不同見解。
  • 淺論「懸賞廣告」的法律屬性
    實踐情況如此複雜,但我國法律上恰恰沒有對懸賞廣告進行明文規定,學術界多有爭議,司法實踐中處理此類案件也甚感棘手,以至法院在處理同類案件時,往往做出不同的判決。因此,對於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概念、特徵、效力、適用標準進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討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同時,也對於人民法院正確處理懸賞廣告糾紛具有積極的重要的意義。
  • 懸賞廣告是否得到法律上支持?懸賞廣告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嗎?
    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的方式公開表示對於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因此,廣告人對於完成該行為的人,負有給付報酬的義務。關於懸賞廣告的性質,歷來存在爭議。《合同法》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按照一般通說,將懸賞廣告定性為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單方允諾),但屬於附條件的法律行為,該單方允諾行為附有條件(所附條件是相對人完成指定行為),條件成就時,單方允諾行為生效,產生一個單方允諾之債。
  • 懸賞廣告若干法律問題探析
    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懸賞廣告尚未作出明確規定,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因懸賞而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筆者試從懸賞廣告的涵義、構成要件、性質、法律效力、作用及適用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談些粗淺的看法。3、必須有行為人按照廣告人的特定要求完成指定的行為,這是懸賞廣告與商業廣告和其他事務性廣告的根本區別。懸賞廣告作為法律行為是廣告人的意思表示與行為人一定行為之完成的結合,離開行為人完成廣告人指定的行為這一法律事實,懸賞廣告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意義。4、懸賞廣告必須合法。懸賞廣告和其他廣告一樣,不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管理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我國社會的公序良俗。
  • 由本案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評析]:  筆者認為,對羅某是否應當按照自己在發送尋物啟事時的承諾向鄭某支付2000元的酬金,涉及懸賞廣告的法律約束力問題。  懸賞廣告是指廣告人以廣告的形式聲明對完成懸賞廣告中規定的特定行為的任何人,給付廣告中約定報酬的意思表示行為。考察國內外立法及學說判例,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主要有單獨行為說和契約說兩種。
  • 淺析懸賞廣告生效的時間
    2004-04-13 14:55:27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鄭紅英 章小紅   懸賞廣告是以廣告方式向不特定的人聲明
  • 懸賞廣告是合同嗎?
    綜合以上特徵,筆者認為對懸賞廣告定義的諸多概括當中,崔建遠教授的總結是最簡潔、最全面的,「懸賞廣告是廣告發布者以支付一定報酬為內容要求不特定人完成指定行為,行為人得以因此獲得報酬請求權」。二.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之爭我國民法理論界對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究竟為何,爭論已久。代表性學說主要有兩種即單方允諾說和契約說。
  • 合同法理論在懸賞廣告中的適用
    ,各級法院受理懸賞廣告類型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懸賞廣告法律性質在理論界引起各種爭議,懸賞廣告的法律適用在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這是由於我國立法上的缺陷,沒有懸賞廣告這方面的法律規定而引起的。在新《合同法》未有施行前可適用《民法通則》中有關合同之債的規定來處理。新《合同法》施行後,《合同法》中的「要約、承諾」等制度可為懸賞廣告在司法實踐中提供了依據。 關於懸賞廣告性質的認定,主要存在兩觀點,即契約說和單方法律行為說。契約說認為,懸賞廣告不是獨立的法律行為,而是一種契約(合同),因為廣告人對不特定的人所提出的條件為一種要約。
  • 《民法典》懸賞廣告
    三連一下,一起給老師們美美的祝福「Happy Teacher's Day民法典新增了懸賞廣告,來自《合同法解釋二》第三條中出現過。中國第一案為:李珉訴朱晉華、李紹華懸賞廣告酬金糾紛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2期刊登的。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司法實務分析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為何,這也屬於認識懸賞廣告的範疇。(2017)京0105民初2995號民事判決書認為:如果將懸賞廣告視為契約行為,懸賞人發出懸賞的意思表示可視為要約,相對人完成指定的義務即為承諾,此時合同成立,相對人有權依據該合同向懸賞人請求支付報酬。
  • 怎樣處理懸賞廣告中的酬金
    後來我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則懸賞廣告,其內容表示,如果有人撿到並歸還這個手提包,失主願把5000元錢作為報酬給拾得人,因為手機裡面有他所有客戶的通訊方式,因此發出此廣告。通過廣告上留的聯繫方式,我和失主聯繫上,我表示願意把東西歸還給他,但是他只願支付給我1000元酬金,我不願意接受。請問,像這種情況,我能要求失主支付給我5000元酬金嗎?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2020-05-13 15:53:51| 來源: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山東疫情低風險地區逐步恢復事業單位線下招聘,為了幫助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實務分析
    這也是從完成懸賞廣告的行為人「請求權」的視角來說明懸賞廣告糾紛問題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為何,這也屬於認識懸賞廣告的範疇。也就是說,在該判決中,對於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為何,並未作出認定,而是結合案件事實,「本案中,張義認可其確實通過個人微博發布了懸賞廣告,對於挑出其新書《帶三隻眼看國人》一書中一個錯者給予1001元的獎勵,本院對此不持異議」,顯然該判決避開懸賞廣告法律性質之爭,案件的爭議焦點就變為「一是張義發布的懸賞廣告中對挑錯的時間和範圍是否進行限制;二是白平挑出的172處錯誤是否符合廣告規定
  • 2020廣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法律常識: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2020廣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法律常識:淺談「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法律常識是軍轉幹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為了幫助熟悉複習內容,中公軍考網為您提供常識知識及模擬題,供大家學習。
  • 【普法小課堂】懸賞廣告應當「賞」
    依照《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條規定,完成特定行為的應徵人當然可以請求懸賞人支付所公開承諾的報酬,獲得法律保護。只是,學界對於懸賞廣告的性質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種觀點為要約承諾說,認為懸賞廣告為要約,應徵人作出特定行為為承諾,合同自承諾後成立;另一種觀點為單方允諾說,認為懸賞廣告為單方法律行為,公開作出即成立。
  • 民法典來了 | 懸賞廣告應當「賞」
    何為懸賞廣告?牛小蘇張貼的尋狗啟事為懸賞廣告。「懸賞」,即出具賞格,招人應徵。懸賞廣告,指以公開方式向不特定人作出聲明,完成特定行為將獲取一定報酬。此處,發布懸賞廣告的人為懸賞人,完成特定行為的人為應徵人。實踐中的帶有懸賞聲明的尋人尋物啟事、案件線索徵集啟事、「第一名」獎勵啟事等為常的懸賞廣告類型。
  • 「懸賞廣告」不應侵犯隱私權
    原標題:「懸賞廣告」不應侵犯隱私權 5月10日,河南鄭州一名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發生後,滴滴公司懸賞百萬元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線索,尋找嫌疑司機,這種行為被有的網絡媒體稱為「通緝」。那麼,滴滴公司是否有資格這樣做?這種懸賞的性質該如何界定呢?
  • 懸賞廣告是要約還是單方允諾?
    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的方式公開表示對於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因此,廣告人對於完成該行為的人,負有給付報酬的義務。那麼,懸賞廣告是要約還是單方允諾?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1、關於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存在爭議第一種觀點:要約說。
  • 今日說「典」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此處,發布懸賞廣告的人為懸賞人,完成特定行為的人為應徵人。實踐中的帶有懸賞聲明的尋人尋物啟事、案件線索徵集啟事、「第一名」獎勵啟事等為常的懸賞廣告類型。懸賞廣告如何規制?2009年5月施行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除外。相關規定為應徵人請求支付報酬提供了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