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類之母露西系從樹上墜亡—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人類之母」、全世界最著名古人類——露西(Lucy),是從很高的樹上摔下受傷而死的。

目前為止,露西是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人類化石之一。1974年,露西的骸骨在非洲衣索比亞的阿法地區被發現。她被認為生活在距今約318萬年的時代,是「人類起源於非洲」的重要證據之一。

研究人員公開化石副本,可3D列印後進行驗證其結論

露西是生活在318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遺骸,屬於南方古猿人屬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簡稱阿法南方古猿)。

研究人員分析了露西骸骨中骨折的情況,發現了不同尋常的證據,證明已經滅絕的阿法南方古猿有在樹上居住(樹棲)的習慣。該論文稱,露西可能是從超過10米高的樹上摔落,受到大約60千米/小時的衝擊,導致其上臂骨折,以及全身多處骨折,並造成致命傷,然後死亡。在摔落到地面時,露西還張開手臂,試圖減輕衝擊。

該論文的標題為《露西化石中的致命骨折暗示她的死亡是從高大的樹上墜落所致》(Perimortem fractures in Lucy suggest mortality from fall out of tall tree)。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人類學教授約翰·卡布爾門(John Kappelman)為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

該研究論文於8月29日深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研究人員同時公開了這一全球最著名化石部分3D(三維)模型的電子副本,任何人可以從網站elucy.org上下載和列印其3D模型,並進行研究,以便驗證其結論。已公布的電子模型圖包括左膝蓋、右肩和手臂部位。

爭議:化石發現者堅持骨折系化石形成過程中造成

但國際上也有其他人類學家對約翰·卡布爾門等人的結論表示異議。

據《自然》官網報導,正在研究露西化石的美國加州查菲學院(蘭喬庫卡蒙加,Chaffey College in Rancho Cucamonga)的古人類學家馬克·梅爾(Marc Meyer)稱,黑猩猩們從樹上墜落受傷時,常常會折斷脊椎骨。但露西似乎沒有這樣數量的損傷。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古人類學家Donald Johanson是露西化石的發現者。直到現在,Donald Johanson仍堅持認為,露西化石中骨折是化石形成過程中造成的。因為該化石發現地周圍的很多其他化石也有這樣的骨折損傷。

約翰·卡布爾門等人用CT(Computed Tomography,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掃描了露西的化石(包括頭蓋骨、手、中軸骨骼、骨盆和腳)及其骸骨。他們根據掃描圖像來尋找露西的死因。研究人員根據骸骨上留下的損傷,並對比臨床病例的結果後認為,露西是從相當高的高度摔下死亡的,骸骨多處的骨折位置和嚴重程度與這樣的墜落是吻合。他們排除了在化石形成過程中造成大部分骨折的可能性。

3D列印還不能保證模型與真品無差異

約翰·卡布爾門迫切地希望其他研究人員來驗證自己論文中的結論。雖然3D列印的化石模型對於研究會很有用,但馬克·梅爾還是舉了一個反例。他在研究拉密達猿人(Ardipithecus ramidus)時,發現其化石和模型有巨大差異。該化石上的多個畸形在模型中都沒有反映。拉密達猿人生活在距今約440萬的時代,其化石也在衣索比亞被發現。

從樹上來到地面生存,從爬行到直立行走,被認為是人類演化的重要過程,但樹棲在早期人類演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人類學家門爭論的焦點之一。雖然阿法南方古猿似乎既採用陸棲生活方式,也採用樹棲生活方式,但是最新的研究結果讓約翰·卡布爾門等研究人員認為,推動人族在陸地雙足行走的適應行為,可能削弱了阿法南方古猿安全高效地爬樹的能力,這或許讓他們更容易從高處墜落。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1974年,「露西」的發現震驚了世界。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目前「露西」似乎能直立行走,但仍在樹上生活。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童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的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科學家通過測量和分析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
  • 南方古猿露西的樹上鄰居
    1974年發現的「人類祖先」、南方古猿「露西」化石,生活的年代是320萬年之前。而當露西在東非活動時,另一類史前人類可能就生活在樹上。3月29日發布於《自然》(Nature)的 研究 中,科學家研究了2009年在衣索比亞發現的史前人類足部化石,年代約為340萬年前。
  • 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第一個人類
    露西的發現,是世界古生物學的裡程碑,她被認為是「人類之母「。2016年研究發現露西是從樹上墜亡的,即露西有時直立行走,有時也上樹,那她就是一個中間物種。而即便研究有誤,把露西歸類為完全直立行走,露西是最早的人類。那就能說露西的父母是猿類嗎?顯然不能。露西和他父母肯定是不存在本質的區別的,以此類推,露西父母以上祖輩的每一代銜接都是基本上不存在區別的。因為演化是漸進的變化,每一代微乎其微的基因突變被後代採納後的無數疊加,才能促使一個物種的轉折性變化。
  • 人類「老祖母」露西的故事:在綴滿鑽石的天空
    所以,露西的發現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我們能夠了解當時人類全身的構造,對探索人類的進化有著非凡的意義。一直到今天,露西都是人類進化史上最著名的化石標本之一。發現她的古人類學家自然是異常興奮,在現場小心翼翼地把化石保存起來,帶回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 中國人的祖先,真的是來自非洲的「露西」嗎?
    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露西位於人與猿演化的中間形態,它的盆骨已經接近於直立行走的人類盆骨,手指和腳趾也呈現出人類的特點,只是腦容量還沒有那麼大。 科學家們為了表示露西的重要性,稱她為「人類之母」,或者是「全人類的外祖母」。 那麼問題來了,露西真的是全人類的外祖母嗎?她也是中國人的祖先嗎?
  • 在200萬年前,人類祖先為什麼從樹上下來到陸地上生活?
    生物都是朝著適應環境的方向進化,人類的演化歷程也是一樣的,在數百萬年前人類曾在樹上生活了千萬年,大約在250萬年前,地球進入第四紀冰川,全球氣候變冷,非洲的大批森林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草原,於是人類祖先開始適應草原生活,並學會了直立行走。
  • [視頻]人類的起源——「露西人」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來看東非大裂谷科考。東非大裂谷不僅是全球構造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古人類考古中心之一,而隨著距今300多萬年前露西人骨骼化石的出土,更將人類起源非洲的說法鎖定在東非大裂谷。    出境:我旁邊就是珍貴的露西骨骼化石,這是一個仿製品,珍品已被收藏,為什麼說她珍貴,是因為她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整、距今330萬的人類化石。
  • 人類祖先遭受異族入侵?人類進化史給你解釋
    曾經有報導說,有很多人目擊有蜥蜴人,按理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符合人類的進化史,但是卻仍有很多人堅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想要知道始末,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人類進化的歷程。1974年,在衣索比亞,科學家發現了一具古人類化石,這具化石就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的露西少女。根據科學家對其腦容量的監測,它還是猿類的腦容量,但是從骨架上卻發現其是可以直立行走的。而且專家還發現,它很有可能是從樹上墜亡的。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因地處廣州之東,境內盛產莞草而得名。東莞擁有豐富的植物區系,植被類型多樣,境內的銀瓶山森林植被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森林」;東莞的植物資源富有特色,莞香、莞草聞名於世。
  • 其他人類祖先曾與「露西」共存
    新發現的來自一種古老靈長類動物的極為罕見的足骨化石表明,在「露西」所屬的南方古猿阿法種生活的年代,曾有不止一種人類祖先在非洲大陸上直立行走。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個340萬年前的右腳局部化石所蘊涵的原始特徵,同時說明早期人類祖先至少在100萬年的時間裡採用了不止一種的直立行走方式。
  • 《超體》為什麼把女主角起名為露西?原來和南方古猿有關
    影星斯嘉麗·詹森扮演的女主角露西,因為一次意外的事件受到了CPH4的感染,從此擁有了超能力,不僅輕易大敗了歹徒,而且穿梭時空回到過去,和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對話。 影片有中有一個細節,你可能注意到了,但是你或許不知道導演的意圖:露西穿梭回遠古,和人類祖先相遇的那一刻,兩人食指指尖相碰,但這個畫面停留不到一秒,隨即露西繼續朝更古遠的時刻穿梭,尋找生命的意義。 這個指尖相碰的畫面,是整個電影的點題之作。然而你知道嗎?畫面中的古猿,正是考古界、歷史學界最有名的猿人——南方古猿露西。
  • 露西的故事:一具大約320萬年前的類人骨骼
    1974年,一具名為「露西」(Lucy)骨骼的發現,在科學界掀起了一股浪潮,因為她基本上代表了我們的猿類祖先,和現代人類之間「缺失的一環」。露西屬於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約300萬年前生活在東非。
  • 昆明植物所揭示雲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經典分類與植物多樣性團隊李嶸課題組以中國植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雲南為例,揭示了雲南被子植物區系的形成原因。
  • 《自然》新增兩種開放獲取期刊—新聞—科學網
    記者2月18日從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獲悉,該集團新推出《通訊—材料》和《通訊—地球與環境》兩本開放獲取(OA)期刊。
  • 懷孕傷殘母蛇纏繞樹上(圖)
    本報訊 (文圖/記者 曾嫣豔實習生林立)昨日下午,在蓮前西路某加油站內,一名江姓員工發現了一條一米多長的蛇,經捕蛇專家鑑定,這是一條懷孕的傷殘母蛇。可是要把它從樹上拉下來很費勁,原來蛇的脊椎中部已斷,下半身纏繞在樹幹上。  被捕獲的是條草蛇,肚子明顯鼓起。捕蛇專家說,這是一條懷孕中的母蛇,脊椎被打斷導致半身不遂。其傷口腐爛發臭,估計是被利器所傷。  這條蛇被森林公安人員帶回去做手術。他們說,蛇的生命力較強,他們將對傷口進行包紮,待其傷口好了,再送到島外放生。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孟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我有幸見過一些早年辦《科學報》老人修改稿件的筆跡,也記得改革開放初期一些《科學報》報導內容。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 人類還能做什麼—新聞—科學網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全球生態足跡網絡》報告顯示,截止7月29日,人類已用光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潔空氣等自然資源定量,地球從此進入生態赤字狀態。7月29日也即成為「地球生態超載日」。 與過去20年相比,今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系史上最早,提前了2個月。 消息一出,引發了廣泛關注。人類已無生態資源可用?地球被透支到了怎樣程度?
  • 樹麻雀住家裡 家麻雀在樹上—新聞—科學網
    >   被叫做「家麻雀」的是一種在歐洲常見的鳥類,喜歡在城市的工廠、倉庫和動物園裡做巢;而被叫做「樹麻雀」的則是歐洲鄉間樹上常見的鳥類
  • 盤點系外行星中五大宜居星球 —新聞—科學網
    據美國太空網一則文章報導,波多黎各大學阿雷西博行星宜居實驗室(PHL)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列出了五個最有可能成為地球之外人類宜居地的行星。其中,自發現以來始終備受爭議的格利澤581g行星,在天文學家的堅持下,仍位列榜單之首。
  • 人類祖先「露西」亮相上海世博會
    昨天,320萬年前的原始人「露西」骨骼化石的惟一複製品亮相上海世博會非洲聯合館衣索比亞展區。「露西」被認為是「第一個直立行走的人類」,是目前所知的人類最早祖先。1974年11月24日,美國古人類學家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凹地發現了「露西」,這具南方古猿阿法種的古人類骨化石保存40%的骨架,生前才20多歲,根據其骨盆推算生過孩子,距今320萬年,被認為是年代最久且骨骼保存最完整的人類化石。「露西」真品被保存在美國休斯敦自然科學博物館。已為「露西」骨骼化石展品講解了25年的講解員,專程來到上海為遊客服務。